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_分节阅读_第749节
小说作者:林木儿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51 MB   上传时间:2025-07-03 21:02:45

  第二日她入宫,嬴政与朝臣正议事。

  赵国之战,战便战吧,秦朝堂之上,已然将视线挪开。

  灭赵,早晚而已。

  下一步,魏国当在计划之中。

  李斯指着魏国之地,笑道:“此国,东败于齐,西败于我大秦,丧地七百余里。南,亦非楚之对手。”

  尉缭附和:“廷尉所言极是!然亦不能小看此国。魏国,毕功高之后,用李悝变法,此乃诸国中首变法之国。

  赏耕种,兴水利,用武卒制,北灭中山国,西取我秦国西河之地,曾一跃成为天下最强诸侯国。

  彼时,魏有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诸多大才,魏国得以开拓疆域,为中原之霸主国。”

  他提醒道:“秦国献公、孝公与商鞅之变法,尽皆以魏国变法为参照。”

  桐桐默默点头,也是魏国的魏文侯第一个把儒家提到了极高的高度,以收取士子人心。可以说,魏国强盛之时所施行政策,对后世影响极大。

  李斯反驳说:“昔年强盛者,不知凡几。”

  嬴政垂眸不成言语:昔日强,他日弱,乃常态。那是否可以预言,今日之强秦,他日亦不负存在?

  他继续说起了魏国:“魏国昔年称霸天下,也曾欺我秦国,杀我秦人,掠我秦地。自孝公始,我秦国变法图强,只一战便大败魏国,使魏由强而弱。然,魏国虽弱,恨秦之心丝毫未弱。此国,该如何取,可有良策。”

  王龁点了点衍氏:“此地已归我大秦,自此一役,魏人如惊弓之鸟,见秦军便闻风丧胆。臣以为,此一战,不难。”

  李信手指大梁:“臣以为当出兵围困大梁!大梁临近大河……”

  桐桐跟着看舆图,大梁便是后世的开封,大河指的是黄河。这是说,大梁是黄河边的大城。而后呢?

  李信的手指顺着河道:“我军围困大梁,大梁便为孤城。城中物资短缺,必撑不久!而我秦军则不同,我们有补给,且运输便捷。我军之粮草可从渭水码头浮撸而下,入黄河,顺水运至大梁。”

  渭河乃黄河支流,入黄河之后,正好水流为自西向东。

  而秦在魏国的西边,大致方位就是陕西在河南的西边,这么一个方位。

  走水路,正好顺流而下,运输确实极为方便。

  李信说着,就看向大王:“魏若不降,那便长久围困。此困之下,一旦攻城,必可一战而下。”李斯摆手:“大王,臣不赞同李将军所言……”说着,便看向桐桐,“臣甚至不赞同长公主所为。”

  桐桐一下子坐直了:而今朝堂就是这样!臣下贬谪上位者,乃常事。

  李斯直言反对她,那她就得洗耳恭听。

  她这会子脑子里想着:我干什么了?关于魏国,我一句未说。

  李斯起身,在大殿里转了两圈,这才又道:“对魏国而言,围而不攻,非胜也!灭国后需得治国,治国需得民顺,民若不顺,反叛四起,天下难平;而破军则为战事之胜败而已,无后续之事。”

  桐桐:“……”所以呢?

  “臣以为,灭国之战,非大开大合,无以摧毁其子民之意志。”说着,看向长公主,“一如长公主诱敌以降,看似高明,战损最小,可其实,祸端暗藏。赵之境,最难平!今日易,他日必难。反之,今日大动刀兵,他日必易治理。”

  桐桐愕然:“……”意思是杀的少了?未曾杀主力,便有为祸的可能。

  李斯正是此意,而后他说李信:“围而不攻,上策?非也!灭国之下,为天下之稳,私以为此若啖兽!需得杀之,敲骨,剥皮,炖煮。

  而后当其族群之面,啖其肉,裂其骨,饮其髓。唯有如此,方能有畏惧之心。生此心之后,稍于脸色,便感恩戴德。如此,天下何人敢反?”

  桐桐:“……”李斯的意思是,战时当敲骨吸髓以威吓,如此,将来才治民?

  她就问:“所以,廷尉攻魏之主张是?”

  “伐之!”

  桐桐再问一遍:“强攻?”

  有何不可?

  李信赶紧道:“强攻我方战损亦大!”攻城本就比掠地更艰难,“若廷尉非要以威吓之,那便不如水攻。”

  “何为水攻?”

  “大梁紧靠大河,水淹城池,易如反掌。”

  桐桐:“……”看!就是这样。

  那话咋说的?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几座城。

  李信又道:“只以此威吓,想来魏王亦胆怯,怕是得不战而降。”

  总之,取魏国很容易,最不济,令大河决堤,水淹大梁城。

  桐桐看出来了,秦国朝堂上,无一人觉得会用到水淹大梁。因为魏国实在软弱,衍氏之战,是秦魏之间近些年打的最硬的一场。

  可桐桐紧跟着收到密报:魏王调集魏境之大军、粮草,尽皆回援大梁。

  她:“……”软惯了的魏王,开始强硬了,逼到死角之后,他要咬人。

  所谓的困兽犹斗,绝地反击,大致就是魏王现在之心境。

  她将密报递给四爷:“魏王放弃所有边防线,全力回援大梁。”打城市攻坚战。

  四爷就笑,历史上本就是如此!人无路可走之下,还不兴激发起点血性了。所以我才说,小心真水淹大梁。

  秦国而今是不以为意,可一旦久攻不下,必选水攻。

  再则,秦国用水攻乃是有先例的!当年白起攻打楚国,只七万人将楚国逼的迁都,国力大损。如何做的?便是挖渠,引长江之水灌之!而后大胜!

  所以,莫要小瞧人!魏王现在的心态就是:我便是死,我也要蹦下你的大牙!

  人一旦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魏王站于城阙之上,手里拎着长剑,远眺秦国。

  嬴政小儿,寡人于此等着你!

  今日,乃寡人之豪赌。

  赢了,国存;输了,国亡寡人死。

  便是不敌,我魏国亦要重创于你。数十年,受你秦国欺压之气,无从宣泄。寡人若非为魏,何以忍气吞声。既然忍辱不能使魏存,那便誓死以战。

  宁死,绝不降。

  龙阳君站于君王身侧,默默无言。

  魏王回头看他:“可曾惧怕?”

  “不!”

  “大梁城城池坚固,岂是那般容易攻破的。”魏王轻笑道:“再则,秦军之将领,攻城战法,寡人尽知。若来攻城,必叫它损兵折将。”

  龙阳君颔首:“臣陪您。”

  桐桐在家里对着舆图,几番思量。最终还是进宫:“此一战,能否准我来领兵?”

  嬴政:“……”密报与领军截然不同。

  “秦将攻城之法,天下尽知!反之,我秦国近些年与魏国甚少直接交手……”都是对方割城,姚贾、甘罗等人,上门讨要,袖子一甩,脸色一沉,城池便到手了。

  谁跟他们真的交战过?事实上,衍氏若不是用火攻,这个城池当时就不好打下来。

  可见,魏国对应付秦军攻城,是有一套自己的办法的。

  攻衍氏用火,攻大梁再用水?

  除此之外:“除非换将!用新的打法与之交战。”

第808章 秦时风韵(135)三更

  魏王是真欲拼命!集结魏境之兵力,又招募魏国上下男丁,大梁城中有将士四十万!黎庶子民尽皆不算在内。

  而秦国有多少兵呢?

  灭国之兵,嬴政有五十万。而这五十万,迄今还有十万在赵国。

  便是赵国平定之后再攻打魏国,这也是疲惫之师,需得休整。于是,可调拨兵马为二十万!

  攻城难呐,一般情况下,需得攻城人马为守城人马两倍,这还得看这个城池能不能打下来。可而今呢?攻城之人二十万,守城之人只兵卒就四十万。

  历史上,是王翦之子王贲率军二十万打下魏国,用的就是水攻。而魏国也确实是把魏国境内的男丁几乎都集结起来了,全在大梁城内戍守。

  如此悬殊,对方固守城池,怎么打?

  战损过大,王贲便引黄河水,泡了大梁个月,将大梁城防给泡塌了,水漫入大梁城,使得城中伤亡无数。

  试想想,这得是多惨烈一战。

  这么些人在城里,无供给,守孤岛一般。

  吃甚?战死之后,人埋在哪里?是否有疫病蔓延。

  人若病了,妇人要生孩子了,这些上哪里就医?

  史书上一句围困数月,可在而今,那是数十万人一日一日苦熬。

  桐桐就说:“李斯责备我妇人之仁,可大王,若牧生民真当牧牛牧马,岂能长久?”

  嬴政未言语,阿姊在说儒家的’仁恕之道‘。

  文渊君一力推墨家,墨家之功,显而易见。

  秦国以法治国,李斯为法家门徒,力主法家思想。

  阿姊说’仁恕‘,此乃儒家之精髓。

  而吕不韦所倡导者为杂家,杂家’兼儒墨,合名法‘。

  朝堂之上,已隐隐有治国之策的争端。

  李斯对阿姊的反对,反对的是儒家!阿姊未受教于儒家,可其本身所行所为,尽皆儒家。

  嬴政未曾反驳:“阿姊,此事不急!”若此时这般提出来,李斯必反对。

  李斯不是一个人,李斯代表的是朝堂中法家之人。

  桐桐点头,是不急!

  不急她就先出宫了,别耽搁人家的事吧。

  嬴政想起来了:“赵国那个赵高……我见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25页  当前第7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9/18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