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回1981小山村_分节阅读_第93节
小说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94 MB   上传时间:2025-10-20 19:43:49

  “这样不行,卖东西的钱都有份,不能就你们吃亏。”

  “大哥他们都不会骑自行车,车子买回来都是我在骑啊!再说,等年底房子修好了,车子也是我们的啊!这时候你让大哥他们也拿钱出来,分家的时候车子咋分?”

  “你说的也是,还是你们吃亏点拿钱买了算了。”周母想了一下,看着他又道,“钢筋指标是徐家送来感谢春燕的,这些钱你有想过咋分么?”

  周怀安两手一摊,“要是分了家,卖钢筋指标的钱肯定就是我们的了。可现在又没分家,卖的钱自然是交给你,你和老汉愿意咋分就咋分咯!”

  周母听后觉得自己这个老幺虽说不着调,但真的一点都不小家子气。那么多钱,换成其他三个,可能就没这么大方了。

  虽说还没分家,但是各家的钱一直都是各家收着的,照理说这些钱就该给老幺两口子,但这么多钱,全部给他们,其他三个嘴上不说心里肯定起疙瘩,长久下去,兄弟间就会起隔阂……

  可都拿出来分了,对老幺两口子又不公平。

  周母思来想去有些为难,“要不这样,那两千五你和春燕拿一半,剩下的一半分成四份,我和你老汉分的那份也给你们。”

  周怀安觉得他妈能这样说,心里就满足了,“妈,我看还是算了吧!大哥他们晓得了心里会不舒服的,我们分一半就够了。”

  “你不用管,我心里有数。”周母说着白了他一眼,“说了半天,老娘连钱的影子都没看到。你明天跟老三一起去宁安,先把钱拿回来再说。”

  她还是不放心,觉得周怀安胆子太大,两三千块钱就这样交给小王医生,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看到那么多钱,天晓得会出啥事!

  周怀安蹙眉,“我和一丁说好了,今天跟他一起上山挖草药,顺便找找厚朴树,趁厚朴的价钱好多挣点钱回来。”

  周母没好气的说:“一丁住的地方你又不是找不到,你去宁安回来再去找他不就行了?早点把钱拿回来,老娘早点心安!”

  周怀安哭笑不得的看着她,“你就相信小王医生吧,他们家的人真的和别人不一样!”

  周母横了他一眼,“少在那废话,你去和一丁说,明天从宁安回来再去找他。”

  “好好好,我明天就去拿回来。”周怀安转身朝院门走,想想又回来去后院提了虾筢才出门走了。

  虾筢是一种用竹篾编织的捕鱼工具,前面敞口尾部收紧,上面有一个把手,看起来有点像一个箢篼样子。

  在河沟边上,浅水处抓鱼,虾耙最管用,捕鱼的速度最快!

第149章 148:收草药了

  周母看着他出了门,拍拍围腰上不存在的灰尘,去灶房拿了菜刀开始剥竹笋,准备做笋子炒肉。

  她拿起一棵大竹笋放在菜板上,左手压住竹笋尾部,右手拿起菜刀,将食指和中指紧贴着菜刀,从竹笋尾部一刀切到笋尖部位,再用力切断。

  这时握刀的右手将刀往里笋心里撬入,左手压住将笋壳往外剥,右手同时用刀压住笋壳用力往外掰,整个竹笋一下就剥出来了。

  刚把竹笋剥了大半出来,就听到外面有人在喊,“屋里有人么?桂兰,桂兰在不?”

  周母急忙放下菜刀竹笋跑到阶檐上,看到陈大娘几个背着背篼站在门口,“陈姐,你们这是?”

  陈大娘四人笑着走进院子,“你家老幺媳妇说,要收野草药,我们挖了些赶山鞭,半边花,车前草这些来卖给你们。”

  周母听后皱了皱眉,“春燕出去还没回来,她走的时候没和我说过要收野草药啊?”

  陈大娘笑道:“下午,我们在山上看到她们几个在山上挖草药……春燕说2分5一斤……”

  “2分5一斤收?”周母瞪眼打断了她,“他们送到宁安才卖3分一斤,2分5一斤收回来放一晚上再折点水分,还有啥子赚头哟?陈姐,你不会听错了吧?”

  陈大娘四个听后对视一眼,原来春燕说的都是真的!

  “桂兰,你家春燕真的这样说的,都一个大队的,我们骗你做啥子哟?”

  周母也觉得几人不会骗她,想想觉得杨春燕这样做肯定会有她的道理:

  “陈姐,我们家拿去卖的野草药都是择干净、分出来了的,没泥巴也没黄叶子,你们择干净了没?”

  “择干净了的!”陈大娘说着抓起一把车前草,“你看一下,一点泥巴和黄叶子都没得!”

  其他几个也抓起背篼里的野草药,“你放心,都择干净了分开放的。”

  周母上前抓起看了一下,觉得还好,便去堂屋端了两根长板凳出来,“陈姐,你们坐一下,我去拿筐子和秤来称。”

  “要的,要的!”

  周母拿了秤出来,细心的将背篼里的草药抱出来装筐里,从面到底检查了一遍,才开始秤。

  陈大娘几个也在一旁帮忙,“桂兰,你家老幺这老婆讨得好,太能干了哈!”

  周母欢喜的说:“嗯!我家春燕人能干不说还心宽,老幺卖黄鳝挣了钱,她见我们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的,就让老幺给我们买布料。

  见我们的胶鞋,筒靴烂了,也给我们买,每次去宁安回来,都要给几个娃买糖买果子,家里不管老小都喜欢。”

  几人听后羡慕极了,“你家老幺给你讨了个这么好的儿媳妇回来,你是有福气的!”

  周母乐呵呵的说:“不单春燕好,慧芳几个对我们也好。”

  陈大娘:“桂兰对儿媳妇也好啊!”

  周母:“对儿媳妇好不是应该的么,一家人和和气气的,穷点也舒心!”

  “还是你心宽!”

  陈大娘背篼里的草药过秤后,车前草有三十斤,赶山鞭十五斤,粘粘草二十斤。

  另外三人有蒲公英,车前草,粘粘草、田基黄,四人一共送了二百多斤草药过来。

  陈大娘四个高兴的拿着钱告辞走了,大半下午一人就得了一块多,能割一斤肉回去打打牙祭了。

  ****

  后山山顶,杨春燕把堆在地上的草药装进麻袋里面,用力抱到背篼上面横着放好后再用麻绳绑好。

  蹲下将背带套在肩上,背着背篼想站起来,哪晓得背篼太重,差点连人带背篼倒翻过去,她急忙抓住前面的小灌木,将右腿跪在地上,拉着灌木用力地站了起来。

  赵慧芳还没走到,见她已经站起来了,嗔怪的说:“咋不喊我帮忙?有人帮忙提起来背,省力多了。”

  “没事!你绑好没,我帮你提!”

  “绑好了,不晓得陈大娘她们有没有送草药去家里卖?”

  “应该会送去,我只担心妈不相信她们不收她们的。”

  “该回去跟妈说一声的。”

  两人走到赵慧芳的背篼前,杨春燕帮她将背篼提起背好,那边张秀香和李秋月也背好了,妯娌四人迎着落日余辉往回走。

  几人采挖的草药有车前草、赶山鞭,地锦草、田基黄、鬼针草……好几种草药混在一起,把四人的背篼装的满满当当的,带去的麻袋也装满了。

  周母一见四人就道:“总算回来了,那些草药到底是咋回事啊?”

  杨春燕:“她们真的拿来卖了啊?怀安回来了么?”

  “回来了,拿了虾筢、地笼去找一丁几个摸鱼去了。”周母帮着几人把背篼放下,“说是你让她们来的,给的2分5一斤,这么高的价钱收回来,搞不好还要亏本。”

  杨春燕抹了一把汗,“你放心,不会亏本,因为我根本就没打算卖鲜货。”

  “哦!”周母恍然大悟,“我想起来了,你上次说过,晒干了卖更划得来。”

  “妈脑子就是好用,我一说就明白了。”

  周母听后有些得意的笑了,看着几个儿媳妇,“还有一件好事。黄采购让家里准备鸡蛋、笋子,洋芋、芋头……明早送宁安去,大后天……”

  李秋月:“宁安的嫩苞谷都比镇上贵,城里的菜价钱应该不错吧?”

  周母:“老幺没问价钱,黄采购说了,照他在别处采购的价钱给。我们自己家的菜,挑好的择干净了送下去,省得黄采购为难。”

  “我们听你的!”

  杨春燕记得往后走单位食堂会取消,不过黄采购所的招待所,有饭店旅馆倒也不用担心:

  “要送菜去宁安,只有那几个品种有点少了,我们得多种几个品种。进城的时候去菜市看看,街上都有哪些菜,看到我们家没有的,就买点菜种回来种!”

  周家的菜地里基本都是乡下常见的蔬菜,有油菜,白菜、萝卜,豇豆、还有茄子,冬瓜、黄瓜等等。

  李秋月:“对,弄点新鲜的菜种回来,我们自己也换换花样。”

  赵慧芳高兴之余又犯了愁,“妈,每天都要送菜去宁安的话,我看家里那些菜最多送两三次就没了!”

  周母笑道:“老幺说不够的就去村里收。要给城里送菜,我们家的菜地哪够用,我打算明天一早就把剩下的那些地开出来种菜。”

  婆媳几个商量好,杨春燕几个便提着萝篼去阶檐清理草药。陈大娘几个送来的草药,周母已经清洗干净,摊开晒在后院的药架上了。

  杨春燕和张秀香把草药从麻袋和背篼里面倒出来,堆在阶檐上。

  尽管采挖草药的时候已经把土抖落了一部分,但还有一些泥巴黏在草根上面。

  赵慧芳挑着几个萝篼过来放好,几人坐在草凳上,将草药上的草屑、枯叶择干净,顺便把混杂在一起的草药分类放好。

第150章 149:毒舌

  张秀香对堂屋门口的周小倩说:“快点把作业写完,去把妹妹叫回来一起帮忙择草药。”

  周小倩撅嘴,“我哥他们去土窑那边帮着踩泥巴去了,作业做完了我也要去。”

  张秀香白了她一眼,“一个二个的,就喜欢踩泥巴!”

  周母擦着手从灶房出来,“小倩,去喊老祖他们回来吃饭。”

  “哦!”周小倩把书本装好,便朝屋外跑去。

  土窑前,刘窑匠还在忙碌的做着土砖坯。只见他割下一块黏土,放在砖模里面,动作熟练的用划弓划掉多余的黏土,端到场地上将砖坯嗑出来。

  收拾好工具,朝前面的黄泥堆走去。

  周父和周怀荣站在一堆黄泥里,拉着裤腿在泥巴里面来回踩动。两人腿上都粘满了黄泥巴,汗水顺着鬓发流到黝黑的脸庞上,然后又滴落在黄泥里面。

  刘窑匠查看后,对父子几个说:“可以了,铲去堆好就收工了。”

  周父点点头,递上一支香烟,“要的,你慢走哈!”

  “好的!”刘窑匠将放在一旁的土布褂子穿上,朝山下走去。

  周家请他是干包工,不供饭食,每天三块钱的工钱。

  周父和周怀荣拿起洋撬,将踩好的黏土铲棚子里,堆成一堵土墙。

  四个儿子就要四栋房子,四栋房屋要十几万块砖瓦,全靠人工制作,劳动量相当的大。

  旁边的空地上,老爷子带着周家明将一块紧挨着一块,排成一行行晾晒两天后渐渐变硬的土砖坯,用自制的木拍板,把一块块砖坯拍打光堂、拍平。

  等这些砖坯有八九成干时,再搬进去码在棚子里,等砖坯自然干后,才可以装窑,烧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6页  当前第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6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回1981小山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