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他们家是万元户了,现在超两万了,如果这些钱都是平常工资存下的,林秀丽绝对会兴奋,说不定还会带着一家人去下馆子搓一顿,但存折里的钱有大半是顾凌云出任务的奖金,林秀丽不动,也是暂时用不上,反正先这么放在存折里吃点利息吧。
“妈!我的娘啊,再多给我塞点面粉啊糖啊什么的进去,多塞点,不然我吃不饱,妈你记得每个月给我寄点钱票啥的……”
赵翠花暴怒,不客气地拍儿子的头:“滚蛋!你可真是吃啥啥没够。”
张四依旧嚷嚷道:“反正我知道妈你给二哥三哥寄了多少东西,我就跟他们一个标准,不然我就不下乡了,留在家里,妈你和爸好吃好喝养着我,像隔壁周家周思齐那样就行,你们就当养个吃白饭的。”
赵翠花追着四儿子一顿猛捶,但张四跑得快行动又灵活,每次都没被打着,赵翠花反而累得气喘吁吁,骂骂咧咧道:“我赵翠花怎么生出一个棒槌?你自己有好机会没抓住,你娘我又不能上天,你指望我?以后我是不能指望你了!”
赵翠花被四儿子气得狠了,尤其是儿子不中用,她更气。
张珍扶着赵翠花,提醒道:“妈,要尽快送四哥出门,不然赶不上车就糟糕了。”
赵翠花一拍脑袋,也不追着张四跑了,催着张四赶紧收拾东西,对张珍说:“还是我家珍珍贴心。”
张珍腼腆一笑,扶着赵翠花,看着四哥手忙脚乱收拾东西,压根没打算走上去帮忙。
吃瓜群众心满意足,有个军嫂发出深深的感慨:“还是生女儿贴心,儿子小时候可爱,大了就糟心了。”
“以前大家都羡慕赵翠花有六个儿子,六个儿子站成一排,谁也不敢欺负他们,现在啊,看着他们一个个长大,可惜……”
这话意犹未尽,但大家各有各的想法。
齐洁恰好在,本来她不打算说话,但张四扯到周思齐,她忽然说:“儿子生多了也不好,当父母的要帮忙准备的彩礼太多了,愁死个人。”
吃瓜群众们立刻变得安静,齐洁这话也不错,儿子多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
赵翠花听到齐洁的话,想反驳,但张四说的话不好听,她嘴巴动动,没说啥。
林俏菲对着她身边的方大娘说:“娘你看,生儿子要考虑好,不是生下就行了,养大要发愁,工作要发愁,怎么都要愁。”
方大娘却说:“我也不要你生多少个儿子,生一个我也行,让孩子跟着博毅学医,当医生好,当医生还愁没工作吗?”
林俏菲噎住,转头看她姐姐林秀丽,想找个盟友,但林秀丽正看着这个闹剧呢,仿佛没听到身边这对婆媳的话。
林秀丽:她就不掺和。
-----------------------
作者有话说:更新[垂耳兔头]
第82章
大人凑热闹,小孩子也爱凑热闹,推推挤挤地看张四被他母亲埋汰,嘻嘻哈哈的。
张四自觉丢了面子,恼羞成怒吼道:“你们这些小屁孩笑个屁啊!你们以为你们能比我强到哪里去?等你们念完初中高中,不也跟我一样要下乡当知青种地?!”
一群小屁孩被张四的话吼得愣愣的,但家属院小孩子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哪里吃张四这个教训?
林秀丽眼睁睁看着她家的小酷哥顾圆圆同志骄傲地说:“肯定比你张四好,我以后要进部队当兵的。”说完,顾圆圆同志还刻意举着手,展示了下他的力量。
林秀丽顺着看了眼自家小酷哥的小手臂,一笑,真别说,顾圆圆同志的手小归小,但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孱弱无力,结实着呢,而且她也清楚顾圆圆同志力气有多大。
张四顿时龇牙咧嘴的,虽然他跟院里十岁出头的小屁孩玩不到一块去,但是他知道顾圆圆力气遗传了他爸,大着呢,一拳头揍翻一个完全没问题!
顾圆圆同志的小伙伴见状,嘻嘻哈哈省更大了,一个个抬头挺胸,又叉腰的,得意坏了。
“哼!张四,顾老大一拳就能揍翻你!”
“顾老大才是最厉害的!”
“我长大后也要跟顾老大一起当兵!”
“我长大后肯定比张四出息!”
“咧咧咧!张四没出息,他说要在家里吃白饭咯咯咯!”
一群小屁孩毫不留情地嘲笑张四,把张四羞得面红耳赤,大声怒吼:“我比你们大多了,你们要叫我一声哥!”
小屁孩们齐齐咧咧咧:“不叫不叫就不叫,张四张四张四!”
张四:“……”
看到张四一个大人被一群小孩子取笑,吃瓜群众也想笑来着,但大人就是大人,勉强能控制住不笑出声,张四够惨了,他们瞧瞧热闹,不好火上浇油。
赵翠花仰天大叹,瞧她生的老四,连一群不到几岁的小孩子都压不住,她对老四还能有啥指望?总不能真的答应在家里养个吃白饭的吧,得了,还是让老四下乡当知青去,好歹能种种地,给自己赚个半饱,家里没有余粮,毕竟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张四都十八了,一日三餐不够,半夜还要加个宵夜。
“老四别磨蹭!你赶紧出门去集合坐车!”赵翠花不耐烦地拍了拍儿子的头,催促道。
张四哭丧着一张脸,下乡当知青到底怎么回事他清楚得很,他上面两个哥哥不是没写信回来诉苦,现在张四才知道后悔,后悔自己没在制药厂考试时努力,但好机会没抓住,他能怪谁?只能怪自己是个猪脑子。
背着行李走出家门,张四的眼泪哗啦一下落了满脸,本来瞧热闹的瓜众们顿时唏嘘不已,每家都有必须下乡的孩子,大家感同身受,但这是国家政策,而且城里确实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回家也扛不住养着几个吃白饭的孩子啊,所以送孩子下乡当知青,至少能吃个饱饭吧。
圆圆这群小孩见张四一个大人哭兮兮的,一个个抓耳挠腮,也不嘻嘻哈哈了,圆圆左看右看,摆摆手,带着小伙伴们去别处玩了。
瓜众们渐渐散去,林秀丽和林俏菲方大娘一起往家里走。
“看到张四这孩子不得不下乡,我就想到乐乐,等到乐乐念完高中,她能在城里找一份工作么,我可不舍得让乐乐下乡,这独生女就不用下乡,还挺好。”林俏菲嘟囔着,时不时用眼角去瞧方大娘。
林俏菲说这话不是不想再生孩子,而是被婆婆方大娘催生儿子烦了,便说这些话膈应一下婆婆,顺便出出气。
方大娘皱着脸,乐乐算是她带大的,要是乐乐长大后也得下乡,方大娘愁死了,所以她想了又想,说:“俏菲,你给乐乐生一个弟弟,等他们姐俩长大,让乐乐留城,让乐乐弟弟下乡去,男孩子吃点苦能扛事。”
林俏菲:“……”
悄悄竖着耳朵听的林秀丽差点没笑出来,但她算是知道方大娘有多想抱孙子了,她在心里摇摇头,还是不打算插嘴,听听就好。
林俏菲转头问林秀丽:“姐,等圆圆贝贝长大,到时候他们两个要有一个下乡,你让谁下乡?不对,圆圆要去当兵,部队领导也说圆圆是个当兵的好苗子,圆圆几乎算是被预定的兵苗子了,那就是贝贝?”
林秀丽瞪拖她下水的妹妹,说:“等圆圆贝贝长大,差不多要十年时间,我不做这么长远的计划,谁知道以后政策是什么样?”最后一句,林秀丽刻意压低声音。
林俏菲和方大娘齐齐看着林秀丽,两人一脸吃惊的表情。
“咳咳,我就是说说,你们当真了?”林秀丽摆摆手,仿佛一脸不在意的样子。
林俏菲和方大娘又是齐齐沉默下来,不怪她们吃惊,而是她们觉得林秀丽不会无的放矢,正是因为了解林秀丽,所以两人才会思考未来政策是不是真的又有变化,但林秀丽这一番表示,又让两人迷糊了。
林俏菲叹气:“算了,我家乐乐现在才几岁呀,还有十几年时间,我真是想太多了,不过姐,你是不是真的觉得那啥、以后又变?”
林秀丽呵呵一笑,半真半假地说:“各行各业都要有专业人才,等一些人老了退休,总要有人补上去的,不过这些事情我就瞎琢磨,当不得真,总之一句话,紧跟国家政策走没错。”
林俏菲和方大娘默默无言。
但林秀丽最后一句话非常正确。
晚间,林秀丽坐在梳妆台前摸雪花膏,一边跟顾凌云闲聊今天白天发生的事,顺口提了提她跟林俏菲和方大娘说的话。
顾凌云:“确实不可能一直这样下去。”
顾凌云在部队的感受没有那么深,不过他知道国家是在着重培养更加现代化的军官,军官的学历学识也是升职的一个硬条件,不然为什么有进修?而且从军校念出来的军官确实有优势,国外走得太前,国内要紧跟上去,部队也需要一直培养军事人才,怎么培养?军校就是培养军事人才的。
“来。”林秀丽熟练地让顾凌云坐到她身边来,而她左右手各自挖了一点雪花膏举着。
顾凌云默默看着林秀丽,不到一秒,败下阵来。
林秀丽噗嗤一笑,一边用雪花膏揉着顾凌云的脸,一边说:“这么多年了你还没习惯啊,要我说,你的脸看起来不糙,全都是我的功劳,你看看你的同龄人。”
顾凌云
目光落在她白皙滑嫩没有一丝皱纹的脸上,说:“我没有不愿意。”
林秀丽哼道:“我还不知道你?我晚上给你抹,白天又没什么味,谁还会贴着你闻香不香?”
生活在乌市这个干燥的地方,保湿很重要,尤其冬天漫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蛤蜊油,林秀丽不仅买了不少雪花膏,还有蛤蜊油,贝贝很喜欢抹雪花膏,香香的嘛,圆圆学了亲爸顾凌云的不想抹香香,但顾圆圆小同志逃不出亲妈林秀丽的五指山,也是每天抹香香,冬天更是每天必抹,林秀丽真不想看家里两个孩子生冻疮。
顾凌云很聪明地没有反驳,默默不语,这种时候只要让小林同志说高兴就好。
“好了,大功告成!”林秀丽看着顾凌云,满意地点点头。
顾凌云顺势抱着人亲下去,林秀丽想躲没躲成,被吻得气喘吁吁的,断断续续说:“去看……圆圆……贝贝……”
“等……结束后我去看他们。”顾凌云一边说着,一边把人抱起来亲……
-----------------------
作者有话说:更新[垂耳兔头]
第83章
1978年,夏天。
“姐,我听说姐夫要调动回京城了?!”林俏菲一路飞奔到姐姐家,一见到人便张口问。
林秀丽抬头,一笑:“你消息挺灵通。”
林俏菲大喜:“那就是真的了!”
林秀丽:“凌云确实要调回京城军区。”
顾凌云在乌市兵团十几年,立下无数功劳,这回是升职并调动到京城。
“等等,那姐你怎么办?你在乌市还有工作呢,你可是你们编辑部主编!”林俏菲惊叫。
林秀丽解释:“王教授请我去北师大当大学老师,她还邀请我同她一起搞文学研究。”
事实上,去年恢复高考消息一传出来,王教授和方教授齐齐平.反,原单位来信诚恳地请他们回到原岗位,因为太缺人了!这十年动荡,永远离开的人太多,而大学要重新招生,那必得配齐老师,可惜难度不小。
林秀丽大学时本就是王教授的得意门生,加之这些年常来常往,林秀丽和王教授私底下有探讨一些文学专业内容,王教授了解林秀丽的水平,教大学生绰绰有余,所以王教授回到北师大第一时间向学校推荐林秀丽。
林秀丽之前没接受,回京城确实更有发展空间,但她不能抛下顾凌云和两个孩子,结果今年顾凌云工作调动,王教授再次来信邀请她,她果断决定——全家一起回京城!
林秀丽在乌市生活了十几年,乌市像是她另一个家乡,但她在京城土生土长,家人也都在京城,还有京城是首都,她还打算回去买四合院的,这个时候不捡漏,什么时候捡漏?未来的京城四合院是天价,她也很心动诶。
林俏菲了然:“王教授一直很欣赏你,我都听说了,很多大学缺老师,要是我有机会调职回京城,我也会犹豫,不过博毅在这边,我们夫妻两个一起调职回去的可能不大。”
林俏菲对乌市也很有感情,但她在京城出生长大,京城是第一故乡,而且跟姐姐林秀丽有一样的理由——爸妈都在京城。
即使乌市和京城有了直达火车,但两个城市之间也要几天的车程,回一趟京城太折腾。
“要是你和妹夫可能调动,你有可能跟妹夫调职回他老家。”林秀丽提醒林俏菲别忘了方博毅出生地。
林俏菲拍拍头:“是了,幸好我们两个不用调职,倒是不用左右为难。”
林秀丽想了想,说:“要是你们能回京城,还是京城好,毕竟是国家首都。”
“两个一起调职太难了。”林俏菲不抱什么希望,而且她和方博毅在乌市过得也很不错,不一定要回去京城。
林秀丽明白这种情况,所以没有在说什么,心里却打定主意,等以后一定要说服林俏菲回京城买房,捡漏不能落下她这个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