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沉吟:“丞相与上卿所言,尽皆有理!然将在外有所不受,项燕领兵,谁能保证此人真按照楚王所言行事?”
换言之,楚王能否辖制项燕?
大殿中又沉默了,嬴政看蒙骜:“上将军,能否于阴晋增兵?只调兵八万,太少了!若真被王翦料到,蕞城危矣!咸阳危矣。”
王龁看着舆图:“此次共七十万人马,若要增兵阴晋,商於当如何防备?兵力不足呀。”
尉缭指了指商於这个地方,跟大王说:“此地临山,所过尽皆山路。此地原有两万人马驻防,之前两位上将军又派八万以防此缺口被打开……臣以为,这八万可撤!此地乃山区,多山之地,原有两万人马尽够了!可事先在此地挖隔火带,一旦有过商於动向,可燃火退敌。有隔火带,亦可防备对山林损毁过大!此地,防火带一段一间隔,如此之下,拖延十数日,必能等到大战毕!大战一毕,大军必能回援。”
此不失为良策!
蒙骜点头,便是不能回援,那就放火烧山又如何,山火蔓延,那是自寻死路,对方必不敢赌。至于是不是损毁山林,此时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王龁点头:“可!将调拨此地的八万人马调往阴晋,以补充阴晋兵力。”
嬴政皱眉:“原十万,而今再八万,十八万人马。”说着,就看向赢傒:“可否抽调咸阳卫两万,以充实阴晋。”
赢傒立马应承:“可!臣随后便调拨,着副将樊於期领兵。”
如此,阴晋便有二十万人马。
桐桐:“……”倒是不好再要兵要将了。
阴晋乃是后世华阴附近,尽皆在渭南属地。入渭南,便是进入关中腹地。关中腹地,岂容有失!
如今,阴晋二十万人马,守函谷关十万人马,其余四十二万,尽皆在关外设伏。
她突然想起,“大王,还有一事需得防备。”
“讲!”
“咸阳城中舆论尤其要紧,万不可大乱之时动摇人心。”若联军真是从蒲坂过河,直入关中,人心必会慌,此时,若有人煽风点火,当如何?
因而,必须得未雨绸缪。
桐桐就说:“咸阳城中消息把控本极好,但有些人,平时无法控,战事恐为乱。”
“何人?”
“诸国质子、常年留秦的使馆使臣、以及诸国商人……”平时人家好好的,本本分分,你不能治罪于人!
但若战时,生死存亡关头,岂能不动?
桐桐说着,就看向赢傒:“大伯,一旦开战,此等人尽皆羁押,限制其自由,直至大战毕。”
吕不韦和李斯点头:“妥!”
嬴政便吩咐赢傒:“从长公主之令!咸阳之安危交给大伯。”
赢傒应声:“诺!”
嬴政又看文渊君:“流民极多……”
“必不让生乱!若真有乱,水利还有八万老卒可用。”四爷便道,“战时,水利停工,安稳为上。”
善!
嬴政又看吕不韦,吕不韦拱手:“粮草之事,臣办。”
嬴政再看李斯,李斯应声:“军械之事,臣督办,必不误事。”
嬴政朝蒙骜、王龁、王翦拱手:“有劳上将军!”
“不敢!”三人躬身回礼。
嬴政看阿姊:“阿姊,军情之事,劳烦阿姊。”
“诺!”
嬴政朝后一退,对着众人深深一礼:“此一战,有劳诸位!”
“敢不效死命?!”
第783章 秦时风韵(110)二更
楚国。
楚王予项燕五万兵马,一再叮嘱:“必不能折损。”
项燕:“……”五国联纵,若无十万兵马,如何与他国联盟?
他不得不找屈景昭三家,三家每家愿出一万人马,多的便不再有了。
可这也才八万。
实在无奈,他于项地招募两万乡勇子弟,这才有了十万楚军为盟。
成军之后,项燕便将其整编,打散。每一伙中皆有乡勇子弟二人,皆有屈景昭三家各一人。如此,谁也休想辖制于他。
楚国三姓愿意资之以粮草,送他出国为战。
魏国出兵十万,一出魏国,魏无忌便以议事为由,将魏王所派副将诓骗之中帐,又以军务机密为由,清退闲杂人等。而后命埋伏好的力士,将其拿住,杀之。
此次,必死战!此方能救魏国。
魏王以个人恩怨好恶凌驾国家安危之上,甚蠢!
我魏无忌便是犯君王忌讳,亦不能以军国大事为耍!
桐桐看了密报,将其传回咸阳。
此确实意外,未曾想到:项燕若此!魏无忌若此!
为救国可将君王之令抛之脑后,竟是全然不顾自身之安危!可敬!亦可佩!
而燕国出兵十万,太子姬丹领兵。十万兵力在意料之中,姬丹领兵,的确意外。
至于赵国,赵国为首,出兵二十万,庞煖领兵。
倒是齐国,最出人意料。
齐国在最东边,与秦国隔着燕国,两国相隔甚远。列国数次联纵伐秦,齐国甚少参与。
为何?便是赢了秦,其他诸国可分城池,齐国之利在何处?不接壤,无以获利。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更是如此。
四十多年以前,嬴稷在位时,秦齐两国争霸。当时齐国的国君为齐湣王,齐湣王的父亲是齐宣王,这父子俩就是那个’滥竽充数‘故事的齐国君王。
齐宣王喜欢合奏,齐湣王喜欢独奏,以至于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偷偷逃跑。
与嬴稷争霸的就是这位齐湣王,此人在位时四处征战。曾攻破函谷关,逼的嬴稷差点割地自救。但最终因孟尝君坚持议和,这才罢了。
而后,嬴稷自称’西帝‘,但得尊齐湣王为’东帝‘。本来两国意欲合力瓜分赵国,后因为苏秦游说,齐湣王背弃两国盟约,与其他诸国一起合纵攻秦。
此人在位期间,与楚国之间有垂沙之战,割楚国淮北;朝西入侵三晋之地,而后便打算兼并周王室。
导致其结果是,五国联纵,攻破齐国,齐国丢失七十二城,齐湣王逃到莒城,最终还是被楚国将领给杀了。
此人在齐国民心尽失,不论是官员还是宗室,都不曾拥护。
他死之后,他的儿子田法章为躲避灾祸,改名换姓去太史敫家里做了奴仆。彼时,太史敫家的女儿,觉得这个人非一般人,处处照顾于他,且与他相爱,无媒苟合。
而莒城逃出来的百姓和官员,想拥戴田法章为君王。虽齐国大半领土已失,但齐人只要拥立国君,便还有国。
在这种境况之下,田法章便被拥立为王,是为齐襄王。而太史敫的女儿便为王后,史称君王后。
之后齐国将领田单攻破燕军,收复齐国丢失领土。而后迎齐襄王回都城临淄。
等齐襄王薨逝,他的儿子田建即位。君王后辅佐朝政,与秦国友好,交往谨慎,不参与诸国之争,使得齐国有几十年太平日子。
但君王后死后,君王后的族弟后胜为相国,执政齐国。
后胜贪财,这些年不知道吞进去秦国多少贿赂。
此次,赵国成倍贿赂于后胜,后胜这才答应出兵。
桐桐本以为齐国从众,不曾想到,是齐国丞相收赵国大笔财货。
于是,齐国出兵十万,后胜亲自领兵前来会盟。
如此一算,五国联纵盟军,已然六十万之众!
桐桐倒吸一口凉气,秦军也只有七十万。吕不韦、李斯笃定的是五国联盟必各有思量,不能齐心协力。
可项燕与魏无忌,有殊死一战之心。
姬丹深知,此乃燕国唯一可救之契机,因而,必浴血而战。
更遑论赵国,生死在一线,焉能不尽全力。
只余齐国,若是安排得当,它不进也由不得它。
所以说,战局乃瞬时万变之局,谁亦无完全胜算之把握。
而今这六十万挺进,会如何?
若是只冲函谷关而来,六十万对四十二万,若是再加上函谷关守关兵将十万,此才五十二万。
五十二万对六十万,胜算在哪?
秦国为伏兵,熟悉地形,有关隘可防守,再加上以逸待劳,最不济可退之关内,不至于输了。
但这亦是一场极其艰巨的硬仗。
若是对方分兵,这六十万又该怎么分呢?
现在秦国不能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只能伺机而更变,若分兵数目与战力与自家预料相差甚大,那函谷关与阴晋之间必须相互增援。
此,必然增大秦军伤亡。
桐桐深吸一口气,听不见秦军战鼓之声,伏击需得蛰伏,静悄悄以待敌军。
反之,五国会盟之地,五国大纛五种颜色,迎风而展,上书列国国名:赵、魏、燕、楚、齐!
对应的大纛之下乃五国之鼎,鼎前案几上乃牺牲若干。点兵台上,战鼓雷动。
旷野之上,六十万人马浩浩汤汤,看不到尽头。
此时,点兵台下,五人并列。
赵国庞煖,魏国魏无忌,燕国太子姬丹,楚国国柱项燕,齐国丞相后胜。五人着各国铠甲,挎剑而上,一步一步登上了点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