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盈则是默默地理着书包,检查开学要带的物品,神情略显紧张。
苏晓快速洗漱完毕,换上了干净的校服。镜中的自己,马尾辫扎得一丝不苟,蓝白相间的校服衬托出青春的朝气。她深吸一口气,对自己笑了笑。
四人结伴前往食堂,果然人山人海。匆匆吃完早饭,她们按照指示牌找到了高一(3)班的教室。
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交谈声此起彼伏。当苏晓走进教室时,她明显感觉到有几道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
“那就是苏晓,今年的市第一。”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低声对同桌说。
“看起来好文静啊,没想到这么厉害。”
“听说她中考数学满分,英语也只扣了一分!”
窃窃私语声在教室里蔓延,苏晓感到脸颊微微发烫,她低着头快速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王圆圆很自然地坐在了她旁边,孙悦和刘盈盈则选择了她们前排的座位。
“名人效应啊,”王圆圆碰了碰苏晓的胳膊,调皮地眨眨眼,“第一天就成焦点了。”
苏晓无奈地笑了笑:“希望过几天大家就忘了这事。”
“难哦,”前排一个转过身来的短发女生插话道,“我可是听说老师们早就记住你的名字了。我是赵琳,原来二中来的。”
“苏晓,”她简单自我介绍,然后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老师...”
赵琳神秘地压低声音:“我表哥去年从这里毕业,他说每年开学,年级组都会特别关注中考前十名的学生。更何况你是市第一,各科老师早就摩拳擦掌了。”
苏晓心里一沉,这不正是她最担心的事情吗?过高的期待意味着更大的压力。
就在这时,教室突然安静下来。一个身着深色西装、面色严肃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深棕色公文包。他步伐稳健地走上讲台,目光如炬地扫视全班。
“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张辉,教数学。”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没有任何欢迎词,直接切入正题,“高中不是义务教育,在座的各位也都是各个学校的尖子生,能进入我们强化班,说明你们付出过超出其他人的努力,但那只代表过去。”
他在讲台前来回踱步,目光如扫描仪般掠过每一个学生的脸。
“在这里,三年后只有两个结果:金榜题名,或名落孙山。没有中间选项。”他停顿了一下,让这句话的重量充分沉淀,“我带的班,历来以严格著称。不是因为我不近人情,而是因为高考不相信眼泪。”
教室里鸦雀无声,连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都显得格外清晰。
“接下来我说几条规矩,”李老师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纸,“第一,早自习六点五十开始,迟到者站在教室后面听课一天。”
有几个学生倒吸一口冷气。
“第二,作业必须按时交,缺交一次,课后留堂补做并加倍罚写;缺交三次,通知家长。”
苏晓注意到身旁的王圆圆不安地动了动。
“第三,小灵通这类通讯工具不准在教学区域使用,一经发现,没收至期末。”
一条条班规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教室里的气氛越发凝重。
突然,李老师停下脚步,目光直指苏晓:“苏晓同学,请起立。”
苏晓心里一惊,下意识地站起来,全班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
“作为今年的中考第一名,你有什么学习心得要和同学们分享吗?”李老师的表情莫测高深。
苏感到喉咙发干,她清了清嗓子:“我...我觉得主要是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还有...不懂就问。”
很标准的回答,她自己在心里苦笑。
李老师点点头,示意她坐下,然后面向全班:“听起来很普通,不是吗?但难在坚持。高中知识量是初中的三倍,没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再聪明也会掉队。”
他忽然提高了音量:“在这里,没有人可以靠吃老本成功!初中成绩归零,从今天起,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明白了吗?”
“明白了!”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
“没吃饭吗?大声点!”
“明白了!”声音震耳欲聋。
李老师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表情略有缓和:“当然,我的班也不是地狱。只要遵守规则,努力学习,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们实现大学梦。现在开始发书和课表。”
下课铃响时,每个人都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李老师的“下马威”确实达到了效果,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紧张和斗志的气氛。
“我的天,这老师太可怕了,”走出教室时,王圆圆长舒一口气,“我感觉我高中三年会活在他的阴影下。”
孙悦推了推眼镜:“严师出高徒,我爸妈说遇到严格老师是我们的幸运。”
刘盈盈小声补充:“他好像特别关注苏晓。”
苏晓苦笑一下,这正是她所担心的。成为焦点意味着更多的期待和压力。
去往下一堂课的路上,不时有同学投来好奇的目光。有几个甚至直接走过来打招呼,明显是想近距离观察这个“市第一”。
“感觉像动物园里的熊猫是吧?”一个清朗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苏晓转头,看到一个身材高挑的男生,留着干净利落的短发,嘴角带着善意的微笑。
“抱歉,我不是故意偷听,”他解释道,“我是陈浩,初中是实验中学的。能和李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感同身受一点点——我是中考第十名。”
苏晓笑了:“所以你也在经历过这种‘围观’?”
“去年我表哥是市第二,整整被议论了一个学期,”陈浩耸耸肩,“最好的对策就是第一次月考考出好成绩,让大家习惯你的存在。否则...”
“否则什么?”王圆圆好奇地插嘴。
“否则闲话就会变成‘看,那就是那个名不副实的市第一’。”陈浩直言不讳,“高中就是这样,成绩说话。
告别陈浩后,王圆圆碰碰苏晓的肩膀:“挺帅的啊,而且看起来人不错。”
苏晓只是笑了笑,心思已经飘到了即将开始的课程上。高中生活的第一天,比她预想的更加充满挑战。
下午最后一节课结束,学生们疲惫不堪地收拾书包。一天下来,七门课程的教师都露了面,每科都布置了预习作业。
回到宿舍,四个女孩比前一天熟悉了许多,开始交流第一天的感受。
“数学老师也太恐怖了,居然下周就要小测验!”王圆圆哀嚎着倒在床上。
“英语老师的口语真好听,像BBC广播员,”孙悦憧憬地说,“希望有一天我能说得像她一样流利。”
刘盈盈小声说:“我发现好多同学都已经提前学过高中课程了,咱们会不会落后啊?”
这话引起了大家的警觉。苏晓回想起白天课堂上的情况,确实有不少学生应对自如,仿佛老师讲的内容他们早已掌握。
“不至于吧,”王圆圆坐起来,“才第一天耶!”
苏晓打开数学课本:“盈盈说得对,我看到有几个人在数学课上已经在做课后习题了。我们最好抓紧预习明天的内容。”
夜幕降临,宿舍楼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翻书和写字的沙沙声。苏晓揉揉发酸的眼睛,望向窗外繁星点点的夜空。
高中生活果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但她苏晓从来不怕挑战。
市第一的名头是光环也是枷锁,而她要证明的是,这个称号她当之无愧。
“熄灯了!”宿舍管理员的声音在走廊响起。
黑暗中,苏晓轻声对大家说:“晚安,明天继续战斗。”
几声含糊的“晚安”回应后,宿舍陷入寂静。
第73章 紧张的高中生活
开学第二天清晨六点,四个人的闹钟同时响起。
苏晓一个激灵坐起身,其他三人也几乎是弹起来的。没有了昨日的生疏,但增添了更多的匆忙和慌乱。
“我的袜子呢?!”王圆圆在上铺扑腾。
“谁看到我的发卡了?蓝色的那个!”孙悦在镜子前着急。
刘盈盈已经穿戴整齐,但正在试图把一本厚厚的英语词典塞进已经满满当当的书包。
苏晓以最快速度洗漱完毕,看着镜中略显疲惫但眼神清亮的自己,深吸一口气。今天将是真正的开始。
食堂依旧人潮汹涌,四人勉强抢到位置匆匆吃完早餐,赶到教室时六点四十八。班主任张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手腕上的表似乎比学校的铃声还要准。他看到基本到齐的学生,微微点头,但目光在扫过几个空位时变得锐利。
七点整,最后两个男生气喘吁吁地冲到教室门口站定。
“报告!”
张老师脸色严肃看着他们两个,“在门口站到自习下课再进来。”
昨天刚强调不允许迟到,这两个今天就敢迟到,直接撞枪口上了。
“是,老师。”两个男生面红耳赤地低下头。
早自习在一种低气压中开始,教室里只剩下翻书和写字的沙沙声。
第一节 课就是数学,张老师的课。没有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翻开课本第一章,函数的基本概念。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却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石。”他的讲解清晰、逻辑严密,节奏极快,几乎不给人走神的机会。
“苏晓,”他突然点名,“回答一下,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否是函数,关键是什么?”
所有目光再次聚焦。苏晓站起身,略一思考:“关键看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
“坐下。回答正确,但这是初中内容。”张老师语气平淡,却让苏晓心头一紧,这仿佛是在提醒她,标准更高。“高中我们要研究的是这些函数更深刻的性质和应用。”
接下来的语文课和英语课,老师们风格迥异。语文老师温文尔雅,引经据典;
英语老师活力四射,要求全员开口。但苏晓注意到,几乎每位老师在点名或提问时,目光都会在她身上有意无意地多停留片刻。那种被标记的感觉如影随形。
课间休息时,这种关注变得更加直接。
“苏晓同学,这道题能不能帮我看看?我有点没听懂数学老师讲的那个映射。”一个戴着厚眼镜片的男生怯生生地拿着练习本过来。
“还有这个英语句型,感觉好复杂啊。”另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也凑过来。
王圆圆在一旁咋舌:“好家伙,这就开始‘学术交流’了?”
苏晓虽然有些不自在,还是耐心地解答了。
中午在食堂,几人打完饭找位置刚坐下来。
“老师们的节奏太快了,”王圆圆抱怨,“我感觉我刚听懂第一点,老师都已经讲到第五点了。”
“强化班节奏就是快,老师不会在基础简单的知识上多逗留,这需要我们自己课后去巩固。”苏晓也觉得老师讲得快,但好在能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