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零留守妈妈想开了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清越流歌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71 KB   上传时间:2025-10-11 13:50:52

  李红不仅捧场,行动力也一如既往,刚走进小区,她突然脚步一顿,伸手拉住柳素琴,眼神郑重,“我决定也要来关内找工作了,素琴,还要麻烦介绍一下那个大林,方便的话提前打电话跟那家说一声,我过两天抽空带着钱和证件去找村里他帮忙。”

  柳素琴不意外她会如此选择,但也被这个效率惊呆了,“这么快?”

  “是啊是啊,这可是大事情,红姐你还是要考虑清楚。”

  “关内有素琴两口子和全生在,也算有了个照应,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可如今都已经八月底,没几个月就过年了,你要不干到年底,把压的工资都拿到手呢?明年要是依然想来关内,再找素琴帮忙也不迟。”

  几人纷纷劝李红不要冲动决定,她们有些话不好明说,李红是几人中年龄最大的,如今连柳素琴都结了婚有了孩子,她们也就这一两年的事了。

  一旦嫁了人,接着就是生孩子,在老家带孩子操持家务,这时候折腾着进城里又有什么意义?

  柳素琴倒是没想这些,只是怕李红不了解边防证的流程,又安抚道,“大林那边手续很快的,着急用的话,两三天就能拿到证,不用提前这么早开始准备的。”

  “那我早点办完证,快点来关内投奔你不好吗?”李红状似开了句玩笑,随即正色道,“你们是后面出来的,可能不清楚,我初中没毕业,都还没过十五岁生日吧,就跟着老乡来深市打工了,那会儿年龄小,稍微正规一点的厂子都不肯要,偷偷摸摸的打黑工,认识素琴的时候,我都在这边混了快三年,是个实打实的老油条了,今天要不是沾了素琴两口子的光,跟着进城见世面,以我自己的本事,只怕这辈子也摸不到大城市的边。”

  “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真差劲,活得也没意思,好像这辈子一眼就能看到头,没有一点点希望……你们让我再等等,道理我明白,可过完年我就二十四了,不知不觉,在关内这个小镇子混了九年,一辈子能有几个九年啊,我真的还要再等下去吗?”

  几人齐齐沉默。

  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谁离开家乡时不是抱着对未来的满腔期许?

  可到了所谓的大城市才发现,未来依然看不清前路,在暗无天日的工厂车间,日复一日的劳作,迷茫,纠结,迷茫,想改变却找不到任何出路,然后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变得麻木,开始浑浑噩噩,随波逐流。

  李红这番话称不上振聋发聩,却也道尽了她们南下打工以来的辛酸和痛苦。

  她们是没有李红这样的勇气,在这个尴尬的年纪破釜沉舟从头开始,但她们尊重心怀希望的朋友,不再劝阻,开始真心实意祝愿她能在特区闯出一片天地。

第29章 一家之主的排面。

  柳素琴没多说什么, 而是用实际行动表示对朋友的支持,回去后,拉着李红找到还在她家喝茶聊天的房东两口子, 简单说明情况,“我们这两天会打电话回村里, 跟大林知会一声, 不过李红人生地不熟, 也就跟您二老认识,可能还要麻烦你们关照下。”

  “行, 有事只管找我。”陈大爷很痛快,他这人还有点好为人师的毛病,知道李红肯花钱托人办边防证,肯定不是为了放假跑城里来玩的,便语重心长道, “你们年轻人确实应该多出去看看,一直窝在乡下算什么事?既然背井离乡来特区打拼,总要到真正的特区中心闯一闯, 这一趟才算来得值。”

  李红收到这么多真诚的鼓励和肯定 , 一时间也颇为踌躇满志, “谢谢陈大爷,我就是这样想的, 现在还算年轻,不试试其他的出路总是不甘心的, 哪怕试过之后还是一事无成, 我也认命。”

  “对喽,年纪轻轻,又肯吃苦上进, 日子只会越过越好,看看小林小柳就知道了。”陈大爷鼓励道,“也是现在国家好起来了,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这机会,你们可要珍惜。”

  柳素琴能做的有限,正式把李红介绍给陈大爷,双方也只是浅浅寒暄几句,李红就要跟同伴们先回去了。

  一早说好的,进城坐车,回程林南江骑三蹦子送他们。

  不过三蹦子到底不够宽敞舒适,年轻人挤一挤没事,不好让老人也挤这个,林南江出门送客前便特意招呼陈大爷两口子,“大爷大妈别急着走,晚饭就在家里吃,到时候咱们好好喝几杯。”

  两老自然是拒绝的,陈大妈表示晚点还要去儿子家给他做饭,柳素琴也笑道,“让阿明哥也过来,添一双碗筷的事。”

  陈大妈连连摇头,笑得合不拢嘴,“阿明老念叨想念阿妈煮的饭,一大早还特意买了菜回家,可不能浪费了。”

  “那好吧。”林南江无奈耸肩,又交代好兄弟,“那要是我还没回来,你帮我送送陈大爷和陈大妈。”

  林全生:“放心吧。”

  林南江又转头看向媳妇。

  柳素琴不知道他啥时候染上的毛病,出个门叽叽歪歪,干脆伸手轻轻推他,“好了,离了你,家里一时半刻也乱不了,早去早回,要安全把大家送回厂子里,不过路上也别开太快……”

  林南江总算带着朋友们下楼了。

  大部队离开不久,陈大爷和陈大妈也看看天色,准备起身回去了。

  但可能是出门在外,一起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邻居都显得格外珍贵起来,陈大妈和张大妈都有点依依不舍了,陈大爷也耐心等着她们道别。

  柳素琴见状,也把林全生拉到一边,“全生哥,你送完两老,顺便去附近超市买点菜,大家口味差不多,选你想吃的菜,晚上我亲自下厨。”

  林全生这半年跟着好兄弟进货摆摊,整天混迹菜市场,对于怎么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已经有了心得,当下笑道,“太好了,弟妹好久没下厨,我可怀念老家的家常菜。”

  “想吃什么尽管买。”柳素琴很放心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他,又塞了两百块到他手里。

  林全生一惊,“太多了吧?买菜而已,给个三五十就够了。”

  “城里开销大,超市又比菜市场普遍贵些,身上多带点钱比较安心,剩下的你拿着当零花。”

  林全生刚从厂里出来那会儿,是真心实意为好哥们的以后发愁,大着肚子随时生产的媳妇,狭小拥挤的出租屋,没有固定工作还要养家糊口的他!

  光是想想,就替好兄弟感到亚历山大,哪里还好意思拿他们那么高的工资,便只推说让弟妹帮忙管着,这样他们要是手头紧张,也方便随时取用。

  当然林全生很快就知道这俩不声不响,其实私底下赚得盆满钵满,为自己的天真无知汗颜。

  而他那会儿已经体会到柳素琴代管工资的好处。

  其实这工资多少都不打紧,重要的是他自己不能经手,那样甭管家里打电话找他软磨硬泡,理直气壮一句“没钱”就能轻松打发,把工资卡存在别人那里,反而更容易积少成多。

  当然没有说柳素琴是别人,她作为自己最好的兄弟媳妇兼老板娘,不仅吃喝拉撒从来没亏待过他,还隔三差五还给他们发点零花钱,在林全生心里,他俩已经比亲兄弟姐妹还亲。

  毕竟他这么多年,从来只有父母哭着诉说家里又没钱了、每次回家弟妹们缠着要红包要零食的份,生平第一次收到零花钱,当时慌张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了。

  还好柳素琴发零花钱多是一视同仁,林南江和林全生各拿一份,金额多少视他们近期的辛苦程度而定。

  林南江可是一点都不介意的,理直气壮收了钱,还要笑嘻嘻凑到媳妇跟前好一阵插科打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时间一长,林全生也能坦然收下这份好意,并美滋滋的开始卖乖,“谢谢老板娘,老板娘大气,恭喜发财!”

  老板娘对此只是不在意的挥挥手,“去忙吧。”

  林全生便乐颠颠出去了,再回来已经拎着大包小包,把两只手占得满满当当,连掏钥匙开门的功夫都没有,只好用脚轻轻踢了两下门。

  听到动静过来开门的张大妈都看直了眼,“你这是进货去了啊,买这么多菜,晚饭就我们四个大人,怎么吃的完?”

  “超市的菜和水果不仅多种多样,也很新鲜的样子,我看这个也想吃,那个也觉得不错,不小心买多了。”林全生笑嘻嘻,“不过吃不完没关系,放冰箱一样很新鲜。”

  陈大妈深以为然,“这倒是,那么贵的冰箱,还是要多多用起来。”

  说完伸手去帮林全生拎东西,两人开始整理今天用不上的水果蔬菜,可以第一时间拿去冰箱保鲜。

  柳素琴也抱着睡完午觉精神十足的闺女过来看了看,然后对林全生说,“看你热得满头大汗,冰箱里冻了汽水,有几个小时,应该很凉快了,喝点冰的解解暑吧。”

  “好,我先把菜整理完。”林全生一鼓作气忙活完,他今天的任务便彻底结束了,从冰箱开了瓶冰冰凉凉的汽水瘫进沙发里,开始享受着神仙都不换的好日子。

  接下是柳素琴的主场,她把活蹦乱跳的小家伙也放沙发上,让她自己在上面蛄蛹扑腾,当然也也搬了几把凳子过来围住边沿,又叮嘱了林全生稍微看顾,就和陈大妈一头扎进厨房准备晚餐。

  与此同时,林南江也顺利的送朋友们出了边防线,然后在他们七嘴八舌的劝说下踩了刹车,大家纷纷跳下三轮车,嘻嘻哈哈的跟他挥手道别,然后三三两两勾肩搭背,有说有笑的向着厂子的方向进发。

  林南江骑在车上目送他们走远,才掉头回了城里,因为没有按计划送他们到厂里再返回,他到家便也提早了很多,太阳下山,但天还没黑。

  住在城里的人似乎很喜欢天没黑就开灯,林南江注意到有些街道的路灯已经亮了,车子驶进自家小区,放眼望去更是万家灯火。

  他开始期待自己家此刻会是什么情形,忍不住加快速度,车子靠近自家所在的楼房,仰起头,果然看到属于他的那扇窗也亮起了温暖的灯光。

  林南江匆匆锁好车,发挥大腿长的优势,三步并作两步跨过台阶,一眨眼就来到了三楼。

  可当他站在自家门口,看见眼前的大门虚掩,从里面泄露出来的灯光,照亮了整个昏暗的楼道。

  林南江突然就没有了刚才那种归心似箭的急迫。

  站在特意为他留着门的屋外,他闻到了记忆中家乡菜独有的香味,是他的爱人在为他洗手作羹汤;客厅里还隐约传来男子故意夹起来的声音,和孩童清脆悦耳的笑声,是他的兄弟在陪他的小宝贝玩闹。

  这一刻,仿佛欲/望被全部填满的餍足,林南江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从容,因为他已经拥有了最幸福的家,和最好的家人,他们是他在世上最坚实的后盾,让他从此不再心有不安,可以从容不迫应对生活中的任何挑战。

  林南江不知不觉就看痴了,在门外呆立许久,脸上挂着暴露智商的傻笑,直到被屋内的人发现,“你傻站在外面干什么呢?”

  “没什么。”林南江这才回神,正要大跨步进屋,又被好兄弟阻止了,“张大妈下午才拖好的地,你换双拖鞋再进来啊。”

  林南江此时也看见了摆在门口的新凉拖,一边弯腰换鞋,一边跟哥们感叹,“我就是刚才回来,看见你们给我留的门,厨房里飘来饭菜香味,还有你把芳芳逗笑的声音,不知道为什么,就感觉胸口一下子满满涨涨的,什么都不想做,只想静静地看着你们。”

  “那可不,你小子现在叫什么娇妻幼子,还住着这样宽敞体面的楼房,活得也太精彩了,这是多少男人一辈子的梦啊。”林全生说着,脸上也露出了同样的羡慕和向往。

  林南江笑得一脸不值钱,“嘿嘿。”

  “这不都是你努力的结果。”端着菜从厨房出来的柳素琴正好听见这段对话,也毫不客气的给他戴了顶高帽,“好了,大功臣,快去洗把手,马上要开饭了。”

  林南江本来就上头,被媳妇这么一夸,更是整个人都飘飘然起来,酒还没喝已经醉的不清了,但也没忘记听媳妇的话,乖乖去卫生间洗手,还额外的用清水洗了把脸,再出来时,丰盛的饭菜已经摆满餐桌。

  柳素琴今天亲自下厨做家乡菜,主打一个辣死人不偿命,放眼望去餐桌一片红彤彤,让人看了就感觉菊花一凉。

  但他们在深市生活久了,饮食方面多多少少也受到本地人影响,比方说饭前一碗汤。柳素琴率先盛了一碗汤递给林南江,“你们这阵子辛苦了,刚好也要入秋了,陈大妈特意煲了莲藕老鸭汤滋补,来,一家之主先喝。”

  林南江被哄得找不着北,一屁股坐在了主位,被林全生抱着在餐桌旁打转的芳芳,仿佛也闻到了开饭的信号,开始咿咿呀呀叫唤着,试图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张大妈抬头看过来,柔声道,“芳芳也有,今天专程给你蒸了鸡蛋。”

  林南江此时情绪价值被拉满,很是自觉的承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当即伸出手道,“我来抱芳芳,大家都上桌开饭吧。”

  柳素琴也给几人都盛了汤,坐到了林南江左手边,也笑盈盈的招呼,“对啊,趁热吃。”

  林全生便一屁股坐在林南江的另一边,笑呵呵道,“一直闻着饭香味,我早就饿了。”

  倒是张大妈还有些迟疑,“要不我先下去照顾芳芳,给她喂点蛋羹?”

  “不用,有她爸爸照顾呢,再说我也在旁边看着。”柳素琴朝张大妈招手,“过来坐,汤快凉了。”

  如果说中午的开火饭是热闹非凡,那这顿晚餐则是温馨脉脉。

  他们都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坐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天,气氛温馨又融洽。

  就是有点过于日常了,都沉浸在干饭中,林南江和林全生越是辣得满头大汗,越是大口炫饭停不下来,就连张大妈也一边嘶哈嘶哈,一边忍不住用白开水继续涮菜。

  她自认考虑了阿姨的口味,桌上那几道清蒸海鱼、蒜蓉大虾、白灼菜心和水蒸蛋,明显就是给张大妈准备的,没想到她是这样的张大妈,人菜瘾大。

  乔迁第一天,又是他们“一家人”真正意义上的在新家第一顿饭,柳素琴还是想整点仪式感,去冰箱里取了酒出来。

  这酒是她跟张大妈自己酿的米酒。

  在柳素琴他们老家,逢年过节都会酿点糯米酒,除了偶尔小酌几杯,更多的还是用来炒菜,乡下人舍不得花钱买料酒,自家酿的米酒也是增香去腥的一把利器,用米酒烹饪的菜肴不仅带着独特风味,还会残留一丝淡淡的绵甜,能恰到好处中和辣味,吃起来没那么刺激。

  毕竟有些家乡菜,他们自己也是一边辣得流眼泪,一边疯狂炫饭的。

  柳素琴小时候看她妈和奶奶他们酿酒,还主打一个不浪费一点,就连用剩的酒糟,也可以炒一炒下饭吃,实在吃不完,还能拿去喂猪喂鸡,都是难得的好东西。

  当然她和张大妈酿酒,不至于节省到这种程度,装瓶的时候单独装了一罐酒酿,顺便多做了些酒糟鱼留着慢慢下饭,剩下的酒糟该扔就扔。

  自从自己酿酒,柳素琴有时候的早饭便是酒酿丸子、米酒冲蛋,简单又美味。

  不过她在哺乳期,碰了米酒或者酒酿,要注意两小时内不能给孩子喂奶。

  在上辈子,这些可能对孩子不好的东西,柳素琴是完全不敢碰的,但她重生一场不容易,也想通了很多事情,有时候对自己好,也是对大家都好。

  就像她只是想吃酒酿,又不是要龙肝凤髓,为什么一定要委屈自己?芳芳可以冲奶粉,也可以添加辅食,晚喝一顿母乳也饿不着。

  柳素琴果断给大家把酒倒上,“我们先干一杯,以后也要像这样和和美美、笑口常开,当然更加祝愿我们都生活美满,财源滚滚,买车买房!”

  “干杯!”四只玻璃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纷纷一饮而尽。

  冰凉绵甜的米酒下肚,刚被辣出来的燥意立刻烟消云散,从天灵盖爽到了脚指头,林全生当下跟兄弟感慨,“这自家酿的水酒,也算是从小喝到大了,也不是说以前的不好喝,但第一次喝冰过的,没想到滋味会这么好,比那些贵死人的汽水都更好喝,要说这台冰箱还真是贵有贵的价值,买的不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7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1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零留守妈妈想开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