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晃就到了正月底,这天,高大林去中医院检查,刘医生让他放下拐杖,“小伙子,你走走看。”
高大林看了看牵着孩子站在门口的李秋霞,扶着写字台站了起来,犹豫着不敢迈开步子……
刘医生站到他前面,微笑道:“放心走,有我在这儿你怕啥?”
“是!”高大林小心翼翼的往前走了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受伤的腿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脚踩在地上就发软,使不上力的感觉,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着。
他激动的看着站在外面热泪盈眶的李秋霞,“小霞,我好了!我能走了……”说着又转身冲刘医生,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多谢刘医生,谢谢!”
李秋霞也激动的牵着两个孩子,冲他鞠躬道谢。
刘医生看着精神面貌好了不少的一家子,笑道:“刚好的头几个月要注意,不能干太重的活,好好养一段时间,就没事了。以后变天伤处会有感觉,注意保暖,用热帕子敷敷就没事了。”
夫妻俩欢喜的只晓得不住点头,“我们记住了……”
回去后,高大林对李秋霞说:“我现在也好了,啥时候去三姐家一趟,得好好感谢他们才是,要不是他们,我还瘸着呢!”
“我们现在去,买东西的钱也是三姐给的……”李秋霞看着他,“我想等我们挣了钱,用我们挣的钱买东西去看三姐。”
高大林点头,“你都说了,街边的小吃摊吃的人还不少,我们已经欠了三姐不少,咱们就再找她借点,把小吃摊摆起来。”
“嗯!”
李秋霞回去请了杨冬梅帮忙带信给李秋月,告诉她,刘医生检查过了,高大林的腿好了,丢开拐杖也能稳稳当当的走路。
还有半个月,旅社打扫卫生的大婶就要来了,他们打算试试去摆摊炸洋芋,凉粉、凉面。
李秋月想想还是把李秋霞送去了周玉梅的铺子,让她在那学习一段时间,再出去摆摊。
……
二月,油菜田里的油菜花也已盛开,在阳光的映衬下,成片的金色花海美到了极致。
勤劳的小蜜蜂在花海里辛勤的采集花蜜,周家新包的山林也开始雇人种植树苗。
周老爷子和周父在村里转了一圈,跟人说一天两块钱的工钱,挖坑栽树,闲下来的村民都愿意去挣点工钱回来补贴家用。
这段时间,周怀荣在收购点,还收购了一些蜜糖花树、还有板栗、厚朴、杜仲、川桂树的树苗。
这些树苗大小不一,有刚长到成人膝盖的小树苗,也有一人多高的大苗子,都是上山挖块菌的村民顺带挖下来的。
这段时间的块菌已经很少,有时候几天也挖不到以前一天的量,虽说一棵只能卖两角,但运气好,一家子一天找个二三十棵,也有几块钱的收入。
百草坪、百草坡和白灵山的村民在林子找寻,将挖起来的树苗用稻草连根带土包好,周怀安去拉货的时候,顺便拉回来栽种。
周怀安和周一丁隔天要去收购点拉一趟货,周怀山就带着徐红兵、李武,还有从村里雇来的几个村民,推着鸡公车去了周怀安和周一丁前段时间,上山找到的那些蜜糖花林。
大伙儿用锄头铁锹,绕着一颗颗小树苗和半大的蜜糖花树周围,挖了一圈,连根带土挖起,然后装进放在鸡公车两边的大竹筐里,运回去栽种。
大伙儿挑着放在菜地边土坑里的树苗,跟着老爷子和周父去了新包山林,都在议论说周怀安太会折腾。
“老爷子,还是你家几个娃有本事,收黄鳝、收草药、种草药,收菌子、块菌,样样都干的像模像样的,这两年挣了不少吧?”
“你们晓得的,收草药和菌子那些,都是帮老板跑腿,就挣点跑腿钱,种草药卖和咱们种庄稼一样,看天吃饭,老天爷赏脸,咱们就吃顿饱饭,要是不赏脸,只有勒紧裤腰带硬扛咯!”
“咋不是,这么些年了,也就这两年的日子才过的宽松点,要是一直这样下去,该多好啊!”
“这两年周老幺带着二房这几个孙子,应该挣了不少钱吧?我看村里现在最有钱的就是你们家了。”
“就是啊老爷子,你看看,三十多个人,一天的工钱都是六七十,说没钱都没人相信。”
“他们兄弟四个跟一丁合伙包的林子,平摊下来一人也就十来块钱。你们放心,干一天活结一天钱,不会欠大伙儿工钱的。”
“周大爷,我不是那个意思哈!你家我们还不相信么,别说一天一结,就算干完了再给工钱,我们也不担心。”
大伙儿说说笑笑的到了林子,放下担子,拿起锄头、洋撬、镐头就干了起来。
周怀安将蜜糖花树专门划分了一个区域成片栽种,板栗和厚朴、杜仲、川桂这些都间杂着种在一起。
杨春燕妯娌三个挑着树苗,等挖土坑的挖好后,就把树苗放入进去,后面的人开始填土,并在树苗四周挖一条圆沟浇水后,再撒上沤好的土肥,刨一层土将土肥盖住。
这样施肥一是避免烧根,二来肥力也不容易流失,施肥后的树苗也更容易成活。
张秀香见无数小蜜蜂从蜂洞里飞进飞出,惊讶的问杨春燕,“这才多久,老幺就弄了这么多野蜂养起来了啊!”
杨春燕:“他和一丁以前就在林子里放了好几个诱蜂桶,年后又去找了几窝野蜂回来,现在一共有七个蜂洞里住了野蜂了。”
李秋月高兴的说:“看来用不了几年,就有蜜糖花蜜卖了。”
杨春燕也觉得是,“不止蜜糖花,等撒的那些草药长大后,以后这片林子能收好几种蜜可以收。”
张秀香笑道:“春燕,两处林子都在后山,得起个名字才行,省得以后分不清楚。”
杨春燕想了一下,“后山叫百草园,这边就叫百花林,你们看咋样?”
张秀香:“好,两个名字都不错,等树苗种好,就弄块牌子立起来。”
妯娌三个挑着篮子出去,周怀忠老婆陈萍就找来了,“春燕,我后腰上午好好的忽然长了几个水泡出来,衣服挨着都痛得要命,下午又发了一块出来,我妈说可能是蛇缠腰,你看是不是?”
“我看看!”杨春燕跟她一起去了一棵树后,看到有爬海蛋那么大一块红红的,上面长满了黄豆大的水泡,“嫂子,你这是长蛇缠腰了哦!”
蛇缠腰是这边的说法,有的地方叫缠腰龙、蛇盘腰,蛇串疮,医学上称其为带状疱疹。据说当蛇缠腰绕人一圈,便无药可治。
陈萍轻轻将衣服放下,“痛死我了,大队赤脚医生又没来上班,你这里有啥草药可以敷么?我妈说还发的话,就用土办法试试。”
“斩”是民间针对蛇缠腰的一种土办法,具体办法就是,找一根草绳绕腰一圈,在天朦朦亮时,拿着草绳对着东方,念念有词。
然后用刀把草绳剁成几段,再用墨汁把患处圈起来,每天一次,直到好了为止。抵抗力好的,过一段时间就自愈了,抵抗力差的延误病情,真的会死人。
杨春燕摇头,“土办法不行,我家还有些蛇不过,我回去给磨了调配蜂蜜抹上。明早你跟怀安去宁安找王医生,开几贴中药才行。”
陈萍挽着她,高兴的说:“我就说来找你,八成就有办法嘛!”
“刚好见我老汉儿治过。”杨春燕跟张秀香、李秋月打了声招呼,带着陈萍下山回了家。
蛇不过的中药名为扛板归,为蓼科植物扛板归的干燥地上部分。
夏季开花时采割,晒干即可。
它别名很多,每个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样,犁头刺、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蛇不过、虎舌草等等。
它的叶子是三角形的,有点像犁田用的犁头,茎干偏红色,上面长有倒刺,嫩叶的味道酸酸的,还很解渴。
由于它茎干上长满了倒刺,连蛇遇到它都要倒退着避开,大家便叫它蛇不过。
第754章 770:扛板归
扛板归:味酸,性微寒。具有利水消肿,清热,活血,清热解毒,止咳的功效。身体瘙痒,还可以用它煮水洗澡,
作用多多的蛇不过,乡下人认为它是野草,对它却是最厌恶不过,因为但凡栽种的树木或是高粱、苞谷被它缠上,用不了多久就会枯萎死掉。
遇到时不小心还会伤到手,在田间地头但凡有发现的,立马就会被人用锄头铲除。
杨春燕带着陈萍回到家,去库房找了一把蛇不过出来,剪成短节后,把石磨用毛刷刷的干干净净后,将蛇不过磨成粉,一连磨了好几遍,才又把面箩拿出来,筛出最细最细的粉末。
她记得以前听老汉儿说过,细一点的药末不容易刺激伤口,而且越细的药粉,越能充分发挥草药的疗效。
陈萍感激的说:“春燕,你做事真细心,换成我,就没那么好的耐心,一遍一遍的磨,一遍又一遍的过筛。”
杨春燕笑着抓起一撮筛选出来的较粗的药粉,“要是把这样的给你擦在身上,躺床上挨着你都不舒服。”
她说罢去灶房将碗柜上面放着蜂蜜罐子抱了下来,又拿了一口碗,将药粉倒进碗里,舀了几勺蜂蜜在里面拌匀,去堂屋找了个玻璃药瓶,用调羹将拌匀了的药膏装进瓶子里。
杨春燕把药膏递给她,端起碗说道:“咱们去屋里,我把剩下的给你擦蛇缠腰上。”
嗯嗯!陈萍感激的点头,“多谢了哈!”
“跟我还客气!”杨春燕嗔怪的瞪了她一眼,“我家吃了你家那么多豆花、豆腐,我一次都没谢过你呢!”
陈萍笑道:“还说呢,一点豆浆你也给钱,吃点豆花豆腐还道谢,那跟外人有啥两样。”
“天天都要不给钱哪行!”杨春燕笑道,“上次三婶送了些豆浆过来,九儿喝了一次就喜欢上了,我们也跟着喝,自己推磨又嫌麻烦,你家有多便当啊!”
陈萍:“我妈都说,你跟二娘一样,客气的很!”
“客客气气的才好。”杨春燕拿了棉签将碗里的药膏裹上,轻轻敷在长了疱疹的位置,“又发了一块出来,我看你还是别再耽搁了,回去就让怀忠哥带你去镇上找医生看看。”
陈萍看了看柜子上放着的闹钟,“四点多了,等我们骑到镇上,医生也下班了,还是明早搭怀安的拖拉机去宁安找王医生看。”
她说着扭头从镜子里看了看,“药膏抹上后凉悠悠的,挺舒服的。”
杨春燕将棉签抽了一些出来给她,“别太累了,我老汉儿说长蛇缠腰的人,大多是太累了,身体没了抵抗力才长。”
陈萍笑着接过,“要得,那我就先回去了哈,明早我把豆浆给你带过来。”
“嗯!”杨春燕把她送到院门口,“怀安五点半走,你早点来。”
等她把石磨收拾干净,周母就推着自行车,背着小九儿回来了,“黄老板要两只大鹅,蒋玉家的两只都被我买回来了,村里好些人都不想养鹅了,觉得太能吃,还长不快。”
杨春燕上前帮忙把车后座的背篼放下,“你想自己养啊?”
周母笑着摇头,“我们哪来的功夫,你小舅年后不是包了片水塘么,我让他多养点鸭子和鹅,黄老板要就去他那儿抓。”
她刚把小九儿从背带里解开,小家伙就冲杨春燕伸手,“妈妈,抱抱、妈妈,抱抱!”
“小坏蛋!”杨春燕拿掉他手里的油菜花,轻轻拍了他屁股一下,“又扯油菜花,都扯了以后没油吃了。”
“跟他老汉儿一样,出去就喜欢逮豌豆花,油菜花,看到就扯的到处都是。”周母捏了他小鼻子一下,提起背篼往鸡圈走去。
杨春燕把了他一泡尿,牵着他朝后院走,“你跟奶奶在家做饭饭,还是跟妈妈上山栽树树啊?”
“花花、花花!”小九儿扭着身子拉着她朝花坛那边跑,看样子又看上了那串早上刚开的报春花。
“院子里的花花都被你薅秃了,就最后一枝了,再薅妈妈打你了。”杨春燕一把捞起他,将他抱起去了后院。
周母将大鹅关鸡圈里走了出来,“把他放家里,再去种一会儿就该下山吃饭了。”
“去,跟奶奶做饭饭去。”杨春燕把孩子递给她,戴上草帽朝后山走去。
周家干的热火朝天,电力施工队也带着各个大队派去的村民热火朝天的干着。
县城里,王桢家的诊所已经搬到了旅社旁边的新房子里面,下面的诊所和百货商店在一月中旬的时候,已经开始重新修建。
李秋霞在周玉梅家学了大半个月后,找李秋月借了一百五十块钱,加上高大林医药费,前前后后一共欠了她四百六十块。
李秋月把县城刚修好不久的房子租了一间给他们,房子是那种套间,一共有三十来个平方,一层一个男女分开的卫生间。
找木匠帮他们做了辆小推车,一张可以折叠的饭桌,还把在县城躲超生时用的煤炉子,锅碗瓢盆都给了他们。
李秋霞在周玉梅那学到了不少东西,亲自参与后,才晓得做小吃不是像家里做饭那么简单,卖给顾客吃的东西,得讲卫生、口感好,量足、卖相也要好,才能留住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