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家得面子极其好使,她的官廨安排的最好,用具皆是上等。
可万万没想到,还未曾安置妥当,便有人来巴结:“……有一织户,其女姿容上等,郎君若有意,今晚便可送来。”
桐桐:“……”她看了此人一眼,这般害人之事,真要置之不理。
怎么能叫这婚事办不成,随后不等办婚事,骁果军就叛逃离开呢?是的!骁果军最后尽皆叛逃。便是强制配婚,给每个骁果军将士赐女眷以安家,亦未能安其人心。
只要稍作拖延,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她出门,给李世民送新婚贺礼,趁机见了四爷。
四爷以为听错了:“你要干什么?”
“炸了杨坚的墓!”
“什么?”
“炸了杨坚和独孤皇后的墓。”
四爷:“…………”
“人都死了,其他的都是虚的。”绝非因为杨勇的缘故,伺机报复,“真不是!”只有这个最简单又有效:“事关数万女子一生……”炸了他们的坟而已,怕什么?
况且,大隋走到今天,他们并不无辜!杨广这混账是他们生的,也是他们养的,更是他们一手扶持上皇位的,而今走到这一步,不找他们找谁?
别人都心存敬畏,我又何必?不论从哪里讲,我都升不起敬畏之心,“再说了,只是炸坟墓……”不影响棺木,随后修缮修缮就成了!
就权当是他们的儿子不做人,有人找他们告状,敲门声打了一些而已,有什么呀?
四爷:“……”杨广要下江都,多少人都在关注此事!各地起事,大战不止,何等要紧。也只有你在关注这件事。
你的初衷是为了那些女子,可这陵寝一旦有异象,这可能会催化天下变局……
第1492章 隋唐风云(18)三更
这个时期是有火药的!普遍认为, 火药开始逐渐用于战争,就是从隋朝开始的。不过是技术不过关,难以控制,不稳定的特性叫这个东西只是小部分小规模的使用过, 仅此而已。
其实大部分人对这个东西是没有太多认知的!
而杨坚的陵寝不在洛阳, 洛阳作为都城是杨广迁都之后的!所以,杨坚的陵寝应该是大兴城的附近, 也就是在长安的附近。
炸不难, 但合理的去炸,这就难了。刚上任, 有什么理由离开, 去炸一次杨坚的坟呢。
四爷问她:“理由呢?”
“宇文士及才从大兴回来……”
嗯。冬至大如年!宇文士及被派去代天子祭奠皇陵, 才回来没几日。自己这一行到的时候,他也才回洛阳。
“回来神昏体乏,加之天寒地冻, 舟车劳顿,有些小症候,不算康健。我见那府中在送邪祟……”
病了,久病不愈, 是有送一送的说法。
“之后, 他的症候更像是水土不服。”
四爷:“……”那这可不能小瞧!稍不留心就要命的背景下,必然十分重视。水土不服,自然要去取当地水土。
桐桐点头:“这事谁去?宇文士及与南阳公主有一子宇文禅师。其人温和儒雅, 君子之态。儿子为父亲亲自跑一趟, 本也应该。但宇文承趾差点被刺杀, 宇文家不放心小辈。在宇文禅师必须出门的情况下, 谁护卫?”
四爷:“……”林桐一人独挑十三英豪, 第十四人时也未落下风,而今也是名声赫赫,“宇文承趾若是不想陪着走一趟,必要举荐你。”
“嗯!他被刺杀过,自然万分小心,非必要不涉险。这一路都是起事的乱民,他如何敢出洛阳?只能是举荐我。在他看来,当不当骁果军的差都重要,举荐了我,我就是宇文家得人。当然是宇文家得事更重要。”
四爷:“……”算无遗策,“缺硝石和硫磺?”
“嗯!”
“知道了!我准备。”
四爷就真准备了,准备给隋炀帝献礼。洛阳低处中部,冬天气温确实寒冷,但是远不到冰层极厚能做冰雕的程度。
因此,他找府里的人,采购所需之物,只说是给宫里预备。大张旗鼓的采购,丝毫不曾避讳人。
桐桐所需量不大,四爷要了空院子,用硝石做了许多冰柱子之后,连李世民对这些东西都失去兴趣了。
比起给宫里巨额的孝敬,这一点石头所制的冰,实不值一提。
而宫里那位陛下需要的也正是唐国公府上上下下,对他忠心耿耿。一个为得他的青眼便如此逢迎的少年,就足以叫他透过儿子看父亲,继而少些猜疑。
只是,委屈了三郎而已!他为了家里,当真是行小人谄媚之事。
而四爷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将硝石硫磺提纯,少量的带给桐桐,路上方便携带,这就算是把事办完了。
因着要准备这等大事,李世民接了长孙直接上去,赶回太原去成亲,她都没太大的兴致去围观了。
跟她预料的一样,她和宇文承趾猎了野味回来,宇文家自然要设宴烹饪,宴门客。宇文士及每次都要来敬酒陪一会,以示礼贤下士。
桐桐被带着去敬酒,对方喝了。这天之后,宇文士及就上吐下泻,水土不服的症候越发明显。
南阳公主忧心忡忡,宇文禅师便急忙要出门,赶往大兴。
本该叫宇文承趾陪同的,宇文承趾不想去,便也谎称腹泻,稍等等就能出发。
这如何能再上路?宇文承趾就推荐了一人:“林桐,此人胆大心细,恰又是大兴人士,最是妥当不过。”
于是,桐桐顺理成章的被派去大兴!
这一路紧赶慢赶,在除夕这一日,皇陵里一声巨响,地动山摇,似有地动!当地官府连夜赶往皇陵,竟是发现皇陵所植树木尽皆无恙,连墓碑都完好无损。只陵寝地宫上方,露出那么大的洞口,可见其中棺椁。
这一惊可非同小可:地动……只动了皇陵!皇陵只掀了地宫盖。
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天意还是人为?是人为就得追查。可除岁乃是除祟,这一日,满城都是傩戏。城中人等,尽皆走出家门,驱傩。
人人皆带着鬼面,傩鬼们跳着,你追我赶,驱走疫病赶走邪祟,乃趋吉避凶之意!
这个时节,怎么查?查谁?戴着面具呢,身边站着的是不是认识的人都无从判断,怎么可能追查到凶手。
那么,为了逃避被将罪,那此事只能归为‘莫名’、‘不知缘由’。
可民间传播又岂能禁绝,民心正乱,此事出了这等事,是什么缘故呢?只能是隋炀帝伤了天和了,连先帝和先太后也不能容,而今是在示警,大隋天下将亡!
此谣言比桐桐回洛阳来的太快!
四爷站在宫阙之外,折子传来正是正月十五。赏灯时节,唐国公府的冰灯斑斓绚丽,颇得杨广和萧皇后喜欢。
宫里赏了再赏,还额外恩赏四爷一个散骑常侍的从三品官员做。
这个官职品阶高,但其实就是:在宫内规劝皇帝的过失,做皇帝的备用顾问;在皇宫外,就是可以骑马跟随皇帝的人。
在隋炀帝身边做这种官,规劝什么?他又要问什么?这些职能不存在。不过是需要的时候,可以跟在他身边的一个虚职的官身而已。
才说要谢恩来的,结果宫里传来消息:免了!龙颜大怒,暴怒难自抑!
那四爷就回来了,桐桐应该也快回来了。可以说是,她选了一个十分巧妙的时节,查也无从查,查不出来怕吃挂落,都无人敢说这是人为。什么爆炸后的痕迹?有痕迹找不到人,那就是失职。
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糊涂一点能保命!
于是,明显的人为,而今是众口铄金,非说是天出异象,实乃帝王的过失!
以隋炀帝的性格,岂有不怒之理?
四爷回去就写密信,将洛阳城中所见所闻,悉数禀报。
放下笔,他也沉吟:桐桐干的不多,可她这边翅膀以煽动,很多东西已经变了。
比如,云定兴死了,那么谁去雁门关解救杨广,李世民奔赴雁门光又在谁的麾下因救驾立下功劳?
这对李世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桐桐彻底的改变了这个历史轨迹。
更有此次,阴差阳错造了一出‘上天示警,帝王不仁,天怒人怨’的戏码,这会加剧天下的变动,有些人有些事可能会被更迅速的催化。
时局会怎么走,已然跟历史上有了出入了。
朝中一时哗然,有人说,不可再南下巡幸江都,此劳民伤财……
话未曾说完,隋炀帝便下旨,以大不敬之罪,拉下去砍了。
饶是如此,依旧有人站出来高喊:“陛下……不可征伐过度,不可滥用民力……”
这位亦未能幸免,被赐死。
喧哗之声戛然,再不敢贸然非议朝政。
桐桐回来的时候,都城诡异的安静。
四爷接了她,两人以拜佛为名,私下说说话。
是的!隋炀帝要三征高句丽!
两人慢慢的走着,四爷说起了大隋时高句丽的事:“杨坚当年让他的第五子率军三十万征伐过,未能成功。”
记得!杨坚因师出无功,国威受挫,因而绝不妥协,一定要对高句丽用兵。
而隋炀帝继位之后,再这事上也不肯妥协,坚决要扬威异域。这才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对高句丽用兵。
四爷走的极慢,“高句丽是到了大唐的时候,花费两代人的力气……”
是的!这个时期的高句丽并不是那么容易征伐的。
“它跟突厥不同,突厥乃是游牧民族,但是这时的高句丽是半农耕,国力强盛,政权稳固。”
桐桐点头,“对于咱们而言,这打的是一场需得奔袭千里的征服战!”
四爷:“……”这怎么又‘咱们’了,我发现你这个立场真的变的极其快!他就说:“不是不能打!”
对!打是应该的。
“但像是杨广这么不顾一切的用兵,其结果就是注定的。”
桐桐马上接了话:“谁也不能阻止杨广继续对高句丽用兵,对吧?”
对!
“除非先干掉杨广。”
四爷:“……”这怎么说呢?“这就像是放在棋盘上,在下棋!杨广三征高句丽,结果是失败了。但是,这是不是也有效的消耗了高句丽的实力。”
是的!
“如果在他征伐高句丽之前,干掉了他。必是,中原打乱,逐鹿天下,高句丽会不会像是突厥一样,反向挥刀,直指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