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_分节阅读_第123节
小说作者:流烟萝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800 KB   上传时间:2025-08-02 13:33:37

  深市发展早,符合条件二的私营企业可能会多一些,但在内地,大多是私营企业规模并不大,不具备上市的条件。

  而国营企业中符合条件一的又不多,想要上市,需要先进行股份制改造。

  像信德电器,光进行股份制改造就忙活了几个月,如果要上市,准备资料再提交审核,一套流程下来又是几个月。

  所以国营企业想要上市,准备期少说一年半载。

  而上市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筹集到更多资金,但如果上市后股票表现不好,可能反而拖累公司发展。

  去年股市红火,也才上市了五十多家公司,今年股市这么不景气,准备上市的公司数量增加到上百家的可能性不大。

  再说了,听相关部门的意思,今年总共只发售两批认购证。

  如果今年有上百家公司准备上市,八月那一次抽签,参与的公司就不可能只有十二家。

  常理来说,就算这次参与抽签的公司数量会多一些,能翻一倍就不错了。十二翻一倍也才二十四家公司,发行股票数量也一样,翻一倍也才四亿多,勉强跟认购证销量打平。

  上次发行股票数量比认购证销量高几千万呢,中签率也离百分之一相差甚远,这次最好的情况,也只是两个数据打平,这中签率还能涨?

  因此,虽然传出了流言,但认购证的价格并没有涨起来。

  认购证的讨论度倒是很高,不少人又开始怀念去年发行的认购证,而机械厂大院里那些低价卖了认购证的,则对李菊萍以及投机者们开启了新一轮的日常辱骂。

  就在这时候,《沪市晚报》的广告板块,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

  刚看到这则寻人启事的标题时,《沪市晚报》的很多读者心里都冒出了一个“?”,想这不是广告板块吗?怎么改登寻人启事了?

  顺着寻人启事标题往下看,他们明白了。

  这确实是一则寻人启事,但又不是一则单纯的寻人启事。

  这则寻人启事中寻找的人,是一九九二年二月到三月,于沪交所附近自由市场、机械厂家属院门口等地方,向杨、王两兄弟售卖过股票认购证的人。

  而他们寻人的目的,是去年他们因为收购认购证赚到第一桶金后,下海经商赚了一笔钱,后来又机缘巧合接手了一处楼盘。

  发达以后,他们想起往事心中十分感激,所以决定拿出部分资金,回馈曾经卖过认购证给他们的客户。

  即,去年卖给认购证给他们的人如有意向,可以携带身份资料,前往沪东XX路XX小区售楼部申请贷款买房,他们曾经卖出的认购证,可以按照每份五千的价格抵扣首付款。

  落款,沪市明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所以说,这既是一则寻人启事,也是一则广告宣传。

  甚至,宣传的含量更高,所以这则寻人启事被印在广告版面,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这一期的《沪市晚报》上市后,这则寻人启事也引起了很大的讨论度。

  有人认为低价收认购证这件事做得挺不地道,这两个姓杨姓王的人倒是发了财,但那些低价卖他们认购证的人就惨了。

  本来干了这种亏心事应该低调点,他们倒好,被他们坑了的人没有找他们算账,他们倒是上报纸寻人了。

  寻人启事上说得好听,是想回馈曾经卖过认购证给他们客户,可你要是真想回馈对方,直接给现金多好,非要拐弯抹角搞什么抵扣首付款。

  这不就是坑了人一次不够,想忽悠这些人买他们手里不好卖的房子,再坑他们一大笔钱吗?

  黑心,太黑心了!

  但也有人觉得,如果明浩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这两个人,不是真心想要回馈曾经卖认购证给他们的顾客,而只是打着蹭最近认购证热度的主意,想要买房,完全没必要按照每份认购证五千的价格给人抵扣首付款。

  虽然有种说法是去年沪市发行的认购证,平均单份获利在五千左右。但实际上,除非特别会炒股,又或者卖认购证刚好卡在了涨价阶段,否则大多数人单份认购证盈利其实不到五千。

  如果明浩房地产的人只想要名声,完全可以把抵扣价格定低一点,每份认购证抵扣两千五,甚至再低一点抵扣两千块,大家都不会觉得少。

  抵扣五千,相当于认购证在他们手里转了一圈,他们一分不赚,又把钱还给卖认购证的那些人了。

  甚至可能还要倒贴钱。

  就算是亲生的兄弟姐妹,也做不到这程度啊!

  什么?你说抵扣首付款和现金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现在沪市房价连年上涨,实在没钱,借钱把房子买到手,再转手卖出去,抵扣首付款不就能变成现金了?

  说不定还能额外赚一笔房价上涨的钱。

  何况去年守在各国营厂门口低价收购认购证的,不止明浩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这两个人,如果他们不是真心回馈客户,完全可以像其他投机者一样,赚到钱直接销声匿迹,这样一分钱不用出就算了,还不用挨骂,岂不更好?

  人能站出来,还愿意给赔偿,知足吧!

  因为持有两种意见的人,谁都难以说服对方,所以才一个晚上,这件事的讨论度就爆了。

  ……

  叶薇是隔天吃早饭的时候,听旁边桌有人议论,才知道的这件事。

  只是隔壁桌的人说得语焉不详,内容还有些颠三倒四,她越听越迷糊,只隐约听出和最新一期的《沪市晚报》有关。

  于是吃完生煎包,出去后叶薇到对面报亭买了份昨天的《沪市晚报》,但直到她走到车前,也没有翻到相关内容。

  虽然她现在已经很适应开车,同样的路,刚拿到车时她至少要开五四五十分钟,现在三十多分钟就能到。

  但省出来的时间被她用来睡懒觉了,所以翻到两页没有看到想知道的信息,她就把报纸放到了一边。

  直到轿车驶入校门口的停车位,叶薇才挎上背包,再拿上新买的报纸,边翻阅边往教室去。

  直到走进教室,叶薇才终于找到想看的信息。

  她是真没有想到,这则信息居然会藏在广告版,所以前面每次翻到广告,都是两页一起翻过去的。

  她没有继续看报纸,抬头环视教室一圈,走到郭玉兰身边的空位坐下,简单打个招呼,才打开报纸看起来。

  郭玉兰没见叶薇带报纸来过学校,看到疑惑地瞟了眼,见到顶角的报纸名字,她惊讶问:“这是《沪市晚报》?你听说……哦你正在看啊。”

  叶薇分神问:“你也知道这件事?”

  “当然知道,昨天晚上我们厂就传遍了,”郭玉兰一脸遗憾道,“可惜我们厂效益好,去年没有用认购证抵奖金。”

  要是其他场合,郭玉兰说出这话肯定会被翻白眼。

  厂子效益好还不好啊?

  但话题扯上认购证,她这么说就很正常了。

  钢厂效益再好,职工工资也不过三五百,上一年半挣的也不一定有一张认购证的收益高。

  不过这会,认购证也不算是话题重点。

  郭玉兰感慨一句便说:“一张认购证抵五千块首付,那些一次卖了好几份认购证的,买房岂不是一分钱首付都不用出。”

  这话可不是夸张。

  虽然国家明显要大力发展沪东,按照弹幕说的,未来沪东的房价也不便宜,但现在沪东仍在开发初期,就算是陆家嘴那一块,房价也比沪西的中心区房价便宜不少。

  像上报纸的这明浩房地产开发的这个小区,位置在陆家嘴范围内,能看到正在修建的电视塔,但房价每平只要两千二。

  就这价格,在沪东都算是比较高的。

  小区里房型有三种,五十平的两居室,八十平是三居,一百平时四剧。

  如果是买五十平的两剧,十一万就能拿下,商业贷款需要付百分之三十,首付就是三万三。

  要是交了公积金,能办理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能降到百分之二十,即首付只需要两万二。

  其他单位不好说,但去年机械厂的职工,人均抵扣的认购证数量都是五份起步,一份认购证抵五千,五份就是两万五,差不多够首付了。

  “一抵扣就是几万首付,开发这个楼盘的房产公司还能赚到钱?”郭玉兰摇着头,一脸想不通的表情,“你说这公司的老板怎么想的?是有钱人想法跟我们普通人不同,都视金钱如粪土,还是这公司的老板是菩萨转世?之前低价收购认购证,是为了帮别人赚钱?”

  叶薇表情怪异,说道:“应该……都不是。”

  虽然寻人启事上叙述的前因后果,和现实有点出入,比如杨征明和王浩早就下海了,第一桶金也不是通过认购证赚到的。

  他们的第一桶金来自国库券,当时各地国库券价格有差异,不少人通过买低卖高大赚特赚,其中最出名的是杨百万。

  哦,说来也巧,杨征明也姓杨,但他没有赚到一百万,可能赚了三四十万吧。

  有了第一桶金后,他们开始转做办公设备,联系上港城的贸易公司,也代理了几个品牌,卖复印机、传真机等,后来又增加了交换机。

  所以去年他们才有那么多钱收购认购证,当然他们自己也买了不少,赚到了一大笔钱,才有资金涉足房地产。

  但寻人启事把他们的姓都说出来了,何况叶薇知道,明浩房地产就是他们的公司,不可能有错。

  经历有差入,可能是他们并不想将所有经历宣之于众。

  而根据叶薇对杨征明的了解,他肯定不是那种视金钱如粪土的人,至于菩萨转世……

  虽然两人之间的关系只差戳破那层窗户纸,叶薇也无法违心说出“他就是这么善良”这种话。

  弹幕上的人和叶薇深有同感:

  【杨征明?菩萨转世?请问我听到的是中文吗?】

  【哈哈哈看女主的表情,真跟见了鬼一样】

  【有一说一,杨征明这次确实挺大方,虽然没有具体资料,但一直有人猜测,这一次他接受抵扣的认购证至少有一千份,抵扣的首付款总金额就是五百万,九十年代的五百万,真不是一般人能舍得拿出来的】

  【不一定有五百万,但上百万是肯定的,这一则“寻人启事”,后来也被称为九十年代内地最贵的营销】

  【我倾向于有五百万,听说当时不少人说他傻,而且他开发的这个楼盘到底有没有赚到钱,至今存疑】

  【前面的从哪查到的野鸡消息,那可是沪市的楼盘,面积也不小,再怎么样上千万利润也是有的,就算少赚五百万,那还有大几百万利润呢】

  【前面的你也没有放过杨征明啊,利润肯定不止几百万,其实他们开发的这个楼盘,市价比当时沪东的普遍房价要高一些,虽然楼盘盖得确实不错,但当时沪市大大小小的开发商很多,他开的这家公司没什么名气,开发的房子在当时其实不好卖】

  【如果没有这场营销,房子卖不出去,或者不得不降价销售,说亏损我信,但事实是营销后这个楼盘在当年卖爆了,所以这个“寻人启事”绝对算得上一次成功的营销】

  【而且这件事不但让杨征明名声大噪,还让他积攒了良好的信誉,所以后来大家都愿意买明拓的楼盘,这则“寻人启事”营销肯定利大于弊】

  ……

  看完寻人启事的内容,叶薇就知道明浩房地产开发的这个楼盘肯定能火,所以看到弹幕说它卖爆并不惊讶。

  至于楼盘可能亏损,叶薇不太相信,杨征明不是会做亏本赚吆喝这种事的人。

  倒是弹幕几次提到的这个明拓,叶薇觉得有些耳熟。

  再低头仔细看了两眼报纸,发现明浩房地产开发的这个楼盘位置似乎有点熟悉——

  叶薇知道杨征明和王浩合伙开的公司叫什么,也知道他们的公司在沪东开发了个楼盘,但她并不清楚楼盘的具体位置,更没有去实地看过。

  刚才看报纸时,她也只是扫了两眼楼盘信息,没往心里去。

  直到这会盯着看,越看越觉得熟悉。

  这楼盘,好像是她去年和杨倩一起去看过的,但因为报纸上的广告吹得天花乱坠,到实地一看只有一圈铁皮,而且好像换了开发商,后续可能会有问题,她就没有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7页  当前第1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2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