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素琴怕吓到家人们,才往最低了说的。
当然她当前的小目标也才月入八百而已,月入过千过两千什么的,至少要等转正以后。
而这年月的月入八百,应该相当于后世的月入八千吧,在她重生之前,月入过万依然是很多年轻人甚至大学生的奋斗目标,柳素琴觉得自己这个目标还是挺高大上的。
她这简单直观的比方,同样引来了电话那头的一片哗然,大家都不敢想象世上竟有这样轻松又高薪的工作,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一个月休三天,工资居然能有一千?他们老板是什么绝世大善人啊!
柳素琴甚至还听到二嫂大声教育女儿的声音,“听到没有?姑姑的同事每个月能赚一千,等你姑姑干熟了,同样也能赚这么多。你在家好好听话、照顾弟弟,等初中毕业了,我跟你爸就去求姑姑带带你,学会这门手艺,你往后都吃穿不愁了。”
小姑娘应得也很响亮,“好,你们说话算话,一定要让姑姑带我啊。”
柳素琴:……
没记错的话,侄女才小学二年级来着吧,二哥二嫂都不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直接就把她初中毕业学什么手艺的路线定下来了吗?这可真是亲爹妈啊。
跟娘家众人结束通话,柳素琴表情复杂的回头看了老妈一眼。
钱菊香敏锐的反问,“看我做什么?”
“算了,等下再说。”
钱菊香:???
无语不会消失,而是被转移到了钱菊香身上。
柳素琴不管被她一句话哽得不上不下的老妈,继续拨打电话。
林母也已经等在小卖部了,接通电话后寒暄两句,柳素琴很快进入正题,说了她开始出去工作的消息。
而以往最是捧场的婆婆竟然一反常态的嘘寒问暖,一叠声问她出去上班累不累,要是适应不来,就别辛苦自己了,让老三好好开店,赚钱养家本来就是他身为男人的责任云云。
这一番发自肺腑的关心问候,把柳素琴说得恍恍惚惚。
一般不是亲妈担心闺女上班辛苦,当婆婆的只会巴不得儿媳妇多干点活,好为家里减轻点负担的吗?而现在,她没从亲妈那里得到的关怀叮嘱,反而在婆婆跟前听了个畅快。柳素琴几乎都要怀疑她妈和婆婆是不是搞错剧本了。
直到林母关心完她的身体,不知不觉聊起家长里短,柳素琴才知道婆婆不是拿错剧本,而是她老人家刚好也在兴头上。
事情还得从他们出主意让小叔子学开车说起。
当时他们主动提出可以借钱给老四林南河交学费,对方也在离开前送来了亲手写的欠条,但学费要好几千呢,他们也不会随身带这么多钱在身上,又还在新年假期,没地方取钱,所以只是口头约定,柳素琴和林南江回到深市后,才通过邮政汇款回去。
而林父林母也在一周前顺利收到汇款,去镇上邮局把钱取回家,并在月底用这笔钱给小儿子报上了驾校。
这会儿,林南河已经提前背着包袱去县里了。
他报的是大车驾照,这时候的小轿车驾照考试容易一些,考大车驾照的基本是要从事这一行,考试范围也包括了一些基本的修车知识,课程安排是半天练车,半天修车,排得满满当当。
本来林家去趟县里就不容易,学习任务还这么重,林南河总不能每天学完又跑回家里吃饭睡觉,培训期间是要住在县里的,而驾校不提供吃住,自然是提前一两天过去安顿了。
柳素琴听了自然是要关心几句,“驾校也这么早就开学呀,这两天谁陪南河去县里安顿?”
林母表示都没有,老四是跟着他二姐夫一块进城的。而二姐夫也并非专程陪小舅子跑这趟,郎舅俩要一起上课了。
是的,林家二姐夫何胜利也决定考驾照当司机了。
有个跟自家关系不错的亲戚就在从事这一行,他其实早就有这个念头了,之所以拖到现在才做出行动,也是因为考驾照的费用太昂贵,他三言两语的说服不了父母。
而这回林南江借钱也要让老四去县里学车,直接给何胜利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理由。
三舅子在深市做生意,又是开店又是买房,就是老丈人家不宣传,何胜利也从深市回来过年的同村人那里听过不只一两回,人人都说他舅子如今是真的混出头了,车子房子票子全都有,还把媳妇孩子养得那么细皮嫩肉,什么实力大家都有目共睹,人家已经是半个深市人了。
而这样大家公认的有出息有眼光的三舅子,衣锦回乡后,第一个大动作竟是出钱支持亲弟弟去学开车。
他这么干总不可能是单纯为了坑老四吧?就算要坑人,也犯不着借钱,那是几千块而不是几毛几块钱,老四就是借钱不还,看在父母的面子上,他又能说什么呢?
但凡是个有点脑子的,都不会去干那种损人不利己的事,而何胜利更坚信一点,三舅子肯出这么大的血,肯定是因为他相信这笔钱出的很值,同时也不认为老四以后会仗着父母的偏爱借钱不还。
而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最大可能,无疑是三舅子认为从事这一行足够有钱途。
等老四学完车出来当司机,收入大概会非常可观,还债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那老四肯定不会赖账。
别说按时还钱了,让老四把他三哥供起来都成,毕竟是让他过上好日子的恩人呐!
想通其中关窍后,二姐夫何胜利立刻回去找父母,经过一段时间的洗脑说服,还真让他说服了父母,并成功得到了老父母的经济支援。
其实林母最初从女儿那里得到二女婿这个想法时,内心喜忧参半,她当然也希望女儿同样过得好,但就怕姑爷这时候跟风,心里也打着向老三两口子借钱的主意。就算女儿女婿都是好的,保不齐女婿的父母动这个念头,怂恿他俩回来寻求支援。
根据这个情况,林母私下还和自家男人商量过对策,若是女婿真开这个口,那就他们老两口掏钱堵嘴,做岳父岳母的,支援个千八百块也算仁至义尽,就当回报二闺女这些年对娘家的尽心尽力,但这事没必要闹到老三两口子跟前。
他俩不拒绝老三借钱给老四,固然有偏心小儿子的成分,同时也是确信他们能监督老四早日还钱,不会让兄弟之间为了钱闹得不愉快。
但闺女不一样,即便相信二姑爷同样不是那种借钱不还的人,可另外两个女婿就不好说了,这个口子一定不能开。
林母宁愿让其他两个闺女抱怨他们当父母的偏心,也不想让老三在兄弟姐妹间落下吃力不讨好的名声。
毕竟做父母的,谁没被儿女埋怨过几句偏心?林母也承认她在几个闺女之间,的确更偏向老二,谁让只有二闺女嫁出去后依然对娘家尽心尽力,连带着女婿也三天两头过来孝敬他们呢。
两口子就这样默默的把钱准备好,只等着女婿女婿回来说了,没想到何胜利两口子从始至终压根没提过钱的事情,林二姐回娘家宣布男人要跟小弟一起去学车的重大消息时,何胜利已经顺利从父母那里争取到了全部学费。
不过何家父母也说了,家里有点积蓄,但不多,能掏学费已经是极限,至于培训期间的食宿费,还有以后出来找工作,就要何胜利自己想办法了,毕竟也是快三十的人,不能事事都指望父母帮衬。
林母一听这个消息也是喜不自胜,接着就往女儿手里塞了两百块,表示女婿进城的食宿费她给出了,顿时把林二姐感动到不行。
他们老家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林二姐这些年尽心尽力帮衬娘家,也从来没想过要什么回报。
没想到她妈嘴上不说,其实都把她的孝心都看在眼里,出嫁后还能从娘家拿到钱的姑娘,周围应该也就她一个了吧?林二姐又高兴又感动,揣着这笔“巨款”回去的路上,腰板从来没有这么直过,仿佛天塌下来也有人撑腰了,这几天叮嘱自家男人到了县里要照顾好小弟,千万不能辜负爹妈的那些话,反反复复说了千百遍。
而林二姐高兴,林母只会比她更高兴,难得没有在乎话费,而是在电话那边不停地感慨,“这下好了,我跟你爸再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老四跟你们二姐夫一起去县里学车,不仅这几个月能互相照应,以后工作也能一起,这才是互相帮衬啊!不过他们都得感谢你跟老三,是你们出的好主意,帮他们找到一条出路,总之老四和你们二姐家日后算是稳当了……”
柳素琴不知道二姐夫学车背后还那么多弯弯绕绕,主要是没谁舞到自己跟前,她就懒得动那个脑子,只管附和林母的观点,婆媳俩聊到最后,竟然有点依依不舍的意思,挂了电话转头,还看到她妈一脸牙疼的表情。
钱菊香:“你跟你婆婆平时就是这么说话的?”
柳素琴故作不解,“有什么问题吗?我婆婆说话可好听了,我们做什么她都夸好呢。”
钱菊香酸溜溜的想,平时对她这个亲妈说话噎人的很,在婆婆跟前倒是一口一个“妈”喊得亲热,死丫头还有两幅面孔。
但她又不想承认这是因为自己说话口气太冲的原因,只好阴阳怪气的道,“是是是,你婆婆什么都好,别人哪比得上啊。”
柳素琴当然知道老妈吃醋了,于是付了电话费离开烟酒店的时候,挽住钱菊香同志的手哄了几句,直到站在路边才问,“我准备陪李红去店里,你是一起去还是带着芳芳先回家?”
小芳芳很是机灵的叫了两声,表示要跟妈妈和姨姨一起,钱菊香也不假思索,“不是还有话没说完,我怎么回去啊?”
她现在回去了不得抓耳挠腮?这丫头越来越坏心眼了。
李红趁机道,“钱婶也抱了芳芳这么久,给我抱一抱吧,你俩正好说点正事。”
钱菊香想着等下回家还要她来抱,也就不吝啬这一段路了,大方的把小家伙让出去。
而小芳芳是个不认生的,或者除了最喜欢跟爸爸妈妈贴贴,其他人都无所谓,到了姨姨怀里,便用小手乖乖搂住姨姨的脖子,李红顿时像个偷娃成功的人贩子,昂首挺胸,脚下生风的走在前面,柳素琴一边提速追赶小伙伴的脚步,一边提醒她妈注意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你有空还是跟大哥二哥说一说,让孩子们出来打工只是不得已的出路,读书才能真正改变命运,他们年纪小,正该好好培养才是啊,要是日后培养出个大学生,咱们家岂不是祖坟冒青烟?”
说实话,要不是对柳小弟那稀巴烂的成绩有深刻印象,但凡他还有一点点抢救的可能,柳素琴刚重生回来都不会一门心思只管赚钱,至少也要三天两头打电话回去让他好好学习。
可惜他们兄妹四个都不是读书的料,只能争取培养下一代了。
钱菊香没想到她酝酿半天就为了说这个,表情瞬间变得索然无味,“害,打工有什么不好的,别人还没这个门路呢,往后你侄女跟着你学化妆,侄子跟着老四学开车,一年赚个万把块,这日子不美滋滋吗?考大学什么的就别想了,咱们家没这个龙脉。”
柳素琴:……
以前村里老人都说他们没这个龙脉,所以培养不出大学生,她差点就信了这个邪。
直到后来亲自给孩子们陪读,姐弟俩中考,她就搬到镇上给他们做饭,他们高中念的都是县重点,她也跟着在学校旁边租房、继续照顾姐弟俩的起居,直到成功把他俩都送上985、211,这个战绩可以说相当出色了,柳素琴那时便很清楚一件事,没有什么天注定,或许每个人得到的教育资源是天生的,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勤奋刻苦可以弥补很多不足。
说起来,他们兄妹几个的孩子加起来不少了,大哥家是独生子,二哥和她都是一对姐弟,老四更厉害一点,生了足足三朵金花,八个孙辈,柳父柳母走出去也是被夸一句儿孙满堂、人丁兴旺的人,可除了她家两个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后来也就小弟家的小女儿叛逆期之后改邪归正,努力学了一年多,吊车尾考上省内一所二本院校,这个录取率只能说相当拉胯了。
柳素琴重生回来,不打算鸡娃是一回事,但她这么努力给孩子们创造最好的条件,自然坚信他们最差也能考入上辈子的学校,现在需要她鸡的就是侄子侄女们,尤其是大哥二哥家,赚钱供孩子们上大学一点都不费劲,为什么不试试?
不过她这时才发现,教育光从娃娃抓起不够,首先要改变他们父母的观念,柳素琴第一个给她妈洗脑。
“您是不是觉得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也就是去各单位,赚点死工资,还不如出来打工赚得多啊?”
钱菊香果然反应平平,“难道不是吗?”
柳素琴也不讲那些大道理,直接举例子,“你上回跟着去村里接张大妈,应该见到了我们以前的房东?他儿子陈家明在这边从事外贸行业,手下招了好些懂外语的中专生大专生,这些高材生不用出门跑业务,坐在办公室里吹吹空调,对着电脑上班,工资起码两三千;还有阿慧的合租室友,也是个大公司工作的白领,月薪一两千,但是人家还有年终奖,房补饭补交通补贴各种福利补贴加起来,都快赶上别人一个月的底薪了。”
“还有老乡邓哥,我应该说过的吧,他开出租车,多的一个月也能赚好几千,后来买了房,又凑钱把出租车买下来,以后只会赚的更多,但他每个月还是要花上百块给儿子请家庭教师来家里补课,图什么呢?把钱攒起来,过几年儿子毕业了,给他们买辆出租车,岂不是一步到位?”
钱菊香被她这些动不动月薪几千的例子砸得晕乎乎,下意识问,“对啊,图什么呢?”
“当然是图孩子们以后不要像我们这样吃苦受累,有个学历,以后坐办公室,哪怕赚的不多,至少衣食无忧,体体面面。”
“这个……”钱菊香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在她的观念里,吃苦算什么?只要肚子不挨饿就是好日子。
可闺女说的好像也有些道理,大城市里的人削尖脑袋、砸钱也要培养孩子上大学,难道他们都是傻子不成,净干亏本买卖?
柳素琴看到她妈有所触动,这才继续说,“对了,邓哥他们给孩子请的家教,都是这附近的大学生,上一节课几十块钱,他们但凡勤快点,一个月能赚好几百呢。”
钱菊香目瞪口呆,“上大学还能赚钱?”
“对,我们以前以为的读完大学出来拿死工资,那是躺平的过法,但凡有个学历还肯吃苦,收入都不会比我刚才说的那些低。”
钱菊香想了想,自家孩子肯定是不怕吃苦的,让他们早早读完书出来学手艺,往后累死累活也就月入千八百了吧,想要赚得更多,已经不是吃苦加班就可以的,要看老板答不答应啊,除非自己攒钱当老板,那就赚多少都是自己的了。
可若是念个大学出来,收入轻轻松松翻几倍,这个大学就很值得上一上啊。
那么问题来了,“这大学也不是说上就能上的,万一你侄子他们不是这块料呢?”
终于洗脑成功了,柳素琴笑道,“是不是的,先让他们认真学习了再说,咱们老家那里教育资源一般,想给孩子开小灶都找不到门路,只能平日里叮嘱他们好好学习,多做练习题了,这个不花钱的,万一考上了,就是祖坟冒青烟,考不上咱们也没损失,退路就在这里又不会长腿跑了。”
钱菊香表示有道理,不花钱那就值得一试,“行,赶明儿我就打电话给老大老二好好说说,孩子们还小,确实不能耽误了。”
柳素琴向老妈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全家最有眼光和魄力的人,侄子侄女们往后要是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她这位奶奶。
几句话成功把钱菊香忽悠得找不着北,她自己说完则一脚踏入粉面店,正好林南江也迎面过来。
这家伙连在李红怀里努力跟他打招呼的大胖闺女都顾不上搭理,只一个劲盯着她,眼神像是甩不开的牛皮糖,“老婆,你下班了啊,今天怎么穿得这么……额,休闲?”
柳素琴承认她非要送李红过来蹭车,就是为了这一刻,笑盈盈的由着他打量,“牛仔裤方便干活啊,大家都这么穿,你觉得还可以吗?”
第62章 二人世界。
看到俏生生站在眼前的人, 远胜于当年让他一见钟情的俏丽明媚,林南江此刻满脑子只有媳妇这张让他怎么看都看不腻的俏脸,半点想不起他们前不久才达成的她只能和他出门时打扮成如此模样的约定, 目光灼灼的盯着她,眼神如有实质。
只在听见熟悉的声音和语气, 才唤起他一些些神志, 但不多, 林南江只听清她说的最后两个字,想也不想的点头, “可以,可以——”
点了半天头,他才稍稍回过味来,“额……素琴,不是说好我陪你一起穿这些流行款式的吗?”
她怎么还偷偷的变美, 把他一个人丢在村里放牛呢?
“可是上班这么穿舒服又方便啊。”柳素琴有恃无恐,还晃了晃无名指闪闪发亮的钻戒,“放心把, 我一直戴着婚戒, 大家都知道我有老公孩子了。”
林南江的注意力就这么轻松被转移, 一眨不眨盯着自家媳妇的纤纤素手尽情欣赏,并发出心满意足的喟叹, “老婆,你戴钻戒真好看, 衬得手又白又细, 应该早点给你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