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南河换了另一半,影响的不仅是他本人,还有他未来的儿女,没人比柳素琴更笃定这件事。
毕竟她跟上辈子的妯娌也不算陌生,对方也是农村姑娘,跟林家门当户对,性格有一点泼辣,俩夫妻吵吵闹闹,倒也没太大矛盾,好的时候也是真的好。
只是这个弟妹跟周围很多人一样,也不重视孩子学习,等两个孩子开始上学,她就把人扔给公婆照顾,包袱款款跟着熟人去温城打工了,林南河也常年在外面打工,不过夫妻俩不在同一个城市。
爷爷奶奶带娃,主打一个好吃好喝,其他不管,于是姐弟俩快乐成长,初中一毕业,高高兴兴跟着爸妈外出打工,别看他们比芳芳姐弟年纪小,柳素琴重生那会儿,林南河两口子马上就要当爷爷奶奶了,外孙外孙女更是有三个!
柳素琴那会儿如此焦虑,也是跟大环境有关的,看着俩孩子的弟弟妹妹都铆足了劲的生二胎三胎,这姐弟俩倒好,加一起都凑不出一个对象,能不焦虑吗?
不过这辈子不会了,等到孩子们都工作了,她有钱有闲的,满世界的享受生活都不够,哪有时间盯着孩子找不找对象。
再说那时候孩子们也没有生活压力,这班爱上不上,说不定也有时间谈恋爱了呢。
总之柳素琴这辈子专注过自己的小日子。
只是她没想到自己的改变,能引发如此大的连锁反应,小叔子一旦跟现在的对象修成正果,女方有正式单位,他俩这辈子就只能有一个孩子,甭管是独生子还是独生女,两口子肯定会好好培养,未来侄子/侄女有了个大学生的妈,不说变成学霸,一个大学文凭应该不成问题的,再有妈妈、外公和舅舅他们的影响,稳稳的上岸躺平,人生境遇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得不说,柳素琴还挺期待这种改变的,吃完瓜,真心实意的送上祝福,“希望他们早日修成正果,最好年底回去就听到好消息。”
林南江表示他也期待。
第112章 林南江缺大德。……
虽然很期待老家后面的好消息, 但他们也没时间一直关注,短暂吃过瓜,很快又把这事抛开了。
没办法, 太忙了,不仅要搞事业, 家里也没闲着, 进入十月份这个秋高气爽的好季节, 他们一家更是连着参加了四场乔迁宴。
这几场乔迁之喜的主角分别是阿慧、阿敏李亮,李红, 阿峰。
其中阿慧阿敏还有阿峰他们几家的房子,至少都买了有大半年,又经历了一番紧锣密鼓的装修布置,柳素琴对他们的搬家早有心理准备,就是没想到李红还会后来居上, 也赶上这波热闹。
因为李红是在他们一家从云省旅游回来后,才开始安排时间去看房的,那两个月, 柳素琴也抽空陪她去看过几次, 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 最后签字付款也是柳素琴陪着的。
亲眼见证了好朋友几乎要泪洒当场的重要时刻,柳素琴心想她这么看重这套婚前财产, 搬家之前肯定要好好收拾布置一下的。
买下这套房确实几乎掏空了李红的身家,还欠下一笔数目不小的外债, 但债主是闺蜜兼老板的自己, 给出的条件可以说是优厚到没朋友,只需还本金不收利息,本金还是分期还款, 没有时间期限的那种,每月就固定从李红的工资里扣一半用来还债,直到还清为止。
而以李红目前的收入,扣一半,到手也还是比上一份工作赚得多,这个还款方案对她一点压力都没有,不仅影响不了生活质量,每月还能攒下不少钱呢。
毕竟高昂的薪水,也都是靠李红自己努力得到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收入越高,意味着她更没时间去花钱消费,每天两眼一睁就是肝。
所以柳素琴认为好友即便没时间和金钱去装修,把自己的小家重新布置一番,并添置上实用的家具家电,还是绰绰有余的。
可她万万没想到,李红冷不丁的就把房退了,不声不响把行李搬进了新家,过户不到半个月,就高高兴兴向朋友们发出乔迁邀请了。
作为第一个被邀请的贵客,柳素琴目瞪口呆,恍恍惚惚,原地消化了好一会儿,还是想不通,“不是,你天天在我眼皮底下上班,这两周才休一天,哪怕只是打扫卫生和搬东西,一天时间也远远不够啊,还是说你背着我长出三头六臂了?”
“嘿嘿。”李红把小伙伴不解,当成对自己能力的最佳肯定,本就兴奋的她嘴角直接飞上天,“我行李又不多,经常下班早就去新房打扫打扫,顺便把不怎么常用的东西搬过去,这样一点点蚂蚁搬家,几趟就搬完啦。”
“真的吗?我不信。”柳素琴半信半疑,随口一诈,还真诈出来了,李红眼神闪烁,“好吧,我承认张国梁也帮了点忙。”
柳素琴恍然大悟,又有点无语,“你们是正儿八经的处对象,请他帮点忙理所当然,这么心虚做什么?”
李红和张国梁是在她正式买房那会儿确定关系的。在这之前,她觉得两人虽然还不是情侣关系,双方也是有默契的,都是以结婚为前提的接触了解,那她现在决定借钱也要买一套独属于自己的婚前房,这件事势必会影响双方婚后安排,瞒着对方似乎有点不厚道。
她去问柳素琴的意见,柳素琴也觉得张国梁有知情权,同时也是个不错的考验,能趁机看清对方是不是值得托付的好男人。
虽说趋利避害、计较得失是人类的本性,可婚姻却是一笔理不清的烂账,一个男人如果在婚前就开始计较各自的付出和得失,那作为他的另一半,婚后大概率就要一边洗衣做饭,一边生孩子带孩子,同时还得能赚钱养活自己,因为一旦没了收入来源,不管把家里打理得多好,都被男人当成死乞白赖在家吃白饭的废人,全盘否定你的价值。
这样的人当然不值得共度终生。
早点看清本性、及时止损反而是好事。
得到了支持,李红便找到张国梁说明情况,坦诚告知了自己的打算和计划,她当时通过跟好友讨论分析,也再次看清自己的心意,买房这个决定是不会改变的,如果对方不能接受,那就好聚好散,各自都不必委曲求全。
想清楚这点,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李红大大方方、全盘告知,没想到对方丝毫不在意,反而眼中满是欣赏,表示她一个女孩子这样敢想敢做,真是好坚强好努力好特别,让他不由自主佩服起来。
李红:???
就这样,谈话的结果是两人非但没有好聚好散,反而更进一步,当场确定了关系。
女朋友工作太忙,没什么时间安排搬家事宜,作为新鲜出炉男友就挺身而出了。
李红嘴上说他帮了点忙,委实太过谦虚,张国梁自己开修车店,请了员工,还带了几个徒弟,时间和经济能力都不缺,他动手能力强,又是在孔雀开屏的热恋期,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帮女朋友打理房子。
半个月时间,已经让那套房子彻底换了模样,李红心里是非常欢喜的。
但因为刚确定关系,也还没把人正式介绍给朋友们认识,她提起自家对象总是忍不住眼神闪烁,不停做小动作,看起来偷感十足的。
柳素琴也不是第一次拿着个打趣了,又一次看到小伙伴娇羞的样子,她表示一本满足,遂见好就收的说回正事,“既然你们自己收拾好了,那我们当天直接去你家吃吃喝喝就成,对了,家里还有没有缺什么,我可以送给你当乔迁礼物?”
李红疯狂摇头摆手,表示她家什么都有,啥也不用准备,只要人到场。
“那我到时候拎两桶油和米过去,寓意好,也不怕坏,你们留着慢慢吃。”
李红也觉得很不错,又有好意头又实用,这才笑呵呵应道,“我确实想着以后都自己做饭吃,锅碗瓢盆也都配齐了。”
柳素琴也表示期待,“那敢情好,我以后下了班还能去你家蹭饭吃,你做的川菜不比饭店里的味道差。”
“尽管来,搬家那天我也准备给大家露一手,你有什么想吃的,现在就可以提了。”
聊起待客的菜品,两人越来越滔滔不绝,柳素琴不客气报了一串菜名,一边和好友插科打诨,一边在心里打定主意,米油是随大流的礼物,凭她俩越发密不可分的关系,应该送点更有意义且值得纪念的礼物。
最后她抽空去了商场,把她们上回逛街、李红看了又看但最后也没舍得买的一套金镶玉首饰买下来,让店员打包系上蝴蝶结,赶在李红搬家的前一天下班时单独叫住她,送上礼物,并叮嘱她明天好好打扮搭配,戴上这套首饰,美美的搬进新房子,开启全新的人生。
而李红看到里面一整套的项链、手链戒指和耳坠,也是惊喜到无法克制的尖叫,差点直接把她扑倒,“太豪横了姐妹,有了你,我还找什么对象,这辈子跟着你吃香喝辣、穿金戴玉多好啊。”
话是这么说,但搬家当天,李红还是第一时间把自己对象介绍给朋友们。
柳素琴实在是耳闻已久,第一次见忍不住上上下下、认认真真的把人打量了一遍,一大早在女朋友家里忙前忙后、把自己当半个主人的张国梁,都被她这直白的眼神看得都不好意思,开始尴尬挠头,还是作为他表哥的陈家明打破尴尬,笑着问柳素琴,“怎么样,我这兄弟长得还算一表人才吧?”
柳素琴这才收回视线,毫不吝啬给他点了个赞,“家明哥的眼光向来是最好的,以后陈大爷给我堂妹介绍对象,也要麻烦你帮忙掌掌眼,最好照着这个标准来呀。”
正得意洋洋听夸奖的陈家明:“……你还真是会狮子大开口啊,像我表弟这样要能力有能力,要样貌有样貌的小伙子,哪里是这么好找的。”
柳素琴是真的挺意外,陈家明当初说他表弟浓眉大眼,也太过谦虚了,分明就是剑眉星目嘛,身材也好,身上还能看到当过兵的硬汉气质,总之配她姐妹很不错,开始期待两人以后生的娃了。
既然陈家明当媒婆这么靠谱,还有一对单身弟弟妹妹的柳素琴当然不会放过他,不遗余力的吹彩虹屁,林南江和林全生他们也默契的打配合,一起把人架上去,还没开始上桌干杯,陈家明已经飘飘然了,最后拍着胸口,“行,你们的弟弟妹妹,就是我弟弟妹妹,包在我身上了。”
李红这一对成了,看着好事将近的样子,陈家明跟他们的关系也更拉近几分,这次也把女朋友何瑶华带来了。
自家男友都快被他们忽悠瘸了,何瑶华有点看不过去,就把柳素琴叫到一边讨论衣服包包去了。
她俩见过几次,还约着逛过街,虽然出身见识大不相同,但何瑶华还是很认可柳素琴的审美,也喜欢找她请教化妆护肤和搭配等问题。
只是这姑娘单位要求衣着干净整齐,家里父母也管得严,她很羡慕向往街上那些时尚大胆姑娘们,自己却只能打扮得端庄贤淑,也没什么机会化妆,最多画个眉、涂点口红,压抑得狠了,就喜欢找人打听相关话题,过过干瘾,顺便倒倒苦水。
这次也一样,聊着聊着,何瑶华又不知不觉吐槽起父母对她的严厉管控,他们近期最大的分歧跟结婚有关。
当然了,陈家明已经去何家拜访过几次,把何家父母哄得还算满意,两家已经约好了长辈见面的时间,一切顺利的话,婚礼会在明年五一之前完成。
半年多的时间准备,很快就会过去的,何瑶华已经在考虑结婚穿什么了,她母亲表示本地人都穿龙凤褂,当然红裙子配红大衣也可以,红红火火、寓意很好,偏偏她最想穿的婚纱被一票否决了,何母当时语气严厉的要求她不许穿白色婚纱,惨白惨白的,不吉利,也不庄重,因为外面的婚纱大都露肩露背的,老一辈表示辣眼睛。
何瑶华在父母跟前唯唯诺诺惯了,心里是很不甘心的,结婚是大事,这次她不想轻易妥协。但陈家明对此一筹莫展,岳父岳母太强势,他再能说会道也不敢强这个头啊,万一不小心掺和进去,把婚事搅黄了怎么办?
再说他是男人,对穿什么也没那么在意,只要顺利把媳妇娶进门就成。
何瑶华很苦恼,病急乱投医的问到了柳素琴这里。
柳素琴:“阿姨是不是太片面了?婚纱有白色也有粉色的,也不是所有款式都暴露呀,实在不行,还可以搭配披肩和蕾丝手套,这样又优雅又端庄。”
何瑶华瞬间像是找到了知己,连连点头赞同,然后继续愁眉苦脸,“可她只认准自己的想法,说不通,根本说不通。”
“说不通就不说,直接带阿姨去店里看,我店里又到了几个新款,也有很多选择了,可以直接去我那里试穿,再做一下妆造,让阿姨看看你穿婚纱的唯美样子,说不定她就改变想法了呢。”
“真的吗?”
“放心,只要是我店里的款式,随便你试,妆造也免费。”柳素琴大方说完,又建议道,“你说的龙凤褂我也知道,我们出去做妆造,其实很多新娘都是穿这个,造价也比婚纱贵很多,嫁衣上绣满金线,搭配一整套的纯金凤冠,真的很华丽很惊艳,各有各的美。反正我们当中的客户,有人也只能听家里的,结婚当天穿龙凤褂,不过他们会提前拍一套婚纱照挂在新房。有新娘在接亲时穿婚纱,等敬酒换成龙凤褂,这样直接满足自己和长辈们的要求。”
何瑶华确实没想过还能这样操作,顿时双眼放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握拳表示要按照她的建议,努力回去向爸妈争取。
陈家明听到两人的谈话,也不由松了口气,“这下可算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以后不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了。”
为了表示对柳素琴的感谢,他决定结婚照和婚宴当天妆造摄影就直接定她家了。
柳素琴也不多客套,只笑呵呵的保证给他俩最好的服务,绝对物超所值。
何瑶华是在一个月后,带着母亲来柳素琴店里试婚纱的,那会儿两家父母已经见过面,合了八字,婚礼毫无悬念的定在了五一假期,正是风水先生算的几个良辰吉日之一。
柳素琴先送上祝福,接着开始提醒,“五一结婚的人多,你们有时间的话,可以年后早点来拍婚纱照,这样时间充分,我们也可以好好制作。”
何瑶华和母亲同时表示会考虑她的提议。
何母对家人强势,在外面还挺善解人意,柳素琴今天没安排,陪着何瑶华试婚纱,亲自给她做妆造搭配,期间跟何母聊了不少家常,多是对方主动抛起话题,看着像个和蔼可亲的阿姨。
试了几轮,何母做主定下一套拍婚纱照的,还笑眯眯问柳素琴觉得怎么样,她自己觉得这条婚纱衬得闺女明媚又端庄,再让女婿穿上西装打着领带,两人挽着手站一起,肯定像极了才子佳人。
柳素琴大力肯定了阿姨的眼光。
这次并没有选出结婚当天穿的婚纱,何母的意思是还要回去一家人商量商量,但拍婚纱照这事是她主动点头了的,对何瑶华来说是个小小的收获,她也不气馁,离开的时候还悄悄告诉柳素琴,她回去会继续争取的,实在不行就穿两套,反正她出嫁一定要穿婚纱。
柳素琴也期待啊,婚礼两套妆造那是另外的价钱。
亲兄弟明算账,她可以提供最好的服务,但钱不能不收,这是原则。
不过,过年回去喝小舅子的喜酒,柳素琴也不得不打破原则,免费提供了一次服务。
那就是后话了。
彼时柳素琴才接到来自老家的电话,婆婆在那边扬眉吐气的告诉她,小儿子的婚事定了,就在腊月二十六,“你们直接回来喝喜酒就成,家里的事情不用担心,我跟你几个嫂子都会安排好。”
柳素琴没想到好消息来得这么快,又听出婆婆的语气正在兴头上,更是不遗余力的对林南河夸了又夸,等到林母心满意足的挂了电话,她也继续专心工作。
晚上回家,她先是把这事告诉了钱菊香和张大妈,让她们看到林南江,别忘了转告这个好消息。
临近年关,他们夫妻俩都在热火朝天的搞钱,作息完美错开,再次回归睡在一张同床但碰不着面的状态,林母直接打电话到店里跟她说喜事,以为通知了她等于通知了老三,殊不知柳素琴还需要再找传声筒。
不过这次心里装着事,等到林南江回家,柳素琴也跟着悠悠转醒了,第一时间宣布喜事。
林南江匆匆冲了澡出来,闻言一屁股坐在床边,欢喜问,“新娘子就是姐夫说的那姑娘吗?没想到还真让他办成了,真是出息了啊。”
“店里人多,我没细问,不过看妈那股高兴劲儿,估计八/九不离十了,她还提到了当天要很早出发去县里接亲,自行车不行,至少得借一排摩托车。”柳素琴回忆了下林母的原话,“妈还说特意定在日子,就是等我们一起吃喜酒,所以不用着急,忙完生意再回去也来得及,酒席等琐事她带着嫂子们安排好,也不用操心。”
林南江若有所思的点头,“那我们只要回去喝喜酒?”
柳素琴笑道,“是啊,家里把事情都做完了,咱俩可不就等着吃现成的么?不过你是当亲哥的,也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不如想想送点什么贺礼给新人?”
林南江自己娶过媳妇,当然知道这个过程有多繁琐,乡下物资少,哪怕家里不缺钱,提前准备食材也是大工程,屋子还要里里外外的打扫装饰,角落统统洗洗刷刷,这种大场面,基本是家里兄弟姐妹们齐出动,小孩子都得被支使团团转,主打一个人仰马翻,大人小孩都不放过。
可轮到小弟结婚重要时刻,自家非但不能回去助一臂之力,反而还要老母亲在百忙之中抽空帮他们家打扫,那小房子快两年没住人了,打扫起来只会更费劲,林南江自己想想都觉得羞愧,得了媳妇的提议,更是认真思考了好一会儿,最后试探着问,“既然去城里接亲需要车子,要不我们直接开车回去?”
他们之前并没有开车回老家的打算,毕竟回去的人多,一辆车子坐不下,与其分头行头,还不如大家一起去坐火车呢,在火车卧铺上躺一路,肯定比坐小轿车来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