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渣过的昏君重生了_分节阅读_第28节
小说作者:朵朵舞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26 KB   上传时间:2025-10-23 12:25:46

  李承秉看了一眼驿馆,带着侍卫骑马离开,路上陆振几次想开口,见他面色沉沉,只要把话憋在心里。

  长安城门关闭,李业就歇在城外庄子,李承秉快马来到庄里,内外灯火通明。太子落水一事不小,幸而今天跟着出来的全是东宫心腹侍卫,下了封口令便无人敢对外透露。

  李承秉叫来仆从问情况,知道太子服用汤药刚睡下,便没去打搅,自顾回房,简单梳洗换了身衣裳,他并未休息,而是命人将太子身边的宫人叫来,问今日落水前后发生的事。宫人一五一十告知,这些年太子受困许多事都由豫王代为出头,兄弟亲厚,所以宫人并无隐瞒。

  李承秉沉思不语,将心腹王应青叫来,冷声道:“去将肖稚鱼这些年身边发生的事给我查明白,一桩都别漏。”

  王应青满头雾水地答应,出来去找陆振打听,这才知道刚才豫王所说的肖稚鱼是哪一个,自去想法子去探听。

  李承秉又独坐片刻,今日太子落水之事是突发状况,背后无人使坏,想着想着,他又想到肖稚鱼身上,她无故出现在河边,让他起疑,刚才一应试探,她的表现没有破绽,尤其是他最后让她入府,她脸上神情既虚荣又胆怯,和前世简直一模一样。

  李承秉揉了下发胀的眉心,阴着脸心里极不痛快。

  这时陆振声音从外传来:“殿下,有丰庄的消息。”

  “进来。”

  陆振走进来,行礼之后将一张纸条呈上。李承秉打开看了一眼,眸光闪动,面无表情,随后就将纸条攥在掌心捏成一团。房中静谧,须臾过后他问道:“吴载与沈家还有联系?”

  陆振道:“两三月会有吴家亲戚上门,那家的儿子经常去沈家借书看,说是从小有些才名,受沈家资助功读诗书。”

  李承秉冷笑,“手伸的倒长。”

  陆振并没有接这话,垂手肃立。三年前李承秉命人去找一个名叫吴载的文士,王应青根据几句提示就找到了,正要将人带回豫王府,无意间却发现这个吴载并非士族出身,私下与沈家往来密切。陆振知道李承秉夸吴载有才,有意重用,这才寻人,在知道吴载与沈家有联系之后,李承秉仍是将此人找来,却只当个普通文吏用着,给的差事都不痛不痒,无关紧要。

  陆振隐约还察觉到,自那之后,外面几次有意将沈家娘子沈霓说给豫王为妃,都被李承秉推了。有一回宴席上两人见着,沈霓让婢女来请李承秉,想要单独见一面。李承秉未作理睬,一副淡了心肠的模样,沈霓当日散席时不知是饮多了酒还是伤了心,离开时眼圈泛红,叫不少人都看了去。

  李承秉神色肃然,对陆振道:“继续盯着,丰庄是杨家留的后手,沈家想掺和,就看看到底他们到底想要如何。”

  陆振领命而去,李承秉径自回房。前世离开都城后身边能用的臣子并不多,不得不倚重沈家,今生醒来之后,他不动声色慢慢谋划,要应对前世之难,现在沈家还没有显山露水,他却已看出不少问题,曾重用的幕僚与沈家私下往来,投效忠心皆成疑,他只觉得如今所见与前世记忆已有了偏差。

  那个女人呢,懵懵懂懂的模样似乎与前世已完全不同,可偶尔露出脾性却又并未有改变。

  他目光幽暗,忽然脸色又是一沉,诸多筹谋还需徐徐图之,哪有多余的心思去想那等薄情寡义之辈。

第47章

  ◎打算◎

  肖稚鱼回到驿馆, 在门前轻轻敲了两下,景春来开门,见着人这才松了口气, 等迎着肖稚鱼进去,见她头发和披风里的衣裙湿了大半,惊得低呼, “幺娘。”

  “别声张, 快找身干净的衣裳给我。”肖稚鱼道。

  景春忙去张罗, 不一会儿就打了盆热水进来。肖稚鱼简单擦洗一番,绞干头发。景春收拾着湿衣,打听她晚上去了哪里。

  肖稚鱼只含糊道:“去办了件事。”

  景春忙道:“虽说此处是天子脚下,离长安不远,但娘子晚上一个人出去实在太过危险。”

  肖稚鱼见她几乎都红了眼, 忙安慰说绝没有下回,这才哄着景春安心离开。她则在床上辗转难眠。回来路上李承秉的试探, 她应对还算恰当,未露纰漏,到底能不能瞒过他, 她心中着实没底。现在的李承秉,已是经历过前世朝政动荡,城府极深,心思更是让人难以揣测。

  她心中苦恼, 今日冒险行事,还真救下太子,原是好事一桩, 却不想遇到李承秉, 好事差点成了坏事。如今只希望太子仁厚, 能记着这份恩情,才不白费了她这份苦心算计。她一时懊恼一时惆怅,过了许久才觉得疲惫睡去。

  第二日清晨,肖思齐早就叫人收拾行礼备好车马,带着肖稚鱼出发去长安。

  此时春日已过,夏木阴阴,阳光在长安巍峨高耸的城墙上洒上一层淡淡的金色。

  下午来到城门前,肖家的仆从缓行马车,对守城军士递上符传,查验过后放行。马车正要随着人流入城,一旁忽然有小吏跑来,对着守城军士说了两句,军士忙喊住马车。

  肖思齐听见外头动静不同寻常,掀开车帘,只见有小吏恭敬站在车前,行礼问道:“可是东郡肖郎君与娘子当前?”

  肖思齐见此人举止气派,显见有些来历,下了车来查看。

  小吏微笑迎上来道:“肖娘子对我家主人有恩,特命小人将谢礼送上。”

  肖思齐吃了一惊,不知肖稚鱼做了什么,更不知对方身份,只含糊说了两句客气话,不动声色打听对方身份。

  小吏并未明说,让身后仆从过来,将两个箱子送到肖家马车上,和肖思齐寒暄几句后道:“肖娘子可在车上?”

  肖稚鱼早就听见外面说话的声音,小吏得到肖思齐应允,来到车旁,行了个礼道:“肖娘子这番恩情主人都记在心上,若娘子在长安城遇着什么难事,使人到永兴坊来说一声便是。”

  肖稚鱼听见这一句,便觉得昨日冒险还算值得,太子命人转达的这句已算是承诺,她灵机一动,捏着鼻子,嗡声嗡气对外道:“多谢你家主人。”

  小吏送完礼没有多逗留很快便走了。

  永兴坊紧邻皇城,当今陛下兴建十王宅,太子与诸王皆住在此处,太子居所就是太子别院。李业昨日落水,今日回到府上,喝了药发一身汗,祛除了身上的湿寒。李业年近三十,相貌端正儒雅,只是精神略有些不济。小吏回到府中,到李业面前复命。

  李业便问起肖家是什么情况,小吏如实禀报,说肖思齐相貌堂堂,行事周到,又道:“听声音肖娘子似乎着了风寒。”

  李业想到昨天肖稚鱼几乎被他拉进河里,颔首道:“夜里水凉,她一个小娘子身娇体弱,今日又要赶路,实在不易。”想了想又道,“明日再送些好药材过去。肖家才来长安,人生地不熟,派人去看着些,给他们行些方便。”

  小吏与内侍闻言都暗自吃惊。这几年皇帝放任宰相攻讦太子,太子妃都被逼得出家,太子平日行事小心谨慎,从不与朝臣走得过近,没想到到肖家初来乍到,却得了太子如此关照。

  站在李业身后的内侍笑着说道:“殿下似乎对这小娘子格外上心。”

  李业道:“昨夜幸亏她在河边救起我,这份恩情深重,不可不还。”

  内侍名叫静忠,服侍李业多年,深得信任,道:“听说这小娘子生得甚美。”

  李业笑着摇了摇头,道:“是少见的美人,昨日七郎送她回去,路上都说过有意让她入府。”

  静忠露出惊讶之色,“豫王殿下?”

  不怪他如此吃惊,豫王年过二十还没有正妃,固然是这些年他为太子多番与宰相作对,耽误了亲事,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陛下向来偏爱豫王,曾有过指婚的念头,还是豫王自己去推了亲事。先前听说有几家高门出身的娘子有意豫王妃之位,蹉跎两年,如今却都已经嫁人去了。

  李业道:“七郎到这个岁数还未成家,这些年也没见他对哪家娘子上过心,难得这一回露了心思,我当然要为他上些心。”

  内侍与小吏听了都点心,谁不知太子豫王兄弟感情深厚。

  肖家马车缓慢驶过长街,路上所见屋舍鳞次栉比,人流如梭,沿途绢布,瓷器,铁器铺子,是世间一等一繁华城池。仆从驱马进入宣平坊,此处临近东市,住着不少官吏。肖思齐月前就写信给肖家大伯父,请他代为租赁宅院,就在宣平坊内。

  长安市价贵,肖思齐租住的院子不大,早有人收拾停当。等马车穿过一条宽巷,来到宅子面前,肖思齐和肖稚鱼下车进入院中。肖思齐让仆从将行李搬进来,对各个屋子做了安排。这时潮生带着人搬着今日城门前小吏送来的两个箱子进来。

  肖思齐让人把箱子拿到面前,打开一看,面色微变,他合上木箱盖子,神情严肃问道:“到底怎么回事?你什么时候对人有恩,这人又是什么来路,送来的东西如此贵重。”

  肖稚鱼让仆从离开,屋里只剩下兄妹两个,她才开口:“我昨天晚上出去,在河边救了太子性命,这是他给的谢礼。”

  饶是肖思齐已有不少想法,仍是被这个消息震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半晌,他目光略带奇异地看向肖稚鱼,“你有什么打算?”

第48章

  ◎闲事◎

  肖稚鱼沉吟片刻, 道:“阿兄,这是天赐良机。”

  肖思齐叹了口气,半晌才又开口, “凭这份恩情某些好处容易,若你还有其他打算……”

  肖稚鱼道:“救下太子性命,只图些金银财帛未免太过短视, 借此良机入太子府, 才能谋得长久富贵。”

  肖思齐看着肖稚鱼, 想起几年前她曾在家中放言要做皇后,当时只当做戏言一笑置之,眼下却不得不郑重以对。他皱着眉,语气肃然,“入太子府可没那般容易, 京兆韦氏这样的门第,当年也保不住太子妃, 太子处境微妙,弃妻自保,如此软弱, 又岂能视作依靠。”

  肖稚鱼道:“此一时彼一时,宰相沉疴难治,恐时日不多了,陛下年迈, 再熬些时日说不定就要改换一番天地。”

  她不能对兄长详说此后几年间朝政变化,只能含糊提示。

  肖思齐想了想,轻轻摇了摇头:“还是太过冒险, 真去了太子府, 家中对你无力庇护, 你可知其中会有多少艰险。”

  肖稚鱼闻言心头一暖,道:“阿兄苦读考取科举,十取一二,其中艰辛也不少,而那些门荫入仕的,大多都是尸位素餐之辈,贵妃之兄不学无术,只会阿谀奉承,已被视为未来宰相,说到底,无非是朝中或是宫中有人,有所依仗罢了。阿兄你样样皆不输人,费尽心思,奔走这么久才谋了支度主事的差事,所缺的就是机缘。如今有这样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岂能轻易放过。我已下定决心一搏,为的就是日后不仰人鼻息,能活得自在些。”

  肖思齐一怔,抬眼看她,只见她神色认真,神采奕奕,他脑中不禁想起肖稚鱼小的时候,长得玉雪可爱,常说些童言稚语逗人喜爱,他知道肖稚鱼一向是聪明伶俐的,前些年就已显露出心机城府,她又生得貌美,若是去宫中,说不定真有一番富贵造化。

  可看她单薄的双肩,想到前太子妃韦氏的下场,他顾虑未消,又有些心疼,道:“这条路不好走,若你决定了,阿兄便是你的倚靠。”

  肖稚鱼盈盈一笑。这句话的分量她最清楚,无论前世今生,唯有兄姐至始至终从不曾舍弃她。肖稚鱼拉住兄长的手道:“有阿兄这句话,前头便是有刀山火海,我也敢去闯一闯。”

  兄妹两个又说了一会儿话,肖思齐对长安时势的判断极为精准,肖稚鱼暗自点头,越发觉得肖思齐所缺的只是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肖思齐将太子送来的木盒打开给她看,珠钗宝石等物闪耀出一片金晃晃的光彩,刺人眼目。肖稚鱼见这份价值不菲,着实贵重,心想太子肯定是将这份恩情记在心里了。如她先前所料,太子果然脾气温和稳重,又念旧情,更多好处还在后头。有了河边一事做铺垫,要接近太子容易许多,太子妃空悬两年,陛下再是铁石心肠,也不会允许这个情况长久下去。肖稚鱼算了下日子,一个月后,说不定就要再次见到太子。

  在昨晚被李承秉拿话试探过后,她反而更是心急要入太子府上,唯有这样,才能杜绝后患,就算有一日李承秉知道真相,也只能忍着她。

  肖稚鱼如此盘算,心下稍安。

  肖家兄妹入住新宅,内外收整,忙了两三日才算安顿下来。肖思齐命人往大伯父肖明海府上递了拜帖,等家中安置妥帖,又得了回信,这日他便带着肖稚鱼前往光福坊。

  肖明海如今官升一级,任司勋郎中。

  肖思齐兄妹到了伯父家中,肖明海特地亲自迎了出来,这些年东郡肖家子弟有好几个参加科考,却没一个及第的,肖思齐年纪轻轻就到长安为官,肖明海收到老家书信,认定这个侄子是个人才。肖明海身形不高,大腹便便,满脸含笑,瞧着倒是和气,他见过肖思齐与肖稚鱼,抚须不住夸奖,“你们阿父阿母若是活着,福泽比我深厚的多。”说着他将两个儿子叫来与兄妹两相见。

  大伯父肖明海长子名叫肖适志二十有六,样貌端正,但好像读书伤了眼,瞧人时总眯着眼,性子也沉闷,俗话说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除了出来时对兄妹称呼过,陪坐半晌连句囫囵话都没说过一句。肖明海幼子肖知鹏十六岁,与他兄长截然相反,性子极是活泼,拉着肖思齐问了许多东郡与登封县的事,还从身上掏出一只草编的蚂蚱,随手赠予肖稚鱼,气得肖明海吹胡子瞪眼直呼无礼。

  肖明海留肖思齐兄妹吃饭,席间教授不少官场上的门道给肖思齐。等吃完饭,他又将肖思齐叫去书房,谈起他的亲事,“这两年都给你留意着,先前觉得时机不好,现在你已入仕为官,就该早早安家才是。”

  肖思齐也知家中早有这个打算,并不意外,便问大伯父可有人选。

  肖明海道:“谏议大夫赵堂之女,芳龄十七,才貌皆属上乘,等过些日子我就安排你们见上一面。”

  肖思齐这样的岁数的郎君大多已成家,他再是冷静自持,听到娶妻一事,心头忍不住一热,又与肖明海说了几句,这才带着肖稚鱼回去。

  肖明海说安排,没几日就传了信来,让肖思齐三日后去慈恩寺,到时赵家娘子去上香,两人正好可以见上一面。

  到了这日,肖思齐带着肖稚鱼一同前往慈恩寺。此寺造得虹梁藻井,丹青云气,十分华丽雄伟,地处晋昌坊内。肖家车马到了山门前就不得不停下。门前车水马龙,山道被堵了个严实,肖稚鱼下车来一看,香客有不少,很多锦衣华服,使奴唤婢,一瞧就是富贵出身。

  肖思齐让马车在外候着,带着肖稚鱼入寺,两人在大雄宝殿敬了柱香,就绕道后面,去往大雁塔附近。肖明海和赵家通过气,让赵娘子在塔前稍候。

  大雁塔高七层,佛脚石刻,高耸雄伟,此时塔下正站着个背影窈窕的娘子,身旁跟着两个婢子。

第49章

  ◎相看◎

  肖思齐停住脚步, 肖稚鱼笑道:“还是我为兄长先去探探。”

  今日来寺中烧香的人多,高门贵女也不少,她先去打听身份也不显失礼。肖稚鱼带着景春走上石阶, 离得近了,这才看清塔前的女子头戴芙蓉玄冠,身着黄裙绛褐, 是个出家的女冠。

  那女冠观看塔前装饰, 侧过脸来与婢女说笑, 只见她头上金灿灿一朵芙蓉冠,层层花瓣金片打造,左右配花丝凤凰,又镶着各色宝石,耳上垂着白玉坠儿。她生得鹅蛋脸, 细眉凤目,眉宇间隐含妩媚, 身段更是玲珑有致,胸鼓腰细,虽穿着一身女冠衣裳, 却更有几分韵致。

  肖稚鱼看清女冠的脸,竟是她前世的熟人——惠安公主李云萱。

  她立刻便站住了,目光扫过公主婢女三人,很快又移了开去。肖稚鱼前世与惠安公主十分不对付, 惠安公主生母是贵嫔刘氏,并不受宠,只得惠安一个孩子, 她身体不好, 曾将惠安公主托给同为贵嫔的杨氏照料过几年, 杨氏是太子与豫王的生母,惠安因此与两人关系亲近。太子这些年谨小慎微,除了豫王,其他兄弟姐妹都有意躲避,惠安出家修行,也算是躲开这些纷争。等皇帝病重,她便立刻与太子联系密切起来,皇帝驾崩太子中毒而亡,她四处奔走,支持李承秉继位。

  肖稚鱼记得,前世自从李承秉登基后,惠安一跃而成了朝中贵人,所居道观每日迎来送往皆是高门望族子弟,她时常出入宫闱,将外面的事说给李承秉听,颇有为新帝耳目的意思。这位公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的本事实数一流,虽遁入道门,却仍是过得潇洒自在,时常召年轻俊彦喝酒作陪。

  若惠安只是如此,肖稚鱼与她并无瓜葛,除了暗自羡慕她行事潇洒,别无他念。但惠安每次入宫,肖稚鱼便敏感觉着李承秉态度有所转变,偷偷查了惠安一回,这才疑上了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4页  当前第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1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渣过的昏君重生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