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山笑道:“一等羊肚菌有二十多斤,二等的三十五斤,按照要求剪的干干净净的,听铁柱说,担心捂坏了,收回来剪的时候还摊竹排上晾过。”
李秋月想着两个姐姐一家才问她借一百块,“不错,就算一斤赚一块,加起来也有几十块的赚头了。”
“不止,大脚菇那些也能挣二三十块。”周怀山想起铁柱表兄弟几个拿到钱时,高兴的样子,也笑了起来。
“我听铁柱说,杂菌山里就不值钱,他和小虎几个在大队收,给的价钱跟镇上差不多,家家户户都送他们那卖。
还有,听说李老二在路上摔了一跤,把菌子都摔烂了,百草坪那些人说起来都笑死了。”
“笑死活该!”李秋月高兴的提着菜篮回了烤房,把菜篮给了周母,“妈,我大姐二姐给的,你拿去煮了吃。”
“要得!你们赶紧把东西卸了吃饭,我给小九儿还有小龙洗澡去。”
“哦哦!”李秋月忙朝门口走,大伙儿把一筐筐菌子往院子里送。
一家子快把货卸完,电才来了,院子里一下就亮堂起来。
周母忙把温在蒸笼里的菜端出来,“马上就九点了,都来吃饭,菌子等蒋玉她们吃了饭过来,再一起洗。”
周家明几个捂着肚子,“奶,我们早就饿了,有啥好吃的没?”
“鸡枞圆子汤,炒杂菌、洋芋丝。”周母嗔怪的瞪了几人一眼,“赶紧去帮着端碗拿筷子,你们下午回来还吃了一包烤苞谷,你妈老汉儿忙得连水都没喝一口呢!”
“哦!”几个孩子无精打采的去拿碗筷去了。
一家子吃过饭,把几个孩子喊回去睡觉,大人收拾了又开始忙碌,二三十个人忙到将近一点,才把所有的菌子送进烤房。
周母煮了一锅银耳羹,“老蒋,辛苦你们了哈,曲村长昨天送了些银耳来,我弄了些薏仁百合熬了一锅,一家喝一碗哈!”
蒋玉笑道:“再苦也就这几天,等雨季一过就清闲下来了。”
贾春红笑嘻嘻的喝了一口温热的银耳羹,“桂兰,我跟你说,只要有银耳羹喝,天天这样苦我也干。”
周母乐呵呵的说:“我也巴不得天天熬银耳羹给你们喝,可惜菌子和块菌都要挑时间才长得出来。”
“哪个不想哦!”蒋玉靠在八仙桌上,“要是林子里天天都有山货捡了卖,山里人用不了两年就发了。”
“这倒也是,这两年你家一年收两季山货,你看村里的大瓦房,一天天的多了起来,好几个光棍也讨上老婆了。”
“哎!”蒋玉看了一旁和老虾子喝银耳羹的老爷子一眼,拐了周母一下,小声道,“王春明家那事你们晓得了么?”
“昨天听了一耳朵。”周母小声道,“王婆子抓到的是哪个啊?”
蒋玉竖起大拇指,“王婆子没抓住,听说跟兔子一样,一下就窜林子里了,王春明当天就被王婆子喊回来了,说抓到就把人关竹笼沉塘。”
周母一下就明白了,说的是大房的周怀兴,“现在又不是旧社会,沉塘要犯法的。”
贾春红笑着点头,“就是,过嘴瘾罢了。”
另一人说道:“你们不晓得,这次不一样了,听说王春明这次回来硬气的很,把徐凤的眼圈都打黑了,徐家也不敢吭声。今天一早,就被王春明拉着一起上山捡菌子去了。”
杨春燕妯娌几个听着八卦把银耳羹喝完,周怀安兄弟几个也把竹筐全都码好了。
“哎哟喂!”周怀安揉着腰杆,“养几个月才养起来的肉,才忙了十几天又没了。”
周怀山笑道:“叫唤啥子,又不是你一个人瘦,你看我的皮带扣都松了两扣了。”
蒋玉笑道:“老幺,瘦点好,肥了要挨刀的。”
周怀安笑嘻嘻的看着她,“蒋婶你这样说要不得哈,我这样的帅小伙,你拿我跟猪比!”
“好看又不能当饭吃。”周母嗔怪的白了他一眼,“大集体的时候,人还没猪金贵呢!”
“就是,大饥荒的时候,一袋红苕干能换一个漂漂亮亮的妹子回家。”蒋玉指了指自己,“婶子就是你叔家拿红苕换回来的,跟捡来的有啥两样?”
周怀安老老实实点头,“是跟捡来的差不多!”
老爷子插嘴道:“不能这样算,那年头一袋红苕干能救一家人的命。”
蒋玉听后点了点头,“二爸说的对,我家多亏那袋红苕干,还有我荣发偷偷送去的葛根,我两个侄儿才没饿死。”
贾春红笑道:“老蒋,你家那个说你到他家第一天,吃了一盆红苕,差点胀死,是真的么?”
蒋玉笑着点头,“真的,搞的我现在只要吃煮红苕就想吐!”
大伙儿说起以前的日子,都说能活到现在,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已经是有福气的了。
送走了蒋玉几个,周怀安把省城要几十斤香菇酱的事,跟杨春燕婆媳说了说,“五十斤给了五百块钱,赚头大不大?”
李秋月撇嘴道:“五百块买五十斤香菇酱,这些大老板可真舍得!”
周怀安见她跟自己想的一样,笑着摇头,“三嫂,我们见识少了的缘故,王桢说,这五百块的香菇酱只要送出去,能换回无数个五百。”
“老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做买卖不都这样,你看春燕每年给郑老板家送去的那些东西,加起来也值不少钱了。”
周母说着看了妯娌几个一眼,“就那几罐香菇酱,春燕就下了不少料,牛肉、大料、花生、芝麻……不然人家凭啥把赚钱的买卖给我们家做?”
周怀安见周怀荣三个都不好意思了,笑着说道:“没事,好些东西都是我上山打回来的,都一家子兄弟,吃亏点又不会少一块肉。”
赵慧芳红着脸说道:“老幺,春燕,不能年年都让你们吃亏,今年的节礼我们三家置办。”
张秀香点头,李秋月忙道:“对,我们三家置办,春燕教我们咋做就成。”
杨春燕笑道:“行,到时候我们一起置办。”
“嗯嗯!”赵慧芳三个都点头应下。
周怀安见她们说好了,才又问道:“燕儿,你说说,郑老板给的那些钱,买五十斤香菇酱,有多大赚头?”
杨春燕想了一下,“炸一斤香菇酱要五六斤杂菌,四五两牛肉,还要菜籽油、八角桂皮、香叶、花生芝麻、干海椒……这些加起来,一斤酱加上人工,差不多两块钱的本钱。”
周怀安想到一斤就要五六斤杂菌,五十斤就得两三百斤了,不说别的,婆媳几个光清洗菌子也要些功夫。
“算下来还不到一半的赚头,还要烟熏火燎的站一天,有点不划算哈!”
周母瞪了他一眼,“咋不划算了,我们忙两天就赚好几百块,学校那些代课老师一个月才十四五块,要干一年多才挣得到。”
杨春燕也道:“是啊怀安,我们炸香菇酱,用的香菇、牛肝菌这些都是开伞了的,比骨朵的价钱要便宜,一半多的利润已经很不错了。”
李秋月想想又道:“老幺,郑老板买这么多香菇酱,是不是想做这个买卖哟?”
周怀安摇头,“王桢说郑老板跟他说,我们送给他家的香菇酱被一个从外国回来的朋友拿走了,这些好像就是帮那个假外国佬做的。”
杨春燕想了一下,“我觉得不像,大批量做香菇酱的话得用罐头瓶,还有机器密封包装才行,我们只能做点来自家吃。”
周怀安觉得也是,“先不管这么多,把郑老板要的先做好,他要是真想做这个卖,自然会找王桢说的。”
周母也摇头,“我觉得不可能,你们想想,一斤就要十来块钱,哪个舍得买了吃?”
杨春燕想起后世那些香菇牛肉酱,里面连牛肉粒都尝不到,一小瓶就是十几块,“妈,那些人拉出去就不是像我们这样,一大罐一大罐的装了,人家用的都是小玻璃瓶,一瓶最多装几两。”
第807章 823:
周母想起在省城的时候,王桢家办酒席的情形,点头道:“也是,人家城里人吃东西秀气,吃饭的碗跟我们的蘸水碟子一样大,哪像我们吃饭用斗碗。”
老爷子敲了敲烟杆,“好了,都一点了,事情商量好了,都赶紧睡觉去。”
“老汉儿,还是你和徐坤先去睡,我来守上半夜。”周父说着拿起小竹耙朝烤房里走去。
“我下午睡了两个钟头,这会儿不困,周二叔,你先去睡。”老虾子也拿起小竹耙去烤房了。
周怀安对周怀山说道:“明早在柏油路边收,百草坪的到那可能都九点多了,我们可以晚点去。”
周怀山想了一下,“那晚一个小时去?”
“六点出发就行!”
“六点好啊,能多睡一个多钟头。”周怀山打了个哈欠,提起水桶往外走。
周怀安抱着儿子回屋,把小九儿放床上,对拿换洗衣服的杨春燕说道:“张书记带人看过了,垮掉的那几处还在掉泥巴石头。
大伙儿都忙着捡菌子,打算等雨季过了再慢慢修,修好前我们就在柏油路边收菌子。”
“路边收你们要省事一些,这段时间雨水多,还得搭个棚子才行!”
“搭好了,他们砍了茅草和木棒,绑在树上搭的。”周怀安脱掉黄胶鞋,一股烂菜帮子的味道散发出来,“卧槽~多来两双的话,非中毒不可。”
“晓得臭你还在房间里脱?”杨春燕瞪了他一眼,忙放下衣服把窗帘拉开,“赶紧拿去放阶檐上。”
“嗯!”周怀安一手捏着鼻子,一手尖起两根指头,将胶鞋拎了出去,苦着脸回来,摸了摸屁股墩,冲杨春燕诉苦,“又磨破皮了,等会儿给我擦点碘伏。”
“你去洗了我给你抹点药水。”杨春燕把背心和短裤给他,“要不明天让大哥、大嫂去,你在家帮忙,也歇歇。”
“要得!”周怀安接过背心短裤,伸手搂着她,“还是我老婆心疼我!”
“一身臭汗味,还不赶紧洗澡去!”
“嗯嗯!”周怀安趿拉着凉鞋出去朝后院走,见旺财和来福都站在后院门口,见他来了扭头看了一眼,还守在那不动。
上前撸了旺财一把,“咋都守在那,有情况啊?”
“汪汪汪!”狗子冲外面叫了几声。
周母闻声走了过来,“咋了?有贼娃子啊?”
“我去拿手电筒到楼上看看。”周怀安转身跑回去拿了手电,爬到楼上,拿着手电扫视了一圈,没看到有啥异常。
周母也爬上来了,“是不是有人偷草药?”
周怀安又扫了一圈,“啥都没看到,明早再去看看。”
“可能有野物从后门过,赶紧去睡。”周母转身朝楼下走,周怀安忙用手电照着她,“慢点,小心摔了。”
“天天走,闭着眼睛都不会摔。”
“你以为你还年轻啊,上了年纪脚下就不稳了,万一摔了还不是你自己遭罪!”
“晓得了,晓得了,年纪轻轻的就这么啰嗦。”
母子俩下楼,杨春燕也来了,“有啥发现没?”
“没有,可能是夜猫子。”
夫妻俩收拾好睡下,觉得刚睡着天就亮了。
周怀安抓了衬衫裤子套上,对杨春燕说道:“你再睡一会儿,我去跟大哥三哥交待一声。”
杨春燕点了点头,“后院竹竿上挂着的网兜里面是我们昨天挖的草乌,你拿给三哥,让他交给王桢。”
“好嘞!”周怀安凑上前揉了她一把,“乖乖躺着,等我回来。”
“懒得理你!”杨春燕拍了他不安分的手一下,翻身继续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