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康熙走进来时就发现众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他颔首让请安的阿哥们坐下,坐在了皇太后侧前方的位置,问了一句:“这是在乐什么呢?”
太子:“回皇阿玛的话,也没什么。不过是兄弟们在感叹九弟与九妹妹明明也是一同玩到大的, 却不知为何, 他们两人还是和小时候一样互相看不顺眼。”
九阿哥听到太子在议论自己, 不爽地哼了一声——别以为他小就不知道,太子和大阿哥不也从小就不对付?
尤其当九阿哥发现对面的妹妹和十阿哥也跟着笑眼弯弯地看着自己, 更生气了。
小家伙见九阿哥真有些不高兴了,就从十阿哥那边跑过来,抱了抱九阿哥, 撒娇:“哥哥不生气呀。”
九格格给皇阿玛请了安,坐在一旁的小凳自己看书去了,似乎不打算理会哥哥们的玩笑话。
康熙经太子这一说, 也跟着笑起来。
他这四个儿女因年龄相仿, 从小就是亲密无间一起长大的, 这在戒律森严的京城确实罕见。不过他们几个人时时刻刻黏在一起不说,长大了后还不知祸害了他多少花草, 康熙有时候想发火,不是要面对皇太后转过去的后脑勺, 就是宜妃梨花带雨的表情,搞得他有气都没处发,只能憋了回去。
不过即便如此亲密,九阿哥和九格格之间却总是有一种合不来的气场。若有乌西哈和十阿哥在时倒还好些,两人还能说上两句话,可若是没有这对兄妹在中间做调和,他们看都不带看对方一眼的。
特别是九格格, 大概是小时候九阿哥顽皮的时候给她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她每次都像是很烦九阿哥的模样,总是离他远远的。
他们两人这样势如水火的样子倒是和宜妃德妃有些相似。
不过康熙虽然偶尔会冒出来这样的想法,却也知道胤禟和琅琦之间到底不是真的如德妃宜妃那般水火不容。先前乌西哈生病,九阿哥无召不得擅入,徘徊在门口对着下人们板着脸发脾气,还是九格格仔细地听太医说完后,又出去和九阿哥说了妹妹的情况,九阿哥这才放心地离开。但明明在此之前,慈宁宫的奴才们也给九阿哥解释过很多次。
既然儿子女儿之间并不是真的有矛盾,康熙也就并不在意。他看着哄腰九阿哥又回到十阿哥旁边坐着,正亲亲热热地和胤俄说话的乌西哈,突然觉得有些刺眼,故意咳嗽了一声。
又开始了。
阿哥们因这声咳嗽紧张起来的时候,太子在心里叹口气,经常进出乾清宫的他已经看过这副场面很多次。
而且毫无例外,每一次乌西哈都会上当。
十阿哥和乌西哈坐的最远,两个人正头挨着头在说话,还以为阿玛和哥哥们还在说话呢,根本没注意听,小格格一时间被十阿哥逗得眉开眼笑的。
康熙于是又咳嗽了一声。
八阿哥连忙借着茶盏的掩饰拍了旁边的十阿哥一下。
胤俄茫然抬头,发现哥哥抬头,乌西哈也跟着仰着脑袋,就发现哥哥们的视线都在看表情不怎么好看的阿玛。
小格格听到阿玛似乎又轻轻咳了一下,也顾不上和哥哥说话了,她从凳子上爬下来,哒哒哒地小跑到康熙面前,紧张地问:“阿玛你不舒服吗?”
康熙这才心满意足,装腔作势地清了清嗓子,又道:“没什么大碍,可能是刚刚过来的时候刮了阵风,这才有些凉着了。”
殿内的人都反应过来皇上这是在逗小格格。大阿哥颇有些不能直视他心中英明神武的皇阿玛,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了几分情绪。
康熙敏锐地抬眼,大阿哥一僵,立刻掩饰地喝了口茶。
康熙目光扫过长子绷紧的肩膀,心里冷笑,罢了,且放过他这一次。
乌西哈正在用手摸康熙的额头,还把另一手放在自己的额头上,仔细比对手心的触感。
康熙看着小女儿认真的眉眼,
大概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乌西哈的情绪缓了过来。
康熙瞧着小家伙现在变得与往日一样活泼,每日被奶嬷嬷带到皇太后这里,不是和九格格玩,就是和来请安的哥哥姐姐们说些话,自由得像只小鸟。这本来是件好事,可康熙发现她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要自己走进来就会眼巴巴地贴过来,心里又多少有些老父亲的落差感。这才使得这段时间总要逗一逗她,得到了关注才心满意足地收手。
乌西哈摸了好一会,疑惑地抬头,又不相信地伸手摸了摸,发现自己的额头确实还要更热乎一点后,懵懵地看向站在康熙旁边的梁九功。
梁九功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若换在别的时候,哪里用得着皇上亲自说不舒服呢。他若是不能第一时间观察出来且及时询问主子是否需要派人去请太医,大概他这个总管的位置下一秒就该换人了。
可梁九功很清楚地知道主子是在逗小格格,便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避开了十格格的视线。
乌西哈鼓了鼓脸,不明白为什么往日最紧张阿玛的梁公公居然对于阿玛不舒服这件事没反应。
于是她决定自力更生,看向陈嬷嬷,喊道:“嬷嬷,叫一下太医啊。”
陈嬷嬷讪讪地看了皇上一眼,装作吩咐了旁边的太监一句。
见状,乌西哈把脑袋扭回来,语气有些担忧,趴在康熙的膝盖上,见阿玛的脸色还好,担忧中又带了点有些小小的幸灾乐祸,她安慰道:“阿玛不怕,扎完针针就会好呀~”
她先前扎针就好了呀。
康熙:“……?”
小格格见康熙表情复杂,心想果然连阿玛也是害怕扎针的,抿了抿嘴,又改口道:“扎针痛,阿玛不扎,我让太医只喝药药好不好呀。”
乌西哈劝康熙,做出豪迈的喝药动作:“一下子就喝完了。”
小家伙摇头晃脑的样子实在可爱,康熙忍不住摸了摸她的脑袋,想果然还是女儿最贴心。
皇太后忍不住笑了一声,在乌西哈看过来的时候,哄着小家伙到她那里去:“小星星,你皇阿玛逗你呢,他一点问题都没有,身体健康得很。”
被皇太后戳穿了心思,康熙看着疑惑地盯着自己的小女儿,抑制住心虚,直视乌西哈,心里却有些抱怨。
皇额娘也真是的……
小格格却从阿玛一瞬间的飘忽反应过来,跺了跺脚,不高兴地喊:“阿玛!”
底下的太子忍不住摇了摇头,皇阿玛与十妹妹在一块,倒是越发得小孩子脾气了。
=
虽今年的过年缩减了仪式和活动,但到底是宫内外所有人都期待了一年的大日子,眼看着皇上也不像之前一样整日沉着脸,年关将近,宫里的气氛还是一日比一日热闹了一点。
前不久才闹了一通的父女这会在乾清宫又是天下第一好了。
乌西哈穿着一身素净的月白色小袄,垫着脚尖看阿玛写字。
以往康熙写福字都以丹砂为底色,今年因仍处于国丧期间,梁九功拿来了素白色的宣纸。
即便再如何悲痛,康熙也是个合格的帝王,守灵结束后,除了每日的祭奠外,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待在乾清宫处理朝政。
前不久理藩院接到了科尔沁札萨克和硕土谢图亲王沙津的来信,信中提及他得知太皇太后去世的消息后感到万分悲痛,因而特意来信一封,想要亲自前来京城祭拜太皇太后以尽自己的一份敬意和哀思,希望皇上批准。
算起来,老祖宗虽出身自科尔沁部,但她隶属于科尔沁部落左翼,与这位沙津亲王只能算是远亲。不过左翼首领札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和塔于前几月去世,他的儿子班弟如今为了掌管左翼势力尚且有些焦头烂额,确实没有办法赶来悼念。
沙津亲王虽是今年才袭爵,但他早年骁勇善战,靠军功封为多罗贝勒,在科尔沁部落备受尊崇,对大清亦是忠心耿耿。太皇太后每提起他,也是赞誉更多。
因此康熙考虑片刻后仍是批准了沙津亲王的进京。
乌西哈看着皇阿玛写了几个字就不写了,疑惑地抬头:“阿玛?”
康熙放下笔,梁九功将皇上写好的字收起来。今年皇上没打算赐给多少人,只是因着之前他自己定下的规矩,担心底下某些臣子以为他对于他们今年所为有所不满,反而会折腾出一堆蠢事。
见小女儿握着宣纸,圆圆的眼睛一直看着自己,康熙摸了摸他的小脸,道:“今年沙津亲王会过来,乌西哈想要一起见一见吗?”
亲王入京,乌西哈一个格格是没有必要去见的,可沙津亲王来自老祖宗的部落,康熙便想带她去看一看。
乌西哈一边小心地卷起阿玛给自己写的福字,一边问道:“沙津是谁呀?”
小格格对各位亲王实在很不熟悉,太皇太后生前虽与她聊起过自己的故土,但斯人已逝,老祖宗熟悉的亲人几乎都已葬在了那片大草原中,那里活着的亲人多是几年才能见一次的子侄辈,实在不知从何去说。
因此她说得更多的,还是她年少的往事——甚至就连往事都有些记不清了,还需要苏麻喇姑帮着补充。
小格格对于亲王的了解都来自京城这些宗室亲王,还以为沙津也是她的叔叔或者伯父。
康熙笑了笑:“这倒是不用。”
虽沙津的祖父巴达礼与老祖宗是堂兄妹关系,算起来康熙与这位沙津亲王也未出五服,但到底隔了这么远,康熙再怎么看重蒙古,也没打算让小女儿像喊裕亲王恭亲王一般称他一声伯父。
康熙:“你唤他沙津亲王即可。”
话虽这么说,但康熙见小女儿这般不了解,又忍不住为她多介绍了几句。满蒙联姻这么多年,随便一位贵族往上数都是与他们爱新觉罗家有关系的,正如这位沙津亲王,不仅他的祖父与太皇太后是堂兄妹,他的额吉格也是太宗皇帝的孙女,也就是康熙的堂姐。真要论起来又算是康熙的堂姐夫。
小格格没听几句就被绕晕了,她的眼睛眨巴了几下,干脆搂着阿玛的脖子,试图转移话题:“阿玛我们来念书呀。”
她听不懂嘛。
第112章
后宫中对于这位亲王的到来也纷纷有些议论。
不过与康熙更多考量的是科尔沁左右两翼势力此时举动的含义相比, 后宫女子看待蒙古亲王的到来角度较为不同。毕竟太祖那会,满蒙就已经有了联姻的传统,甚至先帝的两任皇后都来自科尔沁部落,就算是当今皇上, 后宫中也有不少蒙古妃子。
既然如今科尔沁部落右翼势力更为强盛, 那么沙津亲王此次前来若是想为科尔沁右翼求一个皇上的亲生女儿, 倒也说得过去。
其中三公主的生母布贵人最为紧张。
毕竟二公主在康熙二十年的时候便与固伦淑慧长公主之孙乌尔骨举行了初定礼,只待成年后嫁入蒙古。也因此在固伦淑慧长公主待在京中这些日子, 除了十格格,二公主便是与其相处最多的人,荣妃虽仍有不甘, 但对于二公主与淑慧长公主的相处是乐见其成的。
大公主在去年塞外巡行时也已被皇上许给了科尔沁郡王奇他持之寻般迪,大约一两年后便会出嫁。从皇上如今剩下的女儿来看,就只有如今十五岁的三公主适合与人商议婚事。
不过在有些人眼中, 科尔沁左翼与右翼本就是一个部落, 只是属于不同分支, 短期内如果没有别的因素,皇上是不会下嫁两位公主过去的。
因此大多数人还是更相信沙津亲王此举乃是袭爵后向皇上表忠心。
皇家女儿, 就算抚蒙已是她们不可避免的命运,但也没有蒙古来自挑选的道理。
六格格宽慰了三公主几句。
三公主和布贵人一样, 性子软,母女两人常年都是身居宫中闭门不出,也就六格格因一些机缘巧合与她关系好些,平日里除了像今日这样几位格格都在的情况,三公主是不参与任何人的聚会的。
就像现在,明明只有她们姐妹几个,可三公主却还是挺直了腰, 只坐了凳子一小块地方,大多数时候都沉默寡言,仿佛没有这个人一样。
只有提到她的时候抿嘴笑一笑,却又很快敛了笑意,似乎有些局促。
众人也习惯了她的样子,并没有在意,自顾自地聊起来。
大公主虽是皇上的养女,但在皇上和皇太后那里都是能排上号的人物,二公主更不用说,即使荣妃近些年已经不得宠了,皇上有时候也会去那里坐一坐,看看二公主如何。
也就六格格与自己不怎么受重视。
不过在三公主看来,六格格虽与自己一样,生母都只是个贵人,处境却要比她好很多,因为六格格还有个做宠妃的姨母,而她却什么也没有。
三公主出生之时,正是仁孝皇后难产去世的第三日,当时皇上沉浸在发妻丧去的悲痛,对于她这个新出生的女儿毫不在意,赏赐也是内务府早就自备下的,这宫中皇上的态度代表了一切。可以说这些年,除了后宫里那些无儿无女的庶妃,根本无人在意过布贵人这个孩子。
这些年来三公主从来没怎么办过生辰,只因布贵人担心皇上会因为她的生辰想起孝诚皇后的忌日。于是每年都只有御膳房一碗冷了的长寿面,以及自各宫送来的,大概是由宫人们按照规矩备下的并不厚重的生辰礼。
布贵人有时候也会垂泪,想若是自己没有把三公主生在那个时间或许就好了。
若不是那年十格格心血来潮要给所有的哥哥姐姐过生,轮到了三公主这里,带着几个小娃娃过来玩了一场,宫中的长辈或许早就忘了那日是三公主的生辰。
因为随着十妹妹来为她庆生,各宫松开的生辰礼比往年丰富多了。三公主捧着皇阿玛身边人送来的礼盒,一晚上都高兴地没怎么睡着觉。
三公主所求不多,一点善意都可以让她高兴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