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安:“家里今年收了不少菌子,开酱菜厂只要有电有设备就可以开干。但还有个问题,郑老板走了,我们做的酱菜卖给哪个?
还有块菌酒,今年我又买了两万多斤高粱酒回去存酒窖里了,要是那边不能定下来的话,我们就把酒泡好囤起来慢慢卖。”
王桢:“以他的为人,在走前肯定会把块菌酒怎么接收安排下来的。其实郑老板在对我们有利也有弊,他在我们只需按照他需要的量加工酱菜,风险小赚的也不多。
他要是真调走了,我们就自己出去找销路,像各个县城的代销店、供销社、食品公司都是我们的销售对象。
不说卖遍全国,只要我们的酱菜能在省内各个县市打出名气,得到大家的认可,慢慢积累下来,利润也相当可观了。”
杨春燕:“如果卖代销店那些的话,跟卖给郑老板拉出去卖给那些有钱人吃是不一样的,得价廉物美才卖的出去。
像我们帮郑老板炸的香菇牛肉酱,我仔细算过了,五六斤杂菌、加上牛肉,菜籽油、八角桂皮、香叶、花生芝麻、干海椒……这些全都加起来炸制好后,能得到大概一斤四两酱。
杂菌就算六角、四两牛肉也要五角多了,然后香辛料、还有人工、柴火,菜籽油这些加起来就将近一块,不算罐头瓶还有运输损耗,就要这么多本钱。
小罐头瓶半斤一瓶,那么一点,咱们卖一两块一瓶的话,人家还不如去买一瓶红烧肉回去,煮开了就能下饭,油水也足。”
她觉得现在还是早了点,再等几年,等进城务工的人多起来了,到那时候再办厂也来得及。
王桢笑道:“大姐,这两个不一样的,一瓶红烧肉的罐头一顿就没了,半斤香菇酱一顿可吃不完。
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想要打开市场、销量好,就得价廉物美,让大伙儿觉得还是买了吃更划得来才行。
我们可以少做这种贵的辣酱,多做些熟油海椒、腌豇豆、洋姜片、萝卜干,豆豉和腐乳那些卖。
这些东西成本不高,只要口感好,送县市代销店卖几角钱一瓶,应该还是有人买的。”
周怀安觉得王桢说的更有道理,“燕儿,王桢的眼光肯定比我们好,你以前也说做腌豇豆和香菇牛肉酱行。我们就照王桢说的,先做些物廉价美的产品出来卖。”
杨春燕听了两人的话,想到自己以前不过就是个采药卖的农妇,这辈子卖红菇和块菌也是上辈子见小康他们做过,有了先见之明才干的。
要说做买卖,肯定还是王桢的眼光更好,毕竟人家上辈子就是大药厂的老板,还有几千顷山地药材种植基地。
再说,这年头投资办厂啥的花的钱也不多,慢慢来,把质量关把控好,积累顾客,赚钱只是早晚的问题。
“你俩都觉得好,那我们就开始准备,厂房的话我觉得选在大队部就不错。我还有个想法,我们可以跟修建电站一样,全村村民都可以参股。
像徐红兵、二春、怀青、徐老三他们可以出去做销售,村里那些妇人可以进厂来干活挣工资,也省得有人眼红举报啥的。”
村里人都加入进来,以后加工红油海椒、豆腐乳,豆豉,水豆豉、腌豇豆、洋姜片……的原材料附近村子就可以解决。
王桢赞道:“大姐这个主意不错,村民参股后大家都盼着厂子好,来厂里干活也会尽心尽力,厂子挣钱他们分得的红利也更多。”
周怀安看向王桢,“好,就照你们说的,但设备怎么定,定多大的,一股多少钱,还是由你写个章程出来,还有大哥那,也要跟他说说。
我回去也跟一丁还有我哥他们说一声,再去找徐叔和大田叔说一下,看他们是咋想的?他们愿意干,我们再一起来你这里,大家商定,他们不想干那就我们自家人干。”
王桢爽快的说:“好,机器设备我找人打听,章程的话等我好好理一下,这两天就把它写出来,你回去跟那边商量好再来就成。”
“嗯!我们前几天进山弄了些葛根,做了几十斤葛根粉,给你们送了十来斤过来,还有些草药也送来了。”
周怀安起身和王桢一起往外走,杨春燕去找带着小九儿去后面巷子里逛耍的杨冬梅去了。
王桢把磅秤搬出来,解开麻绳见里面是鸡屎藤,“你家的鸡屎藤还没割完啊?”
“早就割完了。”周怀安将麻袋从车斗里扔到地上,“这些是春燕以前跟嫂子们进山割回来的,都是些不值钱的草药。
现在村里人都学机灵了,也跟我一样进山找灵芝、土党参、红根那些,我们好几个灵芝窝子都被人端了。”
王桢听后笑道:“山林里的东西,本来就是哪个先找到哪个先得。”
“咋不是,你的窝子让别人找到了,就成人家的了。”
周怀安把装葛根粉的袋子递给他,“还有一个多月就开始收块菌,今年我打算把重点放在白灵山那边,还是船城和花市那边过来的货好。”
“那边的货确实不错。”王桢接过袋子,“灵芝和桑黄你有收到特等货的话,就先别送过来卖了,我觉得以后收购的商贩多起来了,价钱还要涨。”
“我跟一丁这两月收了有二十多斤特等的桑黄,还有三十多斤特等的紫灵芝,我全都囤酒窖里藏着呢!”
“那你安心收着,价钱涨起来我就通知你送来。”
“好嘞!”周怀安跟他一起把鸡屎藤抬到磅秤上。
王桢过秤后拿起算盘算了起来,“鸡屎藤一共286斤,干货3角一斤,共计85块8,满山香312斤、干货3角5一斤,109块2,马蓼子290斤,1角2一斤……一共305块。”
周怀安接过他递来的钱,笑着装腰袋里,“还是不错哈,妯娌四个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找回来的,一人能分70多块,一个月三十多。”
“不止三十多,你该把前段时间送来的白芨、红根还有黄精那些卖的几百一起加上的。”
“也对哈!”周怀安帮他把草药抬进库房出来,看了看时间,“都八点半了,你去开门看诊,我去把春燕找回来,还要去百货大楼给几个老的买两双大头靴。”
“嗯嗯!”
周怀安从后院出去,看到三人在巷子里跟李秋霞说话,“燕儿,我们走了,去百货大楼买东西去。”
“来了!”杨春燕牵着小九儿跟李秋霞道别,姐妹俩一起回到院子,“我们先走了,你自己走路做事小心点。”
杨冬梅点头,“晓得了,你们路上慢点开!”
周怀安发动拖拉机,杨春燕抱着小九儿坐在他旁边,“给小姨,姨爹再见!”
小九儿冲杨冬梅和王桢挥了挥小胖手,“突突车,走了。”
第847章 863:意外
拖拉机停在百货大楼外面,周怀安接过儿子抱着,“燕儿,咱们去看看有没款式好看的皮鞋?”
“我不要,你上次买的我都还没穿,妈又给做了两双鸡婆鞋,你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款式?”
“我不用,出门穿黄胶鞋,在家穿拖鞋安逸!”
“那就没啥买的了!”周怀安看了看眼睛不够用了的儿子,“看到喜欢的没?”
小九儿目不转睛的看着旁边卖布匹的柜台前,两个妇人牵开的大红牡丹花被面,“花花、花花!”
“家里有,咱们回去看!”周怀安抱着他,不明白男娃子家家的,咋就喜欢花啊草的?
杨春燕看着红彤彤的被面,觉得这年头的布料是真心好,洗烂了都不会起毛刮丝,不明白后世为何科技发达了,制造出来的东西,质量却越来越差?
夫妻俩买了鞋出来径直去了菜市,买了些大料、看到卖柿饼的又称了几斤,到肉摊割了一条五花肉,又称了些糕饼提着回到百货大楼外面,发动拖拉机往回走。
出城上了柏油路,忽然从前面的村庄跑出一个女人,周怀安吓了一跳,忙刹住了拖拉机,“不要命啦?”
女人也吓了一跳,抬头看到他,转瞬就冲到拖拉机前面,“老幺,我是艳红,求你帮帮忙,载我到前面的山道,我就下去。”
说着也不管两人同意不同意,踩着轮胎就朝拖拉机上爬。
“艳红?”周怀安和杨春燕都愣了一下,看着瘦巴巴的妇人,“你是何艳红,大宽的二姐?”
“对!”何艳红点头,看着车斗里的杨春燕,满眼仓皇的乞求,“老幺家的,求你了,帮个忙。”
杨春燕见她身后的村道上有几个汉子拦着一群人,大声叫骂撕扯,忽想到一种可能,忙伸手拉了她一把,“怀安,赶紧加足马力走。”
何艳红上了拖拉机,搂着肚子转头看向身后,杨春燕忙道:“赶紧躺下。”
“哦哦!”何艳红忙躺在车斗里的麻袋上面,那边周怀安松开刹车,拖拉机快速朝前驶去。
杨春燕见离吵闹的村道越来越远,松了一口气,也不问何艳红到底为啥逃跑?只靠着竹椅哄小九儿睡觉。
何艳红怕抓她去医院流产的人追上来,也怕给杨春燕两口子惹麻烦,静静的躺在麻袋上,靠着车厢板一动不动。
小九儿好奇的看了她一会儿,扭头望着杨春燕,“妈妈,孃孃睡觉觉!”
“乖!我们也睡觉觉哈!”杨春燕轻轻拍着他背心,哄他睡觉。
何艳红扭头看到小九儿,看着戴着大红毛线织的风帽,衬得粉雕玉琢般的孩子,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想着这一胎如果是个儿子就好了,以后就不用东躲西藏的了。
杨春燕看着她,“大姐冷么?我这里有围巾!”
“不冷!”何艳红抬眸看向杨春燕,感激的说:“老幺家的,多谢你!”
“客气了。”杨春燕笑道,“路上遇到搭便车的,我们都会载一程。大姐,你打算在哪个岔道口下?”
“去王家坪的那条山路口。”何艳红感激的说,“老幺家的,多谢你们,你两口子都是好人。”
“举手之劳!”
杨春燕冲她笑了笑,扭头把她下车的地点告诉了驾驶台的周怀安,听他说大概半个小时就到,转告何艳红让她躺着休息一会儿。
周怀安踩下油门,用最速度赶到王家坪,靠边停下,杨春燕拍了拍好像是睡着了的何艳红,“大姐,到了。”
“哦!”何艳红坐了起来,翻出车斗踩着轮胎下了拖拉机,“老幺家的,麻烦你们回去跟大宽说一声,就说我去小姨妈家了。”
“要得!”杨春燕爽快的应下,想想转身从夹背里拿了一包糕饼给她,“你带着路上吃。”
何艳红的眼圈顿时红了,“谢谢!谢谢!”说罢冲她鞠了一躬,转身朝崎岖的山道走去。
周怀安想到去王家坪起码要走三四个小时,一个大着肚子的何艳红,还不晓得啥时候能到?想想从座垫下拿出防身用的木棒,上前递给了她,“何二姐,给你路上防身用。”
“多谢你老幺!”何艳红接过轻声道谢后,拄着木棒朝山上走去。
“造孽哦!”周怀安摇摇头,上了发动拖拉机,“她咋宁愿去王家坪,也不回富牛躲?”
“回富牛目标太明显,找上门一抓一个准。”杨春燕靠着椅背,“她嫁到城关了啊?家里几个孩子?”
“她婆家是横山的,好像有两个女儿,她大姨家在城关。”周怀安想想又道,“燕儿,看着都害怕,要不就小九儿一个算了?”
杨春燕轻声道:“你看三嫂和小芳不也没事!”
“唉!踏马的都啥事啊?”周怀安重重叹了口气,发泄般踩下油门,拖拉机突突突冒出一股黑烟,快速朝前。
大半个小时后,拖拉机到了院外,周怀安提起夹背说道:“我去跟大宽说他姐的事。”
“要得!”杨春燕抱着小九儿跟他进了院子,坐在阶檐上做针线的周母见两人回来,放下鞋底子,“这么快就回来啦?我还没做饭呢!”
“我们割了些五花肉回来,晌午吃回锅肉。”周怀安放下夹背,就去拐角屋推自行车。
周母走过去接过小九儿,“他姨爹喊你们去,啥事啊?”
杨春燕把车斗里的麻袋拿了出来,“说是今年收块菌的老板又多了两家。”
“唉!做买卖就这样的,玉梅上次回来不也说,镇上卖衣服的铺子又多了两家,摆摊的也比以前多。”周母说着看周怀安,“老幺才回来,这又到哪儿去?”
杨春燕说道:“他要去大宽家一趟,他姐让我们给他带句话。”
“哦!”周母抱起小九儿往回走,见他醒了,笑眯眯的看着他,“乖孙,赶宁安吃啥好东西了?”
小九儿依偎在她怀里,乖巧的说:“妈妈买糕糕!给奶奶吃!”
“哎哟~我的乖孙孙!”周母高兴的亲了他一口,“奶奶发了白面,晌午蒸大包子给你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