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燃2003_分节阅读_第1149节
小说作者:万古青天一株柳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4.42 MB   上传时间:2025-10-12 14:06:53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锦城。”

  他和王志纲的区别是,王志纲的定位,是第一代锦城的定位,而他是第四代。

  ‘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华国第四城’-‘财富之城,成功之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锦城’

  这是锦城的城市品牌升级路线,代表着各个时代里锦城的核心诉求。

  不想走弯路的云帝,直接一步到位,现状和愿景结合的去吸引人。

  陈向明闻言自然不可能是什么虎躯一震的。

  相反,他直接呆在那里,而后神色古怪的看向了卿云。

  半晌,他嗤笑了一声,“小卿,你要不要看看窗外是啥样的?”

  特么的他都在锦城生活了几十年了,哪里能看见雪山?

  锦城,跟雪山有个屁的关系。

  卿云听罢耸了耸肩膀,“叔,‘窗含西岭千秋雪’是什么意思?”

  陈向明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现在能和古代比吗?!”

  他当然知道这半句诗的来历,说的就是在锦城推开窗就能看见贡嘎雪山。

  但这小王八蛋也不看看现在的空气质量!

  这是2003年,不是唐代!

  还雪山呢!

  现在能看见的,只有蜀道山!

  卿云也不说话,手指在文件上弹了弹,“这是愿景。”

  陈向明翻了个白眼,“这是坑蒙拐骗!你也不想想,别人来了,看不见会怎么说?”

  他觉得,这品牌定位,好是好,朗朗上口的,但是脱离现实。

  卿云闻言摇了摇头,“叔,要不你打电话问问气象,在锦城的观山季,全年有多少天能看见雪山。”

  陈向明偏着头一脸困惑的看着他,“啥玩意儿?观山季?”

  卿云嘿嘿笑着,“叔,不知道了吧?嘿嘿,从上个世纪80年代,锦城气象部门就在统计这个数据,从80年代的全年40多次,到01年的18次,逐年下降。”

  他表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而偏偏,他有。

  石室中学的校外实践,又不只是出去玩的,博物馆、气象站他们都去过。

  陈向明嘶了一声,眼睛眨巴眨巴的,而后掐灭了烟,走到窗边摸出了手机。

  “老侯啊,有这么一个事,你们那……”

  不是不信卿云,而是这种事情必须落实。

  半晌,陈向明走回来一脸笑意的将手机放在了茶几上,“算你小子说对了。”

  既然有,那就好说了。

  不过……

  陈向明接着叹了口气,看向了卿云手里的规划,苦笑了一声,“你老实说,叔写的,在你眼里是不是太保守了点?”

  既然要提出这个口号,那么保守估计这个‘观山日’要提高到50天以上的水平。

  这是大气治理的要求,也是对产业快速转型的要求。

  卿云闻言不客气的点了点头,“我理解你们的想法,稳步转型。”

  说完这句话他连连摇头,“叔,但是,时不我待!”

  这份规划的原则性描述,非常契合他的发展,但是最关键的行动步骤上面……

  云帝想说,特么的还不如前世那份那么大胆!

  他上次就知道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这个历史搅屎棍的出现。

  因为他重生后的意外卷入,大感冒提前了半个月在锦城拉向了警报,较前世得到了更为妥善的控制,持续时间并不长,不像前世对锦城经济产生了极其重大的不利影响。

  而他蚂蚁吞象完成了TOP集团的收购,客观上也盘活了锦城当初的烂账,让城市不至于陷入‘技术性破产’的困境。

  产业园的激活,新兴的炎黄集团犹如再造一个厚朴,使得锦城地方主观上没有了前世那种深刻的穷则思变的动力。

  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来之前他便想好了对策。

  面对陈向明的犹豫,卿云果断开口,“叔,渝都可是铆足了劲想要超越锦城的,你想想看,如果锦城不拼命往前跑,会是什么情况?”

  陈向明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本想劝卿云什么‘治大国如烹小鲜’的。

  “您看看现在的禅城和莞城,因为鹏城的存在,他们的发展速度在粤东省排名最后。

  锦城和渝都,两地直线距离270公里,开车不过4个小时。这本身就是不是你虹吸我,就是我虹吸你的局面。

  一旦锦城在这个发展的长跑里掉了队,下场比任何城市都惨!”

  云帝趁热打铁的说着。

  没法子,能让锦城人激动起来的事情不多。

  有两件和渝都相关。

  第一,锦城输给渝都。

  西蜀开会时可以拍桌子怒吼着,举全川之力也要让锦城超过渝都。

  第二,外省人骂渝都。

  锦城人自己骂渝都没事,外地人骂一句,通常会迎来一句‘关你锤子事!’

  反过来,在渝都也一样。

  渝都说,‘两地的口水战,我亲自参与,同时还曾经在发网上发帖过’。

  所以成渝之争,外地人躲远点,看热闹就行,要叽歪,那不得行。

  但是此时,特别是渝都刚刚直辖没几年的时候,成渝之间的恩怨情仇,足以让每一个锦城地方公人都打上鸡血。

  何况,卿云也不觉得自己说错了什么。

  虹吸效应,这是跑不掉的。

  陈向明脸色变幻了多次,而后重重的拍了拍桌子,吐出一口浊气,

  “输谁,特么的也不能输渝都!小卿,你说,我改!”

  云帝笑了笑,“其实也简单,重点就是对污染企业提标改造。”

  陈向明闻言愣了一下,“不用搬?”

  卿云摇了摇头,“重污染的需要搬迁,但可控的,可以保留。”

  站在后世看锦城这20年的发展,锦城城建过程中不是没有犯过错的,甚至还有致命性错误的时候。

  但为什么锦城的城市排名可以逐年攀升?

  只是说,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所有的城市是在拼谁犯的错误少。

  还在锦城有个好处就是,从来不会短视,一个规划下去可以20年不动摇的走下去,没怎么折腾过。

  而在后世盘点锦城这段时间里犯的错,最大的便是工业企业一刀切的搬迁,造成了锦城主城区的产业空心化。

  想到这里,他继续说着,“叔,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才是城市兴旺的根本。”

  陈向明揉了揉鼻翼,闭上了眼睛,“你继续说。”

  云帝嘿嘿一笑,“产城一体,打破锦城现有的城市圈层界限,不要人为的将新兴产业的工业区与城区割裂开来。

  比如电子类,本身没有什么污染,没有远离城区的必要。完全可以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

  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

  锦城的初期规划一直是产城分离。

  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超大城市,都是靠近沿海或者有着水系发达的内河运输通达大海的,这是海运便利的地利因素。

  唯一的例外,就是锦城。

  作为一个建立在远离海岸上千公里、无内河运输且公路运输也拉胯的特大城市,锦城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自己摸索和探索。

  群山环绕的千里平原沃土,盆地的地利让锦城成为了内陆特大城市,但也给锦城发展产业带来了最大的不利。

  盆地的地形气候让污染无法得到快速的稀释,反而会加重聚集在盆地的上空。

  于是,为了宜居,锦城在90年代便开始进行了产业外迁。

  但这就实际造成了主城区的空心化。

  而王志纲提出的‘休闲安逸之都’的理念,客观上催化了这一进程。

  回到这个时间点上,卿云当然要纠正这个偏向。

  不是只有外迁一条路的。

  ……

第73章 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岳父

  ‘产城融合’?

  陈向明闻言不置可否,沉吟片刻后问着,“你继续说,职住平衡呢?”

  “职住平衡就是使就业者居住在离他们工作地更近的地方,其通勤交通也会变得更短。

  居民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即职工的数量与住户的数量大体保持平衡状态,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03页  当前第11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49/17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燃2003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