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宋芳禾解了围裙出来。
一家人围着小桌吃着饺子,看着烟花,听胡同外时不时响起的鞭炮声。
沈老太夹了个羊肉馅儿的饺子,咬一口,吃出了不同,低头一看。
是一颗蜜饯。
宋芳禾笑出了声。
“蜜饯蜜饯口甜心甜,日子蜜甜!新的一年有的是好事等着娘呢!”
姜存简连声附和,说了好多吉祥话,宋文仨姊妹也赶着说讨喜话。
沈老太笑弯了眼。
“好好好,都好!”
姜劭卿给几个人都意思意思斟了小杯酒,举杯道:“别的不多说,愿新的一年咱们一家人人平安康健。”
姜存简:“愿我会试顺利通过!”
宋文:“希望开了年能找到一个稳定的活儿干!”
宋武:“我要拜师傅学手艺!”
宋樱:“我要嫁人!”
宋芳禾:“你们咋想的就是咋样的!别忘了还有槛儿,愿槛儿在宫里无病无灾、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宋继善眼含泪光地点着头。
“会的,一定会的……”
几人相视一笑,一饮而尽。
宋樱放下杯子望向天上的烟花,在心里默默地想:希望爹娘不要死……
宋文宋武也望着天。
刑部大牢。
宋勤仁坐在点着一盏油灯的小桌前,桌上摆着几样有荤有素冒着热气的小菜。
还有一壶温过的酒。
狱卒说了,这是太子看在他是宋良娣娘家亲舅的份上,特意交代人准备的。
宋勤仁吃了几口。
是他以前从没吃过的好肉好菜,好吃得能让人恨不得把舌头给吞掉。
酒也是他从没喝过的好酒。
宋勤仁吃着,喝着。
听着巴掌大的窗户外传来的烟花爆竹声,看着五颜六色的光一闪而过。
不知过去多久。
牢房里隐约传出男人隐忍的哭声。
女囚这边。
葛氏被拔了舌没多久,吃不了多少东西,小桌上的菜几乎没怎么动。
她躺在小床上望着墙上那扇小窗户,嘴皮子嗫嚅着,也不知在念些什么。
宫里。
御花园万寿亭。
奶娘抱着曜哥儿站在槛儿身边,槛儿替儿子捂耳朵,又问他怕不怕。
曜哥儿脑袋摇成拨浪鼓,扒拉开娘的手,伸出小胖手指指天上,“烟发!”
槛儿:“对呀,烟花,好多形状呢,曜哥儿能看到吗?那是牡丹花,那是灵芝,喜鹊登梅、彩凤逐月……”
曜哥儿听着娘温柔的声音,小嘴儿里跟着学说:“发,芝,梅,耶……”
说着,他忽然扭头看向亭内。
“爹爹!”
骆峋在与元隆帝说话。
听到儿子叫他,他风轻云淡地看过去。
也是当着帝后及年幼弟弟妹妹的面,他不好同自己的侧妃一道观赏烟花。
曜哥儿才不管那么多,冲他招手。
“爹来,看发!”
骆峋:“……”
裴皇后磕着瓜子笑盈盈道:
“我们曜哥儿真孝顺,看个烟花都能想起叫爹,去吧,看完这阵儿就回了。”
骆峋应是。
又向皇帝老子打了招呼才步出亭子。
“娘累,不抱。”
当爹的来了曜哥儿就不愿让奶娘抱着了,也不想累着娘,便往爹怀里扑。
骆峋单手轻松将儿子托住,隐晦地看了眼槛儿,方抬首去看儿子指的地方。
曜哥儿看看右边温柔好看的娘亲,再看看顶着一张冰块儿脸的父王。
咯咯笑了起来。
槛儿与太子爷齐齐看他,眼神不经意间交汇,午门方向一声震天响。
“天下太平”几个字仿佛在两人头顶上方徐徐绽开,不多时缓缓消散。
元隆二十二年。
如期而至。
第262章 两年半后,曜哥儿成精啦!
两年半后,九月二十三。
坤和宫,练武场。
“嘿!哈!嘿!哈!”
孩童稚嫩清脆的声音断断续续。
旁边的宫女太监各个儿忍俊不禁,时不时偷偷往场地那边瞄两眼。
就见不到四岁的东宫大公子穿着件宝蓝织金缎绣葫芦的短袄,小裙子扎在腰间,下身一条宽松灯笼棉裤。
头发在两侧扎成两个小圆髻,拿红绸带绑着,小脸蛋红扑扑胖嘟嘟。
本朝皇族子弟通常满了五岁或者六岁才能习武,若不然太早容易伤筋骨。
虽说大公子向来康健结实。
不到四岁个头就比很多五岁的孩子只低了半个脑袋,可到底年纪摆在那。
太子殿下不允他这时候习武,陛下和皇后娘娘跟太子殿下一个想法。
但大公子闲不住,学习能力又太强,每逢娘娘来练武场他都要跟着。
不让他正儿八经地练,他就在一旁摆架势。
手脚没啥劲儿,号子倒喊得响亮。
譬如现在。
皇后娘娘在练拳,一招一式干净利落虎虎生威,大公子有样学样。
别说。
还真像那么回事。
虽动作不标准,可他竟能跟上娘娘的招式。
哪怕此情此景这一年多以来每天都会上演,宫人们也看习惯了。
可还是免不得惊讶于大公子的聪慧,尤其他这般模样瞧着还可爱得紧。
宫人们光看着心便软成了一团,若非身份不允,他们都想上前捏一把大公子白里透红的小脸儿了。
小半刻钟后。
裴皇后练完了拳,收势。
曜哥儿长吁一口气,做出气沉丹田的模样。
裴皇后扭头看着孙子这样儿,笑了。
“这么喜欢练武,看来得叫你爹趁早给你寻摸个好的武师傅才行。”
曜哥儿伸手示意乳母把温热巾子给他,他自己擦脸、脖子上的汗。
擦之前不忘接皇祖母的话。
“爹爹的功夫好,孙儿想跟爹爹学。”
三岁多的曜哥儿说话完全能咬清词了,不像小时候把孙儿说成顺儿。
裴皇后擦完脸,由碧烟伺候着披上外衫,“那得看你爹有没有时间教你了。”
曜哥儿擦了把脸。
眨眨眼说:“爹爹就我一个孩子都没时间教,以后有了弟弟妹妹不是更没时间?
那万一我们以后闯了什么祸,人家还说东宫的孩子养不教,父之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