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桐见他盯着打糕,就推过去,“今儿才打出来的,温热的……饿了就先垫点。”
小皇帝马上抓了筷子,夹了打糕塞嘴里:除了口感更细腻之外,其他的没有什么不同。
他又尝了一口黄金肉,也是宫里的口感!京城的满人馆子,为了照顾食客的口味,还是会有一些改良的。只有这个地方和宫里的味道差不多,但排盘和看起来的形状,几乎一模一样。
桐桐看四爷:说什么了?
四爷看着被这孩子动过的两盘菜,若有所思。示意桐桐只管吃饭!
饭吃的很沉默,谁也不说话。
吃完了,餐盘里被吃的干干净净。
桐桐起身,用山楂酱给冲了一杯水递过去,吃那么些,怕不是吃撑了吧。
小皇帝一口一口的喝着,然后就又道:“开年下江南?”
非要一句准话!四爷只能‘嗯’了一声,“开年下江南,二月风寒,避开二月。三月合适,赶在五月前回京,必是天热了,江南湿热,不习惯的人容易染病。”
“六月去承德?” 啊?
“承德凉快,宫里不透气。”
我们当然知道宫里不透气,但是:“……”
四爷看了对方一眼,“可以!六月去承德,到了八月,往北边走,狩猎。九月底返回,冬天北边太冷,回京城过冬。”
小皇帝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没掉下来。喝了一口热乎乎的山楂水,不知道是热气熏的还是如何,眼睛起雾了,鼻尖也红了。他举着杯子喝了,也不放下,直到把情绪压下去了,这才放下杯子,“那……朕回宫了。”
说完,跳下炕就往出走。
紧送慢送,人家出门了。带着他的人真就回宫去了。
桐桐紧了紧身上的披风,问四爷:“什么意思?”
四爷没言语,带着桐桐又回去,看着空空的餐盘,他点了点之前的两道菜:“……颇有兴趣。”
桐桐愣了一下,想了想这两道菜。
这两道菜属于祭祀常用的菜色,因此,四爷和自己必不可少的会做来吃。宫里会不会有这两道菜呢?
怕是有的吧。
她看四爷,四爷也看她,两人都沉默了。
有些事不用挑破,心照不宣许是最合适的。
之前桐桐不怎么动针线,她主要是怕别人多想。年纪也没多大的年轻女官总拿亲手做的衣衫送君王,这是什么意思?
现在嘛,“做春衫……混在你的衣裳你带去?”
嗯!做吧。
这还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坐,只有两人的时候,她才动针线。晚上一人一盏灯,桐桐脑子里琢磨事,手里的针线不停。
四爷忙着画电厂架线的规划图,可今晚上他动辄出神,不时的看一看窗外。
桐桐收了剪刀,手在布料上挪动。这个孩子脸看起来奶膘乱飞,可其实还是瘦,肩膀不宽,腰身要纤细,太瘦了。
她比划好了,这才道:“……其他人养……那就是按照标准,理论上最健康的法子在养。可其实,人跟人不同,适用那个的未必适用这个……带出去,适当的叫多吃的不是坏事。只要不是撑着了,食材也没那么些禁忌……”
四爷嘴上应着,手里却慢慢放下了笔,问桐桐说:“……将来,怎么结局,你想过吗?”
桐桐手稳稳的穿针引线,“谁也不是神,也没人能是神。我们更不能把自己当神!潮水推到哪里是哪里,只要秉持着初心不变,终能平安着陆的!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民间对皇室忠心耿耿,那孩子……想退又岂是那么容易退的?那就不去设想下一步……反正决定走向的不会是咱们,也不能是咱们。”
四爷站在窗口,看着漆黑夜色里闪烁的星星:是啊!我们只是这个进程中的一个节点,仅此而已。
桐桐打岔:“开春想什么办法带他出去?”
想出去,总得要办到的。
四爷想了想就道:“从各个学堂选一批学生去参观,他混在其中就好!将郑家那个姑娘也一并选进来!像是她这样的学医的,多带几个,保障这些学生病人就有看诊。”
嗯!是个法子,不显山不漏水的。
从这个冬天开始,新明进入了一种喧闹期!整天报纸上都是吵吵嚷嚷的。
也还是这个冬天,派送出去的留学生回来了一拨,不仅他们回来了,还带回来了很多自欧洲来的使臣和洋学生、洋商人。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见了这些人,从这些人嘴里,小皇帝知道了拿破仑,知道了法国大革命。
他设宴款待了这些人,酒宴结束之后,四爷和桐桐都没急着走。
小皇帝坐在榻上,醉眼惺忪,却还是道:“……我听明白了……”
明白什么?
“第一,法国贵族奢华迷乱,甚至于出卖领土维持奢靡的生活……他们是法国的寄生虫,这是引发革命的一个原因。”
嗯!
小皇帝朝两人笑,“可新明皇室单薄,也不奢靡,更不寄生。新明更没有不变的贵族,因此这一条不能类比。”
他说着,就又道:“第二,他们这次大革命……以城市贫民为主。城市贫民基数大,他们的诉求得不到满足,这是根本原因。”
嗯!然后呢?
小皇帝又道:“新明跟他们都不同,新明的城市中没有绝对的贫民,真要生活不下去了,找个地方开个荒,就能活下去!贫瘠的地方肯定有,西边人少……只要去朝廷给了那么优待……所以,我们没有城市贫民!我们真正数量大的是农……以后会有工,他们才是主体。”
四爷又点头:所以,他们引发的大革命,套不到咱们身上。
小皇帝又说,“他们的大革命一开始并不是暴力的……可从古至今,农民一闹事就是揭竿而起……”
是的!所以呢?
小皇帝摇头:“我们跟任何国家都不像,别人的模式并不是适合新明!”
所以,新明的路在哪呢,朕依旧不知道!
第282章 万里扶摇(181)三更
怎么会没有路呢?
路就在脚下,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路了。
出去走走许是对的!多去看看,感知会不一样的。
阳春三月,桐桐送别了四爷一行,这次,四爷带着一群活蹦乱跳的学生出门了,一路南下,去看看修了的路。
桐桐目送他们离开,回家来却见林宪怀在伯府这边的书房坐着,这是有事?
她主动坐过去,“今儿怎么得闲了?季瑛不是回来了吗?又回来告状了?”
小两口之间的事,他是不管的!三天好两天恼的,无甚要紧的事。
桐桐就又问:“是我姐?我瞧着她又去跟那些留学生一块玩了?”
“嗯!她现在是……谁也管不了,随她去吧。”
桐桐看他:“今儿这么深沉,您想说什么?”
林宪怀沉吟,“你们费尽心机,将陛下带出了皇宫,这是冒了风险的。”
“为这个呀?可陛下是对的,他不该只在京城圈着,得出去看看了。放心吧,不会出事的。”
“你们到底想叫陛下看什么?”
不知道!能看到什么,那得看陛下的眼里有什么。
小皇帝坐在火车上,看着车窗外的风景。
正愣神了,老管事捧了衣裳进来,“金大人叫秘书丞送来的。”
小皇帝将披风裹在身上,竟是觉得意外的合适。尤其是肩膀处,并不如何肥大,这是专给自己做的?他抬手看了看针脚,整齐细密。
用鼻子嗅了嗅,是一股子很清新的味道。
出门自是带自己的衣裳了,也都素朴的很。但他说素朴,宫里就一定会准备的特别素朴。不像是这个披风,料子再素朴,可不管是配色还是其他,都显得那么活泼。
老管事瞧见了都笑:“难怪金大人送来了,林大人也是促狭,怎会为金大人准备这般不肃穆的衣衫,这是有损金大人威严的。”
小皇帝没接这个话,只问说:“好看吗?”
“好看!”说完了,又补了一句:“还颇为合身!”不像是给金大人做的,倒像是给陛下量体裁衣一般。
陛下这么一打扮,就显得粉妆玉砌,像是谁家的娇养的奶娃娃。
老管事才要说话呢,就听到有人敲包厢的门。他转身打开,却见是那位郑姑娘,他赶紧让开,“姑娘里面请。”
小皇帝:“……”什么跟什么呀,就里面请。
郑容拎着行医箱子,打眼一看,“朱兄?”
“郑姑娘。”小皇帝起身,“你这是?”
“听闻这边哪位同窗被火车震的肩背疼,按摩和针灸都能缓解,是朱兄您?”
老管事忙道:“对!朱公子刚才还喊肩颈疼痛难忍,如针扎一般。”
小皇帝看老管事:“……”常骑射锻炼的人,怎么可能肩颈疼痛?
可老管事转身出去了,不过却未曾关上包厢的门。
小皇帝不能拆穿,只能跟人家尴尬的点头:“有劳了。”
郑容一搭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就微微的愣了愣:看着瘦弱,其实筋骨结实。
她就问说,“朱兄擅骑射?”
“嗯?你怎么得知?”
“擅长骑马,爱骑马的人,身形都很好看!像是胸部、腹部、臀部,还有大腿,都会有暴起的结实的肌肉。不管男子还是女子,都一样。”
胸部会结实,臀部特别翘,腹部会有几块明显的肌肉,大腿结实有力。
“当然了,前提是不能从小一直在马背上,那样的话双腿不会笔直,如此也就不会有好的身形了!您要是多观察就会发现,女官们哪怕嫁人了,她们的身形都会更好,这跟她们长期不丢下骑射有关。再看看武官们,像是金阁老和陆阁老这样的,哪怕已经年过不惑,依旧身板结实……反倒是那些文官,多是大腹便便……”
小皇帝:“……”他想缩肩膀了!真的!哪有这样说的?一个大男人,谁在乎胸部结实不结实?一个大男人,谁又在乎屁股结实不结实?
这姑娘把这样的身形叫好看?
“那个……我觉得好多了……大概是刚才抽着筋了,这一按好多了……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