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92 矿场家属院_分节阅读_第54节
小说作者:陶南烛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257 KB   上传时间:2025-10-18 20:43:49

  宋远舟准备了许多个小号,又迅速编写了一段脚本程序,设定好关键词,比如“陶乐迎黑幕”、“出界”、“裁判不公”等,让它自动在几个活跃的贴吧和论坛里检索相关污蔑性帖子。

  一旦锁定目标,程序就会自动随机登陆账号。

  于是,在许多污言秽语的帖子下面,开始出现一道道画风清奇、长篇大论、引经据典的科普加骂战回复。

  与此同时,在北城的陶华也在为侄女奔走,宫程也是有力出力。

  作为京剧名角,宫程曾接受过娱乐记者赵峰的专访,两人相谈甚欢,一直保持着联系。

  他立刻拨通了赵峰的电话,沉声将事情原委道来。

  赵峰也是个仗义之人,当即拍板:“我有个铁哥们,叫刘健,是体育记者,为人正派,业务能力极强,我马上联系他。”

  刘健接到赵峰的电话后,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体育事件,更是一个折射当下网络舆论生态的社会现象,遂决定深入调查。

  他首先联系上了正处于风暴中心、同样饱受困扰的那场决赛的主裁判高卫国。

  高裁判正一肚子火没处发,接到刘健的电话,像是找到了宣泄口:“刘记者,我高卫国执裁二十年,以人格和职业道德担保,那个球,绝对是压线球。”

  “当时不止我,边裁的旗语也是界内,我们三个人的判断高度一致。什么叫收买?这是对我们职业操守的污蔑!是对体育精神的侮辱!”

  拿到了这极具分量的澄清,刘健又多方走访了体育界的其他专业人士。

  很快,一篇题为《‘压线’的风波:金牌背后,是专业与谣言的距离》的长篇调查报道,在《体坛周报》及其网站上重磅发布。

  文章以严谨、客观的笔触,详细呈现了裁判、技术官员的专业解释,分析了争议球的具体情况,并间接批评了部分媒体和网友不顾事实,仅凭情绪进行“审判”的非理性行为。

  这篇报道虽然无法立刻扭转所有声音,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事实基准,让许多摇摆的中间派开始反思。

  陶华看到报道后立刻给宫程打去电话:“这次真多亏你找到了刘记者,多谢。”

  宫程在电话那头笑了笑:“谢什么?我们之间还需要说这个?再说了,乐迎也是我侄女啊。”

  陶华一愣,笑骂:“什么你侄女,少来占便宜。”

  宫程的立刻接话:“陶华,我们在一起也两年了,不是该考虑一下,把事儿办了?等我们结了婚,乐迎不就是我名正言顺的侄女了?”

  电话这头,陶华沉默了半晌,望着窗外北城的霓虹灯。

  良久,她轻轻“嗯”了一声,嘴角难以抑制地扬起。

  舆论的海啸在亲人、朋友们联手筑起的堤坝前,慢慢回落。

  当然,对于运动员来说,最有力、最彻底的回击,永远在赛场上。

  几个月后,又是一场匹克球女单决赛。

  巧合,或者说是命运的安排,陶乐迎的对手又是那位诬告她是界外球的林夏。

  上一次决赛的“争议”,让这场对决吸引了很多媒体的长枪短炮。关于“真正冠军”、“复仇之战”的炒作声再次甚嚣尘上。

  比赛当天,能容纳五千人的体育馆内座无虚席,弥漫着一种一触即发的紧张感。

  观众席上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个阵营。

  东侧看台是陶乐迎的支持者,他们举着“乐迎加油”、“实力证明一切”、“真金不怕火炼”的牌子。

  西侧看台则是林夏的拥趸,他们挥舞着“无冕之王”、“真实冠军”、“夏之风暴”的标语,声势浩大。

  陶乐迎身着蓝色战袍走上赛场,目光扫过对面半场。

  林夏穿着一身亮红色比赛服,正做着拉伸,眼神锐利,带着毫不掩饰的挑衅意味。

  当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时,陶乐迎能感受到对方那股誓要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的决绝。

  她又扫过看台上那些表情各异的观众和媒体区那些长枪短炮,不由自主得心跳加速,手心微微沁出了汗。

  比赛开始,林夏的战术意图非常明确,从第一分开始就用暴风骤雨般的进攻彻底压制陶乐迎。

  她的发球势大力沉,角度刁钻,不再是普通的正手上旋球,而是夹杂着侧旋和切削,让球落地后产生不规则弹跳,极力压缩陶乐迎的反应时间。似乎想要一举摧毁陶乐迎的心理防线。

  第一局,陶乐迎完全被带入了林夏的节奏,疲于应付。她的特点被抑制,自己的节奏迟迟找不到,最终以七比十一落后。

  看台上响起了一阵嘘声,有人大声喊道:

  “看吧,原形毕露了。”

  “没有裁判帮忙就什么都不是了。”

  陶乐迎走到场边,用毛巾擦了擦汗,喝了一口水,然后闭上眼,深呼吸,家、朋友,还有自己日复一日在训练馆里流下的汗水,一一在眼前闪过。

  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之前的紧张和迷茫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如磐石般的坚定和冰湖般的冷静。

  第二局开始,陶乐迎调整了战术,不再与林夏硬碰硬,而是巧妙地利用角度和节奏的变化,让林夏的强大攻击屡屡落空。

  她增加了更多旋转和落点的变化,在相持阶段,更是巧妙地运用各种击球组合,用深而重的底线球将林夏压制在底線后,再突然放出一个轻盈而短促的吊小球,迫使擅长发力进攻的林夏不得不别扭地上前处理。

  陶乐迎反复用精准的底线深球压制林夏的反手,然后突然变线,攻击对方的空档。

  十一比九,陶乐迎顽强地扳回一局。

  观众席上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支持林夏的观众开始更加大声地呐喊助威,而支持陶乐迎的观众也不甘示弱,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第三局,比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从一比一平一直胶着到九比九平。

  观众们屏息凝神,整个体育馆只剩下匹克球撞击球拍和地面时发出的“砰、砰”脆响,以及运动员鞋底与地板摩擦的尖锐声音。

  林夏一个快速的平击球打向中路。

  陶乐迎稳健回击,双方在底线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

  突然,林夏主动变线,放了一个快速而贴网的前场小球。

  陶乐迎反应神速,几个大跨步轻盈地冲上网,身体充分伸展,手腕巧妙一抖,回出了一个极其刁钻的斜线球。

  林夏一个飞身鱼跃,勉强将球挡了回去,但回球质量不高,球速慢且弹跳略高。

  陶乐迎绝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她迅速调整脚步,以一记干净利落、势大力沉的重扣,直击对方场地的空当。

  十比九!陶乐迎拿到赛点!

  整个场馆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陶乐迎身上。

  陶乐迎冷静地抛球,挥拍,发出了一个带强烈侧旋的前场小球。

  林夏谨慎上前,也放一个短球。

  陶乐迎早有预判,毫不犹豫地快步上网,她的动作看似要直接发力挑向直线后场,但在球拍触球的一刹那,手腕做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切削和包裹动作,勾了对角。

第66章

  “糟了!”林夏向直线方向移动了半步后才发现上当,不禁暗骂一声。

  鞋底与地板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林夏竭尽全力回救,但只能将球堪堪挡回过网,回出来的球又高又慢。

  陶乐迎眼睛一亮:“机会来了!”

  她立刻将全身的力量灌注于右臂,瞄准对方场地的死角,狠狠一记扣杀!

  “砰!”匹克球撕裂空气,以惊人的速度砸向林夏一方的场地,准确落在界内。

  “比赛结束!”裁判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响彻整个体育馆。

  赢了!

  巨大的压力和数月来的委屈,在这一刻终于找到了释放的出口。

  “啊!”陶乐迎仰天发出一声怒吼。

  她的目光扫过看台,扫过那些曾质疑她、诽谤她的观众,然后,在所有镜头和目光的聚焦下,她缓缓地,却无比坚定地,举起了左手食指,指向天空,像是在向世界宣告着,谁才是真正的第一。

  颁奖仪式结束后,陶乐迎刚走下领奖台就被一群记者团团围住,相机闪光灯此起彼伏,刺得她几乎睁不开眼。

  “恭喜再次夺冠。有人说你上次的冠军是侥幸,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记者迫不及待地把话筒递到陶乐迎面前。

  陶乐迎微微眯起眼睛,适应着闪光灯的强度,平静地回应:“体育比赛最重要的是尊重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这些比讨论是否是侥幸更有意义。”

  另一个扎着马尾的记者挤上前来,继续追问:“对那些曾经质疑你的人,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陶乐迎微微一笑:“质疑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我希望大家还是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带着情绪和偏见。”

  随着比赛和采访的播出,那些曾经对陶乐迎持质疑态度的媒体,这时纷纷转变立场。

  在体育明星效应的影响下,《体坛周报》作为第一个为陶乐迎发声的报刊,销量猛增,乐得主编见到刘健就夸他报道写得好,更要求最新一期的头版封面要以陶乐迎为主。

  各大论坛评论区也一改往日的尖锐发言,充满了支持和鼓励的声音。

  “这姑娘不容易,之前被那么多人骂,还能顶住压力拿到金牌。”

  “用实力说话,这才是真正的运动员精神。”

  就连那篇曾引发争议的体育专栏长文下,最热门的回复也变成了:“事实证明,冠军就是冠军,重来一次,依然是金牌。"

  陶家堂屋里更是喜气洋洋。

  电视体育频道主持人清晰有力的声音传遍整个房间:“在刚刚结束的匹克球决赛中,陶乐迎以绝对优势夺得冠军,用实力回应了此前的一切质疑……”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响起。姜禾拿起话筒,还没开口,就听到单言兴奋的声音传来:“我在电视上看到乐迎又得金牌了?”

  “是呢,也算是苦尽甘来了。”姜禾笑道。

  单言热情地提议:“那乐迎什么时候回来?这么大的喜事必须庆祝一下,我把秦思和王兰也叫上,都来我家,咱们好好热闹热闹。”

  姜禾欣然答应:“好啊,她明天就回来了,正好是周末,大家都有空。”

  第二天,陶家、姚家、宋家、楼家再次热热闹闹地聚在了一起。

  大大小小一共十八个人实在是太多了,便分了两波,大人们在宋家的堂屋里聊天,五个年轻人则自发地聚到了宋远舟的房间。

  堂屋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下酒菜,宋尚德更是把自己泡了好几年的人参酒拿了出来,一人分了一杯。

  秦思还对前段时间的舆论心有余悸:“乐迎小小年纪也太不容易了,前段时间肯定不好受。”

  单言点头同意:“谁说不是呢,成年人都不一定受得了,更何况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

  宋尚德可不同意这个说法:“也不看是谁的徒弟,我教出来的,这点儿小压力,还能抗不过来?”

  陶冠泽立刻反驳道:“咋就是你的功劳了?明明是我们陶家基因好。”

  “现在好了,咱们乐迎用实力说话,看谁还敢瞎说。”王兰接过话头,她最近正筹划着开一家自己的理发店,对赚钱的事特别上心:“对了,我得让她给我签名,等以后乐迎成了世界冠军,这签名可就值钱了。”

  姜禾被这话逗笑了:“签名哪能卖得到钱?对了,说到值钱,你们最近关注股市了没有?我买的几支股票这个月涨了百分之三十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7页  当前第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92 矿场家属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