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失控、自我惩罚、非语言求救?每一个专业名词背后都是血泪与痛苦。只恨自己平时对妹妹关心不够,现在她以割腕的方式自杀,他却连原因都找不到。
应松茂哑着声音问:“那你觉得,玉华这次的行为,是哪一种动机?”
姜凌想了想:“伤口是怎样的?你给我形容一下。”
应松茂闭了闭眼睛,深呼吸之后才回答姜凌的问题:“创口共有两道,相互交叉。”
姜凌再问:“深度如何?”
一想到妹妹的伤口,应松茂便脊背发寒。他昨晚在局里加班没有回家,如果不是母亲今天早上发现及时,恐怕玉华就救不回来了。
“很深。”一想到那皮肉翻起的惨状,应松茂便声音颤抖。
姜凌知道他心里难受,但现在是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安抚情绪,只能尽量用温和的语气继续做理性分析。
“创口交叉线代表否定,大概率是第二种动机,你妹妹割腕是一种自我惩罚。伤口越深,代表她内心的负罪感越强。”
自我惩罚。
玉华到底犯了什么错?她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惩罚自己?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玉华这么善良、老实、与世无争的人,如此决绝地惩罚自己?
只要一想到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在他不知道的角落里暗自啜泣、痛苦挣扎,应松茂便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
小时候玉华是自己跟屁虫,他走到哪里,她便跟到哪里。她虽然不能开口喊一声哥哥,但她的眼睛里满满都是依恋与崇拜,多么可爱啊。
后来她上聋哑学校,学会了写字和手语,她有点什么事都会“告诉”自己。交了什么朋友,学了什么知识,看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她都愿意和自己分享。
是什么时候,她不再愿意和自己说话了呢?
应该是从自己离开晏市,到京都上公安大学之后吧?分隔千里,他一心扑在学业上,和妹妹联系得就少了。
等到应松茂毕业后分配回晏市,玉华见到他时便显得羞涩,问她什么她总是抿着嘴笑,再不愿意和他分享她的内心世界。
妹妹长大了,也和他生分了,再也不是那个牵着他衣角在家属院里玩耍的小女孩了。
应松茂站在那里沉默不语,袁毅不好离开,便与姜凌聊了起来。
袁毅看向姜凌的目光里带着钦佩:“你分析的这些,也是犯罪心理学的内容?”
姜凌摇了摇头:“算是危机干预心理学吧,心理学分支挺多的。”
袁毅赞了一句:“你懂得挺多啊。”
姜凌想了想:“嗯,我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看了不少杂书。”这些书籍目前还没有出版,所以她所拥有的知识在九十年代显得很超前。
应松茂这个时候也整理好情绪,抬头看向姜凌:“我妹妹现在什么事都不跟我说,我也不知道她有什么心事。她平时很乖巧,要不是这次自杀,我和爸妈都不知道她心里那么苦。玉华性子柔弱,打不得、骂不得,也不能逼,我真是没招了。”
说到这里,应松茂的眼里闪着期待:“你有没有办法问清楚玉华的自杀原因?只有找到她自杀的缘由,我们才能想到办法帮助她。”
姜凌看着应松茂。
此时此刻的他,还没有成为缉毒警,还好生生的活着,为妹妹担忧着。
四月的阳光,从医院走廊的窗户斜斜地照进来,正打在应松茂的半边脸颊上,仿佛为他沐浴上一层金光。
应松茂站在医院三楼的走廊,他的下颌线被光影切割出漂亮的棱角,眼睑下方因为忧心忡忡有些泛青,被阳光镀上温润的光。他的睫毛在明暗交界处颤动,仿佛蝴蝶飞舞,忽然就停留在了姜凌的心上。
平时和应松茂打交道多是因为工作,今天第一次深入到他的生活之中,姜凌换了一个角度看应松茂,才发现清冷、自律的他其实是个温暖善良的人。
他是一个爱护妹妹的好哥哥。
也是一名为了事业愿意奉献生命的好警察。
在这一刻,应松茂眼底的忧郁,牵动着姜凌的心。
姜凌道:“我可以试一试。”
应松茂眸光闪动:“谢谢。”
姜凌:“但是,我不会手语。”
莫名的,应松茂对姜凌充满信任,只要她肯帮忙,一定可以解开妹妹的心结。
“你放心,玉华能看懂简单的唇语,也写得一手好字,如果她愿意和你沟通交流,用书写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姜凌点了点头:“那行吧,我需要做些准备,明天一早过来和她沟通。”
“嗯,好。”应松茂心中记挂妹妹,和大家告辞,“那我先回病房,谢谢你们过来探望。”
袁毅拍了拍肩膀:“莫急,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
李振良刚才一直没有说话,这个时候也开了口:“再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肯定可以解决。你看小姜,不就是因为警方、媒体和热心群众的帮忙,顺利找到了亲生父母吗?”
应松茂有被安慰到:“好,我们一起努力。”
姜凌三人与应松茂挥手道别,慢慢顺着医院走廊往外走。
走到拐角处,姜凌忽然停下脚步,目光停留在左侧前方靠墙的木制长椅上。
木椅上坐着一个身穿黑色连帽运动衫的男子。
阳光照在他瘦削的脊背,他整个人就像是缩在阳光的阴影之下,显得有些萧索和悲哀。
他应该坐了很久。
他身体前倾,双肘搁在膝盖,双手抱头而坐,脑袋被藏在小臂之下,似乎这样就能隔绝外界的所有声音。
长椅上,还放着一束白色小雏菊。
雏菊摘下来有些时间了,白色花瓣微微蜷缩,最外侧那枝花斜斜向外,让这束花有一种楚楚可怜的美感。
微风轻拂,吹过来一股奇怪的味道。
是一般香味。
但却不是花香。
姜凌吸了吸鼻子。
一股淡淡的焦糖杏仁味。
明明是甜香,但却很生硬、很刺鼻,让人反感。
姜凌的鼻子很灵,对气味敏感,闻到这个味道,她瞳孔微缩,目光变得肃然。
她在监狱接触过不少吸毒者,长期与毒品接触,他们的身上会飘着这样一股味道。
一种苯丙胺类毒品特有的焦糖杏仁味。
姜凌的大脑顿时响起了警铃。
眼前这个看着悲痛无比,默默无语守在病房外的男人,竟然接触过毒品。
姜凌向李振良使了个眼色。
李振良整个人瞬间进入戒备状态。
他太熟悉姜凌的这个眼神。当初在晏市火车站公交站台的时候,姜凌看到人贩子让他去报警时,就是这样一个眼神,仿佛发现猎物的老鹰一样,锐利而警觉。
李振良有了经验,整个人沉稳多了。
他这一次没有慌慌张张地东张西望,也没有身体僵硬,他下意识地往姜凌身边靠了靠,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微微抬高,摆出了一个格斗姿势。
姜凌走到那个双手抱头的男子面前,沉默站定。
察觉到有人靠近,那黑衣男子松开双手,缓缓抬起头来。
姜凌看清楚了他的脸。
男子面容瘦削容长,五官精致,尤其是那一双因为瘦而显得很大的眼睛,瞳仁是琥珀色的,看人的时候流光溢彩,带着几分含情脉脉的意味,真是一双漂亮的桃花眼。
这张脸!
这张脸姜凌在罪犯档案中见过。
即使只是几张简单的登记照,瘦得比现在更厉害,也依然能看出他有一种吸引女人的魅力。
与他相关的罪犯档案,浮现于脑海之中。
编号:公刑字(1999)第117号
案件名称:陈暮涉毒案
姓名:陈暮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0年3月18日
籍贯:湘省晏城
职业:电器维修工(原晏市化工厂附属维修部)
家庭关系:父亲,陈志钢(晏市化工厂技术工程师),母亲:李秀兰(家庭主妇)
1994年8月,因在迪厅厕所吸毒被捕,随身携带0.5克毒品,治安拘留15日,强制戒毒3个月。
1995年3月,为毒贩运输改装摩托车油箱(夹层藏有毒品200克),判处有期徒刑2年。
1997年12月,戒毒期间复吸,持刀抢劫药店,抓捕期间跳楼自杀身亡。
这是一个瘾君子!
他带着一束小雏菊坐在医院长椅,是在等什么人,还是想要探望什么人?
从长椅这个角度看过去,正可以看到303病房。
一想到303病房里眼神呆滞的应玉华,姜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这个叫陈暮的男人追求应玉华,她是不是根本抵抗不了?
如果应玉华发现陈暮吸毒,她是不是内心极度挣扎,进而以割腕的方式进行自我惩罚?
姜凌的神情变得凝重:“你来看应玉华?”
听到应玉华这个名字,男子的身体不自觉的变得僵硬起来,那双漂亮的桃花眼里似有水光荡漾,露出丝凄苦之色。
这双眼睛真的很有吸引力。
不过,姜凌对男人的美貌免疫。
不说应松茂生得高大英武,就梁九善那小子,一双漂亮凤眼美得很。
而且,他们的眼神都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