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罗马岛气候已渐暖,有时白天气温到零度以上,冰雪渐渐开始融化。而北半球正走进秋季。
第四集团军,某装甲师临时指挥所。
伦纳德曼恩少校刚收到柏林寄来的家信,他的父母想知道利奥波德的下落。
30岁的少校在德军中算是年轻,惨烈的基辅战役后他本该升职,但却只得到一枚橡叶十字勋章。他知道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他那个被定性为“叛逃”的二弟,利奥波德。军事谍报局假装利奥波德曼恩少校不存在,对高层大概汇报利奥波德是在进行一项机要“任务”吧。
毕竟他太高调的出现在新建立的俄罗斯帝国的女皇陛下身边,相貌未变,但改了名字。德媒转载了英媒的报道,在俄国政府公开的资料中,年轻陛下身边最受重用的侍从官的名字为非常俄罗斯的阿列克谢米哈伊耶维奇罗曼。
弟弟消失了1年多,起先他们都认为他确实去执行机密任务去了,这事常有,他此前就经常“消失”1、2个月出任务。弟弟调去阿勃维尔后升职快得吓人,年仅24岁便升到少校,他当时都还只是区区中尉呢。弟弟从小就是个聪明孩子,但也许因此,他反而不是最受宠爱的那个孩子,父母都最爱小弟安德烈。
阿列克谢。
上次世界大战之后,柏林曾经有数万俄罗斯流亡者,俄罗斯人的命名方式他也略知一二,弟弟的新名字似乎是将皇室常用的男孩名字赐予他,中间名是年轻陛下的父名,那个美貌得令人窒息的年轻女皇居然将自己的父名赐给了利奥波德。
至于姓,大概是非皇室不得姓“罗曼诺夫”吧。罗曼这个姓听上去更德意志。
伦纳德点着一根香烟。父母的信很是令他烦恼,他当然关心亲爱的弟弟,托人多方打听,机密任务大概是没有的,但阿勃维尔其实也搞不清楚利奥波德有没有直接接受更高层领导的任务,因此回答的非常含糊。
他没有得到升职没准是因为再升职他就升的太快了,30岁的中校更少有。
他花了大价钱托人问了戈培尔博士,戈培尔博士的回答也很模糊,只是说这可能不是什么坏事,但当然,他无权知道更详细的情况。
利奥波德一直没有写信回来,似乎决心跟德国的父母兄弟划清界限。他还变卖了自己名下的大部分财产,这才是被阿勃维尔认为他已经“叛逃”的最大证据。
他一直在欧洲各国参加战争,从进攻丹麦到进攻法国,家里的事情只能交给小弟安德烈。安德烈是老实本分的孩子,他让安德烈去找利奥波德的下属打听情况,可安德烈压根找不到人。
三兄弟的聪明灵巧仿佛都汇集在利奥波德一个人身上了。而糟糕的是,聪明的利奥波德怎么会让自己……不,是让他的家人陷入如此困境中
?
电话铃响起,打断了伦纳德的思绪:新的命令下达了,他们要继续向莫斯科进发,要在11月冬季来临之前攻下莫斯科。
伦纳德蹙眉:不妙呀,不妙!时间太短促,莫斯科的冬季通常在11月初便来到了,冬季之前还可能下雨。只要下雨,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就全完了,履带会陷进糟糕的泥泞中,推进速度压根别指望。
卡车也一样糟糕,运输卡车载重在5到10吨之间,自重如此之大,陷入泥泞中是必然的。还有动力问题,莫斯科周围冬季气温降到零下2、30度是常事,坦克和卡车大部分用柴油驱动,柴油在零下就会冻结;汽油表现要好一点,但低温也会导致汽油流动性变差。
伦纳德相信指挥官也一定知道这种情况,所以指挥官才会下令,要在冬季来临之下攻下莫斯科。
他苦笑:基辅战役打得如此艰难,他所辖的装甲部队已经损失了上百辆坦克,还没有得到补给,都不成建制了。不补上缺额,他又拿什么去进攻?
*
波士顿,海航苏安图姆飞行基地。
乔肯尼迪是410702训练班中第一个开始练习战斗机飞行的学员,先飞训练机,训练时间至少50小时;再飞新型战斗机,但不包括“雨燕”。教官说雨燕的速度太快了,他们这些学员必须毕业后才能摸到雨燕。
苏安图姆目前只有2架雨燕训练机,海航飞行员们每天排队申请练习时间。乔也非常想飞雨燕,可惜,他真的摸不着。
他还是常给凯瑟琳写信,不过凯瑟琳不会每封信都回,她说她忙得很,治理一个国家的事务可是太多太多了!
他想,可不是吗!他的总统之旅还不知道要从什么时候开始,而她,已经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了。
这让他有了一种紧迫感:快一点,乔,快一点!否则你将永远成为追逐在她身后的人。她的目光看向前方,怎么会看见你呢?
时间仿佛过得很快,又似乎过得太慢了一些。
*
凯瑟琳正在考虑要不要“预言”珍珠港事件。
太平洋尚未成为战场,日军的脚步仍然局限在中国战场。但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局势已经非常恶化,美国不再出售战略资源给日本,日本对铁矿、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的持有量严重不足,因此加大了掠夺中国的步伐,包括黄金、钨矿在内,都是他们的目标。
美国也不赞同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战争,要求日本退出中国。这倒不是罗斯福政府支持中国目前的执政政府,而是如果日本撤出中国,那么苏联部署在西伯利亚以防日本入侵苏联的部队就能通过铁路回到莫斯科。
日本怎么可能放弃辽阔的中国领土,中国拥有日本没有的无数自然资源,没有资源,日本如何称霸亚洲?
那么当然是谈不成的,因此美日关系愈发紧张。
啧。
美国海军事先知道日军将要偷袭珍珠港吗?凯瑟琳之前对于太平洋战场的关注超过对欧洲战场的关注,因此还真看了不少分析珍珠港事件的书籍和论文。大多数作者都认为,美国海军事前已经得到日军或将入侵太平洋各国的分析,但他们不知道“何时”,也完全没有想到日军疯狂到居然真的敢“不宣而战”,搞偷袭。
美国海军是一支很新(相对于大英皇家海军)的军队,就在前几年老约瑟夫肯尼迪担任海事委员会主席的时候,海军还没有太多军舰,航母只有7艘,排水量不等;战列舰19艘,排水量不等;这26艘主力战舰中还有许多是一战前就服役的老年军舰。
这些军舰一半在大西洋舰队一半在太平洋舰队。
日本海军目前有7艘排水量不等的航母,全部在太平洋上,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大鹰,战列舰11艘。看上去日本海军军舰的总排水量不及美国海军,但美国海军军舰此时大约60%都在大西洋舰队担任为商船护航的任务,太平洋舰队目前只有3艘航母、8艘战列舰,其他军舰若干,主要军港为位于夏威夷州瓦胡岛的珍珠港。
美国海军或许得到了日军将进攻海军军舰的消息,但应该不知道日军会直接袭击珍珠港,此时各国海军都还以战列舰为海战主力,航空母舰多数时候都是作为运输大队长存在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舰载机。否则太平洋舰队不会让航母出港执行任务,而放任自家8艘宝贵的战列舰被击沉。
战列舰的造价可是很贵的,少说也得数百万美元,罗斯福政府还没有有钱到可以自导自演苦肉计的地步。
凯瑟琳考虑了好几天:写它!
*
署名“叶卡捷琳娜三世,俄罗斯帝国女皇”的文章首先发表在《新俄罗斯日报》上,文章标题为《富士山的野望:日本将在太平洋发起对美国的挑战》。当天稍晚时候发售的《新俄罗斯时政报》、《罗马每日新闻报》也都刊登了陛下的文章。
次日,美国东海岸数家纸媒纷纷转载叶卡捷琳娜三世的文章,报纸很快送到白宫椭圆办公室。
年轻女皇再次“预言”,她从日本的军国主义者的角度出发,日本是个弹丸小国,资源极度匮乏,根本无法支持它的军事行动;而日本会首先挑起战争,是因为他们害怕美国会阻止日本入侵东南亚各国。
除了铁、石油之外,东南亚各国广泛种植的橡胶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橡胶主要用来制造车轮,美国是菲律宾的宗主国,东南亚三大橡胶生产国是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美国肯定不会放任日本入侵菲律宾,那么日本就会选择先下手为强,先击败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从而保证美国无法插手日本的入侵。
罗斯福仔细阅读文章,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日本人的性格”,称他们是“鼠目寸光”但“好勇斗狠”的无赖的性格,日军一定会袭击珍珠港,时间不确定,应该会在今年年底之前。
第323章
俄国人并不在意小小亚洲岛国要搞什么事,美国人在意,但也有限。
罗斯福略有不安,年轻女皇的预言从未失败,德国进攻波兰、法国、苏联,全都准确预言。当然她可能提前知道消息——她在德国有自己的情报人员?没准。德军中有不少俄罗斯人,他们会很愿意向他们的陛下提供情报。可是美国的情报人员肯定要比她一个刚建立的小国家的情报人员多,为什么他的情报部门从来没有如此肯定、准确的情报?
他不知道年轻女皇在日本也有情报人员。她会关注亚洲战场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哦,也算不上“奇怪”,身为君主、实际掌权人,她理应关心关心一切。
每次都能预言成功显然靠的不是提前知道的情报,或是“幸运”。
一个女孩,罗斯福想,谁能知道,这个女孩或许会影响世界。
*
罗斯福要求海军情报部密切关注日本方面的消息,尤其是日本海军舰队的动向;另一方面,美国派人去东京走正常外交路线打探情况;海军则派出情报人员走暗线打探情报。
凯瑟琳根本不关心华盛顿方面有什么想法,她快乐的扔出预言,让罗斯福头疼去吧!
杰克冒冒失失的在信中说起他最近的工作就是甄别来自日本的情报,他认识几个在哈佛就读的日本高官之子,他认为日本高官之子的性格都有点……一方面是倨傲,一方面又很克制自己不表露出那种倨傲,因此总显得十分虚伪。
凯瑟琳心想你倒是一眼看穿了日本人的本质。他们骨子里自诩“天神后裔”,但又非常自卑而慕强,对古代中国如此,对现代美国也是如此。
想到广岛长崎降下的胖子和小男孩,怜悯吗?愤恨吗?
不。
如果她会怜悯广岛长崎的普通
民众,谁来怜悯南京的普通群众?
退一万步说,美国为什么会扔下胖子和小男孩?还不是因为日军根本不顾《日内瓦公约》,对被俘的美军俘虏采取了残暴的屠杀和强迫急行军行径,导致数万美军俘虏惨死。
人类之所以会成为地球的主宰,依靠的并不是残暴的恶行,战争放大了人性中的“恶”,是因为许多人认为他们作恶不会受到“惩罚”。胖子和小男人让那些军国主义者意识到,你也许会躲过惩罚,但你的亲人未必会躲过惩罚。
美国用胖子和小男孩向全世界证明了她已经掌握了前所未有的大杀器,也给了日本最沉重的打击,一弹灭一城,震惊世界。
天皇随即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才算是全部结束了。
曼哈顿计划?似乎还没有开始,至少她没有听说杜邦集团有什么大动作。关于杜邦集团独资承办了曼哈顿计划,3年多时间耗资大约20亿美元,凯瑟琳也得伸出大拇指:杜邦你家真有钱!
这可是战争时期的20亿美元!
这属于高投入高回报了,自此杜邦家族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忠实合作伙伴,后续得到的利益肯定远超20亿美元。
此时,德国以及德国占领区的犹太人已经大批逃离欧洲大陆,第一站一般是英国或北爱尔兰,美国、加拿大、南美诸国都发放了大批护照。其中美国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抢夺科技人才,加拿大一直比较佛系,你想来我就给护照,至于是不是高精尖人才,我倒也无所谓。
凯瑟琳也让人在伦敦开办了办事处,主要为医生、教师、护士、农学专家、畜牧业专家、技术工人发放护照,没有跟英美抢夺科技人才。
先搞好基础建设,高科技以后再说。
*
杰克的信里还说他不觉得日本有资格成为美国的敌人,这也是他的年轻同事们的普通看法,日本区区小国,就算它的海军很强又怎样?它有人口吗?
日本此时人口约7100万,不包括占领区朝鲜半岛和台湾岛的人口,也不包括中国占领区的人口。
美国此时人口1.33亿,多6100万人口。
再比资源……好,不用比了,下课!
此时美国人还不太清楚自己的国家到底有多么强大,但像杰克这样的富家子弟已经非常有民族荣誉感了,认为美国最强。
凯瑟琳:你们祸祸起全世界也是最强的。
如果没有1929年经济大萧条,二战也未必能打得起来呢。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最武德充沛(aka最穷)的国家就只好对外掠夺了。
所以二战的起源是什么?是经济大萧条呀!
*
杰克在海军情报部的级别应该是最低的,但他有个好爹,老乔交游广阔,特别在海军人脉很广,不然也没法把体检不合格的次男塞进海军,还顺手把杰克的好基友莱姆也塞进海军的战地医护部门。莱姆是个大近视,但开车还是没问题的,现在是医护兵的救护车司机,还接受了战地医护培训,不开车的时候他就是个医护兵。
因此杰克令人意外的居然可以进入分管日本的情报小组的核心,工作范围大概是汇总各方面的情报,筛选可靠的情报递交上级。
新俄国已经在华盛顿设立了办事处,这在两国还没有正式建交的时候是常规操作,业务范围没有大使馆和领事馆那么多。凯瑟琳给杰克的回信总是先送到办事处,再由办事处派人送到海军情报部的肯尼迪少尉手中。
肯尼迪家族跟俄国女皇关系匪浅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因此杰克在华盛顿混的很开。这算是他第二次远离大哥的阴影(第一次是去普林斯顿大学就学),因此心情极好。又加上小乔还是个光板飞行学员,而他已经是少尉军官,男人那可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杰克身穿海军少尉制服也是相当帅气,还经常给她寄照片,活脱脱一只炫耀羽毛的孔雀。
他今年24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健康也有所好转,今年没有住院,他得意洋洋的宣称自己已经是个很健康的男人啦。
他绝口不提他在华盛顿的女朋友,那位名叫英嘉的丹麦女记者生的花容月貌,是30年代欧美最爱的端庄大气妩媚的美人儿,目前为《华盛顿先驱报》工作。
英嘉几年前曾在柏林工作过,采访过希特勒和他的亲信赫尔曼戈林,还报道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
阿列克谢也见过几次英嘉,对她有点印象,说她是元首喜欢的记者,当然,也就只是一名记者,元首总揽一国大权,喜欢的记者多了去了。
杰克寄来一条战列舰的模型船,不知道他送这个是做什么,凯瑟琳将模型船放在办公室的陈列柜中。
至于办公桌上的陈列品,左手边放了一些家人的照片:阿拉斯泰尔和米沙的合影,一家三口在米沙的洗礼仪式上的合影,她与丈夫和乔治国王夫妇在婚礼上的合影,和妈妈娜塔莉亚的合影,以及她在建国日的单人照。
这里没有余地放其他人的照片。
其他人的照片挂在在楼上卧室套房的起居室墙壁上,更私人化一些,每一位侍从官和侍女的照片都有,包括目前已经解职的前侍从官和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