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83发家致富_分节阅读_第190节
小说作者:吹笛人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731 KB   上传时间:2025-06-03 12:04:35

  

第137章 第137章刘爱民的婚宴(补完)……

  1984年是一个丰收的年份。

  今年格外的风调雨顺,没有一丝波澜,不旱不涝,顺顺当当地就到了秋收时节。

  全国各地的粮食都在丰收,创纪录的丰收,粮食多到粮站都收不过来。

  这年头,国家实行的是粮食统购统销的政策,粮站完成一年的收购任务后,就不再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

  本来丰收是件大好事,可谷贱伤农,反而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

  粮食卖不出去,渐渐地,有胆子大的农民将自家粮食运到城里来卖,吆喝着“小麦换粮票”、“小麦换香烟”,将手中的现粮换成各类票证,以备不时之需。

  趁着这个机会,贺明珠让底下的饭店和食堂大量屯粮,能买多少就买多少,未经加工的小麦堆满了仓库,足够用上好几个月。

  许家村的村民不用担心粮食卖不出去的问题,早在交完今年的提留统筹、留够一家人的口粮后,就将多余的粮食通过许大舅卖到了饭店。

  另一边,开着养鸡场的郝家村也不担心,虽然养鸡场里的鸡是散养的,平时吃草籽和虫子比较多,但鸡是要吃粮食才能长肉。

  现在养鸡场规模日益扩大,鸡的数量比村里人都多,只有担心粮食不够用作饲料的,哪还有余粮。

  而且郝家村的村民自从通过养殖赚了钱,就不再一门心思都放在种地上,开始琢磨再养点什么别的家畜,猪也行,羊也行,总之,能赚到钱就行。

  城里人也从农村的丰收中沾到了光。

  虽然在国营粮店用粮票买面粉依旧是每斤一毛八,比市场上六毛一斤的面粉要便宜得多。可每个人每月的粮票是有限的,将将维持着吃不饱但饿不死的底线,想要放开肚子吃是不可能的,除非挤占家里其他人的粮食份额。

  家里人口多,有发育期青少年或干体力活的大肚汉,再俭省的主妇也不得不算计着每月花销,从黑市上买一些粮食来弥补家中缺口。

  自从粮食大丰收,经常有农民推着板车来城里卖粮,市场上的面粉价格应声而跌,从六毛降到五毛再降到四毛,跌幅看得人心旷神怡。

  1984年的秋天,是格外饱足的秋天。

  在这个金灿灿的时节,刘爱民要结婚了。

  他是一矿的职工,也是煤矿人家的老顾客,从饭店刚开业时就经常来吃饭,当时他还是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汉,如今也要成家了。

  经单位老大姐介绍,刘爱民认识了一个农村考学出来的女孩,被分配到矿上卫生院做护士,虽然不是全民工,但也是正儿八经有编制的集体工。

  女孩的家庭即使放在农村里也属于条件不太好的那种,父亲好赌还有肺结核,家里一串的兄弟姐妹,全家的收入都来自于种地。

  不过刘爱民的条件也不怎么地,说起来是城市户口,头顶有片瓦遮身,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城市贫民,手停口停,和祖上三代贫农的女孩比起来半斤八两。

  两个小年轻互相看对了眼,也不计较彩礼嫁妆,光身子嫁娶,算是八十年代的“裸婚”。

  刘爱民和女孩在外面租了间小平房,一人带一床铺盖,再加上暖壶水盆,简单地置办起一个家。因为两人平时在单位吃食堂,索性没准备锅碗瓢盆,灶台主要用来烧热水。

  临到结婚,刘家父母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张罗着要给新婚夫妇办个婚宴。

  刘爱民无所谓,他原本是想来一场当下最时兴的旅行结婚,带着媳妇去北京玩一圈,但办席也行,还能收一圈份子钱。

  刘家父母出钱,要在国营饭店摆上两桌,请一请亲戚就行,自己人坐下吃吃饭,外人就不要来了。

  刘爱民不同意,要再加上小夫妻两边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刘家父母挺不高兴的,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嫌他挥霍钱,多一桌席面就要多掏一份钱。

  刘爱民也不高兴,别人家儿子结婚是家里大事,爹妈把方方面面都准备得妥帖到位,哪有他父母这样,只管请客吃饭,旁的什么都不问,现在他只是要多一桌客人,他们就这样摆脸色。

  最后各退一步,刘家父母同意单开一桌请小夫妻的领导同事,但席面的钱要小夫妻来付,份子钱也是他们自己收。

  这场婚宴从开始就埋下了隔阂。

  刘爱民和刘父去国营饭店定席面,服务员嘟嘟囔囔,一副不耐烦的模样。

  刘父提了好几个找人算好的婚宴日期,都被服务员否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后说周三中午有空,问他们要不要定。

  刘爱民当即跳起来说:“周三要上班,谁中午有空来吃席啊?!”

  刘父也不大满意,那个日子在黄历上写着不宜嫁娶,不是个办婚宴的好时间。

  服务员眼睛翻了翻,没好气地说:“那你们不要定好了,我们饭店忙都忙不过来,显得我们有多稀罕接你们的单子似的,要不然就自己在家摆两桌,随便吃吃好了。”

  刘爱民气得不行:“你!”

  刘父急忙将刘爱民拉到身后,好声好气地对服务员说:“行,周三就周三,还请您多费心,千万把这个日子给我们留着。”

  服务员却说:“那我可确定不了,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有领导要来……喏,单子你拿好,去收银台交订金吧。”

  刘父唯唯诺诺地接过单子,又对服务员说:“同志,劳驾我能见见店里的厨师吗?”

  服务员还没说话,刘爱民抢先道:“你见他做什么?”

  刘父说:“我和人家师傅说一说,那天好好给咱们做菜,这可是你结婚的大日子。”

  接着,刘父又对服务员说:“我给厨师准备了两条烟两瓶酒,让大家都散散喜气。”

  服务员说:“厨师忙得很,没空见你,你把东西给我就行——”

  说着话,他探头往刘父提着的布兜里看了看,咂咂嘴:“哦哟,香山烟,迎春酒,将将就就,马马虎虎……行了,给我吧。”

  香山烟是乙等烟,一条要四块九毛钱;迎春酒有着“北方小茅台”之称,一瓶要六块八毛钱。

  刘爱民这才知道刘父提了一路的布兜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他心中极为不解,明明是他在饭店付钱办婚宴,怎么还要给厨师送礼?

  见刘父殷勤地要将烟酒交给服务员,刘爱民一把抢过布兜,对刘父说:“我们不在这里办婚宴了,走,换一家!”

  服务员见状,没好气地甩手走了,扔下一句:“显出你了,有本事别后悔!”

  刘父急得不行,又要和儿子抢布兜,又要去拉服务员,手忙脚乱。

  “你小孩子家懂什么?谁家办席面不给厨师送礼的?快撒手!”

  刘爱民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但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合着他不仅要在饭店花钱请客,还要给厨师额外送礼,这不是冤大头,送上门让人宰吗?

  刘爱民仗着年轻力壮,强行拉着刘父出了国营饭店的门。

  见事态无法挽回,刘父气得连连跺脚。

  “你看看你这办的叫什么事!”

  刘爱民梗着脖子说:“全天下又不是只有这一家饭店,我就不信所有饭店都要给厨师送礼!”

  刘父骂道:“人家都送,就你不送,要是厨师背后作妖,你这婚宴还怎么办?!”

  刘父还是老思维,婚宴的主家要给厨师送礼,一方面是为了让厨师在做席面时更加尽心尽力,另一方面则是请厨师别在菜里做手脚。

  厨师手上有松有紧,松一松,炒出来的菜每盘多一点,客人吃得肚圆肠肥;紧一紧,每盘菜少一点,能多出来两桌的菜,主家花着三桌的钱,能请五桌的客。

  要是席面上有全鸡,厨师稍微动动手脚,每桌的鸡少几个零件,就能拼出一只整鸡。

  刘父自觉一片好心,被不懂事的儿子当成驴肝肺,气得不想和他多说话。

  刘爱民固执地说:“我给饭店交了钱,饭店就该管好厨师,而不是让我再去给厨师送礼,全天下到哪都没有这个道理!”

  说不通儿子,刘父气道:“我不管了!这婚宴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老头子一把夺过刘爱民手中的布兜,气呼呼地甩手走了。

  刘爱民看着老头的背影,一转身,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结个婚有这么多的烦心事儿。

  早知道就不答应父母办什么婚宴,

  安安静静地旅行结婚不好吗?

  可现在单位同事都知道他要办婚宴的事,都等着他发请柬派喜糖,也不好说反悔就反悔。

  但要是不在国营饭店摆婚宴的话,要去哪里呢?

  要知道刘家父母特别好面子,家庭条件不怎么地,倒喜欢打肿脸充胖子。

  现在不少人家结婚时都是选择在家里摆上几桌,虽然麻烦了些,但是省钱。

  刘家父母却不肯,在他们心中,国营饭店是矿务局最高档的饭店,来这儿吃饭的都是上等人,借钱也要在国营饭店摆宴席。

  到哪里找一家和国营饭店档次差不多、而且厨师还不收礼的饭店呢?

  刘爱民有些苦闷,父母帮不上忙就算了,怎么还尽给他出难题啊。

  正胡思乱想中,他走到矿务局最繁华的马路上,抬头一看,对面商铺挂着乌底金字的牌匾,在秋日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乌金年代。

  刘爱民眼睛一亮,有了!

  周末那天的天气极晴朗,秋高气爽,乌城难得出现这样瓦蓝的天空,明亮而清爽。

  一大清早,刘家人来人往,院门就没关上过,高声的笑语翻过了院墙,空气似乎都是喜气洋洋的。

  “恭喜恭喜,你们家可算是又一个儿子成家了!”

  “把他养到这个年纪,找了工作,又给他娶了媳妇,我这个当爹的也算对得起他了。”

  “哈哈,老哥别这么说,以后有的是你享福的日子!”

  “不拖累我就行了,不指望他有什么出息。”

  穿着全新中山装的刘父和亲戚寒暄着,把对方送进屋里坐下,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就又去迎接下一个客人。

  刘母也是一样,带着几个儿媳闺女接待客人,忙得不可开交。

  间或两人碰面,刘母压低了声音问刘父:“爱民定的是哪家饭店?你到底问了没?”

  刘父嘴硬道:“管他是哪家,他有本事,我管不了。”

  刘母照着他腰上的软肉掐了一把,恨声道:“你和孩子置什么气?!亲戚都来家了,我们连吃饭的饭店都不知道,你一辈子的脸面都不要了?”

  刘父软下声来,说:“爱民总不会不管家里的……我让老三去问问。”

  还不待刘父派三儿子去问饭店的名字,刘爱民穿着一套新做的西服,胸口上别着红花,来到了刘家,热络地招呼着许久不见的亲戚们。

  亲戚们围在刘爱民身边,七嘴八舌地恭喜他结婚,又问新娘哪儿去了,怎么没见到她。

  刘爱民说等下接亲就见到了,又开玩笑问大家都吃了没,婚宴是在一家极好的饭店,要是早上吃得太多,等下要多运动消化一下,不然中午就吃不下了。

  亲戚们笑着说既然他这么说,等下可就要看看这饭店有多好,要是不好吃的话,要拿刘爱民是问。

  刘父在旁边听得脸都绿了。

  上午的时间过得飞快,热热闹闹的接亲后,一行人在刘爱民的带领下,簇拥着来到了婚宴的饭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6页  当前第1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0/2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83发家致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