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点了点头:“是的。人们发现在这片森林里被叫到真实姓名,一旦应答就会出现诡异的事件,比如撞见死后幽灵。渐渐地,停止使用真名。
地图又是冒险者的入林必备物,为了保护爱丽丝,故意隐去了她的全名。防止诡异力量看到地图上的名字,对爱丽丝产生不利影响。”
莫伦问:“爱丽丝本人怎么看待这件事?她相信森林有幽灵出没吗?在她活着的时候,有其他地图出版吗?”
诺亚:“爱丽丝在1750年去世,生前开放了死亡森林地图的版权,欢迎冒险者们修正与补充。她的猎魔生涯揭穿过很多装神弄鬼的事件,但支持死亡森林的幽灵说。那与《不该存在的爱情》的创作有密切关联!”
诺亚说到绯闻重点,情绪激动地摆起双手,做出飘来飘去的动作。
“据我老师的老师托尼说,爱丽丝甚至期待过变成幽灵。因为她在八十岁高龄第二次进入死亡森林时,与同龄的数学家万斯相遇。
两人叹息人生苦短,已经没有时间去相守,更无法似年轻时爱上一个人。三年后,爱丽丝在临终前创作了这首诗,托尼获得她的授权进行编曲,传下这一首游吟诗歌。”
诺亚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为这段黄昏恋惋惜。
“爱丽丝不是单恋,万斯也给出回应。他一直都是独身主义者,专注研究函数,直到八十岁遇到爱丽丝。万斯在爱丽丝去世前三个月病逝,临终遗言「我发现死亡森林的本质是爱情」,这被视作他对爱丽丝的表白。”
诺亚说到这里,感慨地唱了起来:“如果这都不算爱情~”
这就是爱情吗?
莫伦与麦考夫对视一眼,都不置可否。
一个人的诗词与另一个人的遗言,局外人读出了爱情,却不一定是当事人的表达初衷。
莫伦指出疑点:“爱丽丝有对外分享情感经历的习惯吗?她创作过其他爱情诗吗?”
原主芬妮对猎魔人爱丽丝所知不多,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人物。只听过爱丽丝侦破的几起著名案件,不曾听说她的感情传闻。
莫伦:“爱丽丝活了八十多岁,一直没有写诗或写自传去分享情感变化的习惯吧?她为什么临终时要授权游吟诗人传唱《不该存在的爱情》?”
诺亚所当然地回答:“因为这是真爱啊!人在临死前,把最浓烈最不甘最遗憾的情感写进诗里。终于不再压抑自己的内心,甚至是告知世人!”
麦考夫指出其中的逻辑冲突: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那是不能被人发现,触之即死的秘密」。都说了不能被发现,又为什么要公之于众?”
诺亚深吸一口气,是自己的演出经验太少吗?
入行五年,第一次遇上在爱情诗歌中找逻辑正确的听众。
“难道两位认为这是我老师的老师编的故事?!”
诺亚严正声明:“托尼先生持有爱丽丝的书面编曲授权书!如果你们不信,去欧洲鸢尾国的皇家博物馆,授权书就收藏在陈列室里。”
麦考夫眨眨眼,别说跨洋去欧洲,碍于剧情纠偏的力量,他连死亡森林领域也走不出去。
作为任务者无法离开,但能找人跑腿。
他不再与诺亚辩论诗歌里的逻辑,而是从善如流地表示认同。
“原谅我的较真,我是被这种不可思议的爱情震撼了。可惜,我没有生在爱丽丝与万斯的时代,无法一睹两位的风采。”
麦考夫顺势提出请求:“以您的师承背景,比其他人都了解爱丽丝与万斯。您是否了解附近哪里可以购买两人的著作?”
上午,逛了北镇的所有书铺,在售书籍报刊的种类少得可怜。
除了不同版本的森林地图,就是各种冒险指南相关书刊,多是成功进出死亡森林冒险者的个人经历。
麦考夫可以确定,那些自传式指南的作者没有爱丽丝或万斯。
诺亚:“想买这两位的书籍,要去距离死亡森林最近的城市,来回最快四天。我可以写一张书单,但不保证两位能在附近城市买全清单书籍。”
麦考夫:“有劳了。”
诺亚一口气写了67本书,半数是万斯的数学研究论著,还有一半是爱丽丝猎魔实录。
“万斯的专著原文是拉丁语,我不确定美洲能买到,但可以买其他人的翻译本。爱丽丝的故事多是她口述,由她的侄女执笔。两位可以挑选感兴趣的购买。”
麦考夫收好了书单。
小镇有职业跑腿人,等会就找两位去买书,但愿他们不会遭遇鬼打墙。
莫伦请诺亚休息片刻,然后继续他的诗歌表演。
一个森林币,欣赏游吟诗人演出三个小时。
接下来的诗歌所涉及的人物都不如爱丽丝出名,讲的是普通冒险者的往事。
有一起进入死亡森林的恋人,最后一死一活,没能共同离开;
也有故意摘掉面具,半夜进入森林,只求再见一面死去爱人的幽灵;
还有人在森林找到稀有药材发家,抛弃妻子,另觅新欢 。
死亡森林吞噬了太多冒险者的生命,也埋葬了许多爱恨情仇。
能被记录下来的感情故事不多,更多是来不及说一句道别已经生死相隔,甚至连尸体也找不到。
下午四点,诺亚结束了他的吟唱表演。
他收下一枚森林币,说了再见。走出十米远,猛地一拍大腿,跑了回来。
“我想起来了!”
诺亚激动地说:“我还有一个有力证据,证明爱丽丝与万斯相爱!”
莫伦与麦克已经准备离开,没想到诺亚会特意回头,而他还没把这件事翻篇。
莫伦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您说。”
诺亚举起左右手,两手都比画出「4」的数字手势。
“爱丽丝临终时,她的双手保持着这个姿势!托尼先生去参加了葬礼,亲眼看到棺材里的尸体维持着这个手势。4月4日是万斯的生日,爱丽丝临死比划出万斯的生日,这总不能是巧合吧?”
“您说得对,这肯定不是巧合,它像极了爱情。”
莫伦也不再争辩那两位是否相爱,可以确定诺亚是妥妥的「爱万CP党」。
“对,这就是爱情。”
诺亚满意地点头,被承认的感觉真好。这才转身,步伐轻松地离开。
麦考夫等游吟诗人走远,说:
“我认为爱丽丝与万斯是有某种特殊关联,但比起认定那是爱情,更像是两人发现了同一个与死亡森林相关的秘密。”
莫伦:“两人却为这个秘密披上了一层无望爱意的外衣,而不是直接公之于众。”
秘密,往往与麻烦联系到一起。
爱丽丝临终时没有选择公开说明自己的发现,反而留下一首让人认定她发生黄昏恋的爱情诗。
为什么这样选择?
是担忧秘密会牵连亲人吗?或是拿不准这个发现的准确性?
莫伦问:“您以前听过数学家万斯吗?”
麦考夫摇头。
原主卡伦对数学不感兴趣,而现实世界里也不存在万斯。
麦考夫:“18世纪研究函数的数学家,我听过的是莱昂哈德欧拉。”
莫伦:“约翰伯努利。”
麦考夫:“傅里叶。”
莫伦:“达朗贝尔。”
两人没有继续报人名,只交换了一个眼神。
都没听过梦境世界的数学家万斯,却知道对方报出的数学家姓名,更确定彼此来自同一个现实世界。
现在却不能深究双方的真实来历,那可能触碰梦境任务的禁忌。
莫伦把话题转回来,猜测:
“万斯的遗言,指出死亡森林的本质是爱情。有没有可能,那个秘密事关死亡森林的存亡?
爱丽丝作为死亡森林的开拓者之一,她或是不忍下手,也是担忧一旦动手,亲人会被森林庞大产业链上的人群围攻。”
麦考夫微微颔首:“不无可能。如果能获知1747年两人进入森林的具体路线,我们重走一遍说不定能有收获。”
莫伦:“先找跑腿,希望能顺利买到爱丽丝与万斯写的书。假设两人没在书中明确提到那场冒险,只能通过分析其过往行为,来推测《不该存在的爱情》到底藏了什么。”
跑腿买书,估计四五天送货上门。
这段时间不能干等。
用一天翻阅小镇能买到的冒险者指南,然后参考各版地图,入林实地勘察。
距离爱丽丝出版第一版地图已过去一百零九年,而九十年前人们发现了白石面具的防护作用,但死亡森林给人的未知仍旧远超已知。
森林地图与冒险经验只能作为参考,是与森林的诡异特性有关——死亡森林会自我修复。
冒险者在森林内做的标记,仅限本次「开雾日」有效。
当黑雾四起包围森林,三年后人们再次入林时,那些树干刻痕就会消失得一干二净。
不只是植物上的标记会消失,在山洞岩壁上做的记号也不复存在,在地面堆叠石头的符号也都被打散。
死亡森林让人类死亡,其自身反倒是像一个有着自我意识的怪异活物。
莫伦与麦考夫选了距离北镇最近的路线,初步实地勘察森林。
一路上,看到了现实中不存在的植物,也看到近期刚死的人类尸体。
七人明显死于人为谋杀,致命部位被冷兵器所伤。还有十具尸体就说不准了,没有明显外伤,不确定中了哪种毒。
死亡森林存在与外界相同的正常事物吗?
有,比如普通的腊梅树。十一月初,它迎着冬风,绽放盛开。
*
11月6日,天色未亮。
莫伦在一阵浓郁的花香中睁开眼睛。点亮煤气灯,看了怀表是「06:14」。
她把客房仔细查了一遍,没有人为入侵痕迹,也没有找出一片花瓣,更没有再闻到一缕香味。开门,走廊里的气味也正常,没有任何异常。
所以说,那股花香是做梦吗?
做梦,有概率出现嗅觉体验,但那种情况较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