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主母归来_分节阅读_第135节
小说作者:姀锡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49 KB   上传时间:2025-11-01 14:27:25

  彼时的沈安宁还不知宫中的那一出出宫变,但是结合昨夜之事,结合今日两位皇子被刺杀之事,已然猜出了七八成,可即便如此,她依然感到触目惊心,后背发凉,只因,昨夜分明还好端端的陆绥安一夜之间竟成了阶下囚,而今日这一桩桩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变故,亦全部都是前世不曾出现过的。

  她身形晃了一下,待缓过神来后,立即一面派人出去打探消息,一面命全体护卫死守府内,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乱局,一面提前做好准备,静侯官兵的到来。

  派出去打探的人几乎不用任何吹灰之力,因为一夜之间,城中四处竟早已全部贴满了告示,陆绥安因谋反叛逆之罪,正在被全城通缉,这一年来满京最受瞩目的大理寺少卿陆绥安陆大人竟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

  了造反的大逆贼,这个消息一出,不但令沈安宁瞠目结舌,亦瞬间引得满京百姓全都炸开了锅,当日,城中戒严,所有大街小巷全部都是四处捉拿陆绥安的官兵。

  这一反常举动,闹得满京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而同一时刻,官府即刻赶到陆家去抓人,陆家全体被抓,得知这个消息时,沈安宁先是一惊,片刻后却又觉得,意外也不意外,陆绥安既然是被定以“谋反叛逆”之罪被全城通缉,那么在这么严重的指控下,陆家不可能独善其身,因为这是株连九族的大罪,早在得知陆绥安被全城通缉的那一刻,沈安宁便已猜测到了这个可能。

  只是,一天之前的沈安宁怎么也想象不到,事态怎么在一夜之间,竟发展成了这个样子呢?

  昨日,沈安宁分明还在盘算着和离之事,她分明还在一腔孤勇的决定着,今日一早势必要入宫,在张皇后面前讨要当初那个恩典,势必要同陆绥安彻底桥归桥,路归路。

  怎么才一个晚上,陆绥安一夜之间就从昔日那个受尽天子器重的宠臣成为了谋反的通缉犯呢,就连两个皇子沦落到被人追杀的地步?那么此时此刻宫里头的张皇后呢?

  局势,怎么就忽然间成了这个样子呢?

  沈安宁感到触目惊心的同时,也一度有些百感交集,她不知今日这场变局中有多少是自己的手笔,亦不知道重生后的这一世命运的轨迹究竟会将他们所有人拉向何方,她只知道现在不是自怨自艾,不知所措的时候,因为在这样一场动乱浩劫中,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是在这个时候,沈安宁这才第一次感受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含义。

  几乎是在陆家所有人被捉拿的消息传回沈家的同一时刻,另有一路人马立马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沈家,一把粗暴的踹开了沈家的大门。

第123章

  “沈氏何在?”

  “陆绥安谋逆造反, 上头下旨将陆绥安及陆家满门全部缉拿归案,若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沈氏随我速速归案!”

  是的, 陆家全府被牵连其中, 又怎么会漏掉沈安宁这条漏网之鱼呢?

  早在陆家被缉拿的那一刻,沈安宁便知, 马上就要轮到她了。

  只是,以往办案的除了京兆府, 便是大理寺或是刑部之人,然而,今日踹开沈家大门的竟是宫中的禁军, 更令人意外的是,今日前来沈家拿人的竟是陆家二房陆景怀昔日麾下的旧部副将,现如今的禁军副统领袁世荆。

  所以, 二房终究还是走了前世的老路。

  所以,原来前世二房早在这么早的时候便已然同骆贵妃沆瀣一气了。

  也是,骆贵妃乃是骆氏的亲姑姑, 二房的尊荣一直在大房之上,靠的便是骆贵妃的扶持,二房早已同骆贵妃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了。

  陆家大房二房到底还是到了分庭抗争之际。

  前世大房胜出, 而今呢?

  那么, 眼下, 宫中三万禁军已被二房陆景怀掌控, 宫外两万巡城营被肃国公掌控,整个皇宫乃至整个京都都被骆贵妃牢牢把持在手无疑了。

  而陆家虽被抓,可贴满全城的告示意味着现在的陆绥安还在逃匿中, 至少他现在还是安全的,而二皇子亦安然无恙,便是到了最差的地步,只要有这二人在,便不是最坏的结局。

  沈安宁迅速在脑海中分析着现在局势的同时,远处数十位禁军威严赫赫,已将整个沈家全部团团围住,沈家老宅里头皆是些幼小孩童,或是些羸弱书生女眷之流,何曾见到过这等凶险场面,自是各个战战兢兢,惶惶不安,不过,许是沈安宁提前部署,或是提前预设到了,沈安宁周身几位侍女倒还算稳得住,一个个立马将那些学子们全部护在了身后,撑起了柔弱却挺拔的身姿。

  而她们最前方的沈安宁至始至终连个眉眼都不曾错乱分毫,一直待袁世荆走到了跟前,这才不慌不忙一字一句开口道:“陆家之事与我沈家已无任何关系,早在年前,我已同他们陆家桥归桥,路归路了,袁将军,便是朝廷下达的乃是株连九族之罪,也没有任何一条律法能够株连到前妻一族吧,何况,陛下何曾下旨要株连陆家九族。”

  话说沈安宁面不改色的是说着,话一落,当场拿出了那一纸和离之书甩到了袁世荆身前。

  袁世荆一怔,他显然没想到这个沈氏竟已同陆绥安和离了。

  再一抬眼,只见满院的学子赫然立在院子中央,其中半数岌岌无名,半数竟全部都是满京权贵之子,一眼望去皆有些眼熟,再抬眼扫视一圈,只见满院学子们前方立着的赫然是两位古道仙风的老先生,一男一女,皆穿戴朴素,却气质出尘,便是到了此时此刻,眼里却毫无慌乱,反倒是泰然处之,饶是武将出生的袁世荆也早已听闻了那两位举世无双的大儒先生莅临沈家老宅一事的传闻,这件事情在日前闹得沸沸扬扬,天下读书人何人不知何人不晓,这两位虽无功名,亦无一官半职,可半数朝堂的官员,半壁江山的读书人赫然将其奉为神明,若将这二位得罪了,他日天下的笔杆子会将他屠尽了去吧,这二人虽浑身轻飘飘的,可其分量却丝毫不亚于朝堂上任何一位官场泰斗啊。

  再一看,竟又见那位沈氏身后的婢女们其中一人手中捧着一身诰命服,三品淑人的身份虽不足为惧,却也足以令人止住所有冒犯的脚步,而另外一个婢女手中捧着的赫然乃是沈氏一族先祖的排位,为首的便是已入太庙的沈老首辅沈仲的牌位,看到这块牌位,看到沈家这厚重门楣的那一瞬间,袁世荆头皮阵阵发麻了起来。

  这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这里是沈府,不是陆府。

  这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沈家的那些厉害先辈虽早已不在,可其影响力依然赫然在列。

  他一瞬间收起了方才的轻视之心,又看了看眼前的年轻妇人,思索片刻便道:“既如此,那夫人今日便不在本官的缉拿名单之内,不过,罪犯潜逃,现不知藏身何处,夫人虽同逆贼和离,却到底脱不了干系,今日人虽不能动,可这沈府本官还是得一搜到底。”

  袁世荆同沈府无冤无仇,又乃是二房陆景怀的旧部,到底心情复杂,再加上他心中觉得区区一个妇人,掀不起多少大浪,不足为惧,便退了半步。

  沈安宁自然没有阻拦的道理,大大方方道:“请!”

  “给我搜!”

  于是,当日袁世荆将沈家老宅搜了个底朝天,自是无功而返。

  而因那一纸和离书,沈安宁到底逃过一劫。

  待官兵散去后,很快,沈家又再度恢复了短暂的平静,可平静下,却到底再无安宁。

  看着手中这一纸早已备下的和离书,当初她心心念念而不得的和离书,如今却助她躲过一劫。

  所以,今日之局面,是否早在陆绥安的预料之中呢?

  包括今日沈家之种种,陆家之种种呢?

  前世,发生了那么大的逆案,她都浑然不觉,便代表当年那场祸乱甚至都不曾波及到陆家便早早就结束了,而今,陆绥安和陆家全部都深陷其中,还能有翻盘的余地和可能么?

  沈安宁一时抬头看了看天。

  天际一片乌云密布,风雨欲来。

  又忽然觉得命运有时就是这样的神奇,十五年前,哦,不对,应当是十七年了,今日的一幕,与十七年前又何曾相似,十七年前的晚上,血洗沈家,十七年后的今日,沈安宁逃过一劫,是否也能助前世所有人的逃过一劫呢?

  话说,当日城中戒严,满大街全部都是密密麻麻来回巡视的官兵,每日家中至少有三路人马前来搜查,搜查力度之大,一度让人仿佛梦回当年,当年“太子”造反,多少人下了大狱,多少人被全府株连,如今旧事又再度重演,一度闹得满京人心惶惶,所有人当日全部嗅到了一丝危险气息,全部关上大门,闭门不出,一时满城风雨,风声鹤唳。

  而当晚,沈安宁更是连夜安排人轮番巡夜,大街上,往来声不断,一直到后半夜都能听到马匹疾驰而过的声音,每当有马匹飞驰而过,府里所有人全都会忍不住心颤上一颤,虽不曾探问出口,却到底纷纷心头一紧,无不担忧,世子是否被抓获到了?

  而这样的紧张凶险的日子一直持续了整整三日。

  三日后,宫里头直接举办起了太子的册封仪式,及新太子的登基大典,既文武百官不愿离开皇宫,那日骆贵妃干脆派人严加把守,直接将全体文武百官“软禁”在了宫里头直接参加登基大典。

  而在册封仪式和登基大典上,这些百官已全部饿了三日三夜,已是浑浑噩噩了,然而即便如此,有眼尖的人依然发现圣旨上加盖的玉玺印章是假的,又因魏帝不曾现身,有人开始群情激愤开始反对册封,直接在金銮殿下大胆直言反对,道:“不知哪儿来的野种竟妄想

  混淆皇室血统,登上天子宝座,你,这个阿猫阿狗还不从九五至尊的宝座上滚下来,你这个李家的野种,李家的逆子,也敢肖想我魏氏一族的天下,也不照照镜子看看你满身的泥腿子样,你难道不怕天下人激愤,天下人耻笑么——”

  “还有骆贵妃,你这个妖妃,你难道也想要效仿当年的霍氏,伙同肃国公一道谋反叛逆不成?”

  “陛下呢?陛下若不现身,我等今日绝不退让,尔等逆贼全部不得好死——”

  话说,那位义愤填膺之人乃魏氏一族宗亲,虽是远亲,却到底是天子一族血脉,他大杀四方,振臂高呼,瞬间引得群臣激愤,纷纷当朝反对。

  而皇位上的李密到底年幼,他自幼身在肃国公府,从不知自己的真实身份,如今爹娘突然告知他的“真实身份”,他摇身一变竟成了太子,天子了,他本就心虚胆怯,被文武百官指着鼻子一口一个“野种”的骂,早已被这等场面吓得浑身乱颤,而就在这难堪之际,噌地一下,父亲肃国公忽然举起长剑直接将那位皇室宗亲一剑封喉,瞬间那“吱哇乱叫”之人砰地一声应声倒地,浑身乱颤几下便彻底咽了气,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来。

  只剩下脖颈处的鲜血如同小儿撒尿般,迸出半丈之高半丈之远,瞬间染红了大片朝堂。

  眼前这一幕发生得太过突然,太过血腥。

  皇位上的李密吓得一度滑下皇位,被骆贵妃一个眼神制止后,便见肃国公高举长剑道:“若再有哪个再敢忤逆先帝之言,这便是他的下场——”

  肃国公杀伐果决,一身威武戾气,他话一落,数百名禁军全副武装逼压过来,这些手持刀械之人一个个森严厉目,宛若鬼罗刹,瞬间镇压了方才激愤得人群。

  百官们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又被此等场面惊吓到,有体力不支者当即栽倒在地,当场昏厥了过去。

  眼看着稳住局面,册封登基仪式正要继续进行下去之际,这时,城门之外,黑压压的大军宛若蝗虫压境般,不过眨眼之间,已兵临城下——

  “不好了,不好了,陆……陆绥安率领十万大军杀过来了——”

  皇宫内,层层密报惊恐的划过座座宫门,直接传到了金銮殿,而金銮殿上,正在受封的新太子,新帝手一哆嗦,那顶代表着至高无上尊荣的帝王冠冕从他手中滑落,一路滚落到了帝王台之下,惊得骆贵妃同肃国公都纷纷脸色一变,同时从摄政席位上一惊而起。

第124章

  原来, 早在被遇刺的当晚,陆绥安早已秘密潜逃出城,拿着提前到手的兵符调兵去了, 他安排替身在城中扮演逃窜的假象, 实则早已脱身。

  如今带着十万大军突然杀了回来,让固若金汤的京都终于出了一丝裂缝。

  而得知陆绥安带兵赶来后, 原本早已饿得饥肠辘辘,被吓得面如死灰的百官们, 又瞬间死灰复燃了起来,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终于开始拼死抵抗, 让原本顺顺利利的册封仪式,登基大典戛然而止。

  若城门被攻破了,便是顺利登基了又有何用。

  “不是说那姓陆的便是插上了翅膀也飞不出去么, 废物。”

  “他哪来的兵符,魏承砾案前的兵符已被毁,他用什么, 他凭什么能调到兵遣到将?”

  话说,骆贵妃听到陆绥安带兵赶来的消息后,瞬间惊得面色苍白, 只一把蹿到了肃国公面前, 咬牙切齿, 面色惊慌的厉声质问着。

  肃国公闻言亦是脸色空前凝重, 道:“玉玺丢失, 看来怕是早已落到了那逆贼手中。”

  他喃喃自语着,见“妻子”六神无主,一转头又见儿子惊慌失措, 当即一稳神道:“怕什么,京都自古易守难攻,我皇城有五万精兵强将,别说他十万大军,便是给他二十万大军,一个月内也休想进犯分毫,何况,他陆绥安全家老小都捏在咱们手中,怕他作甚,我不信他陆绥安能眼睁睁看着他陆家所有人全部暴尸城墙——”

  话说肃国公一脸阴鸷狠厉的说着,只是话音刚一落,目光正好与金銮殿的尽头,那位身着重甲的禁军统领陆大统领陆景怀的目光对视上了,肃国公神色一顿,到底将后头所有话语全部隐了去,不多时,只一把拔出腰间的利剑,朝着殿外一众将领振臂一呼道:“将他们都给我看紧了,其余所有人随我登城门,迎敌,活捉逆贼。”

  话说,好端端的登基大典被突然打断,肃国公不得已领着众人登城门迎敌,只是经过陆景怀身边时,他压低声音提醒了一句:“如今陆兄你我已是一条船上的人呢,既已做了决断,还望陆兄莫忘初心,你我早已……没了回头路了。”

  ……

  城门之上,冷风肆意。

  而城门之外,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士兵看不到尽头,站在城门上俯瞰去,更是触目惊心。

  而十万大军为首的队伍里,只见一人高坐马背上,他孤身一人,甚至未着重甲,未持任何兵器,只身驾马驶出队伍,他明明看上去身无长物,可有的人天生就有某种鼓动人心的魔力,光是站在那里,便有某种睥睨天下之气势。

  这人便是忠勇侯府的陆世子陆绥安,一个几年之前还名不见经传之人,短短几年内竟已声名鹊起,威震一方了。

  “逆贼陆绥安,你勾结张皇后毒杀陛下,谋反作乱,如今谋反失败,竟又在此处妖言惑众,蛊惑众将士意图攻城造反,你难道不怕遭天谴么,陆绥安,你之罪行,罪恶涛涛,天理难容,还不速速束手就——”

  话说,肃国公站在城墙上,命人朝着下头喊话,他们倒打一耙,占据先发优势。

  却不料,话音刚一落,噌地一下,一支穿云箭直入云霄,咻地一下笔直射在那人面中,直入眉心。

  瞬间,方才还在喊话的将领身子一歪,径直从城门高出坠入地面,直接摔成了烂泥。

  此举一出,城门众人心头一紧,纷纷大骇,不多时,只缓缓闭上了双目,不忍看下去。

  而城门之下的陆绥安始终一言不发,全程只有一句:“众将士听令,随我入城解救陛下,随我诛杀逆贼,随我就地攻城!”

  他竟连个只言片语的废话也没有,竟毫不犹豫,直接命人开始攻城。

  而在他的一声令下,十万兵马如同蝗虫般,全部朝着城门处涌了过来。

  肃国公见状先是一惊,他连威胁的话语和举动甚至都还未来得及亮出,他没想到这陆绥安竟如此杀伐果决,然而,敌攻我守,优势在我,肃国公料想今日这一战将会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拉锯战,他可以先同对方比划比划,杀对方一个下马威,这样想着,不多时,只见肃国公眯起了眼,当即立马下令迎敌。

  这是时隔数十年来,战火第一次打到了京都的城门之下。

  战火纷飞,原以为第一场较量不过是小试牛刀,却万万没想到对方又悍又猛,竟打出了一副要一举攻夺城门的架势,第一日便亮出了投石车,架起了云梯径直攻城,还一度投出了火球,肃国公一时不防,立马派人拿出滚木,取出沸油应对,这第一场较量便出人意料的打了一日一夜,从白天打到晚上,再打到了后半夜才渐渐消停下来。

  而对方光是第一日攻城,一日便折损了五千兵马,而守城的肃国公没想到今日会有人攻城,一时准备不足,竟也损失三千兵马,这一战,直接战到后半夜才渐渐消停下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2页  当前第1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5/14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主母归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