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回1981小山村_分节阅读_第11节
小说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94 MB   上传时间:2025-10-20 19:43:49

  何大宽撇了撇嘴,“佩服,兄弟我大写的佩服。”

  四人一边斗嘴,一边往周一丁家走。

  周一丁和周怀安是本家,也是四人当中最小的一个,老娘早死,他老汉是林场工人,在林场守山,两个月才下山一趟。

  工人家庭,家里的条件也比周怀安几个好不少。就因为他的名字,大伙儿给他起了绰号叫丁丁猫。

  三间两头转的红砖瓦房,院坝用的水泥砂石抹面,周一丁再过两年就可以接他老汉的班,守林场、端铁饭碗。

  四人提了水桶,走了大半个小时到了河沟边,挽起裤腿就下河朝水流湍急的石滩走去。

  石爬子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它们喜欢在水流湍急的地方做窝,只要翻开一块水流湍急的岩石,

  在那岩石下面,就能看到小小的石爬子肚皮反面朝上,小小的身子像个吸盘似的,坚韧的紧贴在石头上。

  石爬子长的也不过十厘米,全身无鳞,身上布满黏液,看起来有点像没长大的小鲶鱼。

  几人走到河边石滩,在河边的水流湍急处的石头缝里找寻石爬子。

  何大宽翻开一块大石头,一眼就看到几条吸附在石头上的石爬子,“兄弟伙些,这儿有几条。”

  “哟呵,这条大!”

  周怀安抓下一条大扁脑袋、肉滚滚的石爬子,拨弄了一下它脑袋正前方的几根须子,和它那一对油菜籽那么大的眼睛,觉得这小眼睛和它大大的脑袋完全不成比例。

  蔡二妹把石爬子扔进水桶,“怀安,听他们说石爬子镇上卖两角钱一斤,弄点去卖咋样?”

  周一丁摇头,“不去,我隔壁的二狗子抓了五六斤去卖,还提了一大半回来。”

  周怀安点头,“就是,还不如捞点酸菜红烧,吃了还有营养。”

  四人在石滩上四处翻捡,水桶里不一会儿就装了半桶石爬子。

  “老幺,石爬子够了,我们去取鱼笼。”何大宽边喊边朝三人泼水,换来三人的围攻。

  ****

  那边,杨春燕几人已经到了山坡上那片平地。这一片平地有一百来亩大,开了有十多亩山地出来。

  全都是周父老俩口带着几个孩子开出来的。周父当初在这里开荒,就看中靠山崖壁下有一口深水潭,方便挑水浇地。

  上辈子她就住在这里,兄弟几个的宅基地也批在这一片。后来大家都搬到山下河对面去住了,只有她一个人守在这里。

  十几亩地,分别种了洋芋,红苕,苞谷,田坎上还点了不少黄豆,豆杆上已经长满了毛茸茸的绿豆荚。

  往上看,半坡上种满了胡豆、南瓜、冬瓜,藤蔓疯长,金黄色的南瓜花、白色的冬瓜花随风摇曳。

  这年头土地就是乡亲们的命根子,大伙儿对田地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虽说满山都是土,只要开出来的田地,大伙儿都会精心侍弄,屋前屋后,边边角角都种满了作物。

  周怀荣和周怀军大步去了上面的红苕地,将四处疯长的红苕藤全部牵到田垄上面,露出垄沟,再提起锄头顺着田垄底部斜着往里挖。

  周怀山挑着土肥顺着挖出的沟槽,撒下土肥给红苕增肥。这个办法是周父想出来的,每年他们家挖的红苕个头都是富牛大队头一份。

  红苕磨粉,做粉条,苕粉,也能增加一部分收入。

  妯娌四人钻进苞谷垄沟里,杨春燕发现零星有几个苞谷已经熟了,苞谷地还混种了豇豆,四季豆。

  四季豆藤蔓已经窜到包谷杆子上面,紫色的小花迎风飘荡,细长的豇豆挂在苞谷杆上。

  赵慧芳回头说:“晚上扯点胡豆回去,炕胡豆饼吃咋样?”

  杨春燕想起以前吃过的大杂烩,笑道:“好啊!我看到妈泡的有黄豆,我们再摘点嫩南瓜,南瓜花和南瓜尖,磨豆浆煮懒豆腐吃。”

  李秋月接过话头,“再摘点小米辣剁蘸水。”

  张秀香微微笑,“先扯草,回去再拔胡豆、摘南瓜。”

  “好。”

  四人蹲下去,埋头苦干。

  杨春燕发现垄沟里长满了鹅儿菜,麦麦草,荠菜……还看到不少的纤细的猪母菜(陌上菜)、莎草(香附)。

  陌上菜为玄参科植物,开淡紫色小花,具有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消炎退肿的功效,可以用于肝火上炎、湿热泻痢、红肿热毒、痔疮肿痛,

  香附子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肝郁气滞,胸、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可惜都没到采摘的时候。

  这年头,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草药,再过十来年,大伙儿种田全靠农药除草剂,这些随地可见的草药也不容易寻找了。

第17章 17鸡枞菌

  杨春燕蹲在垄沟里,苞谷地里面十分闷热,苞谷叶边缘有齿,划过脸颊、脖子就留下一道道细痕,出汗后又痛又痒十分难受。

  她两手一刻也不得空闲,很快就从垄沟钻到田坎边,转身把垄沟里的杂草抱到田坎上。

  赵慧芳满脸汗水的站在上面,手里还拿着一片阔树叶子扇风,“贼老天,闷的不行,要是能下两场雨就好了。”

  杨春燕看了看天,“每年这几天都会下雨,应该就这几天了。”

  “下两场雨咱们就可以进山采菌子了,去年咱们采鸡枞那地方,今年肯定也有不少。”话音未落,张秀香也钻了出来。

  赵慧芳想起去年捡菌子的地方,笑道:“春燕,我们去年在后山半山窝找到好大一片鸡枞,到时候我们带你去捡菌子去。”

  杨春燕笑着点头,“好。”

  李秋月拿着两个灰包走了出来,掰开一人给了一节,一屁股坐在田坎上,“好久没吃过了,还是甜滋滋的。”

  赵慧芳接过,笑道:“还记得小时候只要有空就钻苞谷地,高粱地找灰包吃。”

  “就是,那会儿成天都觉得饿,看到啥都想吃。”

  杨春燕掰下一粒灰包扔进嘴里,香甜的味道记忆犹新。

  灰包生吃有股香甜的味道,山里的小孩没零嘴,肚子里没油水,每天不是割草就是捡柴,饿得也快。

  杨春燕和伙伴们从小就不遗余力发挥自身能力,寻找一切能吃的野货。

  他们开心的是山里的桑泡,栽秧泡儿、地瓜、刺梨、拐枣、叫鸡粮……熟了。

  还有就是地里的苞谷、高粱结穗了,可以去苞谷地高粱地四处找寻灰包采来吃。

  灰包看着丑陋,甚至还有点让人觉得恶心,可孩子们每找到一块,就像是找到宝贝,迫不及待的塞进嘴里……

  赵慧芳想了一下说道:“春燕,以后出来干活,最好拉上老幺一起来,不要让他老是和蔡二妹几个裹在一起。”

  李秋月点头,“就是,我看小丁、何大宽还有二春的为人还好,蔡二妹那个不男不女的家伙,我看着就恶心。”

  张秀香接过话头,“蔡二妹那人你别看他母兮兮的,打老婆的力气一点都不小。春燕,老周家虽说穷点,但是从公爹到怀军几兄弟,从来没人动手打老婆。”

  赵慧芳点头:“我嫁进门十来年了,怀荣连手指头都没动我一下。我们女人,就怕嫁给那种没本事,还要烂酒打老婆的。”

  “老话说,跟到好人学好人,跟到端公学扛(gang四声)神,蔡二妹那种人最好少来往。”

  她们说的都是真心话,杨春燕真诚的说:“谢谢嫂子们,我记住了。”

  周怀安打老婆她倒不担心,因为两人结婚二十多年,他摔了后借酒消愁,也从来没动过她一个手指头。

  但蔡二妹这人确实不值得结交,那年他还有周怀安、何大宽、周一丁,徐二春五人一起上山采蜜被黑熊抓伤,几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只有蔡家来周家闹让他们赔医药费……

  “谢我们干啥,我们谢你还差不多。”赵慧芳拍了杨春燕一下,打断了她的思绪。

  那么多钱,就算分成五份,一家都有一千多了,要不是春燕发现了牛黄,他们去哪里找那么一大笔钱。

  她们觉得该知足了!

  张秀香几人都明白她的意思,也笑着点头,“就是,我们谢你还差不多。”

  杨春燕笑道:“嫂子,我们就别谢来谢去的了,赶紧把草扯完,回去做懒豆腐吃。”

  “好,还有半块田,干完了回家。”

  大家钻进了苞谷地。

  杨春燕拔完半垄地,忽然发现前面有淡灰色的菌帽,觉得是鸡枞菌,连忙弓着腰疾走了几步,过去一看果然是鸡枞菌。

  她忙叫旁边那垄地的赵慧芳,“大嫂,快过来,这里好多鸡枞。”

  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美,价钱也不错。

  “真的?”张秀香和赵慧芳惊喜的声音响了起来。

  “千真万确!”杨春燕数了一下,“有三四十朵呢!”

  她说着握住一朵鸡枞菌菌杆,一边用力一边晃动,苞谷地土质疏松不板结,很容易就拔起来了。

  这时赵慧芳三个都钻了过来,三人惊喜的看着那些鸡枞,“真的呢!还挺多的。”

  杨春燕点点头,“够咱们今晚吃了。”

  张秀香看着杨春燕,“春燕,你运气来咯!这两天不是捡鸭蛋就是捡鸡枞。”

  李秋月笑道:“就是,运气来了连门板都挡不住。往年在苞谷地也捡到过鸡枞,这么多还是第一次看到。”

  赵慧芳:“可能前天浇过水的原因。”

  杨春燕心里也很高兴,想着这一世老天爷补偿她的可能就是好运气!

  李秋月出去掰了几根棍子,妯娌四人你一朵,我一朵将鸡枞菌翘了起来。

  有一朵鸡枞菌特别粗壮,菌杆都长裂开了。

  四人笑了一会儿,将鸡枞菌轻轻捧到田坎边放好,继续下地扯草。

  妯娌四个扯完苞谷地里的杂草已是黄昏,几人将堆在苞谷地垄沟里的杂草抱出来放田坎上。

  再次下田,在苞谷地里挑拣着掰了二三十个已经满浆了的嫩苞谷。

  出了苞谷地,在田坎边上拔了些胡豆杆抱着,鸡枞菌放到豆杆上面,去了坡上的南瓜地翻捡南瓜藤。

  赵慧芳用扁担拍打了一下茂盛的南瓜藤,赶跑藏在瓜藤下的蛇虫。

  几人将南瓜藤上结的过密的嫩南瓜,还有雄性南瓜花摘下,顺便给雌花授粉,将分枝太多影响南瓜生长的南瓜尖掐下来,装进背篼,没用多久背篼就装满了。

  “怀荣,回家了。”赵慧芳冲红苕地吼了一嗓子。

  “来了!”周怀荣兄弟三个一人捧着一把红苕尖,扛着锄头,挑着箢兜走了过来。

  李秋月看着周怀山,“我告诉你,我们在苞谷地捡了几十朵鸡枞。”

  周怀山拿起豆杆上的鸡枞看了一下,“都是没开伞的,运气不错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6页  当前第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6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回1981小山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