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十口可可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08 KB   上传时间:2025-11-10 18:33:13

  后厨里一片寂静。苏建国像被抽干了力气,颓然坐在凳子上,双手捂住了脸。李秀兰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丈夫的背。

  苏晓默默收拾好书本,走到父母身边,伸出小手,一只拉住父亲粗糙的大手,一只拉住母亲冰凉的手。

  “爸,妈,”她的声音很轻,却像定海神针,“酸菜包子今天卖得不错。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劲往一处使,店就能开下去,债就能还清。

  城东的房子,也一定会好起来。至于奶奶她们……”她顿了顿,眼神冷冽,“她们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活出个样子来给她们看!”

  苏建国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女儿坚毅的小脸,又看看妻子温柔却同样坚定的眼神。是啊,他还有她们!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股混杂着辛酸、愤怒,但更多是责任和守护的力量,在他心底重新凝聚。他反手紧紧握住女儿的小手,另一只手用力搂住了妻子的肩膀。

  “对!”苏建国的声音沙哑却有力,“活出个样子来!明天,酸菜包子再多包一笼!”

  李秀兰含着泪,用力点头。



第6章 暗流与微光

  “爸,”苏晓打破了沉寂,声音不大却清晰,

  “奶奶和小姑今天来,除了算计房子,更像是在试探…试探我们的底线,也试探我们的窘迫程度。”

  她走到父母身边,压低声音,“她们这么急,还特意提到小叔开店缺钱,会不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苏建国猛地抬头:“风声?什么风声?”

  苏晓摇摇头,小眉头微蹙:“具体不清楚。但我总觉得,她们不会无缘无故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么急切地想让我们贱卖城东的房子。

  那地方,在她们眼里一直是‘死地’,以前提都不屑提,现在怎么突然‘值钱’了?”

  她没说的是,结合上辈子模糊的记忆碎片,城东那片区域似乎就在这个时间段附近,开始有了某种“动静”。

  李秀兰也回过味来,脸上血色褪尽:“晓晓的意思是…难道…现在就要拆迁了?所以你奶奶她们才……”

  “只是猜测,”苏晓谨慎地说,“但我们必须防着。爸,妈,城东的房子,现在就是我们的命根子,无论如何不能卖!就算她们找上门来吵翻天,就算债主逼得更紧,也绝对不能松口!”

  苏建国看着女儿眼中不容置疑的坚决,又想起母亲和妹妹那副贪婪的嘴脸,一股狠劲冲上头顶。

  他重重一拍大腿:“放心!就是天王老子来了,那房子也不卖!我苏建国就是累死在这案板上,也绝不让人再算计了去!”

  接下来的日子,“苏记早点”的后厨灯光依旧在凌晨三点准时亮起,空气里却多了一丝不同以往的气息。

  酸菜包子的口碑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涟漪在街坊邻里间悄然扩散。最初是好奇尝鲜,接着是口耳相传。

  “老李,尝过苏记那酸菜包没?嘿,绝了!酸得够劲,辣得提神,肉末还香!”

  “真的?那我明儿个也试试,天热就馋这口开胃的!”

  “老板娘,给我装五个酸菜包,带走!家里那小子就认准你家这味儿了!”

  酸菜包子的销量稳步上升,从最初试探性的一笼,增加到两笼、三笼……虽然还远不能撼动肉包菜包的主力地位,

  但那一笼笼热气腾腾、散发着独特酸香的白胖包子,实实在在地为小店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一笔虽小却珍贵的额外收入。

  这天清晨,送面粉的老王搓着手,一脸为难地站在后厨门口。

  “建国哥,嫂子,真对不住…这面粉…厂里通知,下批要涨了。”

  “涨多少?”李秀兰的心猛地一沉。

  “一袋…涨五块。”老王声音很低。

  五块!对于精打细算、利润微薄的早点摊来说,这几乎是雪上加霜。

  苏建国揉面的动作顿住了,额角的青筋跳了跳,最终只是沉沉地叹了口气,哑声道:“……知道了,老王,该送还得送。”

  老王如蒙大赦,赶紧卸了面粉走了。后厨的气氛瞬间又凝重起来。每一袋面粉的涨价,都意味着他们的利润空间又被无情地削薄了一层。

  “妈,别愁,”苏晓拿起记账的小本子,飞快地心算着,“酸菜包子的成本本来就比纯肉的略低一点,受欢迎程度还在涨。

  我们可以在保证口味的前提下,稍微调整一下馅料比例,或者…看看能不能找到更便宜点的酸菜供货源。开源节流,总能挤出一点空间。”

  李秀兰看着女儿沉着冷静的样子,心里又是心疼又是欣慰。她点点头,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嗯,妈知道了。待会儿收摊了,我就去菜市场转转。”

  中午的短暂休憩时间,成了这个小家庭难得的喘息和议事时光。

  就在这时,卷帘门被小心翼翼地拉开一条缝,隔壁杂货铺的赵婶探进头来,脸上带着神秘兮兮的表情。

  “秀兰!建国!忙着呢?”她压低声音,眼神瞟了瞟外面,快步走进来。

  “赵婶?有事?”李秀兰放下笔。

  “哎哟,我跟你们说个事儿,”赵婶凑近了,声音压得更低,

  “刚才我在街口,碰见你那个小姑子苏红梅了!她跟几个穿得挺体面的人在说话,我正好路过,就听了一耳朵…可不得了!”

  苏建国和苏晓立刻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竖起了耳朵。

  “听那意思,”赵婶绘声绘色地说,“好像是在打听城东那片老房子!说什么…‘评估’、‘潜力’、‘规划’…还提到什么‘未来价值’!

  苏红梅那语气,谄媚得很,一口一个‘领导’、‘老板’地叫着,说什么她‘有门路’,能帮忙‘牵线’…我听着,怎么像是…城东那片破地方,要转运了?”

  “轰”的一声,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苏建国和李秀兰脑子里炸开!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和恍然!

  原来如此!这就是风声!难怪王桂香和苏红梅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扑上来,急着让他们贱卖房子!

  她们哪里是“好心”帮他们解困,分明是想抢先一步,低价吃进,然后转手卖给这些“有门路”的人牟取暴利!甚至可能,她们自己就想从中分一杯羹!

  苏建国气得浑身发抖,拳头捏得死紧,指甲几乎嵌进掌心。

  李秀兰脸色苍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只有苏晓,眼中闪过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随即被更深的冷意覆盖。

  她放下笔,走到父母身边,小手分别搭在父母紧绷的手臂上,那微小的力量却带着奇异的安抚作用。

  “爸,妈,”她的声音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冰冷的嘲弄,

  “现在,你们明白奶奶和小姑为什么突然这么‘关心’我们,这么‘好心’要帮我们处理‘破房子’了吧?”

  她看向那个债务小本子上“城东”两个字,嘴角勾起一抹极淡、却异常坚定的弧度,“她们越是这样急不可耐,越是证明,我们的房子,我们的‘死地’,它要活了!它就是我们翻身的希望!”

  她顿了顿,清澈的目光扫过愤怒的父亲和惊惶的母亲,一字一句,清晰无比:

  “所以,我们更要沉住气。面粉涨价,我们想办法扛;债主催债,我们一点点还;

  奶奶小姑再来闹,我们寸步不让!城东的房子,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底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守好它,然后——”

  苏晓的目光投向店外喧嚣的街道,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片破败房屋下潜藏的汹涌暗流。

  “等风来。”

  苏建国看着女儿眼中那超越年龄的坚毅与笃定,胸中翻腾的怒火渐渐沉淀,转化为一种破釜沉舟的狠劲。

  他反手紧紧握住女儿的小手,那粗糙的掌心传递着无声的力量。李秀兰也深吸一口气,抹去眼角的湿意,用力点了点头。

  是的,守住房!等风来!这风,或许就是他们一家唯一的生机!

  小店外,阳光炽烈,市声鼎沸。而在这小小的早点铺里,一家三口的心从未如此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而此刻,一个身影在不远处的街角阴影里,正冷冷地注视着“苏记早点”的卷帘门,眼神怨毒而贪婪——正是去而复返的苏红梅。



第7章 课堂上的战场

  苏晓起床后“妈,我昨天放学绕到东头菜市场问了,”苏晓一边麻利地剁着酸菜,一边压低声音,“张阿婆说她娘家那边村里人自己腌的酸菜,量大能便宜点,就是味道可能稍微冲些,但我们可以调整配方试试。”

  李秀兰眼睛一亮:“真的?能便宜多少?”

  “算下来,一斤能省差不多一块钱。”苏晓精确地报出数字。

  “一块钱…”李秀兰飞快心算着酸菜包子的用量,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松动的痕迹,“好!晓晓,今天收摊妈就去看看!能省一点是一点!”开源节流,女儿的提议如同黑暗中的微光。

  匆匆吃过早饭——通常是卖相不太好的几个包子或一根油条——苏晓背起那个洗得发白的旧书包,告别了依旧在忙碌的父母,汇入了上学的孩子流中。她的脚步比同龄人显得沉稳许多,书包里除了课本作业,还塞着一个小小的记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小店的收支和那个触目惊心的债务总额。

  教室里的喧闹似乎与苏晓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她坐在靠窗的位置,摊开课本,目光落在黑板上,心思却早已飞回了那个弥漫着油烟和酸菜香气的早点铺,飞到了那片承载着全家唯一希望的城东破屋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成了背景音,她的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着数字——面粉成本、酸菜成本、可能的利润空间、下个月必须还的利息……

  “苏晓同学!”数学老师张老师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不满,“这道应用题,你来回答一下解题思路!”

  苏晓猛地回神,教室里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看向她。她定了定神,看向黑板上的题目——一道关于成本、利润和销售量的应用题。题目本身并不难,但此刻在她眼里,却像极了自家小店的困境缩影。

  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拿起粉笔,走到黑板前,冷静地写下关键数据,然后清晰地说道:“这道题的关键是找到盈亏平衡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她的声音不高,却条理分明,每一个步骤都紧扣核心。她没有用教科书上的标准解法,而是结合了自家小店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去拆解,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瞬间拉回了现实。

  张老师眼中的不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和赞赏。她没想到这个平时有些沉默、家境似乎不太好的小姑娘,对这类应用题的理解如此透彻,甚至能联系实际。苏晓的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最后得出的答案也完全正确。

  “非常好,苏晓同学!”张老师由衷地表扬,“你的解题思路很独特,也很有启发性。大家要学习她这种联系实际、抓住核心的思考方式。”教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夹杂着一些同学好奇或羡慕的目光。

  苏晓微微松了口气,回到座位。她不是故意走神,只是生活的重担让她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心无旁骛。不过,这次“走神”后的临场发挥,倒让她意识到,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或许真能用在那个小小的早点铺里。那个债务本子上的冰冷数字,似乎也可以用数学的逻辑去一点点撬动。

  下课铃响,苏晓刚拿出作文本,准备构思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我的梦想》,一个略显尖锐的女声在她旁边响起。

  “哟,苏晓,今天数学课出风头了嘛!”是同班同学王莉莉,家里开了个小超市,条件不错,平时就有点瞧不上衣着朴素的苏晓。她凑近了些,“不过,你家不是开早点铺的吗?听说生意不太好?怎么还有心思琢磨这些应用题啊?是不是想着以后算账能少赔点?”

  周围的几个同学也投来探究的目光。苏晓握着笔的手指紧了紧,抬起头,脸上没有任何被冒犯的怒意,反而平静地看着王莉莉:“开早点铺也要算成本、算利润,不然怎么知道是赚是赔?数学学好了,至少能算清楚自己亏在哪里,怎么才能不亏。这跟做什么没关系吧?”

  “哼,嘴硬!”王莉莉撇撇嘴,悻悻地走开了。

  苏晓低下头,看着作文本上《我的梦想》这个题目,心中百感交集。同龄人的梦想或许是科学家、宇航员、明星,而她的梦想,简单又沉重——让爸妈不再为债务愁白了头,守住城东的房子,让“苏记早点”的灯一直亮下去。她提笔,没有写那些遥不可及的宏大愿景,而是将笔尖落在了清晨三点厨房的灯光里,落在父母疲惫却坚定的身影上,落在那一笼笼承载着全家希望、散发着独特酸香的包子上。她写一家人如何像拧紧的发条,在生活的夹缝中奋力前行;写那小小的店铺如何成为抵御风雨的堡垒;写那片被所有人视为“死地”的城东老屋,在她心中燃起的微光般的希望。她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蕴含着远超年龄的坚韧和对家人深沉的爱意。

  午休时间,苏晓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玩耍或休息。她找了个安静的角落,摊开那个小记账本,结合早上数学课的应用题思路,开始更精细地核算成本。面粉涨价的影响、改用便宜酸菜可能带来的口味调整和潜在风险、不同馅料包子的利润对比……

  放学铃声响起,苏晓收拾好书包,脚步匆匆地往家赶。刚走到离店铺不远的街角,就看到母亲李秀兰正和一个穿着工装、面色不善的中年男人站在店门口说话。那男人是隔壁街五金店的老板,也是苏家众多债主之一。

  “……李姐,不是我不讲情面!”五金店老板的声音带着不耐烦,“这都拖多久了?我那笔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今天说什么也得先还一部分!不然,我这脸往哪搁?以后还怎么在街面上混?”

  李秀兰脸色发白,双手不安地绞着围裙,声音带着恳求:“刘老板,再宽限几天,就几天!你看我们这店,新出的酸菜包子卖得还行,正在攒钱……”

  “酸菜包子?”刘老板嗤笑一声,音量拔高,“就靠那几个破包子,能攒几个钱?塞牙缝都不够!我不管!今天要么见到钱,要么……”他后面威胁的话没说完,但眼神扫过店里简陋的桌椅,意思不言而喻。

  周围的邻居和路人都投来或同情、或看热闹的目光。李秀兰孤立无援地站在那里,窘迫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眼圈已经红了。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却异常冷静的声音响起:

  “刘叔叔。”

  苏晓背着书包,快步走到母亲身边,小小的身体有意无意地将母亲护在身后。她仰起头,看着高出她许多的债主,脸上没有丝毫惧色,只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刘叔叔,欠您的钱,我们一分都不会赖。”苏晓的声音清晰地在街面上传开,“我爸我妈天不亮就起来干活,就是为了早点把债还清。酸菜包子是卖得不多,但一天比一天好,我们正在想办法开源节流。您今天逼我们,砸了我们的店,我们没了收入,拿什么还您?那才是真的血本无归。”

  她顿了顿,目光坦然地迎着刘老板审视的眼神:“您看这样行不行?下个月十五号,我们保证先还您三百块。这是我们家目前能拿出的极限了。白纸黑字,我们可以写个条子。在这之前,请您再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是实在人,只想靠自己的力气把债还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