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同学有那机灵的,直接拿票来给她那些菜都换走了,不用钱买,就不算买卖,这空子也算是给他们钻到了。
钟莹莹手里本就不缺钱,班上同学又给她贡献了这么些票,钱票都不缺,那不是想买啥买啥。
陈显英知道闺女的钱来路正当后,脸色好了不少。
她让钟莹莹把手里的钱票收好,自己掏钱付给了售货员:“那是你的私房钱,自己放好了,买东西的钱娘来出。”
孩子买点零嘴还惦记着家里的侄子侄女,这让陈显英觉得自己这个娘做的有些不到位。
家里又没困难到那种地步,村里最近几天应当还有一笔货款到账,分红到账后又是一大笔收入,哪至于让孩子买点零嘴都扣扣搜搜的。
陈显英当即就决定,买,不光要买,还要买多点。
她转头问:“莹莹,你屋里那雪花膏是不是也快没了?”
钟莹莹点点头,好像是只剩下小半罐了,但她还有蛤蜊油,用在外面的东西,只要保证手脚不开裂就行,除了吃以外,别的东西她不是特别挑。
陈显英对售货员道:“雪花膏也来四瓶。”她自己一瓶,给明月、明芳各带一瓶,还有一瓶给莹莹。
方才还嫌弃闺女大手大脚的人,一转脸花起钱来比她闺女还要爽快,售货员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将陈显英要的东西全拿给她后,售货员心里还在茫然,这大中午的,她都以为没顾客了,没想到还能开一笔大单。
一旁的楚秀秀也是满心复杂,她从小就羡慕钟家,羡慕钟莹莹,直到现在,依旧如此。
她在学校赚了钱,一到家里她爹娘就要全部收走,除了平常吃饭用的钱,一点也不给她留,这次……要不是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恐怕他们也不会给她钱,让她出来买东西的吧?
楚秀秀捏着手里她娘给的几块钱,也向售货员开口要了半斤鸡蛋糕。
她钱不够,雪花膏买不起,只能买蛤蜊油,以前她连蛤蜊油都舍不得用呢!
可她爹娘跟钟家人一样,都在村里的咸菜厂里干活,她自己放假的时候也在厂里干活,还有傻弟弟,虽然干活的人没钟家人多,但也不少,那这几年分到的钱呢?为什么钟家人可以随便买桃酥和鸡蛋糕吃,她连个小小的蛤蜊油都要思索再三后才敢下手?
她得到的还不够,她爹娘的改变也还不够,她还要继续抗争。
在外人面前柔软胆怯的楚秀秀去中专进修了一年半,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面上跟以前毫无差别,但内里却像是换了一个人一般。
陈显英不止买了雪花膏,她还扯了些布,准备给家里人都做件新衣服,攒了一年的布票,在这一刻终于派上了用场。
以往钟家做衣服的布料都是宋茹从海市寄过来的,如今钟家也算是慢慢起来了,自家也能花钱花票买布料给全家人做*新衣裳,留着过年穿了。
咸菜厂最后一笔货款打过来时,村里正在杀年猪,分户的原因,钟家岗养殖了远超他们本该养殖的猪的数量。
正常最多三头,分户后变成最多六头。
按照交公交一半的原则,交上去三头猪后,村里还剩下三头。
十几户人家分三头大肥猪,每家都能得几十斤猪肉。
陈显英拿到肉就开始炼猪油和做猪肉圆子,猪油家里常做,但猪肉圆子可不常见,因为这玩意既费工又费料,很难做。
光是摊薄薄的鸡蛋饼就要费一大番功夫,鸡蛋饼需要摊的又薄又有韧性,才能卷在一起切碎了,被放到肉圆子里,如果厚了,或者说太软不成形,被揉进圆子里时都会导致圆子的口感变差。
除了鸡蛋饼之外还需要准备敖子馍,也是一种薄饼,跟鸡蛋饼一样,需要切碎了放进圆子里。
生姜、葱花,花椒粉,盐,肥猪肉,和瘦猪肉都缺一不可,三肥七瘦,猪肉需细细的剁碎了才能跟鸡蛋饼碎还有敖子馍碎拌到一起去。
将混合均匀的猪肉糊捏成丸子状后,在淀粉鸡蛋水里滚上一圈,再在干淀粉里滚一圈,再拿到淀粉鸡蛋水里滚一圈,往复三次,丢进微开的开水里,小火慢煮,直至肉圆子成熟。
钟莹莹最爱吃这样做出来的肉圆子,猪肉在里面有种莫名劲道的口感,尤其放凉了之后,时不时过去偷吃一颗,味道更美了。
陈显英要么不做,要做就是一次做够吃很多天的量,放在竹簸箕里,盖着蒸笼布,就这么敞口放着,好多天不会坏,能一直放到过年,当然这个能放到过年是指在没人偷吃的情况下,正常情况过年前这些肉圆子早被一扫而光了。
陈显英和钟明月在忙活着处理分到的肉,把肉做成美食。家里的男人们也没闲着,村里的鱼塘早些天抽了水,把大些的鱼捞了个大半加工成咸鱼,连带着部分鲜鱼一块,一部分送到了公安局大院里,一部分随着钢铁厂派来的货车被运往市里,还有一小部分留在了本地的供销社。
鱼塘里剩下的那些还算比较大的,被村里人分了,至于小的,则是留在鱼塘里,又重新把水给它们抽了回去,让它们继续生长,等到来年再给村里人做贡献。
钟家的俩大男人此时正在处理家里分到的鱼,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说是鱼能做鱼丸,他俩忙活了一上午,只是将鱼刺和鱼骨都分离了,留下了一大盆被处理的烂糟糟的鱼肉,陈显英出来进去的路过他们,都觉得没眼看。
父子俩仍旧没有放弃,头铁的找来一个棒槌,用棒槌使劲敲打着盆里的鱼肉,直到把鱼肉敲打成鱼糜后,捏成丸子放到陈显英煮肉圆子的锅里煮熟了,他们还是觉得不对劲,因为煮出的鱼丸很腥,而且一点弹性也没有,一点也不像别人说的那样鲜美。
“到底问题出在什么上面了呢?”钟绍华不解。
钟莹莹忙着偷吃呢,压根没注意到他俩,那肉圆子稍微凉了一些后,她就忍不住用手捡到嘴里,两口一个,吃的不亦乐乎了。
钟新澄和丽丽跟在她身后也是吃了个肚子圆圆。
最后还是陈显英看不下去他俩再糟蹋东西,提醒了一嘴:“没味你俩放盐了没?那鱼你们连葱姜水都没放,能不腥没?”
做饭做的不行,还非得做,笨手笨脚的,人蠢还不多学习,哪怕他俩看一眼自己做肉圆子的过程,都不会搞成现在这个样子。
第121章
满满一大盆的鱼糜,最后还是陈显英调了葱姜水,重新让他俩给鱼糜边加葱姜水边给鱼糜搅打上劲,在这个过程中,还加入了少量的盐,搅完之后再捏丸子下到微开的水中,这次煮出的鱼丸尝起来就没有一开始的那种腥味了。
弹性也比之前好了许多,而且加了盐和葱姜水的鱼丸,味道上也比不调味的鱼丸好上不少。
“你还别说,这经你娘的手改进过的鱼丸味道就是好!”钟伟先夹了一颗鱼丸进嘴里,一边品,一边对钟绍华赞叹道。“看来咱爷俩还是得练啊!”
钟绍华赞同的点点头:“术业有专攻,爹,我觉得咱俩好像对干厨房里的活没啥天赋!”
家里人当中,除了钟明月和陈显英手艺很棒,钟伟先、钟绍华、钟莹莹乃至已经嫁出去的钟明芳做饭手艺都很一般,做出来的饭充其量只能说是煮熟了,能果腹而已,至于味道,不提也罢。
陈显英生了三个娃都没能遗传到她的好手艺,上辈子钟莹莹亲爸的手艺倒是隔代遗传,遗传到陈显英了,但是那老登鸡贼的很,跟他媳妇结婚三十年啊,愣是吃了三十年煮的乱七八糟的饭,也没透露过一丝他会做饭的消息。
他还嘴馋的很,见到什么都想尝一口,钟莹莹小时候身体不好,喝的中药他没事都要来一口,奶茶火锅炸鸡,他嘴上说着不健康,但是你要买回家,他吃的比谁都厉害,一边嚼嚼嚼,一边还会说:这些洋玩意还怪好吃的,你说这是谁发明的呢?就是不健康,你们以后不要买了啊!这次老爸就帮你们解决掉了。
什么好吃的、难吃的,能吃的,不能吃的,他都要吃一吃,前提是不是他自己买的,钟莹莹为什么知道他会做饭呢?那就要说起她妈不在家的那天了,家里没吃的,她爸不知道抽什么风,做了一条红烧鱼,那鱼真的色香味俱全,那蒜瓣肉,钟莹莹至今想起来还馋呢!
可平常让他做饭他做的是什么样的?米饭里放黑豆,饭煮熟了豆子还是硬的,吃起来得像机关枪一样噗噗吐豆子,红烧肉里倒半包盐,吃一口喝一整瓶水都不解渴,味蕾都能被杀死一大片,一问他,他就是:我吃着挺好吃的啊。
这辈子她哥结扎了,生不出那小玩意,钟莹莹忽然觉得有点可惜了。
看着搬个小板凳坐在自己旁边,吃的满嘴流油的钟新澄,她啧啧称奇暗想:人渣‘大伯’都快被她调理成温顺小绵羊了,那她那个花心大萝卜老爸如果有机会出生的话,指不定会被调成什么样呢!
不过如果老爸正常出生的话,那他前面还有几个兄弟要出来,其中包括死鸭子嘴硬的二伯,花言巧语碎嘴子的三伯,暴力狂转世爱装傻子的四伯,以及内里藏奸的五伯,也不知道她爷爷咋生的,六个儿子没一个好东西,唯一的女儿还在成年后因意外离世了。
要生出她爸,就得再生出四个魔童,钟莹莹觉得划不来,还是算了。
老爸没法出生了,还有她老妈呢,她记得,她老妈跟高家娣是一个村的。
她老妈比她爸惨,被她姥姥还有两个舅舅吸了一辈子血,小学五年级就被强制辍学,仅仅是为了让她去给哥哥盖新房的工地上的工人做饭,就从学校里把她拉回家,不让她上学了,姥姥家四个孩子,只有她妈一个小学没读完,后来她妈去外地打工,赚来的工资也全被她姥以保管的名义全部骗光光了。
她妈唯一聪明的一次就是在她姥要将她妈卖给老光棍时,跟她爸私奔了,虽然后面她姥讹了她爷爷五千块钱,八零年代的五千块,让她爷爷卖了家里的粮食,过年都要借粮才能吃上饭,但她高低是逃出来了。
算算年纪,她妈也该出生了。
对于那个妈,钟莹莹内心是复杂的,因为她妈跟她爸结婚后,依旧忘不了娘家,整日拿家里东西倒贴给她两个舅舅。她一年都买不了一套新衣服,老是捡亲戚的旧衣服穿。她舅舅家的女儿衣服上溅到一滴油点子都会直接丢掉,扔掉也不会给她,说是不喜欢别人穿她衣服。
可那衣服是她妈拿回娘家的钱买的啊!人家穿旧了扔掉都不给她,钟莹莹觉得内心十分自卑,后面没再去过那个姥姥家。
而且她妈揍她是真揍啊,后来还把她丢到爷爷奶奶家养,但是自己读书,包括工作初期需要钱,她也没什么二话,问她要她就给了。
钟莹莹想,这个妈妈如果能救的话,她还是救一救吧,毕竟是亲妈。
如果她实在改不了扶弟魔的本性,她已经给她前一任丈夫搞没了,到时候只能再给她赔一家强势一点的,家风正直的夫家。让她没办法扶弟,也不用嫁给老光棍,顺顺利利的过完这辈子,这也算是她这个做女儿的能够给她的一点回报。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钟莹莹愿意承担起以后为她养老的义务,额……好像有哪里不对,这辈子她都十几岁了,她妈还是个小婴儿呢,她怎么给她妈养老?
来不及细想,她这辈子的老娘就喊她去吃撒了白糖的猪油渣了,比起在那里东想西想胡乱想,她觉得还是眼前的猪油渣比较香。
刚出锅、炸的脆酥酥、干香香的猪油渣,还热乎着呢,就被撒上粗粗的白糖颗粒,然后趁热,一口一块油渣,钟莹莹吃的仿佛像老鼠掉进了米缸一样快乐。
家里经济条件变好了,她娘对于她们的吃食上也宽泛了不少,以前的猪油渣大部分都是要留着过年包饺子吃的,留给她们的只有一小部分,现在面对家里六七十斤的猪肉,陈显英表示,吃,随便吃,想吃多少吃多少,家里又不是吃不起!
钟莹莹分到了一整碗猪油渣,吃到最后她都觉得有些腻了,刚吃了太多肉圆子,肚子的空间被占了大半,压根装不下太多油渣。
没吃完的因为撒了白糖,也没法跟其他的油渣混在一起,所幸油渣凉了也好吃,她可以留着下午吃。
钟家今天没做中午饭,因为光是‘试菜’大家肚子都试的圆鼓鼓的,压根再吃不下其他东西了。
撑到头脑发晕的钟莹莹睡了一个午觉起来后觉得她又行了。
肚子里的食物也被这一觉给消化了大半,洗了把脸,她端起上午吃剩下的猪油渣又吃了起来。
她娘跟她嫂子正给家里人裁新衣服呢,她娘从供销社买回来的布料以及早先宋茹寄过来剩下的,这一次统统都被拿了出来。
“娘,穿外面的新衣裳我就不要了,你给我做两件背心就成。”钟莹莹身上的背心有些小了,胸脯开始发育,勒的有些难受。
陈显英还没有动作,钟明月听了却是回屋拿了一打叠好的衣裳出来:“娘,我给莹莹准备了背心,您就正常给她做外面的衣裳就成。”
钟莹莹只要了两件,钟明月拿出来的有三件。
她道:“小女孩家家的,背心得多准备一些,换着穿。”
钟莹莹很感动,果然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是她嫂子对她好。
家里人多,做衣服费劲的很,陈显英缝着缝着一不小心被针扎破了手指,她把出血的手指放到嘴里含着,等不流血后拿出来望着面前裁剪好的一堆布料道:“咱家要是有台缝纫机那该多好啊~”
钟明月闻言抬头:“娘,缝纫机得要票,县里都没啥人能弄到。”
陈显英叹了一口气:“我知道,我就那么随口一说。”说完她就继续缝手上的衣服了。
钟明月跟陈显英很快就把这一插曲抛之脑后了,但钟莹莹却是将这件事给记在了心里。
她不怎么做针线活都知道做衣服的费劲,她娘跟她嫂子得做一家人的衣服,多累啊,要是能有台缝纫机,那不知道多省事。
去黑市换?那必然是不可能的事。
为了一台缝纫机,给自己的未来留下隐患,钟莹莹干不出这般杀鸡取卵的事,再说了,就算她想换,她们这小县城的黑市也不一定有啊。
她想到了她的那些‘冤大头’同学们,他们好些个都是市里领导家的孩子,跟他们换,应当有几率能成功的吧?尤其她同桌,有个在钢铁厂当副厂长的舅舅,听说已经升成正的了,家里背景那么大,给她换张票应该不难吧?
不过,换票的事得等到明年开学再说了,冬季下雪,车子进不来村里,村里人也去不了外面,几乎和外界是失联的状态,钟莹莹就是想寄信去打听,都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过年邮局也放假了,公家单位就没几个不停工的。
村里家家户户这几天都飘着肉香,就连一向寒酸的知青点,都燃起炊烟,炖起了村里分给他们的肉和鱼。
在牛棚里的宋晴芳也得到了‘特赦’,因着帮着钟家岗写标签有功,所以之后钟家岗写标签的活大部分都交给了她,咸菜厂秋天卖完货物停工后,宋晴芳也闲了下来,这会儿端着村里留给她的‘猪下水’吃的正香。
过了一个肥年后,村里人都胖了许多,钟莹莹也不例外。
摸着自己的双下巴,钟莹莹安慰自己道:胖点好,胖点是福。
第122章
钟莹莹天天背个斜挎包,跟俩好大侄一块,走家串户的拜年讨花生瓜子水果糖,溜达一圈下来,挎包里能塞的满满的,而且有时候还能讨到意料之外的小红包,比如上村长家的时候,钟强先就给他们一人包了一毛钱的红包,她姐夫黄有德更是包了个大的,一人给了一块钱。
日子好过了,村里人也变得大方了许多,就连一向抠门的老楚在钟莹莹他们上门时,都给他们装了一兜炒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