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姓廖,是个女老师,就看见这大小姐骑着辆破自行车窜来窜去的,以为特别难伺候的小祖宗,结果省心的不得了。
别的学生又是说淋浴的水不够温和,又是说电视不能接收国外的节目,提了不少的意见。这些都得——解释的!但其实咱也知道,而今出去求学的人多,来留学的人少。
能来留学,他们一不是真正学的出类拔萃的,二不是家境优渥的。他们多数是冲着这边给的优厚的条件来的。
那位都不提,你们提什么呀?
这会子廖老师正要去食堂处理问题,因为有学生提出西餐牛排里缺了迷迭香的味道。
桐桐扔下车里往里面跑,腋下夹着改后的衣裳:“廖老师,吃了么?”
“没呢!正要去。”廖老师就问了一句:“你这自己去改了?”
“一块五!”桐桐还夸:“那阿姨人挺好的,把纽扣给我重新缝了一遍,才收了一块五。”
廖老师:“……”你这嘴里说出一块五来,莫名有些喜感。她点头:“行!改好就行!”要拐去厨房了,多嘴的问了一句:“牛排缺了迷迭香是没法吃吗?”咱很少吃西餐,真不懂。
“那也不是啊!”桐桐站住脚,“就是一味香料,咱自己把它当中药材。用香料不都是增加口感和风味的,差不多就是去腥提鲜。像是百里香不也一样在用吗?个人口味的问题吧!”
说着话,桐桐就陪着廖老师进去,看到一个深色皮肤的姑娘对着大厨师傅大喷特喷,那个桀骜的样子。
她当时就嗤的一声,跟廖老师说:“这就是惯出来的毛病!在她的国家,她屁都不敢多放一个。”
闻都闻见了,这放的不是迷迭香,是百里香!迷迭香比百里香更常见一些,而百里香多用于法菜、意菜,还有贼有钱的出石油那疙瘩。
桐桐上去就直接揪住这家伙的衣领,端着牛排指着盘子:“迷迭香味道浓郁,给异味大的食物去腥选它!你在你们国家能吃到的肉,那个腥味能熏死人。
但是,在这里吃的都是最新鲜的,牛肉本就腥味小,最新鲜放血之后宰杀的肉几乎没什么腥味了。
选迷迭香是多此一举,用百里香之后增加的是清香味儿,懂?”她说着,就将对方往后一推:“土鳖!”
说的头头是道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有多专业呢。
这妞儿估计是知道桐桐是谁,不敢呲了,连着说了好几声sorry,转身走人了。
从小吃牛排长大的估摸也不确定,潜意识就觉得这个豪门小姐享受到的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那她说的都是真的。
桐桐在餐厅每样都拿一点尝了,跟廖老师说:“大师傅们做的都挺好的,没毛病!要是谁说有问题,那就是他们自己口味的问题。”
然后说大师傅:“再有谁说不好吃,叫他来找我。”
廖老师就笑,大师傅笑着问桐桐:“要吃啥,单给你做。”
桐桐嘿嘿嘿的笑:“我要是不来,那肯定不是您做的不好!我有个洋国籍,但胃是咱自己的!我去学生食堂吃饭,您的意面再好吃,我还是想吃牛肉拉面!”
惹的人都笑,这孩子咋这么逗呢!
“不过,您做的那可颂给我拿十个……”说着就拿了餐票递过去:“我带走。”
得!十个可颂。
桐桐戴着一顶棒球帽,骑着个破自行车,谁不细看能知道她是谁呀?就跟这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一样,不是太熟悉太关注,一般都认不出来的。
她骑车到四爷宿舍楼下,等他下楼。
四爷干脆连自行车也不骑,坐在她的自行车后座上。然后去食堂,排队,等着拉面。桐桐站在窗口,对里面喊:“一份多加五块的肉,多放辣子都放香菜和蒜苗。”
“多放五块的肉?”
“嗯!”
豪放派!一大碗面才两块,却让加五块的肉!这一碗面真就是一半肉一半面。
给桐桐香的呀,脸恨不能埋到碗里去,面吃完了,肉吃完了,连汤都喝完了。
学生处和后勤处连同学生会在开学第一天来食堂检查各项工作,就有老师看见桐桐坐在角落里,捧着个大碗,吃的斯哈斯哈的。
桐桐吸着被辣出来的鼻涕,一扭头,那几个老师都朝这边看。
她假装不认识,摸了兜,没装擦嘴的纸巾。她看四爷,四爷也没装。桐桐跟边上吃饭的女同学借:“同学,带纸了没?”
人家挺好的,把折叠好的卫生纸掏出来,撕了一片给桐桐,桐桐一分为二,一半给了四爷,然后拿剩下的一半在那儿认真擦嘴。
擦完了,她从兜里摸出口香糖,递给借纸的女同学:“给你吃这个。”然后又递给四爷一个,这才压了帽檐,端着碗去归还餐具去了。
学生处的老师一直目送离开,回去就给廖老师打电话:“那个林平康……好似跟个男生走的挺近,你要多留意,人家这孩子还没有成年,不要在咱们手里出什么意外。”
“明白!明白!”
可紧跟着廖老师发现,没见这个男生呀!
林平康军训去了,跟其他的军训的学生一样,该走正步就走正步,该站军姿就站军姿,整理内务,人家也能很好的叠豆腐块。
休息的时候跟着唱红歌,那嗓门还挺大,唱的还挺认真的。
光是这位军训,从学校到院系,多少领导来偷偷看过,看过之后又偷笑着离开了!
一个资本家大小姐,在那里唱: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就是一种莫名的喜感,好玩的不得了。
人家孩子还真就不叫苦不叫累,军体拳跟着学,打的虎虎生风。
然后又唱着打靶歌真去打靶了,趴在地上学习姿势要领。
这要不是都知道这孩子的身份,谁不得说这个孩子又红又专。
汇演倒是不用参加了,桐桐的体验用了二十天也就差不多结束了。直到这个时候,廖老师才见到了之前领导提过的一个男生。
小伙子高高瘦瘦的,很帅的一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在楼下等着,手里拎着一兜儿水果。
桐桐从楼上跑下来,看见老师了还喊了一声,出去接了水果就给放在宿管阿姨那里:“我晚上回来来取!”
然后又折返出去,坐在男生的自行车后座上:走了。
这俩啥关系呀?是不是孙家的亲戚?这都不了解,咋去问呢。
桐桐军训,还有些事还是得办的。
她叫四爷找的是做船业的人,卫氏做船业起家,她就做造船业。
收购一个倒闭的造船企业,这并不是难事,两人今儿就是办这个事去的。
这个造船厂在沿海S市,以前算是集体企业,现在下岗潮涌来,大企业眼看就要被拆开卖了,就在这个时候老厂长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报道,知道林氏要建学校,建的小学冠名卫氏。
为啥冠名卫氏呢?这个来龙去脉讲的很清楚:这个林氏的前身是卫氏,卫氏是以造船业起家的。
老厂长就搜集各种消息,想来尝试一把,说不定就把企业给救了呢。
于是,自己掏钱买火车票跑来,知道这家的继承人在Y大上学,就到学校来找。可找到学校没用呀,为了安全,学校特意交代过,凡是来大厅的,一问三不知。
啥也打听不到,那就又去北京招商部门,总有人知道,也总有人能联系上。咱说明情况,帮个忙,问一句总行吧。
可这种事谁也不会揽上身,但是姜平还是听说了。
他上尹家看老领导的时候,还说起这个事,就说论起情怀,还得是上一代人。
刚好呢,四爷周末去看望祖父母,他坐在边上就听了一耳朵。出来就去找这个老厂长,在学校附近的便宜招待所打听,结果在一个城中村的小旅馆,找到了正准备回去的老厂长。
有把对方带来的资料详细的看过之后,才约定的时间。
谈事嘛,也不在外面找地方了,直接去别墅那边就行。
两人到了之后才叫小原开车去接人,接来咱坐下来慢慢的谈。
待客室里正在布置,林荣年打电话过来说起投资的事,她直言说:“实业并不是最好的投资方向!要论获利,你也看准了房地产,为什么不投?”
船舶制造,是有市场的!但利润远没你想的高。
“你要知道,在这个行业里干三五年,许是都没有你在资本市场上转一圈挣的多!”
第917章 豪门风云(19)一更
老厂长叫吴兴海,说话带着一口浓重的方言口音。
他一路上都在跟小原打听:“人家这大小姐身边,拿事的是谁。”
小原只笑:“您只管跟见您的人说嘛,有啥说啥,该拿事的自然就拿事了。”
吴兴海心里没谱,当年的集体企业,占据了三公里的海岸线,船坞就有两个,只这一条就不至于没有人投资嘛。
都说啥要想富先修路,海路又不要修,有船就能过。所以,咋想都觉得变卖了船厂不是脑子有大病,就是有人想从中黑一笔钱。
心里这么想着,这就到了地方。
哎哟!妈呀!太阔气了。
一下车,看着湿漉漉的像是才洗过的院子,他低头看看自己的鞋,都不好意思踩进去。
桐桐跟着四爷从里面迎出来,看这小老头还挺有意思的。她一边往出走就一边说:“老叔,咱根红苗正的,咋在资本家面前还踟蹰不前了。”
吴兴海抬头看了一眼,看见个大丫头,从里面出来,正开那个栅栏门呢。才看向这个找自己的小伙子,突然反应过来:这不就是那个大小姐吗?
哎哟哟!还以为这种孩子身边都跟着一群人,这说啥话都有人提前给写稿子呢。
可而今这一看:不对呀!不了解咱这实际情况,是开不出这样的玩笑的。
他也嘿嘿一笑:“资本是工具嘛!放在好人手里,那就是好的!放在坏人手里,那就是坏的。卫氏就是好的,拿钱盖学校,我只一看报道,就觉得这是能打交道的人。”
桐桐就过去主动伸出手:“老叔呀,我看咱爷俩能处!走吧,进去吧!我妈当年下过乡,那都是接受过你们大家再教育的,她教育出来的孩子那也只是‘洋装穿在身’而已,里子是一模一样的。”
嘿!瞧这话说的,“那……咱就走着?”
“走着!踩脏就肮了,一瓢水就冲干净了,跟在家里一样,进去!进去说话。”桐桐说着话,就把人往家里领。
四爷过去跟对方握手:“您想想,我能亲自去找您,这诚意还不够?不要有顾虑,这里也不是谈判桌,就是家里!知道你没吃饭,家里饭菜都备好了。咱边吃边说!”
哎哟!这外商……也太好沟通了。
又不用领导陪着考察,还不用领导陪着酒桌上招待,就跟串门子一样,他突然觉得需要高规格接待的外商,大抵都不是好外商。
老霍在里面听见了,回头说牛婶:“快!把菜盘子换了。”
牛婶看看菜盘子:“这是最好的了!”是领导们送来给外商的礼物,听说是专门为送到咱这边烧制的。
老霍‘嘘’了一声:“快!把咱们平时吃饭用的盘子换上,筷子也用咱平时用的。”
哦哦哦!
老霍说着,自己就上手给帮忙,特别好的酒也给撤了,就是牛婶给厨房买的,比如泡菜的时候需要的纯粮食酿造的白酒,一桶子五斤重的那种。比如炖肉要加的啤酒,一大提也没用几瓶,这个也可以取来嘛。
桌上圆盘子四凉四热,往桌边一坐,三杯酒下肚,人就放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