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位么,是跻身贵族圈的资格,狠狠心可以不在乎;年金没了,难道要他去找工作?对不起,王子不知道啥叫“工作”。
卡尔约翰不在乎爵位,但会在乎年金。
“伯蒂尔就不在乎年金吗?”
“我不知道。他也许会更有责任感,西格瓦德已经没了继承权,我也根本找不到公主妻子,他不能再任性。当初我要是能跟你结婚,我会跟你走,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凯瑟琳不禁要笑,“你可真是个好弟弟。”
他轻笑,“阿拉斯泰尔真是个走运的家伙。瞧,你们都有孩子了。”
摸了摸米沙的小脑袋。
凯瑟琳抱起米沙,放他坐在木马上,小家伙很爱玩木马,兴高采烈哇哇大喊着。
小玛格丽特不知道表弟在喊什么,也跟着哇哇大喊。
凯瑟琳最怕孩子们尖叫,脸色一变。
*
德米特里大公每隔一天给伦敦打长途电话,家中无甚大事,群众情绪稳定。
新建立的国家各行各业都在高速发展,工作机会很多,失业率极低,也就没有什么激烈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有一点,但在个人收入还不错的情况下,民族矛盾也算不上尖锐。
权力,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它来自于民众,却又成了统治民众的“力量”,也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因此得到权力的人很重要,他不能是个卑鄙无耻的混蛋。
出身贵族能避免变成混蛋吗?也许。就像德米特里和费利克斯,他们是皇室和大公爵,从小应有尽有,他们对金钱的欲望可能没那么高。
出身草根就会糟糕吗?也不是,出身草根的最大问题是他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看待事物与世界的视野不够开阔,自私而目光短浅。
所以重点是什么?
是教育啊亲!
第330章
凯瑟琳让自己名下的奥尔加慈善基金会继续招募俄罗斯流亡者和移民前往罗马岛,优先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他们做的不错,在欧洲各国招募到不少人才。福利也很好,可以携带家属,没有人数限制,你要是真有一大家子要带走,也没问题,到了罗马岛还有安家费,一户500卢布。
奥尔加基金会租用的英国邮轮挂着阿根廷国旗,在大西洋上倒也畅通无阻。阿根廷并没有对德宣战,他家的牛肉和小麦也不仅只卖给英国,还卖给了德国。
阿根廷这也是发“战争财”,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不挨揍。
大国博弈、大国厮杀,小国只好想办法生存了。
倒也不能说阿根廷的做法有什么不对,参考一下瑞典,二战之后不也没有遭到清算。所以现在做个骑墙派很正常,大部分人都会本能趋向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
被迫站队这种事情,刚建立的俄国不必考虑。真到那时候,也得选择赢家不是?刚好,她知道赢家是谁。
*
很快,到了圣诞节。
莫斯科战役暂停了3天,好让双方士兵能过一个安稳(?)的圣诞节。双方部队都分发了比平时更好一点的伙食,德军士兵得到了阿根廷产的牛肉罐头,配着土豆煮成热乎乎的牛肉汤;配发了脱水蔬菜包,倒入牛肉汤中可以还原80%的蔬菜营养与口感;配发了已经断货许久的咖啡包和白糖包、巧克力、香烟;主食是硬邦邦的面包片,可以泡着牛肉汤吃;后勤部门还尽可能的运了一些法国产的葡萄酒,但因为天气太冷,葡萄酒都冻成了冰块。
苏军的伙食没那么好,但也提供了牛肉和土豆为主的炖菜汤,尽量多配发了大列巴;配发了蔬菜罐头,美国货;巧克力,也是美国货;还配发了香烟,美国货。
双方的医疗兵争分夺秒救护伤员,运送到后方。
*
伦敦。
全民配给制仍然在进行中,普通市民、政府公务员包括首相丘吉尔、王室成员都有配给本。除了食物,衣料、棉花、煤炭或木柴都有限额。
伦敦大空袭开始之前,英国就已经采取了配给制,但只限制了白糖、黄油这些用量不多但又不能自产自足的必需品;小麦面粉其实不限购;大空袭之后,小麦面粉也开始限购了,按人头计算,每个月若干磅。
王室成员也得按人头计算,但老王子另外计算,乔治国王特地给了叔祖父无限额批准。其实老王子已经很难吃下什么东西,厨师炖了鸡汤和牛肉汤,老王子只能吃得下流食了。
亚历珊德拉请凯瑟琳主持今年的圣诞节宴会,因为老王子病重的缘故,没有邀请外人,只邀请了英格丽德和她的三位兄弟、老王子的次女帕特里夏一家三口。
凯瑟琳将大部分琐事转交给巴格肖特公园的男女管家,只负责拍板,比如用什么酒招待亲戚。食物方面她可不肯亏待自己,有专门的货轮从南美和北美运来食物,酒水有老王子的多年库存。
“这瓶好吗?”凯瑟琳从酒架上随手拿起一瓶酒。
酒窖多年不打扫,酒瓶上都是灰尘,一摸一手灰。
阿拉斯泰尔接过酒瓶,毫不在意妻子在他的毛衣上擦手,“这瓶还可以。”
“看年份吗?”
“看年份,也看酒庄。这家酒庄出产的酒都还可以,有些年份更好一点。”
“这些酒也算财产吗?”
“当然。”
他将酒瓶放进木箱里,用带下来的干毛巾擦了手,“这里全是灰尘,你不用自己下来挑酒,这种小事,我来就好。”
“我也想学学。叔叔们教了我怎么挑选酒,但我很少有机会见到实物。”
他笑,“Darling,吃喝不过是小事,我会,你就不用学了。请让我为你效劳,我的陛下。”
凯瑟琳觉得丈夫真是乖巧懂事,怎么不让人喜欢呢?
这段时间他可是苦闷极了,晚上也没啥心情做床上运动,只是抱着她,亲吻她,有时候吻着吻着居然会哭。
怪可怜的。
生老病死,人之必经。“失去”总是让人痛苦,尤其像他这种心思细腻的男人。
凯瑟琳抱着他的腰,“Darling——”
*
圣诞节晚宴还算不错,气氛和谐温馨。
次日,圣诞节当天,乔治国王一家来到巴格肖特公园看望老王子。
老王子神智还算清醒,但没法说话。
王室有专人负责葬礼事宜,已经遵照老王子之前立下的遗嘱挑选好了墓地,就在温莎城堡的地上墓园,在他的妻子普鲁士公主路易斯玛格丽特的墓地旁边。他的儿子小亚瑟王子的墓地也已经从温莎的圣乔治教堂地下墓地迁至母亲的墓地旁边。
老王子的妻子、儿子都已经去世,一应事务默认由他的孙子阿拉斯泰尔处理。阿拉斯泰尔默默确认好了葬礼流程。
之前老王子将为自己准备的棺椁让给了前任国王,后来又准备了一副上好的棺椁,棺木内层包了铅板。
阿拉斯泰尔也去查看了棺椁,回来后颇为伤感。老祖父其实把自己的身后事处理的差不多了,他大多数时候也就负责点点头。
*
“Darling,以后我要葬在你身边,不论生死,我都不想跟你分开。”
“好呀,你当然要葬在我身边,别担心,我会在皇家墓地给你留一块墓地。”
“皇家墓地在哪里?”
“不知道,大概在冬宫附近。他们正在修建一座教堂。”凯瑟琳想了想,“叔叔和姑姑没说要你改教,所以大概你会有一个东正教的葬礼,你介意吗?”
“到时候我都死了,介意也没用。”他倒是想得开。
“我不喜欢传统的安葬方式,我可能会选择火葬。”
“我也要火葬。”他忙说:“到时候让我们的孩子将我俩的骨灰放在一起。”
可真有你的。
“你不会觉得不吉利吗?现在居然就跟我讨论起你的葬礼了。”
“早做准备吧。”他叹气,“抱歉,我不说了,这不是什么好话题。”
“你知道吗?在中国古代,君主一旦登基后就开始修建自己的墓地,皇帝虽然是‘万岁’,可他们也都知道自己是会死的。为了保证他们的墓地不会被盗墓贼挖掘,他们想了许多方法。”
“盗墓贼?”
“就是现在的一些‘考古学家’,参考一下埃及。”
啊,明白了。是因为那些君主的墓地里存放了许多金银财宝。
“古代中国人对于夫妻同墓有很好的说法,他们说那叫‘生同衾死同穴’,生生死死都要在一起。”
可也不是只能有一个“陪葬”,是吧?
凯瑟琳也在想,古代中国帝王还可以有许多妃嫔附葬呢。
乖巧的正宫在左边,贵妃就在右边吧。
至于谁是贵妃,还没想好。
*
圣诞节的短暂停战时间一过,莫斯科战役继续开打。
德国也终于在12月28日对美国宣战,小弟们纷纷跟上。
当天晚些时候,美国对德国宣战。
新俄国没有对任何一个国家宣战,是因为太“新”了,没人关心俄国。这正合凯瑟琳的心意,不到必须要站队的时候她都不会公开站队。反正英国政府、王室和英国群众都已经默认她(和她的国家)一定站在英国这边。
美国对德宣战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德国海军U型潜艇作战部队立即开始无差别攻击美国船只,民船军舰见到就嘎嘎乱杀。美国海军双线作战,而军舰数量太少,压力骤增。
美国政府将军费开支提高了数倍,美国海军狂下订单,并且立即开始民转军,最先转产的便是各家汽车公司的装配工厂,战时统筹局给予了各种优惠政策,希望各厂家尽快完成转产。
前线的反馈也很及时:德国海军利用速度快、灵巧的U型潜艇四处出击,又有新型的“狼群战术”,美加运往欧洲的物资船几乎损失一半,全靠惊人的产能弥补损失。
但也不能长期损失下去,那一船船的可都是宝贵的物资呀!没有道理只能被动接受损失。
大西洋舰队司令一个劲的要船要人,太平洋舰队司令也在要船要人,罗斯福内阁忙翻天。
美国群众对于区区岛国居然打到美国领土极为愤怒,因此之后的全员征兵令施行的非常顺利,从城市到农村,美国青年踊跃入伍。各州的新兵训练营人满为患,陆航海航的飞行训练基地也塞满了全国各地遴选出来的精英青年。
1942年便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来临了。
*
波士顿,苏安图姆飞行基地。
1月15日,4201届飞行学员结业仪式。
小约瑟夫肯尼迪不是成绩最好的一个,也不是最讨人喜欢的一个,但他是今年第一期毕业学员中最有名气的一个,波士顿当地报纸全都派了记者来拍摄今年第一期结业仪式。
肯尼迪大使志得意满,骄傲的看着自己的长男:他已经是一位让老父亲骄傲的海军军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