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推着车子慢慢走过此处,眼睛比较利的周想指着河滩边,小声道:“哪里,好像有脚印。”
“嗯!看到了,你推着车,我去看看。”
凌然在脚印边看了看,又追逐着脚印走着,脚印走的方向应该是往北,在坝坡的一半处,脚印就没了,不会是被掩盖了吧?那下面为什么又不掩盖呢?
难道是想不到雨天会有人来?
他若无其事的掩盖了自己的足迹,走上堤坝,接过自行车,继续往南走。
走过了这个急拐弯处不远,有一个村子,两人便打算穿过村子,另外找路回去。
村子不大,三十多户的样子,家里都是半掩着门。
入村不远,却有一户人家大门打开着的,门口站着一位老大娘,老大娘看起来有七十多岁了,头发花白,眼神还不好。
这不,“娃子,这下雨天你又出来了呀?”
可能耳朵也有些聋,她说话声音很大。
凌然停住脚,“大娘,您认错人了。”
“啊?不是娃子呀?我以为那娃子又来了呢?这雨有些大了,你们别走了,来大娘家坐一会吧?我家就我一个人。”
凌然看看周想,周想点头,“好啊!谢谢大娘。”
“哎哟!这还有一个女娃子呐?赶快进来,女娃子下雨天可别往外跑,湿气重,对身体不好,快进来坐会儿。”
凌然把自行车靠在墙边,牵着周想的手进了大娘的家里。
大娘这才看清自行车,“瞧我,这眼神不大好使了,雨水又遮住,我真的没看到你推着车,还以为是拿着什么东西呢?
若不然,我就不会认错人了,不过,没关系,不着急的话,就在大娘这里坐坐,等雨小了再走,大娘我一个人,每天对着四堵墙,下雨还不能出去溜达,急人哟!”
大娘说着,就打算去给两人倒水,她走路还要借着手里的棍子探路,凌然哪会让她倒水?
“大娘,您别忙了,我们坐坐就走。”
“走啥?在大娘这里吃中饭呗!大娘家没有肉,但是青菜还是有的,后面院子里,我种了不少。
那娃子经常来这边玩,有时也在我这里吃中饭,还会拎点菜走,说我种的菜好吃,他就经常来。”
凌然和周想对视一眼。
“那娃子是谁呀?”周想假装感兴趣的问道。
“不知道,一开始我喊他娃子,他应下了,以后就一直叫我喊他娃子,我一个孤寡老人,他能来看看我,陪陪我,我挺高兴的。”
“噢!那行,我们中午就在这里吃饭了,下雨天,我们本来是打算来个雨中漫步的,谁知道雨越来越大,这边路还不好走。
这一路上总下车撬泥,打算从你们村子穿过去,看看回淮县的路会不会好一些的。”
大娘摆手,“穿过去那路更烂,还不如走堤坝上呢!堤坝压的瓷实,下雨也只是面上烂,陷不下去的,村西的路,一脚踩下去,半天才拔上来,那自行车得扛着走。”
“嗯!听大娘的,我们还从原路回去。”
凌然脱下雨衣,又帮周想的也脱下,挂在墙上的钉子上后,他就去后院锅屋做饭。
大娘这房子前头是两间前屋,中间有院子,后头还有两间后屋,院子的一边盖了小小的一间锅屋,这种类型的房子,在淮县的农村常见,因为地方小,院子前面不是院墙和院门,直接是前屋。
房子是土坯和砖混合的房子,盖的挺高,屋里够亮。
大娘不同意凌然去做饭,周想拉住大娘聊天,“大娘,我陪你聊天,我对象会做饭,正好我们刚才路上看到有人卖鱼,买了条鱼,叫我对象做了尝尝。”
“哎呀!那怎么好意思呢?大娘是留你们吃饭,怎么还能叫你们带菜呢!那鱼带回家再做。”
“回家做就坏了,这天有些闷热,不吃的话,鱼肚子里就该臭了。”
“那就杀了,腌一腌,带回家晚上吃。”
“不用,就今中午吃,叫大娘你尝尝我对象手艺,我特喜欢吃他做的红烧鱼。”
周想拉着大娘,手背在后面递给凌然一碗早已做好的鱼。
凌然接过,便往后面院子里去了。
第856章 你们为什么不搬走?
周想扶着大娘坐下,“大娘您坐着,我们聊会儿。”
“诶!好!”大娘笑出满脸皱褶,好久没有软软的小姑娘跟她说话了。
扶着大娘坐下后,周想是看出来了,大娘的眼睛几乎看不清了,非得离她很近,她才能看到模糊的影子。
周想东拉西扯的什么都聊,扯着扯着,就扯到了淮河发水的事件上里了。
“大娘,刚才过来时,看到在村子后面不远好像是个拐弯处,你们住在这里安全吗?发大水咋办?”
大娘一听这话,眼睛红了,“看命呗!命好的能在发大水时逃掉,命不好的就由老天收去吧!”
“对不起大娘,我是不是说到您的伤心处了,对不起啊!”周想的声音低落下来。
“没事!我们祖辈在这里生活很久了,每年雨季时,老天总要收走几个人,习惯了。”
周想不开口了。大娘却轻叹一声,对周想继续说着。
原来,大娘一家子就属于她说的命不好之人,她的公婆丈夫孩子在54年那场特大洪水中被冲走了,只留下她一人被柳树挂住,活了下来。
她孤苦的过了四十来年,每年都会发洪水,都没有那年厉害,仍然会陆陆续续带走几条人命。
“大娘,既然住在这里这样难,你们为什么不搬走?”
“搬?往哪里搬?哪个村子愿意接收这么多外来人?土地都是有数的,多了外人,人家就分的少了。
难道把我们整个村子全部打散了?我们也不愿意呀!人都是爱欺生的,村民们不在一处,到哪都受欺负,还不如就在自己这一方天地,自由不受欺,生死由命吧!”
大娘的心情低落下来,周想心情也不好,她赶紧重新找话题。
“大娘,那个娃子他经常来看你吗?”
说到这个话题,大娘心情又好起来了,“是啊?我也是因为孤独,那娃子像你们这样路过我家门口,我就喊住了他说话。
不过,那娃子口音不像淮县的,一开始我还听不懂,慢慢的,他跟我说多了,就学会淮县话了。”
“他常来吗?”
“大概三五天来一次吧!我问他往这边来做什么?他说他是研究淮河,打算治理淮河的,所以经常过来查看,后来每次来,就都来我这吃顿饭,跟我聊天,听我讲古。”
“这么说,大娘很会讲古喽?”
大娘笑了,“我哪会讲古啊?就是说说淮河的故事,都是听老一辈传下来的。”
“那,大娘也跟我说说呗!”
大娘孤独久了,有人愿意听她说话,她自然是高兴的,“好!大娘就跟你说一个最稀奇的古老传说。”
淮河有着很多古老传说,这个村子叫淮西村,村子里老一辈口口相传下来一个最稀奇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具体多少年前不知,淮河闹灾,浮尸遍野,一位神仙道长路过此地,不忍淮河边的村民如此多灾多难。
就在拐弯处设置了仙法,从比,淮河水涨得再高,都不会漫过河堤淹没村子。
村民们感激那位神仙道长,便给道长建造了一个道观,供奉道长雕像,那雕刻雕像的人根本不知道道长长得什么模样,村民们脑子里也没有印象,便只能按照普通道长的样子雕刻。
雕像立在道观里后,立刻五官分明起来,见过道长的人一看就知道是那位神仙道长。
可是,出了道观,想跟别人描述道长的模样,脑子里的印象立刻又模糊起来。
几次后,大家就懂了,不再在观外提及道长。
时间久了,道长的事迹也就在附近的村民心里存着,不再流传外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百年过去了,在某年的夏天,淮河水突然又漫过了堤坝,淹没了两岸的村子,死伤无数。
知道这个传说的人,连忙去道观查看,道观也被淹没,道长的雕像已经粉碎,村民不敢相信,洪水再厉害,也不可能把木制的雕像击得粉碎呀?木头遇水不是漂浮的吗?
村民退出道观后,砖砌的道观也粉碎成尘土,随着洪水冲散不见,洪水过后,连道观的地基都不见了,仿佛道观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时间一久,连道长的传说都消失了。
大娘叹口气,“我是村里年龄最大的人了,村民说我命硬克死全家,没有人愿意来跟我聊天,这个传说可能就在我这里断了。
不过还好,我告诉了你和那娃子,这个传说还能流传下去。”
“大娘,传说只是传说。”
大娘摇头,“不,说给我听的人交代过一定不能断了这个传说,哪怕只传一人,也要让后代知道曾经有位道长为村民做的一切。”
“那好!大娘放心,我一定不叫这传说断了。”
大娘笑道:“好好好,你比那娃子乖巧,那娃子连假意承诺我都做不到,还交代我不要再告诉别人。怎么可能呢?美好传说是不能断了的,对吧?”
周想点头,“对,不能断,我们国家有很多正能量的传说,都是在大家的不以为意下,慢慢的就断了,我刚才也不以为意来着,今天大娘热情招待我们吃中饭,就冲这,我也一定要把这个美丽又凄凉的传说流传下去。”
大娘得了这话,欣慰的点头,“好!大娘听了这话,死也能瞑目了。”
“大娘,我们不提这个,您还能活很久的。”
“大娘老喽!能活一天是一天,很久?那是不敢想的。”
凌然端着饭菜进来,周想整理一下小方桌,让他放下菜碗。
然后,扶着大娘坐到桌边,给她递上筷子和饭碗。
“大娘,您能看得见夹菜吧?要不,我给您剔鱼刺。”
大娘摇头,“不用,你给我夹一块,我自己用舌头慢慢剔,我可是很久没吃到荤菜了。”
周想夹了一块鱼肚子,把几根大刺挑了出来,放在大娘的饭上,“吃吧!”
大娘红着眼眶笑了,她多久没有得到这么细心的照顾了?那娃子在这里吃饭也是等着她做,做好了直接吃,从来不给她夹菜。
她吃着饭菜,有种幸福的感觉,仿佛儿女还在身边的样子。
“这饭菜做的确实可口,特别这鱼,很香,41年了,大娘终于能感受到饭菜的香味了。”
周想把一块剔除了刺的鱼肉,又放在她的碗里,“那,大娘就多吃点。”
“好好好,我多吃,你别顾着我了,你赶紧吃。”
第857章 那种子不是活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