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也知道想要张伯伦改变主意绝对不可能。不论谁担任首相,哪怕是鹰派的温斯顿丘吉尔此时上台,也只能用绥靖政策来稳住美术生。
历史的车轮到底还是无法阻挡呀。
*
张伯伦告辞后,乔治国王问:“你怎么对苏台德感兴趣?”
“我不是对苏台德感兴趣,我是对德国……”凯瑟琳想着自己到底不是救世主,因而颇为意兴阑珊,“要是再来一次世界大战,怎么办?”
“再来一次世界大战?”伯蒂微笑,“到时候你就留在美国,远离战场,不要回来。”
你说的倒是没错啦,到时候她肯定老老实实待在美国,绝不来掺和。
“你和肯尼迪大使关系怎么样?”
“很好呀,他还是我的金融顾问,这你知道的。”
“维持好这份关系,对你、对英国都有好处。”
嗯?其实你心里也清楚的吧,对德国的绥靖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否则以大英的一贯缺德不做人,又岂能容忍德国一步步坐大?德国实际是对抗苏维埃的缓冲地带,波兰是对抗苏维埃的最前线,所以苏台德地区可以还给德国,但但泽走廊一定不会还给德国。
英法美还指望波兰继续在最前线发光发热呢。
想明白这一点后,就能想明白为什么英法美在德国问题上总是退让、绥靖了。这么说,肯尼迪大使最终还是逃不过背锅侠的命运?嘶,罗斯福你不做人!
*
几天后,1938年的9月8日,乔治六世国王与伊丽莎白王后的加冕典礼。
论起搞大场面,英国王室数第一。跟一年多以前爱德华八世国王与埃莉诺王后的加冕典礼同样盛大,观者如云,各国王室、各国大使再次云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由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国王夫妇进行加冕仪式。
作为国王的母亲,玛丽太后不用向新国王宣誓效忠。
作为前任国王的妻子,凯瑟琳也不用向新国王宣誓效忠。整个加冕典礼上,她紧跟“婆婆”玛丽太后,在王室成员与大贵族宣誓效忠环节,她也跟玛丽太后站在一起,愉快围观。
上次她自己的加冕典礼她都是当大型cosplay来玩的,这次也差不多。还朝对面的菲利普招手,惹得玛丽太后瞪她。
啊,怎么了啊?
菲利普是外国王子,以王室亲戚的身份参加加冕典礼,不用向国王宣誓效忠。倒是他的两位舅舅已经是英国人,需要向国王宣誓效忠。
这次的加冕典礼也有多台摄影机进行拍摄,会在晚上的电视节目中播放。电台则进行现场直播,以让伦敦之外的千万国民能在电台节目中收听加冕典礼。
阿拉斯泰尔虽然没有爵位,但他是王室旁系,姓温莎,因此跟在祖父康诺特公爵之后,向新国王宣誓效忠。
嗐,别说,他穿着龙骑兵的军礼服还真的很帅呢,衬得娃娃脸都显得很有男子汉气概了。
凯瑟琳很是意外,因此目不转睛的看着他。
玛丽太后注意到她一直看着阿拉斯泰尔,心里先是不太愉快,但接着又觉得自己的安排有了效果,牵红线的目的眼看就要达成,还算欣慰。
她也听说了,谢妮亚女大公和奥尔加女大公原本看中的侄女婿人选就是阿拉斯泰尔,只是埃莉诺当时没看上这小子。她也是在温莎家族扒拉了好久,才发现阿拉斯泰尔真是极为合适的人选。小亚瑟王子眼看着时日无多,法夫女公爵都请假没来参加加冕典礼,可能就这几天了。
老亚瑟王子已经88岁高龄,应该也没几年活头,到时候阿拉斯泰尔直接继承老亚瑟王子的公爵爵位。王后再嫁公爵当然是非常合适的,就是……要么就单独封阿拉斯泰尔一个伯爵爵位,也不是不行。
*
加冕典礼圆满完成,英国民众非常满意,新国王外貌出众,而且已经克服了口吃问题,在加冕典礼之后发表的电台讲话相当不错,口齿清楚,虽然语速有些缓慢,但咬字清楚,毫无口吃,真是棒极了!
而在加冕典礼的余波中,几乎无人注意到《泰晤士报》上发布的一则讣告:温莎家族成员、康诺特的亚瑟王子,于9月12日在芒特街54号的府邸中去世;康诺特和斯特拉森公爵亚瑟王子为此感到非常悲痛。
几天后,王室在《泰晤士报》上发布一则公告,加封康诺特公爵的孙子阿拉斯泰尔亚瑟温莎中尉“克拉伦斯伯爵”爵位,并恢复头衔“王子殿下HisHighnessPrince”。
这则公告同样悄无声息,几乎无人注意。
第191章
Chapter7
凯瑟琳今天刚结束了又一轮的谈判,基本敲定了与英国皇家航空公司、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合作协议。
她事先咨询过英国的律师,不出意外的得知王室有在皇家航空公司投资。之所以皇家航空一直不允许泛美航空开设越洋航班,是因为英国的飞机制造公司还没有制造出可以超远程航行的大型客机。
啊?真相竟然是这个?大英帝国,你们弱爆了!
这一点,美国波音遥遥领先,波音314水上飞机从6月以来,已经经过多次试飞,也已经完成了从美西不间断飞往美东的试飞航程,从西雅图到纽瓦克的直线距离约为4570公里,从纽约到伦敦的直线距离约为5580公里,从纽约港到南安普敦港的直线距离约为5510公里。
泛美航空计
划的路线是以加拿大希迪亚克岛港口、亚速尔岛英雄港、格陵兰岛努克港口、纽芬兰岛博特伍德港口、冰岛雷克雅未克港口作为经停站,开辟纽约港口到英国南安普顿港口、法国马赛等地的越洋航班。
凯瑟琳名下的海王星航空公司不过是个小公司,飞机少且小,原本是没资格上场参与越洋航线的开辟业务,但谁叫她这个老板是王后呢?
新协议确定主要由皇家航空、泛美航空经营美英之间的越洋飞机航班,排除其他欧洲国家包括北美的加拿大,不允许其他国家的飞机使用以上5个经停站港口和机场,唯一例外的只有英国海王星航空公司。
皇家航空将向波音公司订购4架波音314,加上泛美航空原本的订单6架314,两国之间到1939年底会有10架大型客机飞越洋航班。
泛美航空另外加订了一架314,作为赠送给埃莉诺王后的礼物,预计圣诞节之前可以交付。
波音314的性能非常强大,是目前体积最大的水上飞机,预计载客40到70人(坐铺卧铺人数不等),续航能力也很强,满载单程最远可飞3500公里,空载轻松可飞5000公里。
泛美航空将在9月的最后一天进行纽约到南安普顿的首次非商业航班飞行,不出意外的话,正式航班将在美国感恩节(11月底)之前开通。
这个协议实际让海王星航空有了飞越洋航班的资质,不过由于波音314造价太高,凯瑟琳不是很满意。
她拍电报请霍华德休斯为她留意长续航可越洋的陆基金属飞机,用作自己的私人飞机,要求机舱要大,油箱大大,现有的飞机都太小,续航也很不给力。霍华德回电报,让她考虑波音和联合飞机的军方轰炸机系列。
嗯?你这个思路很好,我喜欢!
*
过了几天,与皇家航空和泛美航空正式签订协议,凯瑟琳便再次登上玛丽王后号邮轮,返回美国。
肯家兄弟参加过乔治六世国王的加冕典礼后便回了美国,比她早走一周。
她这次的随行人员大大减少,保镖减少到7人,谢尔盖还没有回来。侍从官也只有二人,菲利普去上高中了,弗拉基米尔和他父亲基里尔大公一直没有消息给她,谢妮亚姑姑说基里尔带着弗拉基米尔去了阿根廷。
阿根廷???
去那里干什么?
谢妮亚淡然说,也没有什么,就是从阿根廷和智利的现任政府手里买下了火地岛。
凯瑟琳:瞳孔地震!
火地岛被称为“世界的尽头”,是南美洲的最南端,实际是个群岛,总面积约为7万3千多平方公里,火地岛面积最大,约有4.87万平方公里,之前由阿根廷与智利两个国家平分。
基里尔叔叔,你可真是干大事的!
自从大航海时代后,南美洲便被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当时的殖民大国瓜分,现今的巴西属于葡萄牙(后来独立了),其他地区属于西班牙。南美洲的南部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智利和阿根廷,以安第斯山脉与巴塔哥尼亚山脉为天然分割线,都说西班牙语。
智利是安第斯山脉与巴塔哥尼亚山脉以西的一块狭长土地,阿根廷的地势要舒缓很多。阿根廷以东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目前被英国占领。
基里尔大概是利用了马岛的英国驻军(人数其实极少)和大英帝国的缺德不做人,以及她这个英国王后的地位,以及她背后的北美大国(?),成功说服两国出售了火地岛。
谢妮亚姑姑说基里尔没有用完100吨黄金,在凯瑟琳看来,简直便宜到家了!
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隔着一道狭窄的麦哲伦海峡,与南极洲大陆之间隔着德里克海峡,地理条件优越。现在还没有人想到,以后各国要在南极洲这个永久中立洲建立科考站,火地岛就是最好的中转站、补给站。
基里尔肯定也不知道这一点,但他明智的选择了一个地理条件非常好的群岛作为新俄罗斯的领地,眼光独到呀!
凯瑟琳搓手:基里尔叔叔这个建国大业还没准真的能行呢!
这一票,她决定干了!
*
凯瑟琳从英国地质局拿到火地岛的资料,英国在19世纪初便对火地岛进行了地理测量和勘探,目前没有发现石油和其他矿产,因此被大英帝国认为“价值极低”,他们甚至都懒得参与智利与阿根廷的火地岛争端。
也因此,两国才如此轻易的决定出售火地岛吧。
火地岛之前以印第安人为主,人数极少,只有1、2000人。之后两国都往岛上流放重刑犯,导致原住民急剧减少。岛上以森林资源为主,进入20世纪后,两国终于觉得岛上只有罪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于是派兵进驻,迁徙人口,建立定居点,维持社会秩序,开始伐木产业。
另外在夏季开展渔业和狩猎产业,但产量都不大。
凯瑟琳写信询问基里尔叔叔想要如何管理(统治)火地岛。想要长治久安就需要人口,那些俄罗斯流亡者和移民愿意去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岛吗?恐怕只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了。
她倒也想过是否可以把愿意移民的西班牙难民移居到火地岛上,但想想俄罗斯帝国就没能把当时的各民族融合起来,以基里尔大公的思维方式,他肯定会认为只有俄罗斯民族才是人上人,其他民族统统只配当农奴。
流散在欧洲和北美、亚洲的200万俄罗斯人,会有多少人愿意去火地岛?火地岛的气候条件其实不算差,夏天日照时间高达20小时,当然冬天就苦逼一点,最短的白天只有7小时。
夏季气候十度左右,冬天其实也不算太冷,最低大概也就是零下十几度,对习惯了寒冬的俄罗斯人来说,并不算寒冷。
目前火地岛总人口大概在1万人左右,人口构成主要是智利和阿根廷的白人后裔与混血,白人占绝大多数,都说西班牙语。他们可能不愿回国,基里尔还是要面临种族构成问题。
最好的政策当然是移民至少5万俄罗斯人,然后鼓励通婚,通婚后代不论父母是什么民族,一律登记为俄罗斯族;建立学校,教授孩子们俄语,以俄语为官方语言;建立军队,与隔壁福克兰群岛的英国驻军打好关系。
第一步先搞畜牧业,火地岛的畜牧业基本只有养羊;然后是林木业、渔业,群岛嘛,当然要鼓励渔业发展,南极洲附近什么水产最多?忘了,肯定不会少;小麦种植不知道搞不搞的起来,不行可以从阿根廷进口小麦和面粉,阿根廷是农业和畜牧业大国,产量没问题。
矿产的话希望不大,但也可以等二战结束后再请人勘探一波,新的勘探技术和仪器逐渐发展,没准以前没勘探出来的地方也会有矿产。要是能勘探出石油那就更好了,别管储量有多少,有石油就可以有点底气。
等过几年二战开打,阿根廷的经济大概率也会受到影响,这时候就可以趁乱再买地,凯瑟琳觉得巴塔哥尼亚高原就挺好。这块高原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与火地岛相隔麦哲伦海峡,因为地势太高了,海拔普遍在1000米以上,居民稀少,可也是能够居住的。
写完信后,随手做了一个建设计划,就以5年为期,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移民,必须要有绝对压倒性的人数才能保证统治,否则都是白瞎。她会以沙俄皇储的名义号召欧洲的俄国流亡者与移民前往火地岛。
嗯,等等,先选择国家名字,还可以叫“沙皇俄国”吗?会不会触怒苏维埃?以目前苏维埃正在对内大清洗的残酷程度,以及对外德国的压力,史达林同志未必会在意遥远南美的新俄罗斯。
这么说,现在建国的时机最好?
但不知道基里尔是否想自己当沙皇,不鸟她这个“皇储”。
其实她现在也对建国初期的艰难不感兴趣,她可以告诉基里尔叔叔,允许他使用她这位沙皇唯一直系继承人、现任皇储的名义,给他“摄政王”的名义,脏活累活他来干。
嗯,就是还是要跟基里尔谈判好,这项工作……不行,德米特里叔叔的健康不允许他长途跋涉远渡重洋,要么还是费利克斯表姐夫吧,费利克斯足够聪明,也有胆识,要是他和基里尔同为摄政,她还是比较放心的。
她想了想,在计划表上写下两个名字:基里尔大公,摄政王;尤苏波夫公爵,皇储的全权代表。
国家名字:俄罗斯帝国,新俄罗斯帝国,新罗马帝国。
好吧,自己实在没有什么起名的天赋,暂时就这样。
第192章
扔下钢笔,这是阿拉斯泰尔送她的礼物,上面镌刻了他俩的名字。这小子还怪有心机的。
她去参加了小亚瑟王子的葬礼,作为王室王子,小亚瑟王子被安葬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皇家墓地。阿拉斯泰尔送父亲的棺椁到地下墓室,凯瑟琳则在葬礼结束之后,单独去祭拜了亡夫。
地下墓室的气味是真的难以形容,一想到亡夫的尸体正在棺椁中逐渐腐烂,她就只想夺路而逃。要不是得做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