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燃2003_分节阅读_第601节
小说作者:万古青天一株柳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42 MB   上传时间:2025-10-12 14:06:53

  这马屁功夫……

  够自己学好几壶的。

  坐在卿云背后的唐芊影,假模假样的埋下头去,装作记笔记的样子,用长长的刘海掩饰着自己憋不住的笑。

  她敢保证,臭弟弟这段时间根本没有见过宋儒华!

  那边的宋儒华微笑的向卿云致意,然后才接着又讲了起来,“董事长指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它与传统高校培养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的主体除了高校以外,还有企业的参与。

  人才培养需要花费成本,除了学校常规教育投入之外,合作企业还需要额外的投入。”

  别人有没有震住,唐芊影不知道,但从对面校领导的眼神里,她看出来,华亭外国语大学是真被震住了。

  核心是什么?

  企业掏钱!

  真金白银的掏钱!

  虽然说,是在为企业培养定制化人才,但是,这也客观上保证了学校的就业率。

  常务副校长吴有福,嘶了一声,随即便两眼放着神奇的光。

  常务管钱。

  这可比企业捐赠,来得更有效。

  根据相关法规要求,企业的捐赠,必须公示,这没什么问题。

  但是,当年国家为了鼓励学校自筹资金,出台了捐赠配比专项资金制度。

  也就是说,你在社会上每募1元,国家给你补1元。

  这其实也是好事。

  但是,二者结合起来后,这钱,就不是那么香了。

  国家的资金,使用用途,是要审计滴。

  没那么好过关滴。

  企业捐楼好说,就像復旦大学接受秦家捐赠的卿云楼和数学中心大楼一般,高高兴兴的,做固定资产入账管理即可。

  但企业的资金捐赠,是要受限于《公益事业捐赠法》。

  捐赠法规定,捐赠企业与学校可以就使用用途订立捐赠协议。

  比如秦家定向向数学国际中心捐赠的资金,就可以用作数学国际中心专家的补贴,卿云和秦缦缦向復旦捐赠的‘云缦基金’也是如此,其名单什么的,企业有很大的话语权。

  如果是企业未指定实际使用用途的,只能用于公益性的目的。

  学校拿着只能发点奖学金、补贴点贫困生,惠及的是小部分学生。(此时尚无高校捐赠管理办法出台,连用于食堂都不行。)

  只能说,不无小补而已。

  距离学校真正想要的,差很远。

第258章 大学生就该艰苦奋斗嘛!

  钱,或者说是学校经费,全华国没有一所公办大学不缺的。

  这玩意儿是完全没个头的。

  勒紧裤腰带,紧吧紧吧的还是能活得下去。

  所以,真要说起来,从经费而言,学校的态度其实比较佛系。

  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

  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学校真正最想要的,是不限制任何使用途径的经费。

  倒不是想要从中拿些什么。

  而是高校的实际经营情况远远出乎普罗大众的意外——你支付的学费,远远低于学校培养你的成本。

  在华国,公办学校培养一个大学生,如果真按照教育产业化的收入支出线来看,其实在每个大学生身上,公办学校是亏钱的。

  以华亭为例,2001年“211”工程一类院校的年生均培养成本分别为24863元。

  也就是说,读一年大学,学校平均要为每个大学生投入培养经费24863元。

  这个平均,很平均,并不是什么统计意义上的把戏。

  生均之间相差极小,顶天了,就是学校多给贫困生一点食堂补贴而已。

  因为构成大学生培养成本的大头,是学校的刚性支出——学校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教职工薪酬。

  当然,有人会抬杠,谁叫你修那么多楼,给老师那么多工资的?

  好吧,你赢了。

  如果学校不修那么多楼,恐怕抬杠的人现在连打螺丝都打不上。

  至于老师的工资高不高……

  世纪初3.8元一节课的课时补贴,凑两毛也就刚好买两瓶矿泉水润润嗓子。

  卿云重生前的2023年,这个课时补贴也才20元一节课,中午出去吃饭,都特么的得自己搭一点。

  而培养经费的两个主要来源———国家拨款和学费收入,前者为生均6300-7100元(文、理、医科大学生的费用各自不同),后者为生均4560-5760元(华亭价格,其他地方要稍微低一些,比如西蜀,此时是3800-4500元),合共10860-12860元。

  这个数字,比学校投入的年生均培养成本金额少了12003-14003元。

  也就是说,公立大学培养一个学生,每年要赔本1.2万元,本科四年至少赔本4.8万元。

  当然,最后这个缺口,是国家来补。

  实在没办法了,依然是财政来兜底,总不至于让大学破产对吧。

  所以,学校紧吧紧吧的,日子能过下去,无非是现金的时间差异,多挪西凑的,问题不大。

  哪个月紧张了,给不出工资了,校长去部里、省里哭哭穷完事。

  但这一切,发生在扩招时代,则……

  非常魔幻了。

  许多高校为了满足并校和扩招的需求,不仅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负担,同时也挤占了学校的日常运行经费和科研经费。

  毕竟,银行的贷款,利息可是按月支付的,虽然利率低,但也是实打实的现金现过现支出。

  与此同时,高校教学科研实验材料、配件、设备维修、维护等费用不断增加,学校日常运行费用持续攀升,生均教育经费拨款增长却相对滞后,学校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国家也不富裕,要用钱的地方多的去了。

  所以,在华亭,实际时点上的生均现金缺口已达3141.45元。

  这对学校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亏损,是现金净额的亏损。

  就像企业一般,学校对一些事情,也可以挂往来账,比如基建,延迟结算,尾款拖个几年是常事。

  工程人最不愿意的,就是接学校的活。

  买实验材料、设备维修维护等等,这是得掏现金现过现的。

  特别是世纪初,大量设备、材料是需要进口的。

  设备紧俏的年代,打白条,国内好使,国外可不惯这事。

  这就是为啥炎黄集团提出来的联合培养企业掏钱,让常务副校长吴有福眼神都变了的原因。

  这种模式进来的钱,用财务报表来解释,是经营性收入,可以支付一切成本支出,而不是受限极多的营业外收入。

  理论上,它不存在任何支付的限制。

  哪怕炎黄集团给出来的钱很少,甚至只对他们所需求的专业进行补贴,都是学校所愿意的。

  聚沙成塔,蚊子腿再小它也是肉。

  而且……

  这个金额是可以谈的,按照炎黄集团提出来的方案,学校完全可以将这部分专业的专业课成本给转嫁出去。

  且,实训,是对学校的就业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毕竟,老师爱看大学生们那些清澈的眼神,企业可不愿意。

  他们需要的是,来之能战的牲口。

  学校没有拒绝的理由。

  只是需要一个好看的吃相。

  宋儒华的一番论述后,卿云又打开了麦克风,接过了话题,“在我看来,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有两大好处。

  第一,这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学校实现了开门办学,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学科前沿,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企业培养一批热爱企业的精英队伍,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学生能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培育团队精神,增强竞争力,拓宽了发展空间。

  第二,这是大学扩招的时代大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创新,以定向模式与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对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重新定位。”

  说罢,卿云静静的坐在那里,微笑的看着对面校领导的神色变化。

  老子话都给你们递到嘴边了,连你们需要写的报告的立意都说出来了,要是还不接住,那就是你们的水平问题了。

  什么两财一贸、其他外国语,都是唬人的,他和宋儒华根本就没联系过。

  但要是华亭外国语接不住或者矫情想再捞点,他也不介意换学校。

  他的钱,不是钱咩?

  西南财大和西蜀外国语,牌子上差是差了点,但西财好歹也是211,也是著名财经院校;西蜀外国语也是四大外语院校之一,在世纪初高校合并浪潮的时点,在就业、口碑、资金的多重支持下,像蜀大、之江大学、鹏城大学一般翻身也不是完全办不到的事情。

  这年代,就业才是硬道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03页  当前第6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1/17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燃2003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