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德语带有俄罗斯口音。”杰克看着凯瑟琳,“但你没有什么俄罗斯口音。”
“我很小就离开了俄罗斯。”凯瑟琳淡定回答,“而且,我实在不相信女大公的德语会有口音,皇室的大公女大公从小就会学习好几门外语,法语和德语必学,英语倒不一定必学。而且,皇后陛下是黑森公主,她的母语是德语,女大公怎么可能不会纯正的德语?”
乔想了一下,点头赞同,“你说的很对。”
杰克也赞同,“你说的不错。那么,那个叫安娜的女人是怎么回事?”
嘶,这可有点敏感,凯瑟琳并不喜欢这个话题。
“你们的父亲是个金融界的高手,你们应该听说一句话,‘高投入高回报’,我们先假设她是假的,是个冒牌货,那么,她和她背后的人想要的是什么?”
乔回答:“是沙皇家族在瑞士和英国银行的财产。”
肯家的孩子们都很聪明,一下子便抓住了重点。他们可能早就讨论过类似的话题,只是因为她是从俄国来的,所以才提起来的吧。
杰克沉思片刻,“没错,金钱的诱惑太大了。”
嗐,谁说不是呢?富豪子女更应该明白金钱的诱惑。
一旦明白那个冒牌公主的目的,这个故事就失去了“传奇性”,变得索然无味。
“那些赠送房子和车马的人怎么想的呢?”基特问。美国媒体对那些“女大公”也很有兴趣,一有消息都会很快转载。好些自称自己是女大公的人都得到了他人不菲的礼物,这让她想不明白。
“很简单,小投入大回报。”乔冷静指出,“再说,对那些‘投资人’来说,这只是一笔投资,投资是有风险的,他们应该计算过损失和收益。”
凯瑟琳很是认同。
*
“真假公主”在凯瑟琳这儿有点敏感,很惭愧,自己的胆子还是不够big,瞧瞧,人家这是真的“高投入高回报”呀。而且吧,就算被戳穿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后果:那些东西不是你们自愿送的吗?
而且,只要她坚持声称自己是安娜斯塔西娅尼古拉耶夫娜罗曼诺娃,在没有DNA手段的时代,也没有什么办法“打假”。
凯瑟琳决定好好研究一下这些案例。这些声称自己是末代沙皇之女的女人里,最有名气的是那个叫安娜安德森的女人,有些出入沙皇宫廷的人认为她是真的女大公,但大部分沙皇亲戚都认为她是冒牌货。
可架不住媒体疯狂吹捧安娜,还真有不少有钱人(aka大冤种)给她送房送钱送车,她的生活过得相当不错。
这可以算是骗子的最高境界了。
套路凯瑟琳都懂,安娜的切入点也很巧妙,只是她没有办法拿来复刻。
太遗憾了。
*
复活节假期十分愉快,自己不但一分钱没花,还得了许多新衣、几顶新帽子、几双新鞋子,就连泳衣都买了好几件。
凯瑟琳只带了几条新裙子回纽约,其他物品仍然放在棕榈滩肯家别墅。
“我们夏天还会回来,夏天你也来吧,我们有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在一起,你说,这多好呀!”基特殷切的说。
凯瑟琳无法拒绝,也不想拒绝。热情的肯家孩子很喜欢呼朋唤友,反正不差钱,招待好友住上整整一个暑假根本不是个事。
基本上你只要出个人就好,其他开销全都是肯家老爹掏了!
肯尼迪先生也很鼓励孩子们邀请好友来家里玩,他认为子女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交圈很重要。哦,罗斯玛丽除外。罗斯玛丽经常转学,很难有亲密好友。她在学校的处境也很微妙,私立女校的学生基本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她们也许会觉得罗斯玛丽的脑子不太好,因而不愿意跟她发展出友谊。
智力低下的人不管在什么时代都会遭受歧视和霸凌,罗斯玛丽在学校里可能过的很不容易。
也不能说肯尼迪夫妇不是好父母,他们对长女的“病情”非常上心,在迈阿密还特地抽出一天时间,夫妻俩带罗斯玛丽去看了专科医生。
肯氏夫妇都不愿承认长女智力低下,总认为这是可以经由学习改进的,因此他们总是想着为她换个好学校,不愿意送她去专门教育特殊孩子的学校。
凯瑟琳也想过这个问题,其实吧,以肯尼迪先生的财力来说,完全可以找个特殊教育专家担任家庭教师,专门教育罗斯玛丽。再给她配备一名年长的女性陪护者,一名专门照顾她的保姆,最低只需要3个人便能将她照顾的无微不至。
还能提供工作岗位呢。
只是肯尼迪先生坚持让罗斯玛丽出外上寄宿学校,认为她更需要跟同龄人相处。
嗐,大可不必。
以凯瑟琳跟罗斯玛丽的有限接触来看,罗斯玛丽的“病情”也不算严重,大概相当于8、9岁孩童的智力水平,生活自理肯定没问题,不然不可能外出上寄宿学校;她只是无法适应成年人的世界,在21世纪的话实在不算什么大事。
不过这事跟她没什么关系,她不可能多嘴。她只需要像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罗斯玛丽,就是最好的状态了。
罗斯玛丽很高兴能跟她和基特一起玩,肯尼迪太太特别叮嘱乔和杰克,请他们多多带罗斯玛丽外出,让她能够认识新朋友。
*
回了纽约后,第二天下午,乔和杰克带罗斯玛丽、基特、凯瑟琳一起参加了邻居的下午茶会。
邻居是一户姓贝弗利的英国移民后裔,据说祖上是乘五月花号来的,自诩是老牌家族。肯尼迪家颇为重视这位邻居,认为以钱开道,他们这个爱尔兰后裔家族总算可以在这些“老钱”家族里有个插入点了。
凯瑟琳起先不太明白为什么贝弗利邀请肯尼迪家的子女做客,肯尼迪先生会让乔带上她。
在见到年轻的贝弗利先生和太太之后,她忽然明白过来了。
贝弗利太太名叫爱丽丝,她亲热的为双方互相介绍。
“这是我的丈夫艾伦贝弗利。亲爱的,这是约瑟夫肯尼迪先生的子女,这位是小约瑟夫肯尼迪先生。”
乔伸手与艾伦握手,“叫我乔。”
艾伦贝弗利笑容可掬,“你好,乔。”
“这是肯尼迪先生的次子,约翰肯尼迪先生。”
杰克伸出手,面带微笑,“你好,贝弗利先生。”
乔随即介绍,“这位是我们家的好友,亚历山大普希金上校的女儿,凯瑟琳普希金小姐。”
爱丽丝贝弗利恰到好处的表示出惊讶,“普希金?你来自俄罗斯?请原谅,你的姓让我想起了那位著名的诗人普希金先生。”
凯瑟琳含蓄微笑,“是的,我来自俄罗斯,普希金先生是我家先祖的亲戚。”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很有名气,但要注意,他的外祖父是个黑人,她不确定美国人是否还坚持“一滴血原则”,保险起见,尊敬的普希金先生就是她家的远亲了。
下午茶会是以贝弗利太太的名义邀请的,贝弗利先生与两
位肯尼迪先生只能算是陪客,聊了一会儿,贝弗利先生邀请乔和杰克去吸烟室,那儿是男人的专属领地。
贝弗利太太则请普希金小姐和肯尼迪小姐去了茶室。
英国后裔从他们的本国带来了喝下午茶的习惯,女佣烧好开水,女主人为小姐们斟茶。
冲泡茶包、加入牛奶、白砂糖,茶具是精美的中国瓷器,勺子则是定制的银勺。
两根匀细的手指轻轻捏住银勺的柄,轻柔搅拌片刻。
“请尝尝,这是中国的祁门红茶,口味非常好。”
第19章
凯瑟琳好奇,“我以为会是锡兰红茶。”
贝弗利太太轻笑,“锡兰红茶太过简陋,不适合招待尊贵的客人。”
凯瑟琳不太了解各种红茶的售价,但想来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一定比较昂贵,尤其是祁红这种产量不高的茶叶品种。所以这是“不选对的只选贵的”。
反正不差钱,当然只选贵的,贵的就是好的。
贝弗利太太用来待客的物品自然都是极好的,甚至都不用英国产的骨瓷瓷器,觉得不够“上档次”,必须用从中国远道而来的瓷器。那些瓷器确实也制作精美,花纹鲜亮,看着像是清朝古董。
茶点则是甜腻的马卡龙、慕斯蛋糕、红丝绒之类,咬一口甜掉牙。如此甜腻的茶点,不喝奶茶还真是甜得过分了。
贝弗利太太很会说话,恭维两位肯尼迪小姐的美貌,又跟普希金小姐讨论美国文学和诗歌,居然不是只知道时装和电影的无脑花瓶。凯瑟琳对贝弗利太太的印象也是好极了。
告辞之前,贝弗利太太拿出名片,热情的请普希金小姐和肯尼迪小姐收下。名片上印了贝弗利家在布隆克维斯尔别墅和曼哈顿上东区别墅的电话号码。
凯瑟琳收下名片,暗想这也算是她的“人脉”了。
*
回了肯家别墅,凯瑟琳想着肯尼迪先生这个老奸巨猾。她听说过肯尼迪先生因为是爱尔兰后裔,所以在老家波士顿不大受欢迎,那些自诩“蓝血贵族”的英格兰移民后裔不带肯尼迪家玩,肯尼迪家无法进入被英格兰新教徒垄断的波士顿上层社会,于是老乔一怒之下搬家到了纽约。
纽约新移民众多,对于“门第”和“血统”的观念不是那么顽固,肯尼迪先生因此很愿意常住纽约,老家波士顿反而不常回去了。
而俄罗斯贵族后裔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是很受欢迎的。
这么说,她现在也是肯家的“人脉”了。
也没错。
凯瑟琳信心大涨。
这跟21世纪还不一样,21世纪的美国群众已经很习惯“向钱看”了,对血统不太那么重视。肯家还是很在意“血统”的,就比如为什么肯尼迪先生不阻止杰克跟莱姆的友谊,莱姆是个“真穷光蛋”,但莱姆的祖先也是乘坐五月花号来到阿美利加的。破船还有三斤铁,莱姆家还有些有分量的朋友,这是柯克莱姆的“人脉”,现在,也成了杰克的“人脉”。
凯瑟琳对此表示并不介意。肯尼迪先生必定是个投机家,他的眼光……好得很!
*
返校时间到了。
杰克已经从普林斯顿退学,这让莱姆十分郁闷。杰克留在纽约。
乔开车返回波士顿,顺路先送基特和凯瑟琳去罗德岛州圣心女校,再送罗斯玛丽去波士顿郊区布鲁克莱恩的纽顿学校。
纽顿学校更像一个由有经验的老师开办的精英私立小型学院,学生不多,住在老师纽顿小姐所拥有的一间大宅中。这种小型私立学校很适合罗斯玛丽,学生少而精,全都家境富裕。纽顿小姐也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指导罗斯玛丽的学习。
当然,学费不菲。
基特说:“罗斯在布鲁克莱恩更好一点,她就是在那里出生的,对那儿比较熟悉。我们家在波士顿有很多亲戚,他们都很愿意去见见罗斯、带她出去玩。”
“真羡慕你们家有那么多亲戚。”凯瑟琳真情实意的说。
“我有很多表亲,他们都挺不错。”基特真诚的说。继而,她抱住凯瑟琳,下巴放在她肩头,笑嘻嘻的说:“我看乔和杰克对你的印象都很好,他们没有约会你吗?”
凯瑟琳不动声色,伸出两根手指,推开她的脸,“没有。”
基特笑着躺倒在她床上,“这没什么,乔和杰克来看我的时候,我总让他们邀请我的朋友出去玩。你觉得……乔怎么样?”
“他?他还可以吧。”
“他长得是不是英俊极了?”
“很英俊。”
“你不喜欢他吗?”
“他是你的哥哥,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也可以说喜欢他。”凯瑟琳圆滑的说。
基特想了一下,“我可以让乔跟你约会,他准乐意!”
不是,你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