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渣过的昏君重生了_分节阅读_第125节
小说作者:朵朵舞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26 KB   上传时间:2025-10-23 12:25:46

第236章

  ◎谋◎

  杨杲坐在帐中, 手里拿着一张纸正看着,听见沈历的声音,将纸一收, 站起来相迎。

  沈历一向举止儒雅,有名士之风,这回脸上却愁眉深锁, 脚步匆匆进门, 将刚才康庆则所下军令说了一遍。

  杨杲听到一半时眉头已经皱了起来。康福海如何死的他最清楚不过, 当初康庆行事还是他跟着一同动手。自那一刻起杨杲便成了康庆则最倚重的左膀右臂,自康庆则继位以来,除了他自领的中军,将精锐前锋骑兵交给了杨杲,其余亲信等人也各有升迁, 如此将军中重要几处都把握在手中。

  调动太多,军中人心浮动, 也难怪康庆则不敢在此时对朝廷用兵。只是他不好好收拢军心,面对潼关不顾,分兵一心要收拾手足兄弟, 可见心胸狭隘,目无远见。

  杨杲思绪飞快,将康庆则这些日子的举动想了一圈,神色凝重, 问道:“沈长史没劝吗?”

  沈历道:“怎么没劝,口都说干了,主帅不听, 我也没办法。”

  杨杲摇头苦笑一声“沈长史都没劝动, 我去就更没用了。”

  沈历闻言脸色更沉, 康福海还活着的时候,康庆则忌惮兄弟,尚且还能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如今是本性暴露,倒比康福海更显得刚愎自用。

  “杨将军,你我如此耗费心力,几乎将自家身家性命赔上了,可若是主帅再这样任性行事,只怕是大好形势都要败了。”

  “沈长史有什么想法可直说。”

  沈历瞥杨杲一眼,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他才抛出一点点话头,杨杲就已经洞悉了。只是他还有些犹豫,聪明也有坏处,就是心思容易活泛。他略作沉吟,这才缓缓开口,“杨将军有今日不易,还是要保存实力,给自己留条后路才是。”

  杨杲脸上闪过一丝讶异,两道浓眉紧皱,忽然站起身对沈历作了一揖道:“还请沈先生教我。”

  沈历大为满意,从长史到先生,可见杨杲已将他的话听进去了。他抚了抚须,道:“大都督善忍又有枭雄之姿,那几年太上皇荒唐事做了不少,正是瞧准这一点,我才觉得有有换天地日月的机会,可现在……说句不好听的,主帅并非能主天下之人,倒是朝廷有了新变故。”

  杨杲道:“变故?”

  沈历道:“杨将军难道不知,陛下驾崩……就要立新主了。”

  杨杲笑道:“朝廷若要立个刚出世没多久的婴孩,我们胜算不是更大?”

  沈历闻言皱眉,杨杲说的当然是沈霓所生的孩子,这孩子还有沈家一半血脉,他听着有些不舒服,但脸上依旧笑吟吟的,“孩童不好吗?我却觉得正好。”

  杨杲没接话。

  沈历道:“本朝各地门阀世家众多,天子年少,依仗臣子的就多,这是杨将军居高位的好机会啊。据我所知,将军出身弘农杨氏,这么多年未得重用,辗转多地,难道将军就不想身居高位,光耀门楣?”

  杨杲大吃一惊道:“沈先生是让我归降朝廷?”

  沈历摇头道:“万事讲究个天时地利,豫王领兵马驻守潼关,若此时归降,也不过得一降将的名声,赏些金银就打发了,我们之前一番辛苦作为岂不是白费了。杨将军想想如今朝中局势,皇帝驾崩,群龙无首,朝廷若立太子,豫王岂能心甘。”

  说到此处,他意味深长地看向杨杲。别人或许不能马上听得明白,但杨杲几次转投,是个很识时务之人。

  杨杲道:“沈先生的意思莫非是,朝廷与豫王已不是同心,我们该从中选择一个投靠?”

  沈历道:“将军果然通透。豫王行事想来张扬跋扈,眼高于顶,如今潼关手下兵将不少,若杨将军去了,只怕要出头更是件难事,但是朝廷那边就不同了,不管是立小儿皇帝,或是其他王爷,京畿已没有多少守兵,本朝每次新皇登基都是一番腥风血雨,新帝登基,若无范阳威胁,首要便是制衡豫王,杨将军不妨想想,哪边能给的好处更多?”

  杨杲若有所思。沈历也不催促,他来的时候就已经想了许多,如何说动杨杲他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知道他貌似忠正,实则对范阳康大都督可没那么忠心。

  他呷了一口茶,久久没见杨杲表态,问道:“将军还有何顾虑?”

  杨杲道:“先生是京兆沈家的人?”

  沈历一怔,随即笑道:“正是,当年我与兄长争执,一怒之下离开长安,辗转到了范阳,得康大都督的重用,就在范阳留下了。”

  “先生刚才那番劝我的话,也是为沈家着想了?要立新君,只怕唯有太子妃之子最有希望。”

  皇帝死前尚未立后,因此杨杲仍以太子妃称呼沈霓。

  沈历神色不变,道:“杨将军以为我所说全为沈家打算?当年我与兄长几乎断绝关系,他女儿所生孩子就算登大宝,与我也并无什么好处,我与将军一样,可都是叛军身份,不治罪已是侥幸。只是朝廷虚弱,我们带兵到了这里,要争就争最好的,大丈夫在世,谁不要权势金银……如今恰逢如此变局之时,当然是顺势而为,选一条最好的路。别人不懂这个道理,杨将军应该最明白。”

  杨杲沉默不语。

  沈历道:“将军年轻有为,日后还可以娶长安世家贵女,日后在朝中也有了倚仗助力,如此才称得上是圆满。”

  杨杲眉头一跳,脑中忽然闪过一张丽颜,想了想,道:“如何要跳过潼关守军,向朝廷示好呢?”

  沈历闻言大喜,道:“这倒是不难,等我回去试试,几日便有回应。对了,这些日子还是要敷衍主帅,不可露出行迹。”

  杨杲道:“军中还有康大都督义子几人,可不会让我们轻易投靠朝廷。”

  沈历冷笑,“潼关还是要打的,到时让那几人带兵上,你暂且在旁压阵,看他们与豫王好好打上一场,我们只等坐收渔利。”

第237章

  ◎无题◎

  杨杲若有所思看他一眼, 笑道:“沈先生的谋划一石三鸟,样样不落空,令人佩服。”

  沈历听他如此说, 满面含笑,如沐春风,颇有些自得。

  两人相谈许久, 直到有兵士寻来, 说主帅有请, 沈历这才赶紧起身离开,走前仍不忘叮嘱杨杲,“刚才所说的未行动前千万不可露出破绽,康家在范阳经营多年,麾下忠心之人不少, 若是透露出去,恐伤你我性命。”

  杨杲道:“先生放心。”

  他陪走几步, 将沈历送出营帐,见人走远,脸上仍是挂了一丝笑, 回身坐定,将桌上刚才压着的纸拿出来,又看了一遍,面色陡然沉了下来。这是昨日有人送到军营门前, 说是给他的家信。杨杲一听便知有蹊跷,他少小离家,已有十多年未归, 与家中早断了联系, 何况他家是乡野农户, 仅有几块薄田,家中兄弟姊妹又多,贫苦难活,无人识字,谁会给他寄家信。

  等他打开一看,这封信居然是豫王寄来的劝降信,他一时难以置信,每个字都看得极为认真。信中所言康福海已死军中并无可堪接替大任者,仅凭范阳平卢等地与朝廷做对,眼下得一时之势,长久必败,让他分辨形势,又言军中有沈家子弟,所行皆是谋逆。

  杨杲看完信半信半疑,又暗自喟叹,上一回在王屋山之事,他不信豫王全无所觉,可现在却能写一封信来劝降,这份心胸气度,确有不凡。他正看着信,沈历来了,说了好一番话,杨杲答应的爽快,心中却另有计较。

  沈历口口声声说与沈家无关,推心置腹全为他谋划。杨杲自小走南闯北吃尽苦头,从市井到齐王府,后又来到范阳,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知道世间最动人心肠的便是利益。口中说的再是好听,也抵不过行动。沈历刚才所说,已是决定要“窝里反”,将康庆则给卖了,可他竟还打着豫王的主意,这一步分明是配合沈家在朝廷诸多动作。

  杨杲不住冷笑,沈历算得精明,只是把别人都当成了傻子。他手掌攥紧,将信捏成一团。他也不看好康庆则前途,可若是眼下就投靠朝廷,就要在潼关对豫王称降——他脑中不合时宜地又想起肖稚鱼来,心底隐隐有一丝不甘。

  不急,豫王从前没领过兵,谁知他有没有这个本事,杨杲想着不急着做决定,先看看情况早说。他如今深受康庆则信任,手握两万雄兵,且一大半是骑兵,有着一股力量,他更多了一分底气,等对他有利的情况再做决定不迟。

  康庆则那里请了沈历过去,问他朝中情况,沈历已决定糊弄,便将朝廷形势说的严峻。康庆则一听越发狂妄起来,只觉得此时抬个小皇帝上来,不等他打过潼关去,朝廷自己就要乱起来。他才是天命所归,身边又有几个阿谀奉承之辈附和,他竟命人先准备龙袍冕冠等物,只等着派兵将康庆恩拿下后,可以先在洛阳称帝。

  康庆则所派人前往洛阳征讨,康庆恩自然不会束手待毙,他从大营中带出的兵一半是他舅舅所领,一半则是康福海原拨给他的人马。这些兵士忠心耿耿,与康庆则派来的人厮杀了一场,守住了洛阳。消息传回,康庆则大怒,前两日他刚派人去做龙袍,却不想这安排的第一场仗连兄弟都没能拿下。他大怒之下,又增拨一万人前去应援。

  兄弟两这番恶斗征战传到潼关,将领们都觉好笑。李承秉趁着这些日子养伤,每日处理些公文往来,等背上结痂不再疼痛,他立刻就往军营里去。

  肖稚鱼留在家中,王应青带了几个奴婢仆妇回来给她使唤。里里外外又添了些人,收拾庭院,跑腿传唤。还从大户人家请了个会烧长安菜的厨子来。肖稚鱼身边跟着的婢女,一个唤运虹,一个唤苏子,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苏子生得一副好样貌,刚来的两天左顾右盼,四处打量,举止有些不稳重,可等见着肖稚鱼,知晓她身份,苏子陡然态度一变,殷勤服侍,处处周到。

  如此过了四五日,肖稚鱼与婢女仆妇都熟悉起来,这日与苏子说话,苏子扑通跪在地上道:“我家姊妹六个,只有一个小弟,父母便把我们姐妹都卖给富户,积攒银钱供小弟读书,我因长得出挑些,为人所忌,时常挨打,周转了几处,才来到这儿。请娘娘怜惜,日后带我回长安,永不回潼关。”说着她将袖子掀开,露出两臂,上面青青紫紫的伤痕,新伤旧伤一堆。

  肖稚鱼看得眼皮一跳,心生怜悯。她自小跟着兄长阿姐背井离乡,可到底兄长阿姐对她呵护宠爱,眼前的婢女却是命苦,连亲人都已舍弃。

  她将苏子叫起,将一旁的糕点递给她吃,“前阵子来的郎中最擅看伤,回头你给他瞧瞧,要些膏药,好好治伤,重些的活计就先别干了。”

  苏子将糕塞进嘴里,咬了一口,低头拭泪。

  肖稚鱼又问另几个婢女仆妇,众人各自坦白身世,有家里没落,男人是死在战乱里,为了养活家里出来讨生活的,也有家中贫苦,不得不卖儿卖女的。肖稚鱼暗自摇头,此处与长安真是大不相同,便是婢女生活来历,相差有如云泥。她好好安抚一番,又许了些好处,婢女仆妇正感谢着,门外传来通传,“殿下回来了。”

  婢女仆妇赶紧收拾。

  李承秉缓步进来,身上穿着一身银甲,走动间身上发出轻微的锵锵声。进了门,他见着婢女仆妇几个都在,脸色都有些不自在,眉头一拧,来到肖稚鱼身旁坐下,“做什么呢?是不是有什么事不合心?”

  肖稚鱼轻声道,“和她们说几句话,有些感触。”说着朝他身上看了一眼,问道,“叛军动了?”

  李承秉摇了摇头,等婢女运虹递了茶盏来,他目光一扫,让众人退下。

第238章

  ◎无题◎

  婢女仆妇连忙退下。

  肖稚鱼只当他有严肃正经的事要说, 正打起精神要仔细听。

  李承秉忽然双臂一张,将她搂进怀里,飞快在她脸上亲了好几下。

  肖稚鱼双手推他, 力气不大,李承秉有些不高兴,眯起眼道, “好几日没见,你就没半点想我的?”

  肖稚鱼抬起手给他看掌上红印, 埋怨道:“你穿的这身, 膈得我手疼。”

  李承秉这才想起从军营赶着回来身上还没换,赶紧起身, 也没叫人,飞快将一身银甲脱了,扔到一旁, 重又将她抱到身前,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道:“我在军中时时都想着你。”

  肖稚鱼没想到他还能说出这种思念的话,眨了眨眼,倒有片刻的怔愣。

  李承秉说完之后也有些赧然, 目光一瞬不瞬地盯着她瞧。

  肖稚鱼点了下头,含糊其辞地“恩”了一声。

  她一张小脸白玉似的,眼睫轻轻垂着,便是不说什么话, 也有股楚楚动人的味道。李承秉便把她这当成了承认的回应, 嘴角含笑, 又说了几句甜言蜜语。

  肖稚鱼听他说着, 转而谈起正事, 好奇问道:“你给杨杲送了劝降信?”

  李承秉见她脸上惊讶,道:“怎么?这才知道你夫君的心胸气度不一般?”

  听他自吹自擂一句,肖稚鱼险些没忍住笑出声,忙又详问经过。

  李承秉道:“康庆则难当大任,杨杲如果聪明就该看得明白,他也不是什么守信义之人,比叛军营里其他几个领兵的更容易说动。”

  肖稚鱼想了一下,道:“以他的性子,不见兔子不撒鹰,只怕现在还在权衡利弊。”

  李承秉不甚在意道:“若是他这么爽快就投过来,我还要疑有诈,总要先打一次,让他知道利害。”

  肖稚鱼听他语气坚定,心里也踏实许多。

  李承秉看了她一眼,道:“叛军如今内讧,在洛阳打了起来,等他们先消耗些,也就在这两三日,我会主动出兵攻打叛军大营。”

  肖稚鱼心下一个咯噔,“从潼关出击?叛军大营还有十万兵马吧?”

  李承秉道:“起兵之时康福海称有二十万雄兵,各族部落占了七八万,路上也折损了不少,康庆则他们兄弟相斗,再有清河等地牵制,这一战能动用的兵马应在五万之数。”

  肖稚鱼对战事只知些皮毛,可听了叛军人数,仍是抽了一口凉气,道:“可潼关从来易守难攻,出兵便失了地利。”

  李承秉眼睛一亮,又在她脸颊上亲了亲,道:“说的不错。坚守耗着原是最稳健的法子。”

  肖稚鱼一听就明白过来,问道:“殿下等不及,莫非是长安又有变故?”

  李承秉暗赞她聪明,欲解释几句,门外有仆从声音传来,说到了用饭的时候。肖稚鱼忙从他怀里钻了出来,李承秉便不再说什么,扭头叫外面摆饭。

  仆从进来将屋里收拾一番,将准备的饭菜端进来。

  两人用过饭,侍卫又找来,将几份公文呈上。再李承秉处置公文的时候,肖稚鱼则到院子里走了一圈,慢慢走回去,卸妆梳洗,等换过衣裳,回到内室,她并未看见李承秉,只当他还有公事要忙,便先自顾躺下。

  眼皮阖上,正渐渐要入睡之时,忽然腰间搭上一双大手。

  肖稚鱼睁开眼皮,回头看去,李承秉已经贴了上来,身上热乎乎的,是刚才沐浴过的草木混合着男子气味。

  肖稚鱼脸渐渐红了,声音很轻,“郎中说的,这些日子不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4页  当前第1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5/1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渣过的昏君重生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