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回1981小山村_分节阅读_第8节
小说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94 MB   上传时间:2025-10-20 19:43:49

  周父拿起外衫,看了一下,想了想,指了指腋窝下方的位置,“缝这吧!圆鼓鼓的缝前胸,别人一眼就发现了。”

  “我看看!”周母让他站起来,张开双臂,最后决定将口袋缝在他腰部上两寸的位置。

  周父出了一口长气,“老伴,你说能卖出去吗?”

  “我咋个晓得?”周母停下,看着他,“老头子,真要卖不出去咋办?老幺这些年挣的工分连他自己都养不活。大的三个,这些年看在自己亲兄弟的份上啥都没说,都指望着老幺成家,分家出去单过。

  “四百五十块钱拿出去,才拿了一百多回来,哪来的钱分家?就算老大几个不说,几个儿媳妇心里肯定要埋怨。一个屋檐下住着,早晚吵的不可开交。”

  说罢也不等他回答,拿着针线慢慢缝了起来。

  周父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真要卖不出去,年底四头肥猪就能出栏了,等卖了肥猪就把钱分给老大他们。加上他们手里的私房钱,应该够砌三间土坯房,老幺就在家住。”

  “只能这样了。”周母说罢看了老伴一眼,拍拍他的手背,“别气了,儿女都是债,就当我们上辈子欠他的。”

  “是啊,摊都摊上了,又有啥办法呢!”周父躺到床上,睁眼看着帐顶,半天没闭上眼。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杨春燕在睡梦中听到周母的喊声,她猛地惊醒,一下坐了起来呆呆的看着躺在一旁的周怀安半响,半天才回过神来,连忙应道:“来了。”

  周怀安也坐了起来,两人穿好衣裤打开门,见除了小孩子大人都起床了。

  李秋月笑道:“今天要去县城,你们都还睡得着,你俩心太宽了吧!”

  杨春燕笑笑:“睡忘了。”

  周母和赵慧芳端着昨晚剩下的牛杂汤过来,“快吃饭,吃了趁天没亮赶紧走。”

  早饭是高粱米杂粮饭,杨春燕舀了些牛杂汤泡饭,一碗下肚就感觉饱饱的。

第12章 12咬死了,不承认

  周母和周父在房间里,把裹着的牛黄装进外衫口袋里,又拿出一根长满锈迹的别针把袋口封好,叮嘱他警醒点,别被人看出来了。

  周父穿上外衫,心里也很紧张,紧紧的夹着右手,连连点头,同脚同手的走了出去。

  赵慧芳装了些煮洋芋和红苕装夹背里,用竹筒装了米汤,给几人带着路上吃。

  周怀荣背着夹背手里拿着根小孩手臂粗的木棒,周怀安、杨春燕背着个洗得发白的军绿挎包,跟在了周父后面,到了院门口。

  杨春燕发现从堂屋到院门口,周父一直紧紧的夹着右手,走路的姿势特别僵硬,觉得他们可能缝了暗袋,把牛黄装里面了。

  她低声提醒道:“老汉,你走路的时候得稍微自然一点,你这样束手束脚的小偷一眼就看出来,你身上装有值钱的东西。”

  周怀安也发现了,“是啊,老汉,你这样子三只手一眼就看出来了。”

  周父没好气的说:“老子要你教。”

  周母拉了一下老伴,“春燕和老幺说的不错,你自己硬梆梆不觉得,别人一眼就看出来,你包里装有好东西。”

  周父听后拉拉衣襟,不自在的说:“放心,等一下就好了。”

  周母看着他的样子愈发不放心,只得叮嘱道:“路上小心点,卖不掉就赶紧回来。”

  周父看了老伴一眼,点了点头,“放心,我有数,我们出去你们赶紧把门关上。”

  周怀荣抽下门闩,四人出门右拐朝大路走。

  外面黑漆漆的,周怀安回头看了杨春燕一眼,伸手牵住了她的手:“看得见吗?”

  忽然被他温暖的大手握住,杨春燕愣了一下,低声道:“看得见。”

  跟着他走了好几步,才看清了脚下的小路。

  四人走过家门口那条田坎,到了稍宽一些的土路,杨春燕抽出手,和周怀安并排走着朝下山那条路走去。

  周父出门后尽量忍着不去摸腰间的牛黄,走了大半个小时,才稍微正常一点,但还不时用手肘碰碰口袋才觉得安心。

  从富牛大队到县城,得绕过一座浅山,脚程快也要走三个多小时。

  顺着山路下山,山下的稻田里传来阵阵虫鸣蛙叫,端午节过后,气温开始上升。

  走过一座小石桥,又走了大半个小时,四人到了山脚,这时天已经亮了。

  石桥过去的小水塘边上长满了半边花,山上有两颗高大的攀枝花树像卫士伫立。

  山脚还长着几颗喇耙果树(野生番石榴),还有不少草药,有苍耳,香附……

  杨春燕想着等卖了牛黄回来,就上山挖草药送县城换钱。

  转过山丘就是方田大队,周怀安看了她一眼,从周怀荣背着的夹背里取出竹筒,“渴不渴,要不要喝点米汤?”

  “嗯!”杨春燕接过喝了一口,抹了一把汗,提着竹筒往前走。

  可能是冤家路窄吧,几人刚转过去,就看到最不想看到的马长贵,骑着二八大杠摇摇晃晃地朝这边走来。

  周怀荣忙拉住周父,“老汉,咋办?”

  周父拿过他手里的木棒,低声道:“走我们的,不用理会他。”

  马长贵很快就到了几人跟前,短腿翘高下车站定,皮笑肉不笑的看着几人,“哟~周大哥,这一大早的是要去县城么?”

  周父拄着木棒,喘了口气,“马老板这么早就去买牛啦?”

  周怀安上前扶住周父,“老汉,不要耽搁了,等下到了卫生所人家都下班了。”

  “还不是怪你这败家子!”周父叱责了周怀安一句,冲马长贵点了点头,扶着周怀安兄弟俩走了。

  “慢走。”马长贵说着看了一眼后面跟着的杨春燕,“妹子,横山大队的杨全清是你哪个啊?”

  杨春燕淡淡的看了他一眼,“是我老汉。”说罢就走了过去。

  马长贵看着四人走远了,摸摸下巴,蹬着破车哐当哐当地走了。

  四人走了一会儿,周怀荣扭头见看不到马长贵了,低声对周父说道:“老汉,你说他会不会把那东西的事告诉老熊?”

  周父沉声道:“嘴巴长在他身上,要说我们也管不着。”

  杨春燕上前几步,对三人说:“大哥,老汉,马长贵也不肯定牛肚子里真的有东西,只要我们咬死了不承认,他们也拿我们没办法。”

  周怀安觉得小媳妇说的有道理,“就是,本来就是熊大海硬赖我们,瘟牛卖出健牛价,去县城讲理我们都不怕。”

  周怀荣点点头:“老汉,他家四兄弟,我们家也四兄弟,干仗我们也不怕他们。”

  周父沉声道:“我有数了,咬死不承认,他就拿我们没办法。”

  话是这样说,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愿意没事找点虱子在头上爬。

  周父没发现自从遇到马长贵后,他走路自然多了,不老去触碰口袋里的牛黄了。

  穿过方田大队,下山就到了马路边,四人坐下歇了一会儿,顺着柏油路一直往前走,走了一个多小时,朝东走,过桥就到了安宁县城。

  安宁县城依河而建,一座曲拱桥连接着河东河西。

  县城地处河谷平原地带,整个县城被高山峡谷包围,是一块“插根扁担都能发芽”的风水宝地。

  这里春秋连一起,夏季特长,县城里面几乎没有冬季,充足的光照使这里的空气都散发着阳光的味道。

  周父问:“春燕,药铺在哪里你晓得不?”

  杨春燕点点头,“晓得,你们跟我走。”

  几人进入县城,发现县城的天气比山里热多了,像是进入了伏天。

  周怀安羡慕的看着骑着自行车跑得风快的人,想着自己啥时候也能买一辆就好了。

  杨春燕觉得这年头的县城比几十年后小多了,街上灰扑扑的。

  几人往上走了大概两百多米,到了十字路口,左拐直走到了第二个十字路口,一股沁人心脾的黄角兰花香随风飘来。

  街道两旁种的全是黄角兰树,走过十字路口,右手边是新华书店,左手边是供销社。

  杨春燕发现这会儿的供销社,人来人往的可真热闹,她带着三人朝北街的中医院走去。

  王家世代行医,家就在中医院对面,开放后用自家的铺子开了一家叫德生堂的中医诊所,顺带收草药。

  王大夫算得上是她父亲杨全清的半个老师。

  抓小尾巴那些年,王大夫被下放到横山大队,杨父对他多有照顾,王大夫便带着他教了他几年。

  后来县城有位大人物病了,才把王大夫接回了县城。

  再后来杨父就当了横山大队的赤脚医生。

  周怀安看着前面走着的杨春燕,心里那种小媳妇变了的感觉又出来了。

  想到老丈人家住的地方比富牛大队还要偏僻,看小媳妇对县城熟络的样子,暗道:难不成老丈人以前经常带她来县城?

第13章 13:好多钱

  杨春燕对周怀安心里的疑惑一无所知,只希望在开放了两年后,王医生家的铺子应该已经开起来了。

  四人走了一百多米,到了中医院门口,杨春燕一眼就看到对面招牌上的黑底烫金大字《德生堂》,带着三人朝对面走去。

  诊所里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正是王医生,这会儿在给一个孩子诊脉。

  一个二十多岁温文尔雅的小伙子,见四人穿的是乡下人的布鞋粗衣,上前和蔼的问:“你们谁看病?”

  “我们找王医生看样东西。”杨春燕看了他一眼,想起了他四十年后的样子……

  小伙子点头,“坐那等一会儿。”他指了一下靠墙放着的木头长椅,示意四人坐下。

  周父坐下后,周怀荣放下夹背,三人依次坐下,等老医生给小孩开了处方,小孩的大人抓了药带着孩子走了。

  周父站起来,走到老医生前面的方凳上坐下,解开对襟外衣,取下内袋口锁着的别针,把包裹着牛黄的布包取了出来,递给了老医生,“我们昨天从牛胆里弄出来的。”

  王医生接过布包,惊讶的看了四人一眼,说道:“跟我来。”

  四人跟着他进了里间,里面有一张单人床,还有一张写字台,应该是一间诊室。

  王医生把布包放在桌上,拿了一个白瓷杯,去自来水龙头接些水在里面。

  又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盒子,带上花镜,打开桌上的台灯,解开布包,看到里面崭新的棉花,“不错,还晓得用棉花包。”

  王医生说着揭开包裹着牛黄的棉花,打开盒子捻起一根银针,在那块卵圆形的牛黄上面轻轻刮了一下,一点粉末接在了指尖。

  王医生尝了一点,入口先苦后觉微甜,有清凉感,具有牛黄的特异香气,嚼之不粘牙,慢慢溶化,口内无残留渣粒感觉。

  剩余的牛黄在指甲上来回揉搓了一会儿,把手指伸进水杯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6页  当前第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回1981小山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