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回1981小山村_分节阅读_第14节
小说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94 MB   上传时间:2025-10-20 19:43:49

  周怀安拿起自己的衣服将蚊子赶出蚊帐,放下双喜黄铜帐勾,坐到床上,看了看将薄被裹在身上的杨春燕,心头有些火热,凑过去,“燕儿,老婆……”

  杨春燕不耐烦的低吼,“闭嘴,睡觉。”

  周怀安嬉皮笑脸的再次凑上前,“老婆,这么早……”

  “不早了,周怀安。”杨春燕干脆坐了起来,看着他,“我说了我累得很,你能不能让我安生点睡?”

  周怀安笑着伸手去搂她,“燕儿,栽秧子那几天,那么累,我们不也……”

  杨春燕扭身推开他,“周怀安,你能不能不只顾自己,也为别人想想?我们结婚也有半年了,这段时间我觉得你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自私任性,不顾及家人的感受,也没男人应有的担当,而且做事顾前不顾后……”

  周怀安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像开了染坊,没好气的说:“别说了,你不就嫌弃我吗?还在我妈面前说的那么好听。”

  杨春燕平静的看着他恼羞成怒,“原来你都听到了?”

  杨春燕平静的目光让周怀安有种无所遁形的感觉,恨不得眼前出现个地洞,立马钻进去躲起来。

  扭头“呼”的一下吹灭油灯,拖过枕头,躺到对面去了。

  杨春燕躺下后,想到时不时就犯中二病的周怀安,忽然一股无力的感觉涌上心头,老天让她重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就因为周怀安喝农药后留下的那句:燕儿,对不起!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好好对你,不让你这么辛苦!

  如果真的是这样,老天怎么不让周怀安重来一回?

  周怀安躺在那耳边不停回响杨春燕刚才的话,想到香喷喷的小媳妇不愿意和自己好了,心烦意乱的拉过被子捂着脑袋……

  翌日,天刚亮杨春燕就坐了起来,今早轮到杨春燕和李秋月做饭。

  看了看四仰八叉的躺在外面的周怀安,下床穿衣。

  周怀安被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见杨春燕已经起床,拉过薄被裹着身子想继续睡。

  杨春燕穿好衣裤,把蚊帐挂好,一把拉开周怀安裹着的被子,“起来了,不想挣钱啊?”

  周怀安捂着耳朵,瓮声瓮气的说:“别吵,我睡醒起来就去找你。”

  还睡醒起来去找我,你以为你有手机定位?撒谎也不找个好点的理由。

  杨春燕看着他,竖起三根手指,“我数到三,你还不起来,我就端盆水来请你,一、二……”

  周怀安翻身坐起来,没好气的看着她,“母老虎,晚上不让人好过,大清八早的也不让人好过。”

  杨春燕瞥了一眼欲求不满的周怀安,把他的衣裤扔给他,“想挣钱就搞快点。”说罢就朝房门走去。

  “唉!钱钱钱,命相连!”周怀安想到自己的口袋,叹了一声,拿起衣裤,眯眼开始慢动作……

  杨春燕拉开房门,先去了一趟茅房,回来在水井边舀水洗漱时,才看见周怀安打着哈欠出来蹲在房间门口。

  也没管他,洗漱完了径直去了灶房

  高粱米昨晚就泡在土陶盆里了,杨春燕拿了瓜瓢,舀水把锅刷洗了一遍,又舀了几瓢水倒锅里,从米缸里舀了两碗米出来,倒进陶盆和着高粱米淘洗干净后倒下锅。

  李秋月走进了灶房:“春燕,早上吃啥子菜?”

  杨春燕想了一下,“煮一盆洋芋,做点洋芋糊糊,再把昨天掐的红苕尖洗干净焯水凉拌,你看咋样?”

  “好,我去洗洋芋,顺便割一把小葱回来。”李秋月走了两步,想想又回头笑嘻嘻的看着她,“老幺咋这么早就起来了?”

  杨春燕苦笑道:“三嫂,你晓得怀安这些年一分钱都没存下,我想去挖点草药换点零花钱,他说陪我一起去。”

  李秋月看了她一眼,也有些心动,犹豫一下说:“是该陪你一起。”

  她扭头撇了撇嘴,觉得杨春燕死要面子活受罪。

  让她相信老幺会主动帮忙挖草药,她宁愿相信今天的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

  杨春燕添了把柴在灶膛里,出去见周怀安靠墙坐在草凳上,对他说:“你去帮我看着灶膛里的火。”

  周怀安也不回答,慢慢吞吞的站了起来,去了灶房。

  杨春燕把红苕尖清洗干净,摘了一把小米辣,一把芫须,在李秋月那拿了几根小葱回了灶房。

  周怀安见她回来,冲她哼了一声就走了,想让她明白他还在生气。

  幼稚!杨春燕看了他一眼,就去了灶台前。

第22章 22碾压大娘

  红苕尖掐的都是最嫩的那节,只有巴掌长也不用择,倒进开水里过一道水,捞起来放筲箕里滤干水分后倒进陶盆里。

  从挂在墙上的蒜辫上揪两棵红皮蒜下来,扒开后搓两下,放砧板上拍碎剁细。

  小米辣切成短节剁碎,全都擀进陶盆里,再放入芫须、葱花,从罐子里舀一勺酱油倒进去,加盐、花椒面,海椒面拌匀。

  人多吃的也多,十几个人,红苕尖都拌了一大盆。

  等李秋月把洋芋洗干净下锅煮熟后,杨春燕舀了两瓢凉水在里面,两人站在灶台前把洋芋皮全都撕干净,装陶钵里用锅铲压成洋芋泥。

  杨春燕从油罐子里舀了一小勺猪油下锅,油锅烧热后放盐倒入洋芋泥,翻炒几下,把大陶盆里的米汤全都倒进锅里,煮开后倒一碗葱花在洋芋糊糊里面,铲几下舀进陶盆。

  油水不够,米汤凑。

  用清水煮洋芋糊糊没有香味,用米汤就不一样了,煮出来的洋芋糊糊粘稠香浓,还有股淡淡的米香味。

  这时外面那口锅里焖的杂粮饭,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散发出阵阵米香,杂粮饭焖好了。

  “三嫂,灶膛里的火可以退了。”

  李秋月点点头,把柴禾抽出来塞进角落里的破罐子里,抬头看了一眼灶台上那盆红苕尖,“春燕,再炒点盐菜嘛!”

  “好。”杨春燕从盐菜坛子里抓了两把盐菜出来,切细后加切两把切成短节的青海椒,稍倒一点菜籽油烧锅,翻炒几下就起锅。

  院门口,周家父子三人扛着锄头从外面走了进来,都吃惊的看了看坐在廊檐下的周怀安。

  周怀军笑嘻嘻的看着他,“老幺,太阳都还没上山,你咋就起来喽?”

  周怀安有些得意的看着他,“我今天要跟我家春燕一起上山挖草药卖钱!”

  “哎哟喂!”周怀山夸张的看了看天,“太阳还是从东边出来的哒!”

  周怀安扭头,“……”

  周父倒是没说啥,看了他一眼,把锄头放在院门后朝堂屋走去。

  杨春燕说道:“老汉,吃饭了。”

  周父点点头,“去后头菜地喊一声你妈和大嫂,她们割芋头杆去了。”

  “哦!”杨春燕应下后,转到后院见小门开着,出门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薄荷香,走了几步看到周家大娘站在菜地里掐藤藤菜,径直走了过去。

  村里大多数人家都种的这种叶子像竹叶似的,茎杆碧绿的小叶藤藤菜。这个品种的藤藤菜口感脆嫩,还有一股它特有的香味。

  “春燕,”周大娘叫住了她,拿着菜走到田坎边,“春燕,你老汉真的赔了熊大海家四百五?”

  杨春燕“嗯”了一声就走了,她不喜欢她,嘴碎不说还势利……

  李银福看着她背影撇了撇嘴,“啧啧!还真是人穷事多,生再多的儿又有啥用?苦一辈子都翻不到身!”

  她这辈子最不服气的就是周母,两妯娌都生了五个孩子,她自从生了老大,妹子一个接一个生。

  周母却一连生了三个儿子才生了一个妹子。

  后头又生了一个,哪晓得是个讨债鬼,报应哦!

  她又不是生不出儿子来,婆婆娘在世的时候,老爱偏心儿子多的陈桂兰。

  哪晓得多子多福的二房,分家几十年了,已经三代人了,还窝在分家时老娘老汉给他们修的老房子里。

  只有一个儿子的大房,早就住进了大瓦房。

  儿多福气多,多个屁!

  “一根田坎三节烂、三穷三富不到老,大嫂咋个就晓得二房这辈子都翻不了身?”周母抱着一捆芋头杆,不知啥时候站在她身后的田坎上。

  “桂兰,我没说你家,你听错了!”大娘矢口否认,抱起田坎上的藤藤菜就走。

  “呸~”周母鄙夷的看着她背影啐了一口,“李银福,就你这样的还吃斋念佛修来世,你修个屁!”

  杨春燕和赵慧芳看着溜得比兔子还快的大娘,抿嘴偷笑。

  周母看了两个儿媳妇一眼,笑道:“你们大娘就是个贱皮子,不嗤她两句她就不舒服。”

  赵慧芳笑道:“我看她最怕你了。”

  周母笑着摇头:“她倒不是怕我,她怕和我们吵架,以后我们就不帮怀兴了。”

  乡下地方都讲究生儿子传宗接代,儿子多的人家在村里说话的声音都要高一些。大房就周怀兴一个儿子,不会轻易得罪儿子多的二房。

  婆媳三人进了后院,关上门,去了前院,把芋头杆放在石板上,洗了手去堂屋吃饭。

  赵慧芳看了一圈,见周家明兄弟俩还没起来,拿着根竹条就去了房间,“小崽子些,要迟到了,还不起来,一个二个的,没一天是自觉自愿起来去读书的。

  非得等老娘拿条子请你才舍得走,天天作业都要等到天黑了玩够了才赶工,老娘一学期花五块钱,是让你去读书的,不是当放牛娃……”

  房间里传出周家明兄弟俩的讨饶声,“妈,别打了,我下次不了,不等你喊我们就起来……”

  没过一会儿,兄弟俩跑出了房间,周怀安看着两人坏笑。

  周父白了他一眼,对杨春燕说,“你真要带老幺去挖草药?”

  杨春燕点头:“我们想上山看看,挖点草药去县城换点零花钱。”

  周父又看向周怀安,“答应了挖草药就好好干,不要给老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哦!”周怀安头也不抬的应了一声。

  周父见不得他那副懒散的样子,一见手就发痒,想拿烟杆给他两下,见杨春燕看过来了,又强行忍下。

  吃过早饭,杨春燕把碗筷收拾到灶房,周母走进来,笑着说:“燕儿,我来收拾,你赶紧带着老幺挖药去。”

  她担心周怀安吃了饭后,懒骨病又发了。

  “谢谢妈!”杨春燕也不客气,拿上早上煮的红苕和洋芋,还有两个装满开水的竹筒回屋,换上长袖衣服,穿上塑胶筒靴。

  天转暖后山里的蛇虫也多起来了,把裤腿塞进鞋筒里以防蛇虫叮咬。

  这双筒靴还是她在娘家时穿过的,大拇指那破了一个洞,送镇上找补鞋匠补了个疤。

  周怀安脚上的筒靴,鞋跟和脚掌的位置也缝补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6页  当前第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6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回1981小山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