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
并不希望上下议院全都是臭男人,因此在文件中规定,女性议员人数必须占到10%,各政|党都为了达到比例积极招募女性成员。
俄罗斯人一盘散沙也不是盖的,传统概念是将曾经属于旧沙俄的各地区都视为“俄罗斯人”,实际俄罗斯民族是将其他民族分的清清楚楚的。
目前人数最多的政|党是“俄罗斯国家党”(这个政|党是堂哥弗拉基米尔组建的,自任党魁)、“俄罗斯人民自由党”、“格鲁吉亚进步党”、“波兰奋进党”、“乌克兰民主党”。凯瑟琳觉得你们这些别国名字太扎眼了,跟外交大臣费利克斯尤苏波夫和司法大臣商议后,签署了登基后第一份政|府公文,要求各政|党将名字全部改为“俄罗斯xx党”的格式,不允许以民族形式分化国民。
这份公文除了下发给各政|党之外,还在报纸上全文刊登,俄罗斯国家广播公司(RussianNationalBroadcastingCorporation,简称RNBC)也滚动广播一周。除了更名之外,其他不变,因此各政|党倒也接受良好。
第二份公文是针对《俄罗斯帝国民法典》中有关民族和姓氏的条款的司法解释,不同民族的夫妇生育孩子后,可以自由选择孩子的民族,并不需要按照传统观念自动选择父亲的民族;孩子的姓也可以选择随母姓,国家鼓励姓氏和名字的多样化,而不是满大街谢尔盖。
这份公文同样刊登在《新俄罗斯日报》上。
第三份公文便是俄罗斯帝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将从明年1942年1月开始,各基层单位配合基层警察局做好人口普查工作,详细登记居民身份、年龄、性别、工作等信息。
《新俄罗斯日报》已经将总部迁到新罗马市,这份报纸原本是弗拉基米尔创办的,建国后要规范公务员的商业活动,参考美国的相关规定,成为政|府公务员后就必须放弃所有商业职位,因此弗拉基米尔将报纸卖给了凯瑟琳,凯瑟琳是君主,可不是公务员。
弗拉基米尔目前除了是俄罗斯国家党的党魁,还是外交部的副部长,公务员身份跟政|党党员身份肯定是不冲突的。
议会制度参考了英美两国的议会制度,分为上下议院,上议院全是贵族直入,不参与普选;下议院是普选,不允许贵族参选。下议院5年一任,5年一次大选,获选多数席位(一半席位以上)的政|党成为多数党,但党魁不会自动成为国家首相,而是成为下议院的议长。
国家元首是在位君主,君主因病或出访无法执政的时期,下议院议长暂代国家元首一职。
实际议长就等于首相,但行政序列中没有“首相”这个职位名称。
在目前上下议院都没有的情况下,叶卡捷琳娜三世就是这个新国家的独|裁|者。
第314章
啊,好累!
凯瑟琳扔下钢笔:好多好多文件要看!
建国伊始,几乎什么事情都要她来拍板,之前是基里尔拍板,后来费利克斯来了,两个人分担政务。现在,只有她一个人。
太难啦!007社畜也不过如此!
费利克斯合上文件夹,很善解人意,“陛下,您该好好休息一天。”
“只给我一天休息吗?”她可怜兮兮的问。
他笑,“您是君主,您想休息几天都可以。您不用现在就如此劳累。”
“可是还有这么多事情没有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语双关。
凯瑟琳失笑:“你说的是。”
之前的俄罗斯帝国自称“第三罗马”,那么现在的俄罗斯帝国或可称“第四罗马”。
费利克斯今天是来商议外交问题,一个国家建立后要修内功,也要修外务,外务的基础就是外交关系。这倒是不难,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肯定是英国,之后是美国。难点在于选择驻外大使。
驻外大使的人选当然重要,首先他不能太蠢,还不能跟执政者意见不统一,然后外型还得过得去。
外交大使也是国家的牌面,歪瓜裂枣长得磕碜肯定不行。要手段圆滑,还不能太有自我主张。之前肯尼迪先生就是太爱表达意见,凯瑟琳想办法把他摁了下去。
新俄国现在真是个草台班子,能凑齐大臣们都很不容易了,还要找至少10位大使,光是看人事档案都要花好些天。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依赖裙带关系,用一个后世大家能理解的词,就叫“内推”。
“名单上所有的人我都要见见,跟他们谈谈,然后我才能确认人选。还有,也不要太限制年龄,年轻一些的,20多岁的也可以。”除了大使之外还需要武官,在这方面,费利克斯的经验也不多。
费利克斯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年轻人就没有头脑吗?看看我们年轻的陛下!年轻人欠缺的也许只是经验,可如果你不给年轻人机会,他们怎么可能成长呢?
*
波士顿郊外,海航苏安图姆空军基地。
南美洲的最南端建立起全新的俄罗斯帝国,这则消息当然在北美的数百家报纸上轰轰烈烈的占据了头版头条的位置,暂时压下了如火如荼血流成河的苏德战争。
肯家的大少爷住的是二人间,每人一张单杠床、一张书桌。飞行员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空中飞行原理、空气力学、空中射击原理、发动机原理、瞄准具构造原理、空中战斗、空中照相、空中领航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等等,其中有些课程他已经学过,因此可以跳过一些基础课程。
乔皱着眉头翻看报纸,唇齿间叼着一根卷烟。空军基地每一位教官、飞行员、学员都是老烟枪,每个人喜爱的香烟品牌不一,唯有他,独爱“维纳斯”牌女士卷烟。
大多数时候他抽烟斗,现在年轻人抽烟斗和抽卷烟的人差不多,一半一半。
但今天,他要抽一根“维纳斯”。
薄荷精油的香气,提神醒脑。
美国有好几家大报纸派记者跟随凯瑟琳去了罗马岛,他们发回相片和文章,详细报道了8月1日当天的情况。
建国这种事情,不少见,但也不多见。一场政变便会换个国家元首,换个政府,没准还会换个国名,这也是一种“建国”。
但从别的国家购买土地、和平的建立国家,似乎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了。
凯瑟琳很巧妙的利用英国与美国成为她的“后盾”,英国也许会,但美国实在不会。美国只是想搞乱南美,属于顺水人情,不反对,就等于赞成。
阿根廷也不太需要巴塔哥尼亚高原这种贫瘠的地方,可凯瑟琳需要,新俄国需要。巴塔哥尼亚高原不宜居住,但也不会比西伯利亚更差了。
《波士顿先驱报》的文章写的很好,照片也拍的很棒,凯瑟琳身穿俄式长袍,头戴闪亮的Kokoshnik王冠,自信又骄傲。
瞧,她已经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了。
女皇陛下。
她又成了陛下,但这次不是因为她嫁给了国王。
这顶皇冠是她自己的,她的先祖和她的父亲留给她的。
他的手指小心的在她的脸上划过:凯瑟琳,噢凯瑟琳。
学员们今天都很奇怪的看着他,之前他们取笑他是被皇储抛弃的可怜虫,而现在……
当你的前女友……女友成了一位女皇,那些嘲笑你的家伙都齐齐失语。
他心中十分惶恐又无助,非常明确的知道,凯瑟琳……再也不是凯瑟琳了。她已经成为他必须仰望的存在,可悲的是,他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她,早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她。
他总说自己要更积极一点,可他一点机会都没有。
他的心,像是被挖空了一样,又空又痛。
*
欧洲东线战场打得难分难舍,德军兵分三路,中路每一天都在
往莫斯科的方向推进,西路则直逼列宁格勒,东路奔向苏联的大粮仓——乌克兰。
德军推进艰难,苏军靠人数堆上来,每一座城市拿下的都很痛苦,双方的战损都非常惊人。但在希特勒将地中海战场的部队抽调回来送到中路之后,德军的攻势加快了。
唐宁街10号与白宫都有点着急了:布尔什维克!你们还行不行!
白宫差不多隔一天就要开会讨论是否给苏联援助的问题:什么时候给、给什么装备、给什么资源,那都是要仔细考虑的。战时统筹局几乎每天都要更新物资列表,从飞机、发动机、中卡、重卡、枪支弹药、各种口径的炮,到各种单兵口粮、肉罐头、蔬菜罐头、新鲜水果、咖啡粉、小麦面粉,到各种医药产品,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单兵医药包,列表那是洋洋洒洒,包罗万象。
*
奥尔加女大公很喜欢新罗马,这儿平静安宁,远离战争。没有该死的布尔什维克,也没有令人胆战心惊的契卡。
侄女这个女皇做的很好,她觉得比当年哥哥尼古拉还要勤勉。她去了觐见大厅,那里有她的两个哥哥的画像。
她多么希望米沙还活着呀!他会看到他可爱的女儿如今成为了多么了不起的女皇陛下!
她高兴又难过,完全忘了,如果米哈伊尔还活着,那么现在俄罗斯帝国的皇帝应该还是米哈伊尔。
谢妮亚女大公也在新冬宫,她几乎每天都会来,会在觐见大厅徘徊许久:她祖先的骸骨留在圣彼得堡彼得保罗大教堂,她再也回不去故国,只能看着这些崭新的画像,聊以慰藉。
“奥尔加。”她走到妹妹身边,“你要留下吗?还是回伦敦?”
奥尔加摇头,“不,我和尼古拉商量过了,我们会留下来。”
“季洪和古里呢?”
“他们……要返回英国。我想让他们中间的一个留下,这样如果万一……至少我还有一个孩子。”
“让古里留下吗?季洪是军需官不会上前线,他比较安全。奥莉娅说要组建军队,她没有什么人手可用,就让乔治国王下令,把古里调来担任教官。这样不是很好吗?”
“可以吗?”
“我看可以。”
*
凯瑟琳也认为可以。
她很快给伦敦发去公文,请求英国陆军协助俄国建立军队、训练士兵。丘吉尔先生大笔一挥:批准!转加拿大总督阅!
皇家陆军很快送来公文,古里尼古拉耶维奇库利科夫斯基少尉即日起作为英国陆军驻俄罗斯帝国联络员,调任俄国。
还是朝里有人好办事呀。
*
陛下的私人生活也很……不能说枯燥吧,只能说有点无趣,缺了点……刺激。
真无聊。
疯狗现在也没了那股疯劲,好没意思。
伊利亚则被她安排了一大堆事情,忙得他每天团团转,几乎见不到她。
一想到那天他居然敢说要为她“擦去该死的德国佬的口水”,她还是很气恼:你谁啊你?你可是太飘了!这叫“恃宠而骄”你知道吗!恃宠而骄没有好下场!
我可是能随时换掉你的!
哼!
*
唱机播放音乐,40年代美国流行的还是爵士,法国的香颂,英国流行什么音乐?反正没有21世纪的音乐流派多。阿列克谢不喜欢流行音乐,只听那些音乐大师的作品,什么莫扎特、巴赫、肖邦,真是个老古板。
凯瑟琳当然要时不时给他放《国际歌》洗洗脑啦!
她最近爱上了沙俄时代的音乐大师的作品,柴可夫斯基收集了全套,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录制了几乎所有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还有仍然活着的音乐大师尼古拉雅可夫列维奇米亚斯科夫斯基的几张交响曲大碟,米亚斯科夫斯基同志现在是苏联音乐界的牌面人物,但他远不及柴可夫斯基有名气,西方群众很少听说过他。
《第六交响曲》写的是“十月革命”,凯瑟琳这段时间几乎每天放《第六交响曲》。
距离建国日已经过去两周,凯瑟琳想办法调整了工作时间,实行双休制,工作日每天上午工作,周一到周四上午分别跟各位大臣开会,有本上奏,无事退朝;周五上午开内阁集体会议。
下午不工作,要么出去玩狗拉雪橇,要么在湖面上溜冰,要么在画室里画画。
上周六举办了一次宫廷舞会,邀请大臣和贵族们参加。好一个珠光宝气的夜宴!凯瑟琳没想到这些遗老遗少的家底还挺厚的,人人都拿得出压箱底的珠宝。
所以他们的家底儿到底多厚呀?有些人卖了十几年珠宝,还能有不少豪迈的珠宝,真是难以想象!听谢妮亚姑姑说,基里尔叔叔的母亲,玛丽娅大公夫人离开圣彼得堡的时候,甚至用火车运送她的珠宝和油画、金银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