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沈清月一个个兴奋的不行:“姐,我们考完了!”
其中大姐沈梅压力最大。本来学校想压她几年,让她好好补一补课,学问扎实一点。
但是沈梅哪里肯,家里沈清月忙的不行。她一个当大姐的,怎么能把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妹妹的肩膀上。真的是往死学。
连老师都有些害怕了,实在是拗不过她,让她也参加中考了。
沈秀也参加了中考,沈盼盼本来也想追寻姐姐们的脚步,但俩人都说让她多学学,上学的机会也是难得的。
这才没参加中考。
不管成绩如何,终于把人给解放出来了。
“二姐,我们能放两个月假,终于可以干活了。”这仨人,天天看沈清月忙里忙外,学习都带着愧疚和压力。考完了,比谁都高兴。
沈清月道:“我这段时间忙忘了。都没注意到你们中考。今儿咱们好好做一桌子吃。”
“嗯。”几个人重重的点了点头。
沈盼盼道:“我瞧着小溪里有鱼,我去摸几条上来。”村里的孩子都会下水摸鱼,就当放松玩了。
“去吧,注意安全。”沈清月嘱咐着。
“嗯。”沈盼盼说着。
大姐跟沈秀把沈清月拉到房间里。自从忙碌起来她们姐妹仨已经好久都没说过话了。
连沈秀都道:“三婶真的是歹竹出好笋,盼盼估计是知道我们想说知心话,特意躲了出去。”
沈清月道:“对了,我也有事儿想跟你们说。”当初分家的时候,有三百块钱,但现在已经已经翻了不知道多少倍。
沈秀跟沈梅俩人在上学一直都不知道。
沈清月道:“正好你们回来,把家里的底儿给你们交一下。现在在钢铁厂包了个窗口,跟原来的窗口互换了,大了很多。还有食品厂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老宅的这个房子。还有一个县里的门店。钱上还有三万五。”
这段时间沈清月扩张的厉害,村里就雇了五十个人。县里李大厨还有钢铁厂家属临时工就也有五十个人。
要养活这么多人,沈清月可谓是火力全开。
不光是做钢铁厂中午的饭菜,现在还承包了晚上食堂的饭菜。天天进货量非常大,但回报也是巨大的。
第二次买食品厂股份掏完五万块钱,就剩下一万三。现在没过去多少天,又变成三万五了。
沈秀跟沈梅整个人傻眼了,家里来来回回的都是人,厂里对沈清月也越发的尊重。
隐隐约约能感觉到沈清月实力很强,但也没想到这么强。
才大半年的光景,居然能从最开始的三百变成这么多。
这俩人虽然没说,但心里对沈清月佩服的五体投地。
沈清月道:“正好今儿大家都在,咱把钱分一分吧。”树大分枝,人大分家,亲姐妹也得明算账,省着这么含糊不清的,给未来滋生矛盾。
沈梅道:“我就代表我自己说一句话。清月,你是姐姐的骄傲。我当初能分家就已经很好了。没想到还能去上学,还能住上自己一间的房子。只要这老房子永远有我一间就行,别的钱我一分不要。”
大姐是比较轴的人,她这么说了,那就是认真的。
沈清月道:“姐,咱都是一家人,当初也是钱放在一块做起来的。”
大姐道:“要是没有你,三百块钱也不够干什么的。”
以前没有见识,就觉得三百块钱是天文数字。但在过日子中花的每一笔钱都比三百块钱多。
盖房子,置办家用。吃吃喝喝的,说起来不多,加起来就不是个小数目。
要不是沈清月有闯劲儿,现在哪儿有她们这么安逸的生活。
沈秀也道:“二姐,我也是这个意思。这些都是你打下来的基业,我们一直在上学也没帮上什么忙。你真的不用给我们钱。”
俩人说啥都不要。
沈清月道:“这哪儿行?”
沈梅跟沈秀就跟统一过口供似的。
谁出力最多就是谁的!
沈清月霸道了一回。说:“这样吧,既然你们什么都不要,那我做主分了。给你们一人一万两千块钱,你们自己存放着。想怎么花这么花。”
俩人刚想拒绝。
沈清月道:“人在世上没有钱,寸步难行。再说家里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要。其次,等钢铁厂建好商业街和小楼房,我给你们一人买两个商铺,两个县里的小房作为补偿。你们将来或租或卖都可以。其次……”
沈梅赶紧打住:“行行行,这就很好了。多少人一辈子都拿不出这个钱。”就是拿这个钱她都不安生。
沈秀也说:“三姐,真的别再给了。这些都多了。”
沈清月道:“后面钢铁厂食堂我包了三个窗口,还想咱们姐妹三个一人一个呢。”
“不不不……真的够了。”沈梅说着。
沈秀也连连摇头。
沈清月是个实干派。别的先不说,直接带着姐妹,拿上存折去开车去县银行里。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俩人就拿到了自己的存折。这年头利息还高。一万块钱放一年就有一千多块钱的利息。
啥也不干,光吃利息都够了。
俩人回去的路上,总是觉得烫手。没拿过这么多钱。
沈清月道:“这钱怎么花都可以,不过,财不外漏,可千万别叫别人知道。”
沈清月现在在村里有点威望,那些人也不敢来她面前造次,但是大姐和老三面慈心软,要是被人骗去了,想要回来就费劲儿了。
“二姐,你放心,我们也是苦过来的日子,绝对不会到处乱说的。”沈秀说完拿着存折还哭了,说自己占了便宜。
沈清月道:“我才占了个大便宜,股份和买卖……”那才是下金蛋的母鸡。
没等沈清月说完,大姐就拒道:“要是没有你,我们都不知道啥是股份,啥是买卖,这个是你该得的。我们已经拿到不少了。”
沈秀重重的点头:“对。”
……
第154章 村长儿子回村
村长家的两个儿子回来了。
刘建军和刘建党可是年轻一代后生中最有出息的人了。
听说他们把工作辞了,倒引了大家的注意。
好端端的把铁饭碗辞了干啥?
村里的人一个个都围着俩人说话。
他们得有一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变化太大了。
家家的房前屋后都给拦起来,种上蔬菜,现在正是丰收的时候,长势看着就喜人。
马路也干净了。新建房子也多了,看着村里的人也比之前富裕了。
他爸现在闲着,坐在大树下抽烟。他妈就露面说一句话,就听吴玲说有外村的人过来送菜,又麻利的走了。
爸妈的地位整个一个大对调。
而且当年说给他们哥俩留着盖房的宅基地现在盖上了豪宅,听说是村里沈清月买去了。
俩人辞职之后学了一段时间木工,光看沈清月的 房子就知道必定是高手盖的房子。
仔细一打听,果然,她盖这个房子就花了两千块钱。
一切的一切让兄弟俩听着就跟做梦似的,他们就出去一年,怎么倒像是过了十年似的?
沈清月他们兄弟俩当然认识,当年可是村里长得最好看的姑娘,就是不常出来,存在感也不强,知道村里有这么个人。
但现在一听,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
沈清月已经赫然成了村里发展最好的年轻人,没有之一。早把他们哥俩的光环都给压下去了。
沈清月在村里的地位水涨船高,俨然已经比肩村长的地位了。
这一切对他们哥俩来讲就像做梦似的。
来看望这兄弟俩的村里人不如想象的人多,唠了几句也就走。
村里人现在忙着呢。
一个个都忙着挣钱,地里的活儿要干,家里的菜园子要收拾。男人们不少都去,周金宝的工程队干活。
女人们去沈清月的大院找活儿。就连小孩子,摸鱼,挖野菜都能换到钱。
第一次这么容易就能赚到钱。一个个都卯足了劲儿。
就连前几天村里年轻人办婚事,都一切从简。就怕耽误了干活。
“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刘建党问着。
这事儿说来话长,但是村长现在没事儿,正好跟俩傻儿子讲讲村里的发展。
一路从沈清月分家开始说,到摆小摊,到包钢铁厂食堂,到举办烧烤节……
“啊,原来咱们县的烧烤节是沈清月举办的。我在外地学木工的时候都听说了。”
刘建党真的没想到,这种领头人居然是他们村里的人。
村长道:“可不,那丫头我当初一眼就看出来了,她不是普通人。”
正说话呢,胖厨陈怀跟贺政晨过来打了个招呼:“村长,我们过来搬东西。”本来俩人一人租一间房子住在这里。
但现在村长的两个儿子回来了,就不太方便了。
幸亏贺政晨的小洋楼已经建好了。一共两层十多个房间。叫陈怀先搬过去住。
村长道:“那边要是没弄好的话,在这挤一挤也行。你去那边方便么。”
贺政晨道:“方便,都弄好了。”
见状,村长也不留他们了。
俩人快速的搬到了贺政晨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