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那崽子回去大病了一场,知道他初晓人事之时未经宫里的人事教导。
可惜,也仅此而已。
之后有关东宫的消息魏嫔就很难查到了,不过越是如此也越能说明问题。
说明东宫那崽子废了!
魏嫔就盼着呢。
盼着那崽子长大,盼着他娶妻纳妾。
好不容易叫她给盼得差不多了,东宫这几年果然一直没见哪个女人得宠。
也没有好消息传出来。
魏嫔偶尔想到这事,做梦都能笑醒。
横竖知道实情,所以哪怕今年四月里东宫纳了新人魏嫔也没将此当回事。
障眼法罢了,不足为惧。
她要做的是想方设法收更多的线索,再寻个好时机把消息放到民间去。
储君不能生育与大位无缘基本是板上钉钉,届时她儿子上位还不是易如反掌?
魏嫔一切都想好了。
唯独没想到姓裴的娘俩会在万寿节让她儿子、让她栽那么大一个跟头!
而且好巧不巧。
那小昭训当天诊出了喜脉!
刚传出喜讯的那会儿魏嫔沉浸在儿子被贬的悲伤中,没精力想别的。
之后回过头来想这事,她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东宫那崽子哪来的本事叫女人有身子,要不然这么多年怎么不见有子嗣,偏他自己抬了个人就有了?
因而刚刚魏嫔想试探一二,想看能不能从那小昭训的反应里瞧出什么名堂。
可惜,那小蹄子一点儿脸色都没变。
太子护得那般厉害,是意图掩饰什么,还是那丫头肚里的种真是他的?
魏嫔一路走,一路琢磨。
坤和宫,槛儿一行人前脚和魏嫔撞上,消息后脚就禀到裴皇后跟前了。
于是槛儿他们一进殿,就听裴皇后在吩咐人请太医来给宋昭训把脉。
太医院在宫外的千步廊广场,来一趟至少都得耗时近两刻钟,故而宫中设有直房供太医在宫中昼夜轮值。
等太医过来期间。
槛儿三人向裴皇后请过安,裴皇后叹了口气主动道:“她还当自己是贵妃。
不是说月银不够花就是哭衣裳不够穿,刚刚跑来要炭,说她往年用的红箩银霜,今年的白炭她用不惯。”
这里的她自然指魏嫔,也算是让太子知道魏嫔为啥这时候才从坤和宫走。
郑明芷接了话头和裴皇后聊了几句。
聊完裴皇后问起槛儿,问她夜里睡眠如何食欲如何,孩子闹腾不闹腾之类。
说起来,裴皇后也挺无奈的。
寻常人家里知道自己要当祖母了,即便不是一日问三遍,总归也能时不时向怀孩子的人了解胎儿是何情况。
放在宫里却是不能。
槛儿不能常出东宫,裴皇后也不能越过儿媳与儿子的侍妾有过密的联系。
槛儿诊出喜脉到现在,裴皇后今儿还是头一回见她大着肚子的样子。
“是不是六个月了?”裴皇后问。
槛儿:“禀娘娘,是六个月。”
裴皇后点点头。
“太子个头大,孩子多半在胎里也是个大体格,日里你饮食上多注意着些,切记莫将胎儿养得过大。”
槛儿恭顺应下。
上辈子曜哥儿块头确实大,出生就有八斤一两,也是当时没人提点她。
她又怕孩子在肚里养不好,且那会儿郑氏没在伙食上克扣她,于是她饿了就吃。
想了就吃。
也幸亏身子骨结实,若不然得去半条命。
这辈子槛儿有经验又有周嬷嬷盯着,从显怀开始她就格外注重膳食的量。
裴皇后见她模样乖巧,眼里的笑不禁多了几分,但也没有再多问别的。
不过她不问,还在娘肚子里的曜哥儿可是有好多话想和皇祖母说呢。
曜哥儿这段时间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睡醒后支起耳朵听娘和别人说话。
也不是全部都能听清。
除了娘和父王的声音,其他人说话他多数时候只能听到一些只言片语。
估计是最近长大了一些,曜哥儿现在能听到的外面的声音多了不少。
譬如这会儿曜哥儿自然不记得皇祖母的声音了,可他从娘和对方的交谈中大致听出来娘在和谁说话了。
不能大动作,曜哥儿就在娘肚子里叽里咕噜地吐泡泡表示自己的好心情。
等娘把他生出来了,他一定会孝顺娘和祖母、父王,要告诉他们他好想他们。
正这么想着,曜哥儿忽地一个激灵,脑海里莫名其妙出现几幕陌生的画面。
是白胡子太医。
还有信皇伯家的晔堂兄和双胞胎堂姐!
“娘娘,莫院判到了,另信王世子爷与韶安郡主、韶宁郡主前来向您问安。”
门前的二等宫女在外禀道。
裴皇后看眼槛儿,吩咐碧荧:“带宋昭训去西稍间歇息,请莫院判进去把脉。”
说完扬声叫宫人将外面几人请进来。
厚实的门帘子被撩起一侧,皇长孙骆晔先进来,槛儿已经走到了内室门口。
骆晔只来得及看清一抹略微眼熟的背影,少年世子爷的脚下不自觉一顿。
骆峋的视线从槛儿身上收回,一侧目,就见他的大侄子在看他的宋昭训。
第131章 太子:“儿子想为其请封良娣之位。”
骆晔愣神不过片刻便不动声色地敛起心绪,也是这时候才发现他六皇叔也在。
且正看着他。
骆晔本来没觉得自己刚刚出于意外看了宋昭训一眼有什么不妥之处,哪知对上他六叔那双古井不波的眼。
骆晔的心没来由虚了虚。
旋即意识到自己在心虚,骆峋又觉得好笑。
他对宋昭训又没有非分之想,方才也只是出于本能反应看了看,他心虚什么啊?
骆晔忽视脸上的烫意,行到近前和两位妹妹一道向裴皇后行了跪拜礼。
“孙儿/孙女恭请皇祖母圣安。”
皇子受封的在京亲王,每月初一十五应进宫来向皇后嫡母请安,亲王妃亦如此。
然而实际考虑到成年亲王与后宫之间的大防,以及涉及到某些立场问题。
宫外开府的皇子们其实真正一年到头都不会来坤和宫,更不会涉足后宫。
请安什么的,都是由各自的王妃女儿,或者尚未成年的儿子代劳。
又因着各府的公子郡主们日常要念书,故而孙辈的请安都是每旬休一次,就和官员每十日一休沐的时间一样。
按说这会儿还没到孩子们来请安的时辰,但大抵是信王如今被软禁在府中。
孩子们想好好表现,也就来得早些了。
裴皇后笑眯眯受了礼,骆晔兄妹三人起身后又恭恭敬敬朝太子跪拜叩首。
骆峋的目光在骆晔身上停顿片刻,叫了起。
待他兄妹向太子妃问了安,裴皇后便都赐了座和手炉,询问他们府中近况与学业如何,又道天冷莫要伤寒之类。
都是些日常例行寒暄。
差不多过了一刻钟,莫院判从内室出来。
道宋昭训与其腹中皇嗣无碍,还道皇嗣身子尤为强健,适才活跃了数息。
裴皇后听了高兴。
骆晔捧着手炉,听得心不在焉。
从坤和宫出来经过条条宫道出了宫门,骆晔与两个妹妹同上了一辆马车。
其实他该单独坐一辆的,可谁叫信王挨了罚,信王府如今形势大不如从前。
他们出门在外自是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张扬,当然,其中不乏也有做戏的成份在。
至于做戏给谁看。
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马车驶离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