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有喜欢的人了?”沈盼盼说着。
沈秀顿时自觉失言:“没有。”
但沈盼盼不信,大姐也追问,最后沈秀才含含糊糊说有点喜欢同学,但是没表白,都是含蓄的放在心里的。
没等大姐说什么,沈秀就主动说:“我知道,现在的任务是学习。我肯定上大学之前不弄这些乱七八糟的!”
大姐知道他们家的都是乖孩子,也就没再多说。
沈清月结婚这个事儿没太大宣传,只有村里人知道。
但后面沈清月去县里的时候。
后勤主任,蒋主任,厂长和其他的人都送来了礼物。
“结婚这么大的事儿也不说一声。”
“要不是仔细打听,还不知道呢。”
“恭喜恭喜啊。”
“你跟贺政晨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沈清月笑着收了这些,回头就准备了差不多的回礼。
他们没赶上喜酒,只能从别的地方找补找补了。
房子大部分都已经装修好,很多人已经过去住了。
到了冬天大伙儿才知道楼房香啊。
楼房是集中供暖,这里就跟钢铁厂家属楼似的,烧锅炉的可劲儿烧,屋里热乎乎暖洋洋。
这种感觉可比以前住平房的时候好。
沈清月当初买了两栋房子想做包租婆。房子早就装修出来了,虽然都是简装,但是拎包入住。
直接对外招租。
这边一年租金一百块钱。价格便宜,很多人过来租房子。
之前县里的人买钢铁厂的房子,大伙儿还都笑话他们,说天天上班路途太遥远。
谁知这房子盖好了之后。
汽运公司就来了,直接给他们开通了三辆去县里的车,一来一回车票也不贵,极大的缩短了他们上班的路程。
等冬日到来之后,取暖好,回去大力宣传,现在都可后悔了,后悔为什么当年不买房子!
冷不丁听到沈清月这有空房子出租。县里很多人早就想感受一下住楼房的感觉了!
三天之内两栋楼七十二户都租出去了。
光房租就收了七千二,这个钱可是源源不断的。
每一年都会有。旱涝保收的。沈清月可太踏实了,有了这两栋房子,以后哪怕什么都不干,都能吃饱饭了。
县里的人还没有囤房的习惯,平白让沈清月捡个漏。不然她想一次买两栋,肯定不会这么顺利。
回到家中,沈清月数好钱之后,把钱放在床下的匣子里。换上丝绸的睡衣正在思考。
而旁边同样穿着情侣款睡衣的贺政晨,正在写文章,这是他长久以来的习惯。每天都要写点什么。
等收了笔,见沈清月还在思考。
贺政晨嘴角带着一抹温柔道:“在想什么呢?”
沈清月道:“这天弄个小炉子,炭烤点栗子花生肯定好吃。”
贺政晨道:“走。”
沈清月愣了一下:“上哪儿。”
贺政晨道:“去弄小炉子,咱现在就去。”
沈清月先是惊讶,随后也笑了:“嗯。”她重重的点了点头。
然后小夫妻一块下楼去找炉子烤东西去了。
第227章 大结局(上)
沈清月这边刚结婚不到十天就迎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食品厂那边联系贺政晨跟沈清月,非要面谈。
说是大事儿在电话里说不清楚。
食品厂就在隔壁县里,俩人开车去的食品厂。
当初那个快黄了的食品厂,现在每一条生产线都是三班倒,出的货供不应求。
甚至还有不少商户抢货。根本不走,在这边守着。
出货的时候分一分,省的遥遥无期的等待。
没错他们这的货根本不愁卖。
要真说发愁,那是愁太好卖了,产能跟不上。
沈清月跟贺政晨是贵客。
他们一来就被请进了厂长办公室。
弄的其他抢货的商户很有危机感,总感觉像是要跟他们抢货似的。
这些商户成天在食品厂蹲守,跟门卫早就混熟了。
门卫一听到他们的担心,忍不住一乐:“这是我们厂里的大股东,好多货都是他们带来的。”都快成支柱产业了。
谁能想到一个预制菜,居然得到了航空航司的青睐,直接全票入选,他们做的菜可以上天。
这个菜据说反应非常热烈,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友人吃到全都是赞不绝口的。
商户们听的一愣一愣的。
倒不是怀疑这个事情的真实性,而是沈清月也太年轻了。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的扔啊!”
“那可不,你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商户几人都对他们来厂里有些好奇:“他们来这边是干啥的。”
门卫没好气的说道:“我哪儿知道?我就是一个看门的。”
大伙儿这才不问,但眼睛却总看向他们离去的方向,预感肯定是要出大事儿。
此刻沈清月跟贺政晨坐在厂长的办公室内。
厂长赶过来,脸色带着一种愧疚和复杂。
看见这俩人道:“最近很多人来这边投资。还有很多都是技术入股的。”
他们作为民营厂,生生的把国营厂都给干下去了。
弄的以前同为国营厂的老同事都在打听这边还有没有位置。
投资人拿着钱过来要投资!
县政府更是拿出一大块地白给他们,让他们新建厂房。
这段时间还有陆陆续续投名状的人带技术过来。
这一切都让厂长有种轻飘飘的感觉。
但是根本加不进来人了,这些人来都是要股份的。
当年沈清月跟贺政晨就占了百分之四十。
余下的这么多人占百分之六十,手里的股份一再稀释,根本遭不住了。
眼下朋友们给建议,都是新创建个厂牌。
接受投资和新技术,这样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至于老厂,还经营这些食品!
只要有预制菜就可以保证这个小厂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但是厂长知道消息,新建的大厂投资怕是要过千万了。
在这个年代,那属于顶级的投资了。
投资商和团队们的野心很大,要抢市场份额。
厂长思来想去还是跟他们说一声。
他们另外开厂子,再建全品类的食品生产管道,就算不跟沈清月贺政晨说,也是无可厚非的。
这是一个彻底的商业行为,但是厂长总是有点不踏实,力排众议把这事儿跟沈清月和贺政晨说说!
不管别人怎么想,但食品厂厂长始终记得他们的恩情。
最开始就是他们租借生产线,最后深度合作投资了他们这里。
又开始研究预制菜,酸梅膏,麻辣烫调料,这些都成了他们这的明星产品。
预制菜更是成了航空钦点的产品。
要是没有这个,哪儿能一炮而红,让这么多投资人咣咣砸钱。
说起来食品厂有这个变化,都是沈清月跟贺政晨带来的。
厂长承这个人情。
这次把人带来就是为说这个事儿,他说,总比后面沈清月他们道听途说来的好吧!
厂长说完,心里有点忐忑。
沈清月道:“你们的新厂要叫什么名字。”
“红星食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