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的好逗,阿列克谢又笑。
伊利亚看他的眼神则是想要杀人。
“伊利亚,别在我的书房揍人。”迟疑了一下,问他:“你要离开吗?”
她说的很隐晦,伊利亚立即听懂了,他摇头,“不。”
“没有进一步指示给你吗?”
他明显迟疑了,想了想,才说:“有人希望我能‘说服’你,现在的俄罗斯虽然是苏维埃联盟国家,但也还是你的家园。希望你能为你的家园进行一些适当的‘工作’。”
他说的不算隐秘,因此不但阿列克谢听得懂,乔也听懂了。
他用的词是homeland,直译就是“家园”。英语里很少会用“motherland”的说法,这也跟美国是个私有制制度异常强大的国家有关,只有在需要强调“国家荣誉”的时候会使用motherland。
阿列克谢想,你小子是彻底不装了。
乔则想,看来我和杰克猜测的没错,你果然是个契卡!
凯瑟琳也再次确定自己的小命是无忧了。
“大使不能做一些工作吗?”
“大使只能负责具体的条款谈判和确认,我们——”他叹气,“殿下,我们能私下谈谈吗?”
凯瑟琳便挥挥手,让乔和阿列克谢先出去。
*
伊利亚从桌上的烟盒里抽出一支香烟,拿了打火机,点燃。
男人抽烟的姿势也很好看,只是不免对肺不太友好。
“殿下,苏联的事情与你无关。那只是对我的要求,不是对你的。”
“内务部对你怎么样?”
“……一般。他们不想杀我,是因为我的身份很好用。”
“你认为苏联能赢得战争吗?”
“我希望能,但这很不好说。苏军在芬兰的表现可以说是糟透了!我不用上过军校也能看出来。”
第300章
啧啧,说什么大实话!
“我为莫斯科做一点小事,他们会放过我吗?”
伊利亚诧异,“没人想要杀你。”
“你没有接到类似的指令吗?”
“没有。”
凯瑟琳转动Zippo:她能相信伊利亚吗?伊利亚是不会对她撒谎,但指令是会更改的,她仍然无法肯定自己真正安全了。或者说,她还要为自己增加一点筹码。
外交谈判是这样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苏联与德国之间的“外交”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底线很灵活。
她有足够的能力“影响”罗斯福吗?她最大的优势是知道二战的走向,知道罗斯福早已想参战,只是在寻找合适的机会。没有偷袭珍珠港,美国也会参战,可能会稍晚几个月,也许会晚上1年,但对二战的结局不会有什么改变。
她已经小小的“影响”了一下美国,让《租借法案》提前通过,原本《租借法案》应该是在罗斯福再次连任后才提出的。提前“出现”的《租借法案》大大缓解了英国的经济压力,美国援助的坦克和飞机也已经运往北非战场,北非的英军至今仍然没有被隆美尔打穿,来自美国的军需也是一大助力。
美国“自愿”援助苏联的前提是,苏军不敌德军,有失败可能,那么美国为了“世界和平”,就不得不援助苏联了。
这么说,她必须等待时机。苏德战争到底什么进程?她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苏联军民死亡数千万人,其中军事人员阵亡人数几乎等于参战各国阵亡人数的合计,就连人口最多的中国在二战中的阵亡人数也只有148万人而已,苏联的阵亡人数高达890万人。
可以说,胜利都是用海量士兵的血与肉填出来的。
如此巨大的阵亡人数,说明苏军在前期损失惨重。德军的“闪电战”战术势不可挡,迄今为止都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苏军措手不及,肯定无法抵挡。
“《租借法案》目前只提供了支援给英国和自由法国,想要美国援助苏联,那必须是苏联的损失已经大到罗斯福感到不安了。”
伊利亚点头。
“苏联会需要什么?食物?坦克?飞机?”
“资源。我们……他们……”伊利亚纠结了,不知道要怎么分“你我”。
“他们。”
“好的,他们。他们有足够数量的工厂和工人,生产能力并不缺乏,最有可能缺乏的是资源。”
“金属吗?”
“还有钨矿。”
凯瑟琳摇头,“这几年西班牙的钨矿全部卖给了德国,我的能力有限,加价太多我可没法支付。我可以牵线,把从今天开始起至少3年内加拿大人从中国收购的钨矿卖给苏联,还有加的夫仓库里的3万吨。嗯……我可以说服美国政府抬高价格,收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钨矿,然后转手支援苏联。我的3万吨还是按照今年的行价出售,我只要黄金,没有现货也可以接受期货,只需要有关部门给我写个盖公章的收据。”
伊利亚忍不住笑。
“其他铁铜这些量大管饱的金属,让大使或是其他人去谈。石油……他们自己有那么多油田,这倒不用美国支援。告诉你的老板,我只跟他们谈钨矿。”
伊利亚点头。
“我考虑去一趟……去西班牙和葡萄牙,买下他们下半年的钨矿,或是明年的,我相信只要价格合适,他们会转售给我。”
咱这也是支援正义事业了不是。
*
华盛顿的反应也是非常快,罗斯福连夜召集内阁和亲信、幕僚开会,讨论欧洲的新局势。苏德开战英美都喜大普奔,希望他们能拼个你死我活;但要注意,如果苏联获胜,那么还不算太糟;但如果德国获胜,欧洲就尽数成为德国的地盘。
美国不会想看到一个拥有广阔地盘的德国,战无不胜的德国下一步肯定是进军北美,美国一定要做好开战的准备!还要督促后花园加拿大!不要拖后腿!
这个消息很快在议会大厦传播开。
与此同时,5月15日白天,美国各大报纸同步报道了欧洲的新战争:德国跟苏联开打啦!
从美东到美西,美国群众几乎全在热议此事,尤其德裔。美国去年人口总数是1.32亿,其中有15%是德裔和德国一代移民,人数大约2000万,你说这些德裔美国人会不为此激动?甚至有一些德裔美国青年热血上头,已经跑回德国志愿入伍啦!
未来一段时间,肯定还会有不少热血上头的德裔美国青年跑去德国参军。
加拿大议会也因此开会,商讨最新局势,除了支援英国物资之外,还决定应英国的请求派遣部队参加北非战役。德军陷入两线作战,必定不会有更多部队支援北非战场,英国战时内阁决定增兵,尽快结束北非战役。
但英国军队大部分都要防守本土,因此要从属国和自治领调部队支援,目前已从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调派部队增援北非,加拿大也要出力。
阿拉斯泰尔这个年轻总督也更忙了,他不参与加拿大的政治决策,但目前是战时,有很多事情加国总理会来探探他的口风,一些有关英国的事务也需要他点头。调配部队支援可以,但加拿大自己也不富裕,陆军多少、空军多少,具体的数字也是需要商量的。
美国方面也很快跟加拿大沟通了,要求他们加快征兵步伐,新兵至少要训练3个月才勉强能用,空军海军都需要更长的训练时间,不抓紧时间可不行
。
简言之,大兄弟,爆兵呀!
美国也很快在一周后宣布扩大征兵数量,指标分配到各州,要求将常备军扩编到200万人,海军也同步扩编。陆军与海军都传出内部消息,即将开始新一轮征兵抽签。
波士顿郊外就有一个海航的训练基地,很快便有海航的征兵站出现在哈佛校园里,搞得凯瑟琳大呼“没见过!”。
海航的要求还蛮高的,飞行员要求本科起步,其他兵种比如轰炸机机组的无线电操作员、导航员、工程师都要求至少高中毕业,只有机枪手只要求初中毕业即可。海航在哈佛只招募飞行员,给的待遇也很不错,宿舍四人间,通过体检就有津贴,食物按照每天10美元的标准提供,毕业后便授予少尉军衔。
美国实际上在1940年9月便通过了《1940年选征兵役和军训法案》,要求年满21岁至35岁的男性公民必须进行兵役登记,小乔和杰克都已经在大波士顿地区登记过了,但征兵抽签排除了在校大学生,因此他俩目前都还没有接到征兵令。
海航则是征募志愿兵,报名海航飞行员,就是提前应征。义务飞行员是单独从毕业大学生中抽签。
比约恩对美国的征兵系统很感兴趣,他一个外国学生当然不用理会美国征兵动员。他在问东问西,征兵站的年轻海航少尉倒是蛮有耐心的,一一解答。
凯瑟琳翻着征兵广告,问他:“为什么不招女飞行员?”
年轻少尉说:“美国有足够的年轻男性,我们不需要女飞行员来保护我们。”
啧。
你这么说的话,我就要好好辩论一番了。
“女性公民就不是美国公民吗?”
少尉一怔,“我没有……我不是这个意思。”
“在学习飞行技术上,女性跟男性的优势都是一样的,甚至女性更适合成为飞行员,因为女性普遍体重更轻。对于战斗机来说,每减轻一磅体重,就意味着能多携带至少200发机枪子弹。”
少尉张口结舌。
“征兵只限男性公民,这是性别歧视。”
少尉瞪眼。
“比约恩,美国法律有性别歧视的条款吗?”
比约恩摇头,“很遗憾,美国法律还不是那么全面。”
凯瑟琳感到遗憾,“可惜了,不然我准要从波士顿地区法院一级一级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你不是美国公民。”
“是啊,真可惜。”凯瑟琳耸肩。
可怜的少尉被她俩弄得不知所措。
凯瑟琳从笔记本里抽出一张名片,放在海航少尉面前的桌上,笑盈盈的说:“给我打电话。”
*
比约恩瞥了一眼英俊的海航少尉:殿下的眼光一直很好,特别是对方身穿笔挺的军官制服,自然有一种大学生所缺乏的硬朗气质。
哎呀!多情的殿下,她还真的很随心所欲。
*
乔在犹豫,是否要应征入伍。
他也是6月毕业,毕业后便不是在校大学生,可能会进入抽签大奖池,但也可以提前应征。父亲在海军有些熟人,可以提前拿走他的征兵档案,他能够选择海军的任何兵种,最好去海军情报部。
但他不想待在后方情报部,而是……他想成为飞行员,他已经有了私人飞行执照,比别人的起点都高。他对飞行很感兴趣,也很喜欢那种翱翔天际的快感。飞行教练也说过他素质很好,他很有自信,一定能成为最好的飞行员。
他身穿海航的军官制服一定会很好看。
在波士顿,因为附近有个海航训练基地,有时候会在夜店酒吧之类的地方遇到那些飞行员,他们知道自己穿军官制服很讨姑娘们的喜爱,总喜欢跟他们这些有钱的大学生抢着讨好姑娘,而他们往往都能成功。
凯瑟琳会喜欢他穿着军官制服吗?也许会。她甚至都给侍从官定做了制服呢。男人的骄傲不允许他试穿侍从官的制服,但如果他拥有自己的制服……那必定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