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曼哈顿窈窕淑女_分节阅读_第244节
小说作者:米迦乐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1.12 MB   上传时间:2025-08-28 19:37:17

  这是苏联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岸,曾经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最大城市,拥有多座皇室宫殿。城市建设也十分美观、宏伟,如今,她仍然是苏联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一艘邮轮缓缓驶入港口,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轻男子眺望渐渐离近的城市:他又回来了,也许他再也不会离开这个国家。他并不是在这个国家出生的,他是格鲁吉亚人,在摩洛哥出生……他其实并没有很强烈的归属感,少年时期,他因为没有“归属感”而痛苦。他的家庭无法返回格鲁吉亚,而在摩洛哥,他们又只是“外国人”。

  归属感……他很希望去新俄罗斯看看,不知在那里他能否找到“归属感”。苏联……他在这里度过了从少年到成年的最重要的几年,可那时候他想的是什么?是如何在学员中脱颖而出、是争强好胜、是努力证明自己的“忠诚”。

  但他的内心仍然没有那种“生于斯长于斯”、将来“葬于斯”的觉悟,他只是很会演戏,表现出了“忠诚”。

  他比以前瘦了一些,好不容易恢复了体重,肌肉也经过不懈的锻炼逐步恢复。也许无法再回到巅峰时期了。他痛恨那个折磨他的家伙,更担心……那个疯子也许去了殿下身边,涉及到殿下,他便无法正确判断。

  那人到底想做什么?是想对殿下不利?还是……真的爱上了殿下?殿下会回应他的爱吗?那是爱吗?或者只是男人那该死的胜负欲?他确信殿下是可爱的,谁能不爱她呢?但如果那人怀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

  他心乱如麻,他惆怅又痛苦。

  只叹路途遥远,他不能转身就回到她身边。

  *

  凯瑟琳很快回了哈佛。

  4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专业没有太多课程,没有“冷战”,自然没有关于冷战的课程;没有“全球一体化”的概念,自然也没有相关课程;没有“恐怖主义”的概念,没有“中东政治”,更不关心“亚太地区政治”。

  有了“地缘政治”的概念,必修《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分析》等课程,还有研究英国政治的课程,但还没有与时俱进到研究本次世界大战。教授们虽然有点担心欧洲战争会从局部战争演变成又一次世界大战,可因为法德边境安静得近乎诡异,教授们也看不透战局到底要如何发展、会不会再次成为席卷世界的大战。

  除了外交策略之外,凯瑟琳还对欧洲各国的军事准备很感兴趣。

  英法联军在法德边境“静坐”实际主要原因是因为波兰败的太快,德军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战斗理念,战斗机和轰炸机先走一波,抢夺制空权,打得波兰军队晕头转向;配合地面部队的快速机动部队,一路碾压。

  既然波兰已经战败,再想牵制德军就没有必要了,于是德国西线的“战争”才变得如此奇怪,德军没有出击,英法联军也按兵不动。

  英法两国都想尽办法想要了解德军的打法,由于信息不全面,导致两国战争部和军部的应对也不及时。英国的陆军装备一般,几乎是纯步兵;法军有一些装甲部队,但远远落后于德军的装甲机动部队,完全不够打的。

  英国已经派人来美国大采购了,法国紧随其后,战斗机、轰炸机订单下了一堆。法国跳过自家空军的试飞阶段,直接订了80架“雨燕40-1”战斗机。第一批50架将在1940年8月交付。

  另外在去年圣诞节之前,英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在渥太华签订了《空军联合训练协议》,将在加拿大设立飞行训练基地,训练来自这四个国家的飞行员机组成员,包括飞行员、领航员、无线电操作员、工程师等,人数达到6万人,时间跨度至少3年。

  代理总督阿拉斯泰尔也参加了会议,不过他不负责具体事务。

  空军基地的选址工作进行的很快,挑选了多伦多到渥太华中间的一个小村庄特伦顿,特伦顿在安大略湖畔,地势平整。过了新年便开始整理土地,修建建筑物。与此同时也开始了第二轮征兵,这批兵源将在飞行学校中进行初级培训,然后再根据各人特长分配具体岗位,进行高级课程的进修。

  凯瑟琳重点研究英国的军事准备,实际英国的对策居然相当科学,皇家空军已经意识到制空权的重要性,配合地面快速机动部队有奇效,照着德军抄作业,在美国订购了战斗机、坦克等军事装备;陆军也已经开始全国征兵动员,目前大不列颠岛到处都是新兵训练营。

  海军部也加班加点的疯狂爆舰,但本土产能有限,许多订单下到属国,加拿大为主要订单接收国。

  军费开支可想而知的暴涨。

  凯瑟琳又写了一篇专栏文章,《坐以待毙的法国》,矛头直指法国陆军总司令莫里斯甘末林上将,认为甘末林没有坚持进攻德国是一个巨大的失误,法军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空袭德国的工业重镇比如鲁尔等地,德军必定回防;错过战机后,法军也只能待在边境线上与德军对峙。甘末林以为马奇诺防线就能防住德军吗?错!现代已经是多兵种配合作战的时代,拥有绝对优势数量的战斗

  机的德军将会把英法联军打个落花流水!

  《泰晤士报》根本不敢发这篇报道,只好再次托人去问国王和首相的意见。

  乔治六世国王看完文章只能倒吸一口凉气:你这是长他人威风你知道吗!

  首相张伯伦则是:躺了,你爱写啥写啥。

第255章

  《泰晤士报》遂于2月5日全文刊发该文,引发英法两国热议,从普通群众到内阁成员、军队将官,全都认真拜读。

  甘末林上将气了个仰倒,大骂小女孩也敢妄论国事!

  法国群众也很不忿:我们斥巨资修建的马奇诺防线怎么就不好使了!

  “马奇诺防线”得自当时的法国陆军部长安德烈马奇诺,是上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防御德军入侵而修建的防御工事,包含要塞、地堡、壕沟、大炮等等。从1928年开始修建,一直修建到1940年初才算初步修建完毕,耗费资金超过50亿法郎。法国陆军和法国群众都认为马奇诺防线是不可逾越的。

  凯瑟琳:tooyoungtoosimple。

  我的“预言”就搁这儿了!

  *

  小乔跑了一趟柏林,快进快出,一共只在柏林待了不到48小时,平安回到波士顿。

  柏林街头仍然岁月静好,群众安居乐业,一片祥和,这个国家完全看不出来即将要使用武力征服——席卷整个欧洲。

  英法对德宣战,于是两国直飞柏林的航班全部停飞,他要飞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转机,回程也是一样。

  比利时群众就更淡定了,仿佛宣布了是中立国就一定不会挨揍。

  乔把他这次的欧洲见闻也写成了文章,刊登在《波士顿先驱报》上。

  杰克在波士顿机场见到老哥简直都要热泪盈眶了,他超担心老哥再也回不来。被乔取笑,说他想得太多。

  乔可是非常自信呢!柏林之行虽然他是抱着“可能会被扣下”的心理,但竟然安然无恙,他便觉得自己棒棒哒。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冒险”呢。

  *

  利奥波德最近终于获得了一些“人”的待遇:殿下让人给他拿了一些书来。

  《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一整套的《列/宁/选/集》,有几本是德文,有一些是英文。除了这些共/产/党/著作之外就没有别的了,也没给他当地报纸。

  他知道这是波士顿她的别墅的阁楼,房间很小,房间里也很冷,没有曼哈顿别墅的地下室条件好,但也还行,比牢房要好。

  他竭力保持整洁,殿下一定不会喜欢一个邋遢肮脏的……情人。阁楼上有一间盥洗室,他还得到了剃须刀和肥皂,可以刮胡子、洗澡、洗衬衫和内衣。他努力健身,按时睡觉,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虽然有时候殿下会故意派人半夜喊醒他。

  她可真坏。

  她可真可爱。

  她也很天真,以为让他看些书就能转变思想。要知道,真理从来不在书籍中,而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

  就是他不太明白为什么都是共/产/党/著作……

  *

  杰克的论文正写的如痴如醉中。

  每写完一节他就兴冲冲的拿给老哥和凯瑟琳看,请他们锐评一下。乔这个老哥倒没有在毕业论文上打击弟弟,很中肯的提出意见和建议。

  凯瑟琳则觉得文笔尚显稚嫩,但毕业论文嘛,也不是很需要华丽文笔。

  他的论文主题是探讨英国对于德国的绥靖政策,主标题《慕尼黑的绥靖政策》,副标题“英国民主从裁军政策缓慢转化为重整军备政策的必然后果”,论文从大量英国内阁与议会文件着手,以及世界大战为英国带来的伤痛,深度探讨为什么几任英国首相都选择了绥靖政策,麦克唐纳、鲍德温、张伯伦莫不如是;

  在德国军事扩张的威胁显而易见的情况下,英国政府未对德国做出有效的准备,不仅是英国群众厌恶战争,还有经济方面的影响。

  他还没有写完,因此论文也只是个半成品。

  “张伯伦也只能选择《慕尼黑协定》,我相信他宁可出卖捷克斯洛伐克,也不愿意跟德国正面冲突,他害怕自己无法负担‘挑起战争’的罪名。”乔说。

  杰克很赞同,“他没有第二条路。”

  比约恩表示异议,“他想左右逢源,就没有想过德国会要求更多吗?”

  凯瑟琳想了想,“他也许想到了,但英国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他就不敢冒险,也不敢太强硬,怕惹怒希特勒这个疯子。”

  大英,你几时这么畏畏缩缩了?看来还是欺软怕硬啊。

  除非英国政府提前知道德国将再次引爆世界大战、还能立即做好战争准备,否则都是白搭。就像她,早就“预言”了德国会进攻捷克、波兰,英国政府做了什么吗?没有!

  所以即使她现在把二战的主线全部写在专栏文章里,有人会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情报吗?不会的。预言家没有什么好下场,会被人当成“大话精”,又或者是“危言耸听”。

  “预言”一下珍珠港?

  路边社还说美国海军早就知道日军要偷袭珍珠港了呢,不也没当真?

  接着又说到苏联入侵芬兰的“冬日战争”,芬兰与苏联西部接壤,冬季天寒地冻,芬兰压根没有想到苏联突然发难。苏联50万大军奔袭而来,由于天气寒冷,行军速度大大降低,因此这场战争到2月初还没有结束。

  他们都认为德军没有进攻马奇诺防线就是因为现在是冬季,天气寒冷,行军缓慢。而且可能德国也在等待冬日战争的结果。

  “英国应该也在准备德国的进攻了,”凯瑟琳想着英国的武器装备订单,飞机坦克需要生产时间,但枪炮子弹之类的应该已经运去英国,英国自己的武器储存应该也有不少,不可能只等着新订单。“但说不好他们是否真能及时准备好。”

  “天气转暖,德军就会进攻法国。马奇诺防线你去看过吗?”比约恩问。

  “没有。马奇诺防线不重要,德军会绕过防线。”

  “绕过?”

  “这条防线本来就不是连续的防御工事,而且在比利时边境就没有防御工事了。”凯瑟琳让人拿来欧洲地图,指着比利时与法国边境,“德军会绕开马奇诺防线,从比利时边境进入法国。”

  乔、杰克、比约恩都露出清澈的愚蠢,“比利时?它不是已经宣布中立了?”

  呵。

  “它想中立就中立吗?我有飞机大炮和坦克,推平这么一个小国连一周都不需要,三天就能打下布鲁塞尔。英法军队根本不敢离开现在的驻防地,他们仍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比利时被占领。”

  乔蹙眉,沉思片刻,也只能点头,“是的,甘末林根本不敢调军队支援比利时。如果他抽调军队离开,而此时德军进攻马奇诺防线怎么办?”

  杰克默不作声:他已经明白,德国入侵法国是迟早的事情,就在今年春天。战争,曾经是多么遥远的事情,现在却变得迫在眉睫。

  比约恩却有些兴奋,“那么要是在比利时边境部署一支大军,是否就能阻挡德军?”

  “哪来的军队?”凯瑟琳反问:“甘末林不敢调走军队,英国陆军还在训练新兵,它就没有多少常备军,不可能全都派去法国。本土不要防御了吗?而且不要忘了英国政府最喜欢玩‘大陆平衡’,乔,杰克,你们应该更懂英国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乔面露嘲讽,“英国既不希望法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也不希望德国和苏联有机会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它是欧洲国家,但又不觉得自己是欧洲国家。”

  “英国就像嘉年华里的杂技演员,他喜欢走钢丝,也想让别的国家一起走钢丝,他不希望欧洲大陆有单一强国出现。所以,杰克,你说对了,英国对于德国的绥靖政策是必然的、无法更改的。如果德军真的绕过马奇诺,英国会希望法军顶上。至于

  死多少法国士兵,这跟我大英帝国有什么关系?”

  太肮脏了!

  *

  阿拉斯泰尔在渥太华忙得要命。

  总督巴肯男爵1月份病情稍好了一点,渐渐可以办公了,但没过两周,在2月8号突然中风晕厥,紧急送往蒙特利尔的医院,手术后仍然不治,于2月11日病故在任上,享年64岁。

  这天是周日,阿拉斯泰尔原本要到哈佛探亲,但因为巴肯病发,他只能去了蒙特利尔。

  巴肯在医院去世,阿拉斯泰尔回了渥太华总督府,打越洋电话先通报国王,再发电报给伦敦议会。随后通知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

  巴肯的秘书负责葬礼事宜,由他来通知巴肯的妻子和子女,他们住在多伦多;周三举行葬礼,火化后送回巴肯的出生地,苏格兰埃尔斯菲尔德。

  周日晚上,阿拉斯泰尔飞到波士顿。

  巴肯突然去世搞懵了他,他还没有处理过这么大件事,原本他卸下“代理总督”的职务还很高兴呢,这样他周五下午就能下班开溜,可以多一天时间陪在妻子身边。

  现在……

  不开心。

  巴肯是个实干家,他讨厌过多的宴会,因此在他任上大大缩减了宴会的次数以及规模。他为人也不错,谦逊亲切,很得加拿大人的喜爱。还因为是一位作家、教育家,也深得加拿大的文艺界人士的喜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1页  当前第2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4/3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曼哈顿窈窕淑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