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知道这俩能不能成,反正坐在家里说这个纯属在逗林枫。
不过,因着沈裁的关系,四爷又多了一个活,给林家踅摸着置办点产业。这不能声张,就看各自怎么去想了。
别看买四合院,有些四合院他就是能升值,有些四合院也值钱,但就是环境又不好,可能都排不到先期改造上。
现在要考虑的是,要保留四合院,就想住四合院呢?还是哪里最先能拆迁了,然后等着拆迁分房子。咱是要哪种的?
总归是要把价值最大化嘛。
桐桐呢,尹重能送托儿所了。托儿所就在大院里,里面的老师也都是大院的子弟,像是之前保卫科的卫民,他闺女就在托儿所。
都是熟人,孩子见天的都见的那种,塞过去就行了,玩的也还都是一块玩的小伙伴,特别放心。
只要在外面玩,季安就一趟一趟的过去,表姐出去买东西也总绕道,尹重看见了就在里面喊一嗓子,玩的可高兴了。
桐桐从医务科回实验室去,还得从托儿所的后面过,偶尔也会绕行,看见孩子了就摆摆手。孩子压根就没意识到他被关进笼子了,兀自很高兴的只管耍。
只是之前找桐桐针灸的孩子,家里添了小的以后,孩子也就被送去。
送去老师自然是关照的,但明显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像是尹重,什么话都会说,在托儿所吃什么喝什么,老师说了什么,谁推了他一下,老师批评谁了,谁哭了,谁尿裤子了,他回来那小嘴吧嗒吧嗒的说个不停。
但那样的孩子,就不成!只能简单的喊人,‘爸妈爷奶’、‘吃喝尿拉’,放去肯定会不合群。
桐桐就看见卫老师把这样的孩子放在中间,其他小朋友手拉手围着他们跳舞,谁跟不上节奏,就把小红花送给这些孩子。
尹重回来说:“老师说……要保护他们!要是我们都不保护他们,他们就会被欺负。”
所以呢?
“我们吃饭,都先给他们打饭,要是排队,他们再慢都不许推他们……下楼梯要拉着他们的手,不能丢下……”
可只这么保护没用呀,等之前那个不叫生的,抱着三个月的孩子过来,桐桐就叹气。
当妈的已经枯瘦的不能看了,孩子还是老问题,跟他们家老大一样,“老大当时就是这样,三个月不能抬头,四个月不能翻身……”
桐桐示意把孩子放在床上,她看看。
确实,这个孩子三个多月,不会自己抬头。这么小,用金针都没办法行针。用药吧,怎么喂?
“我给你开药,叫孩子吃母乳。你跟孩子一块调!”桐桐给孩子包好,坐回去,“还是之前那话,治到什么程度我不敢保证。”但肯定是跟正常的孩子不大一样。
嗳!能生活自理就很好了,现在真的不敢多想。
这个一走,又有两个带着孩子来,一个半岁,跑了各大医院之后,得到的结果一样,不得不来;一个是才两个月,不放心就带过来叫看了。
情况都差不多!
这一下,单位上这些真的搞研究的,才真的信了八分:觉得她确实有些本事,她那个课题确实是有搞头的!
第426章 花自向阳(143)一更
正是树木发芽,花蕾绽放的时节。
这个时节吃什么好呢?
桐桐摸了医务科的电话,打到家里,内部的电话来回的打是不要电话费的。
家里是表姐接的电话,一接起来就说:“放心吧,尹仪好着呢,吃了半瓶奶,睡了。”
尹仪是自家姑娘的名字,是老尹给取的!
老尹读兵法,知道尹伊。他说呀,“尹伊乃是商朝大臣,理政安民六十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三朝元老,史书上的贤相他占一席之地……”
叫四爷说:“老尹查这些也是花了心思的!”只怕光是查‘尹’这个姓连带出名的人,就查的很辛苦了。
别管怎么着吧,老尹坚定的认为,“我孙女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这面相一般的小子是比不上的。男女早就平等了,难道我孙女只能相夫教子,做个贤妻良母?那书上说的,生个小子就盼着为官做宰,我家添了个姑娘,我也盼着她将来能为官做宰,怎么着吧!说定的,就叫尹仪。”
尹仪,是被爷爷寄予厚望,希望她能为官做宰的小丫头。
是不是能为官做宰这个是看不出来,只是倍儿能吃,倍儿能睡,脾气还挺大。
孩子放家里,她是真放心的。
打电话也不是问孩子,她说:“姐,香椿该下来了吧,咱买点香椿吧。我想吃香椿炒蛋,再做点香椿酱,我想夹馒头吃。”
香椿?想吃香椿了?
“今儿不行了,早起的自由市场都散了!明早吧,明早我赶早去买。”季美红估摸着她馋了,“有嫩花椒叶,裹了蛋液给炸一盘,吃不吃?”
“吃!”
“行!晚上给你炸这个。”
挂了电话,季美红想了想,看了看外面菜园子里先于菜苗冒出来的野菜,出去把那个抠了抠,就是才长出来的灰灰菜,才一指那么高,正鲜嫩,那么一大把,勉强够一盘菜的。
冬菜吃腻了,春上才上来的东西吃什么都觉得适口。
隔壁的老孙也在院子里活动,朝这边喊:“老林,在家吗?”
老林在家,天暖和了,也能在院子里坐坐。
干脆就出来,坐在躺椅上靠着,“我不如你,你现在还能走一走转一转,瞧着精神。我就不行了,走不了太多的路。”
凑活活吧!
老孙坐在矮墙边的凳子上,看着林家的小孙女颠儿颠儿的跑出来,直接坐在老林的腿上,叫爷爷给扎辫子。他就眼馋:“你现在的日子才真是好日子。”
老林给孙女把头花扎好,季安就出来了,手里拎着个洋娃娃,“走!跟奶奶去玩滑梯去。”
天暖和了,塑料棚拆了,上面改成了遮阳棚,孩子一样在上面玩耍。
清儿哼哼唧唧的,“找哥哥……找哥哥……”
哥哥上托儿所了,怎么找哥哥?“走!奶奶陪你玩。”说着又叮嘱俩老头,“都别喝茶,吃着药呢。”
那俩聊着,季安陪着孙女滑滑梯,在边上站着。
苏晓梅拎着菜篮子回来了,看见季美红又在门口挖树坑里的马齿笕,就笑道:“怎么馋野菜了?”
季美红只道:“正嫩,蒸点菜窝窝。”
季安也笑,“桐桐一早叮嘱的,想吃香椿……香椿今儿没有,坑的美红正想法子呢。”
“净是吃那些!”苏晓梅将篮子递过去叫季安看:“瞧,今儿这虾怎么样?油爆虾,那味儿一绝!”说着逗清儿,“丫头,今儿上苏奶奶家吃饭。”
清儿蹭的一下藏奶奶怀里,只抿嘴笑。
苏晓梅就说,“这丫头长的不像她姑姑,这性子倒是跟她姑姑小时候一样,腼腆!”
“是!都说外甥像姑姑,总有像的地方。”季安看见篮子里还有蛤蜊,牡蛎,皮皮虾,“这是家里要来客人呀?”一水的海鲜,“是大志要带对象回来吧?”
“哪呀?瞧着新鲜就买了,自己吃的!做好了给你端一碗,你尝尝我的手艺。”
“今儿孩子们都回来吃饭?”
“没有!大志在单位,静静那丫头又跑特区去了,谁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一问,就给钱;再一问,塞来的还是钱。非说叫找个保姆,我说找个保姆干啥,我在家闲着呢。”她点了点篮子,“就我们俩吃的,身体还是要保养的,咱得对自己好点。”
说完就摆摆手,跟清儿道:“一会子奶奶做好了,给你送,好不好?”
然后人走了。
季安:“……”她记得桐桐叮嘱了孙静几次,说是老孙这情况特殊,海鲜不能碰,辛辣的不能碰。不能饮酒,不能喝茶,还不能干什么来着?反正忌讳挺多的。
现在这个……苏晓梅给整一桌子海鲜宴,老孙只能吃白饭吧。
等吃饭的时候,苏晓梅真的给孩子送了一份,“今儿我煮了海鲜粥,都尝尝!还剩下一些虾头,晚上爆出虾油,加上水,下点面条,海鲜面……”
季安就把自家做的菠菜窝窝给拿了一碗,这个菜窝窝是孩子吃的,各个都只有丸子那么大,只要点蒜泥醋汁,蘸着就能吃,“你也尝尝这个,春上的菠菜也嫩,热吃冷吃都行。”
拿回去吧,别给老孙饿死了。
老孙没饿死,可还是又复发了,皮肤有些红,有些痒,一觉得不对就赶紧找桐桐。桐桐一摸脉就皱眉,“孙叔,不能碰海鲜。嘴馋也忍着,这辈子是别想了,绝对不能吃。”
苏晓梅坐在边上,不言不语。
孙大志挠头,都急了,“爸,你中午吃什么?”
“中午……不饿,没吃!”老孙垂着眼睑,“晚上也没碰海鲜呀,几个菜窝窝……”
菜窝窝是自家做的,就真的只有菠菜和面粉,最多就是放了一点碱,叫菠菜看起来更绿而已。
桐桐问说,“蘸料呢?蘸料放了什么?”
苏晓梅一拍额头,“我忘了,酱油是我熬过的熟酱油。”
用什么熬的?放了什么?
“虾皮?蛤蜊壳?还有什么来着?酱油这么一熬,提鲜效果特好。”她一脸懊恼,“哎哟!我忘了!我忘了!我忘了酱油是海鲜酱油。”
桐桐:“……”她指了指厨房,“那个……我能看看这个酱油吗?”
看吧!也能尝尝,“要是觉得好吃,回头阿姨再熬点,给你一瓶。吃完了,再给你熬。”
桐桐上厨房一看,好家伙,这酱油熬的,都熬成膏状了,特别粘稠的那种,用筷子挑了一点,桐桐用指甲挑了绿豆大小的两块塞嘴里,满嘴的鲜味,这个……熬的真的挺好的。放到什么菜里都会提鲜。
她尬笑了一下,“那个……从来不知道阿姨还有这个手艺。”苏晓梅的厨艺真不咋好,两家这么些年的邻居了,真的!现在把海鲜做的可太好了。
苏晓梅一脸得意的笑,“专门跟鲁师傅学的,就这个海鲜做的好。回头我多熬点,大家都尝尝。”
桐桐看向孙大志,孙大志胸口起伏,估计被他妈气的够呛。她使眼色给对方,然后才道:“按时服药,最近就喝白粥吧!放点菠菜或是胡萝卜到粥里也是可以的,粥里放一点点盐就行了!白水蛋可以吃,水果也能多吃。觉得寡淡的话,肉沫也能放粥里。”
这么吃是没事的!
老孙的状况就属于:自己要吃自己做,要不然就是这样,不定什么菜里给你放点海鲜酱,就问你难受不难受。
死是死不了的,但是活罪难逃呀!
孙大志说桐桐:“走!我送你。”
老孙客气的朝桐桐笑:“害你大晚上的跑一趟。”
“不麻烦!不舒服了记得喊我。”说着就往出走,到了院子里,桐桐就说这个情况,“辛辣和海鲜绝对不能碰,饮食以清淡为主。营养跟得上就行!有主食,有肉食,有蔬菜水果就差不多了。水产品尽可能的别吃,哪怕是淡水鱼。”
“行!麻烦你了。”孙大志说着就又道,“如今买车的人多,尹禛要换新车,回头车的牌照和手续叫他别跑了,我给把车户口办好,直接送过去。”
“嗳!等静姐回来,你叫她记得找我,我有事找她。”
好!
桐桐回来的时候,四爷和林楠林枫正在家说汽车的事,“我提了三辆车,我姐夫在那边一辆,方便送我爸我妈。咱家这边一辆,直接放在表姐名下,进进出出的,表姐可能开的更多些。”
季美红‘啊’了一声,“别别别!不能……不能……”那可是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