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曼哈顿窈窕淑女_分节阅读_第218节
小说作者:米迦乐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1.12 MB   上传时间:2025-08-28 19:37:17

  凯瑟琳举起手中的书半遮面,“你确定你有能力?”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阿拉斯泰尔按下她手里的书。

  “现在不行。你才24岁就想当爸爸了吗?”

  他叹气,“我不知道。但如果有个小宝贝喊我‘papa’,我想我应该很开心。”

  “先结婚再谈这事。你什么时候回渥太华?”

  “下周末。”他又多请了两周订婚假。

  订婚后剑桥别墅的气氛变得十分诡异,阿拉斯泰尔想赶走其他人,但凯瑟琳没有发话,肯家兄弟和比约恩就全都假装无事发生,仍然厚颜无耻的不肯搬出去。

  好气。

  “你回渥太华之后记得看房子,早点买了早点装修。我还没有去过渥太华呢。”

  “想去吗?”

  “嗯,想去玩玩。好玩吗?”

  他笑,“不好玩,加拿大人闷得很,没有纽约好玩。”

  纽约灯红酒绿,当然好玩。渥太华在美国的知名度还比不上多伦多和温哥华,很多美国人甚至以为多伦多才是加拿大的首都。

  “你喜欢渥太华还是纽约。”

  “你在哪里,我就喜欢哪里。”咦,木讷的人也学会说好听话了。

  那当然要奖励他一个爱的亲亲啦。

  *

  餐桌上的脑力激荡仍然继续。

  肯家兄弟都变的激进了,一个奇怪的发展方向。他们都认为英法不该姑息德国的猖獗,如果早从莱茵兰地区开始遏制德国的野心,没准根本就不会发生奥地利和捷克被侵占的事件。

  阿拉斯泰尔反驳说英国绝不会冒险引发地区战争,对英国来说得不偿失。不过他也承认,德国入侵捷克是不可容忍的,不知道议会和首相为什么仍然以怀柔绥靖为主。

  肯家兄弟也很有意思,战争是你们欧洲的事情,关我美国什么事?小乔是个和平主义者,严格的说是一个标准的孤立主义者,只要不打在美国本土,那我是没有意见的;杰克圆滑一点,但也有限,是个灵活的孤立主义者。

  作为瑞典王室旁系,比约恩是坚决不想看到战争的,瑞典距离德国很近,距离苏维埃也近,哪边打起来瑞典都得遭殃。因此他倒是个坚定的反战分子。

  美国媒体对于剑桥别墅的情况感到十分迷惑,君士坦丁堡的埃莉诺是订婚了,但似乎剑桥别墅还是个杂居的大学宿舍。他们认为王子未婚夫不会容忍未婚妻的情人,所以他们可能就是单纯的……同学关系?

  他们不敢确认,因此也不敢报道相关“新闻”,埃莉诺不是普通女孩,真敢报道,那么必将面临诽谤诉讼。

  这种怪异的情况在德米特里大公住进剑桥别墅后稍有好转,比约恩先搬了出去,重新找了公寓,但每天晚餐还是在剑桥别墅。

  考试周之前,肯家兄弟也分别搬了出去,杰克本来也不常在此过夜,因此他的来去都很低调。小乔搬走了一些书籍和衣物,随后阿拉斯泰尔叫女佣将他的东西全都装箱,让尤里开车送去乔的新公寓。

  当然兄弟俩晚餐还是在剑桥别墅用餐。

  基克在波士顿酒店里住了一周,之后乔老爹给她找了份在《纽约时报》当实习生的工作,她便去了曼哈

  顿。乔老爹在曼哈顿购入多处住宅,是投资计划的一部分,给了她一栋联排别墅叫她暂时住着。

  乔关心妹妹,每个周末都飞去曼哈顿看望她。

  杰克说:“他总担心基克认识不合适的男人。要我看,他太紧张了,没有这个必要。基克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她跟比利分手了吗?”

  “不清楚。她也没有告诉你?她本来不想回美国,不知道乔跟她说了什么。”

  “谁让她回来的?”

  “应该是父亲。母亲也不想她继续待在英国,她跟比利的关系太亲近了,母亲不喜欢新教徒。”

  “所以你母亲并不是不喜欢比利,只是不喜欢比利是个新教徒。”

  杰克耸肩,“差不多。”

  他随即瞥了一眼阿拉斯泰尔:这也是个新教徒,可恶,因为奥莉娅改宗了,现在她也是圣公会的新教徒,他俩就没有什么宗教障碍。

  乔总是去曼哈顿也不仅仅为了基克,他还要去查看Romanwood的宫殿的修建进度。宫殿的地基早已打好,目前整体建筑进度已经到了1/3。美国目前的建筑水平非常高,如果追求“快”,那么就是施工人员数量的问题,日夜赶工也不是什么事,一支建筑队不够那就两支建筑队。

  杜邦家族目前已经在南美的新俄罗斯开始搞基建了,马克西姆还来跟乔打过招呼,说这边的宫殿完工之后,他就要把建筑队连同建筑设计师都送去新俄罗斯的首都,为殿下修建“真正的”皇宫。

  乔让他滚一边去。

  乔确信马克西姆就是故意的,美国现在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多得很呢,建筑队也遍地都是,为什么要跑来跟他抢人?之后他们也都听说了,杜邦家族高薪诚聘了一位知名建筑设计师,为未来的女皇设计皇宫。

  乔对宫殿非常上心,而且是一边愤愤一边又想要将宫殿建造得美轮美奂,希望她能喜欢。他常去视察工地,每周宫殿都会增高一点点,这在他心中仿佛就是自己亲手修建的一样。

  他总是想着那个阿拉斯加……阿拉斯泰尔王子,他再次体会到了锥心的痛楚,和……愤恨。凭什么呢?就凭那家伙是个温莎,血管里流着“高贵的”王室血液?

  民族或者说种族,就如此重要吗?

  父亲有一次对他说过,我们爱尔兰人当大使没问题,甚至当上美国总统也不是很难,但要想跟王室成员结婚,简直难于登天。别看他们一家在伦敦社交界很受欢迎,但老爹能体会到他们的热情态度(英国人热情吗?)之下,隐藏着鄙夷。

  臭爱尔兰人,不配!

  王室成员几乎都知道他和杰克跟埃莉诺王后的关系很好,要不是还有比约恩作为陪衬,那些王室成员准会嘲讽他俩居然胆敢追求王后。

  正因为如此,父亲反而很赞同他俩追求王后。

第226章

  可他现在却没了自信。

  这不是因为他自卑,而是……没有信心能穿透这牢不可破的阶层差距。他很痛苦,为什么,为什么身份地位可以超越爱情——

  他苦笑:爱情,或许这才是最大的障碍,奥莉娅……她真的有爱上谁吗?她会爱她的未婚夫吗?

  如果她不爱他,她就最好谁也不爱。

  *

  埃莉诺王后与阿拉斯泰尔王子的订婚照片是找的纽约著名摄影师拍摄的,冲洗好之后立即派人送去伦敦。订婚后她俩回到波士顿,《泰晤士报》专门派了一名摄影记者来到美国,每天的任务就是拍摄订婚后的年轻王后。

  王子在剑桥别墅住了两周,这才返回渥太华。之后王子每个周末飞来波士顿,记者还专门去拍了王后的私人飞机。不同于现在主流的十几座二十座的小型飞机,原型是轰炸机的奥尔加能搭载20多名客人,一般不会满载。内部装饰的也很舒适,飞一趟渥太华大概需要1小时20分钟,比波士顿到纽约远一点。

  英国报纸开始大范围报道即将到来的婚礼,男方亲属(王室成员)都说王子一心想早一点结婚,王子超爱埃莉诺王后,因为王后学了飞机驾驶,所以王子也去学了飞机驾驶,王子现在已经是很不错的飞行员啦。

  因此在英国也掀起了一股“飞行热”,年轻男女都以学习飞机驾驶为时髦,英国各地也多了许多飞行俱乐部和飞行学校,高薪诚聘皇家空军退役教官,倒是解决了一些就业问题。

  英国电台也紧跟潮流,播放了一段王后在哈佛辩论社的录音。之前只有男生的哈佛辩论社主动邀请埃莉诺王后入社后,现在已经有了3名女生社员。

  王后在哈佛原本用的是“凯瑟琳普希金”这个化名,但被美国媒体曝光后,现在用的是“奥尔加罗曼诺夫”的俄国名字。

  这段录音的议题是“暴力之罪”,这个议题其实十分刁钻,正反方都很有群众基础。这是一场公开辩论,在哈佛的大礼堂进行,大概有数百名学生与教职工旁听了辩论。

  凯瑟琳认为“暴力有罪”,是因为暴力不能解决问题。确实,暴力能让人的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欣快感,但受到损害的一方也会选择暴力还击,冤冤相报何时了;稳定的社会需要全体公民的克制,和谐的大环境才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必须。

  电台并没有播放完本次辩论的全部录音,是因为接下来反方的辩手说出了十分具有攻击性的言论,作为队友的杰克肯尼迪冷静的问对方,是在说我方辩友,还是泛指所有女性。反方辩手不敢说是特定的某个人(就是埃莉诺王后),只能说是泛指所有女性。

  凯瑟琳说:“如果对方辩友只会偷换概念、只会从男女身体构造的不同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那么我只好单方面宣布我赢得了本次辩论。”

  台下观众顿时掌声如雷,都认为她的回击棒极了。反方辩手偷换概念,十分低级,王后并不屑于继续跟他们辩论,因此本场辩论实际半路就结束了。

  事后这位低级趣味的辩论社社员被人套麻袋暴揍了一顿,还被辩论社开除了。

  *

  王后的辩论社录音播出后大受欢迎,女性认为她很聪明,谈吐优雅,嗓音柔美,好听极了。男性虽然对年轻王后的聪慧不以为然,但也都一致认为她光凭嗓音便能让人喜欢她。

  英国群众之前也听过她发表过电台讲话,当时就有很多人被她的嗓音迷住,美丽容貌加上柔美嗓音、优雅举止、高贵出身,完全是他们心目中最完美的王后。

  他们也许已经忘了可怜的爱德华国王,但却不肯淡忘美丽的王后。

  现任王后被她对比得惨不忍睹。倒不是说伊丽莎白王后不好,只是如果你身边有个超级完美的前任王后,是个人都会被衬得灰头土脸,就连之前被公认为最美王妃的肯特公爵夫人玛丽娜公主也比不上埃莉诺王后。

  这次订婚凯瑟琳回了伦敦不到一周时间,每天都有人翻上克拉伦斯之屋的围墙,想要一睹王后的风采,搞得乔治国王不得不为克拉伦斯之屋增派了一个排的卫兵。之前这座府邸只有两名士兵象征性的站岗,订婚期间都能称得上戒备森严了,除了卫兵,还有警局警车夜间巡逻,王室成员保护组的特工24小时值班,跟进跟出。

  *

  凯瑟琳在《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拥有专栏,每个月大概1到2篇专栏文章,基本都是讲欧洲局势,确切的说,她只写有关德国的文章。

  迄今为止,她已经“预言”准确德国“收复”苏台德地区,“预言”准确捷克斯洛伐克的沦陷。英国人喜忧参半,正在等待她对于波兰的“预言”。

  其实她也没有太耸人听闻,没有太“超前”,这些“预言”全都可以从已知情报与新闻中得到正确推论。人们——包括议员们、首相、国王——全都在等待她对于“《慕尼黑协定》签署1年之内波兰必将沦陷”的预言成真。

  也就是已经有很多人推论出德国必将攻占波兰,但他们不知道“何时”。

  *

  德国,柏林。

  也有人在为这则“预言”烦恼。他认为年轻的英国王后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军事计划,更有可能是巧合,反正就是“预言”错误也没有什么。他当然不会为了一则莫名其妙的“预言”修改进攻计划。

  如果不是年轻王后身份特殊,这种“预言”根本不会放到他的办公桌上。王后不仅是英国王室成员,还是沙俄皇室成员。就是不知道莫斯科怎么看待她呢?以后有机会可以问问莫斯科的看法。

  *

  这天白天,伊利亚终于确认了曼恩少校的住处。

  行动计划,√。

  人员安排,√。

  时间规划,√。

  他的身高实在很醒目,走哪儿都会被人注意到。因此另外有人盯梢,确认曼恩少校已经回家。

  伊利亚在街角的汽车中耐心等待了10分钟。

  一声猛烈的爆炸声响起,那栋联排别墅几乎塌了半边,周围房屋的玻璃几乎全都被震碎。

  伊利亚皱眉:看来炸药稍微多了一点,下次注意用量。

  他随即下车,慌忙跑向那栋别墅。

  他在瓦砾中灵活的穿行,先搜寻一楼,没有看见尸体。

  接着跳上摇摇欲坠的楼梯,敏捷的跳到二楼,继续快速搜寻。

  一个男人下班回家最先会到哪里?不好说,也许是换衣服,也许是上洗手间。所以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上下搜寻一番,确认他已经死了。

  当然,最安全的应该是事了拂衣去,等待报纸发布公告。

  但他不愿意等待,一定要尽可能确认他真的死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1页  当前第2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8/3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曼哈顿窈窕淑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