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小商贩的智慧
到了傍晚,沈梅,沈秀,沈招娣回来了,又开始忙里忙外了起来。
这仨人都是能干的。
没活儿都能找出来活儿。
沈秀最近也退了学校的宿舍,回家住了。沈清月让她回去上学,省的家里做买卖起早贪黑的,影响她们。
沈秀道:“这算什么影响。”她现在有的是力气闲着呢,没地方使去。
最着急的当属沈梅,天天真的是往死学。现在已经从小学补到了初中的内容了。
虽然她都二十多岁了,记忆力不像孩子那么好了,但她把业余的时间都拿来学习。
她有大人的理解能力,而且专注力也比别人高。
连县里初中的老师都说,真的是家庭给她耽误了,要是当年真让她学习,绝对不输给沈秀。
还有人说,要是沈梅把这劲儿保持几年,考上大学也有可能。
沈梅却说自己不想考大学。
就想把初中的知识学完,赶紧回去帮着沈清月。
虽然县里家里都雇了人,但是怎么能比得上自己人的妥帖呢。
沈秀悄悄的跟沈清月道:“二姐,我就怕大姐太着急。”小学的课程她用两个月补了四年的知识,现在初中已经开始有难度了。
学习这东西欲速则不达,她半夜上厕所的时候已经看了好几次,大姐房间的灯还亮着,她一宿半夜的做题。
沈清月道:“我知道了。”
随后去找了大姐,大姐道:“我真的痛恨自己以前浪费光阴。”早知道欠缺的啥,长大都得补回来。
当初偷着学点也省的现在这么费力。
沈清月道:“家里现在都稳定了,你大可以放心下来。”
“可是我想做个对家里有用的人。”
沈清月道:“大姐,等需要帮忙的时候,我就说了,学习非一日之功,你慢慢来。回头要是咱们家出了两个高中生,那村里人不得羡慕死。”
沈梅一直紧绷着的心弦渐渐的松了下来,道:“再往上我是没那个心力了。”
家里这么多事儿,要不是想多学点知识,她这会儿就想半路辍学。
深深的感受到了,学习万不能放弃,一旦放弃了,后面哪怕再追赶,也没有力气了。
不过沈清月这一番话,的确是让大姐的心里开阔了一点。
晚上没有学习到半夜。早早的就关了灯。
休息的好了,学习也是事半功倍的。她什么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亏得被两个妹妹及时发现,把她从死胡同里解救了出来。
沈清月第二天去送麻辣烫。好多店面不大,也敢要四千包麻辣烫生包,连沈清月都担心,这种短保的食品,小卖店能不能卖出去。
店主自信满满叫沈清月不用担心。他自负盈亏。
沈清月留了四千包,没有走远,在附近车里歇脚,但眼睛却在看小卖店,想知道到底怎么个事儿?
没一会儿就看见有好几个人结伴进去。出来的时候一人带了两大包麻辣烫生包,都是沈清月给打的包装。
沈清月把车子熄了火,钥匙拔了下来,下车追过去问。
这几个人根本没想到,这个年轻姑娘就是沈清月。
这个年头人都实在,让他们撒谎,都不会撒。
其中一个老实的男人道:“我这才批了两百包。在街边煮,这边四毛五一份。”
麻辣烫的价格太透明了,现在家数多了,也没办法卖高价。但凡卖的贵了,大伙儿就不买。
刚才那个要四千份儿的卖店老板做上了二道贩子。
四毛钱买来的,转头四毛五批发出去,净赚五分钱利息,听着不多,但是四千份,转手的功夫就是两百块钱,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买卖了。
还不用一份一份的卖。
……
最开始街边只有一家麻辣烫待煮的摊位,那人也是个没心计的,第一天煮了一百多份儿,赚了十块钱。
不知怎么的就被传出去了。
这一个炉子,一点热水,也不费什么,也没啥技术含量,慢慢的各个街边都有了代煮!
人家财力也比他强,不但帮煮,还找到了批发管道,四毛五一份批发来的。加上煮面的钱,能赚一毛五呢。
小商贩从不缺乏智慧,还有的人更聪明,进了点豆芽,干豆腐,这两样菜是大家最喜欢的。
爱吃这两样的,总觉得生包里带的不足兴,吃着不过瘾。可以额外加一毛钱的。这样一份儿足足的。
渐渐的也红火了起来。
有一学一,还有的摊位连面都可以加。
煮出来满满一大锅,够两个人吃的。总有精打细算的人。满足了各种人的期待。
第一份儿出来代煮的,还在街边赚个辛苦费,别的摊位都花样百出了,他们这还是素煮。
有了竞争他这买卖也不如从前了,不过一天最少也有三十份儿,一天三块,一个月也九十呢。
不过这次学聪明了。赚多少钱谁都不跟谁说。
有几个坐办公室的小女生回头客天天来这边吃。
还跟这摊主说:“还是在你这吃的滋味足。你是不知道,我同事在别的地方买了一份儿,淡淡的,没这个味道。”
摊主道:“那可不,我这不偷工减料,你们都看着我煮,看着我下料。”
小女生道:“这玩意咋通工减料?”头一次听说。
摊主道:“他们买回来麻辣烫就把料包弄出来,实惠一点的人,弄出两三成,还能保留滋味。黑心点的直接弄走一半的料。这样他又能赚一份钱。这滋味都在麻辣烫的料包里呢。”
“呀,怪不得。”回去这么一宣传,摊主这人又多了起来。
虽然达不到最早的十块钱,但每天也有五块钱,那一个月也一百五呢。比上班强。
麻辣烫算是彻底流行起来了,
沈清月那边不光是县里的单子,连外县的商户都听说了,想要找她要货呢。
第120章 外地商贩
来沈清月这里洽谈的商人,是路过思云县的。
开车在大街上,就闻到了阵阵的异香。
他也算是走南闯北的商人,去过不少地方,但从未闻到过这样的香味。
直接把车子停靠在路边,吃了一碗路边水煮的麻辣烫。当场惊为天人。
麻辣酸甜,脆脆的豆芽土豆片和各种青菜,软乎乎的玉米面条,再拌上浓稠的酱汁,吃完一碗已经饱了。
但是麻辣烫霸道的香味勾缠的他还嫌不足,吃饱的情况下硬生生的又来了一碗。
随后跟县里的这些人打探起来!
思云县的人也是热情。
还说他迟来了一个礼拜,之前的钢铁厂烧烤节才算美食荟萃呢。
说的他一个一米八的汉子馋的不行。
这下直接在招待所开了个小房间,在这里住下了,天天去国营厂蹭饭吃。
吃上一口他就觉察出不对了。
国营厂的特色窗口居然用做私房菜的方法,做大锅饭菜,五毛钱三个菜,简直就跟做慈善一样。
他已经连吃好几顿了,没有踩雷的,每一道菜都那么好吃。
这下说什么都得来找一下沈清月,也想批发点麻辣烫回去,他的生意做的不小,人称外号石老板。
光卖店就有四个。也有自己的饭店之类的。
反正被沈清月这边的手艺征服了,就想达成合作。千里迢迢找到沈清月的村里。特意详谈进货的事情。
沈清月道:“麻辣烫生包保质期只有一天,实在是没办法!”
最近这些日子也有像石老板这样外地商人找来的,麻辣烫好吃是公认的。
连煮麻辣烫的一个月赚的都比上班多,这么好的生意打着灯笼都难找。
大伙儿难保不心动。
但是心动也没办法,短保就闹心。万一要是打不开销路,清洗过,浸泡过的菜和面就会嗖掉。
“除非?”沈清月又咽了下去,这样的话太麻烦了。
石老板原以为这事儿没有后续,一听沈清月好似有破解之法,哪里还坐得住?
“除非什么?”
沈清月道:“除非你自己准备菜和面,一共就二十多样。菜市场都能买的到,煮起来也不麻烦。从我这进料就行了,光料包的话,用了油浸法,可以保存七天。”
“哦,这样啊。”石老板有些心动。但是打听价之后,一千包料批发得三毛钱。价格不便宜。
沈清月很体贴道:“这个事儿,你可以回去想一想。看看能不能开起来。”
石老板立刻清醒道:“其实,也不差别的,要是保质期再长点就好了。”
沈清月道:“暂时就是这样!”
石老板只好先行回去,特意找来一趟也不容易,之前还走了弯路,
亏得沈清月这个名头响亮,有人给指了个正确的路,不然更找不到。
石老板知道这边有个做饭好的厨子,来都来了,卖可怜:“特意来的,在路上都没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