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小知青的四合院_分节阅读_第18节
小说作者:金秋麦浪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930 KB   上传时间:2025-05-28 11:31:25

  李桂英:“那你不用看着养猪场啊?”

  郑老汉:“新来了一个干活的,虽然不会干,但态度还挺认真,教了他几天,喂喂猪,除除粪,还是没问题的。”

  李桂英:“你们现在是喂猪还是放猪?”

  郑老汉:“现在都是喂,就喂完让它们在院子里溜达溜达。

  放出去,一撒欢儿就没影了,青草莫棵,我这老胳膊老腿儿也撵不过来。进地霍霍庄稼也不行。”

  李桂英:“那你们喂啥?净喂糠?”

  郑老汉:“猪场离五队近,他们有些社员割猪食菜送来,一背篓一个半公分,年底猪场杀猪,按公分可以分一些猪肉。”

  李桂英:“这可是好事儿,没听我家那口子说起过。”

  郑老汉:“分肉是不错,活也是累,天天割,到年底也就十斤八斤肉。大多都是半大孩子,老头老太太干,壮劳力看不上。离的远的,也没人愿意干。”

  李桂英:“那倒也是。”她们家的条件,真是不必这么辛苦。

  齐飞飞:“谁去都行吗?”

  郑老汉:“咱们头道沟大队的都行,养猪场是咱们大队副业厂的。”

  齐飞飞:“那我们知青也行了?”

  

第24章 换粉条

  李桂英:“没事儿溜达割点儿猪食菜,还能换肉吃,真不错。”

  郑老汉:“行,就是得能坚持,三天两天的,也没法割肉不是。”

  齐飞飞:“那倒是,我能坚持,明天我去找您,行吗?”

  郑老汉:“行,明天你割了猪食菜,背去合格了就给你记上。他们一般都是一天三个公分。那就是两大背篓。一背篓得有二十斤。”

  齐飞飞:“行,谢谢大爷。”

  郑老汉笑呵呵看着齐飞飞,小丫头精瘦的。

  李桂英:“老叔,她真行,你别看她长的瘦,(没二两肉)天天采蘑菇,那都是一大背篓一大背篓的。割猪食菜不比那容易多了。”

  郑老汉:“还真没看出来,不赖啊,姑娘。”

  齐飞飞不好意思的笑笑。

  一路上大家聊着天,时间过的倒也快。

  十点多到了粉房。

  等她们到的时候,已经有人比他们先到了。

  一个圆脸姑娘,穿着格子连衣裙,梳着两个大辫子,腰背挺的笔直,微抬着下巴,正在跟粉房的会计在交涉,

  “我们今天先拉五百斤走,以后,一个星期来拉500斤,中秋节前一共要2000斤。”

  会计是一个微微有些驼背的中年男人:“这位小姜同志,我们都是按先来后到,排着出货的。你这刚来,前面还有好多人没拿到货呢。你看……”

  话没说完,就被那位姑娘打断。

  “我们是三线厂,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几千职工等着呢,能跟他们一样吗?”

  男同志耐心解释:“小同志,可粉条有数啊,别人都是说好那天来取,不好让人家大老远的白跑一趟,要不,我给你排上?过个三四天再来一次,你看……真没差几天,你们再耐心等等?”

  小姜同志:“他们都是村民,又不急着吃,早点晚点怕什么。”

  会计笑容淡了下去:“不是,他们是不急着吃,可好多人来一趟赶车都是几个小时,很不容易,不好让人家白跑。”

  小姜同志还有些犹豫,她刚来后勤部,就想展现一下自己的能耐,原想自己是大厂后勤部,到哪儿都得给面子,高看一眼。

  她没想到这年代是物资在谁手里,谁牛逼,她问别人买东西,一样是弱势。没给她脸色看,都是人家修养好。

  自己从小到大一直是被捧着的,这会儿心里有些不舒服,怎么也拉不下脸求人,又想立马能拿货走人。

  厂子要中秋节分节礼,几千人的大厂,一个工人半斤粉条,最少也得二千斤粉条。一个星期必须拉回去五百斤,不抢着拉,根本排不上号。

  现在正是换粉季节,村民很多人家才换几斤粉条,也不好大老远让人再来取一次。

  所以存下几百斤粉条真是不容易。这是实情,也不是人家故意刁难她。

  司机小孙看新来的姜同志要谈不拢,就劝说:“我们这也算订到货了,三天后,也算快的了,这后面还在陆续来人,不抓紧时间订,排的更后了。”

  他在这工作几年了,了解情况,能出多少粉,要看农民能拿多少土豆来换粉。

  镇里,县里,肯定是要拿走大部分粉条的,说不定还得往省里送一些。

  不管多少,能抓紧订到手是主要的。

  “这位同志”

  司机说着递了一根大前门给会计,

  “我们小姜同志是从省城刚调过来的,还不了解咱们这边的情况。

  小姑娘初来乍到,背井离乡的,也不容易。

  您看看,尽量多给点,晚个几天不怕,您帮帮忙,帮帮忙。”

  司机天天跟着跑,已经很熟悉各个关窍,说话办事都比较油滑。

  说着话,把只抽出一根的大前门烟盒,随手放在了办公桌上。

  俯下身子在会计耳边小声说了什么。

  会计缓和了语气:“你看这天天生产的粉条是有数的,真是没办法,要不这样,一个星期以后再来,我直接给你们装七百斤,小姜同志,你看成不?”

  司机赶紧给小姜同志打眼色。

  小姜同志抿抿唇:“行,那咱们就说定了?今天是十四号,我们二十一号这个点儿来。”

  司机赶紧说:“谢谢,谢谢,邓会计,太谢谢你了。我们二十一号过来,你先忙着,我们就不打扰你了。再见。”

  司机跟着小姜同志往外走,低声说:

  “这次真不错,你一来就订了七百斤粉条,回去,大家肯定特别高兴。

  你来的时间短,不知道,这粉条可是不好订。

  去年就没订上。

  他们归政府管,镇上,县里,那是必须得优先给,要是给个啥指标,不完成都不行。

  等这批拿到手再谈下一批。”

  小姜同志迷迷糊糊,她也是刚出学校门,社会上啥经验没有。

  能来厂里进后勤采购部,全是因为她姨夫是厂长。为了不下乡,才来山沟里,进了工厂。

  看着三线机械厂的汽车开走了,郑大柱这才把马车靠过去,准备卸车。

  院门口有个大称,按家卸。

  一家的土豆搬过去,粉房的人要看看土豆,好的不好的,给的粉是不一样的。

  中等的土豆,一百斤换八斤粉条,下等的土豆,一百斤给换六斤粉条。上等土豆基本没有,好土豆大家都留着过冬吃。

  齐飞飞很积极,帮着拿小袋子的土豆。

  土豆验完,称重,还得给送进库里。

  这一通下来,也挺累人。

  会计按家给开票,谁家多少斤土豆,换多少粉条都写在上面,一式三份,会计一份,村民一份,库房一份。

  一般三斤五斤的,当天就能拿回去,多的有时候就要等几天再来取一趟。

  今天因为前面有个厂子要货,这次头道沟大队的粉条,都得过十天才能来取了。

  大家倒也不急,都是要留着过年过节吃。

  今天不用装粉条,卸完车,也要喂喂马,再往回赶。

  这个空,齐飞飞就进去漏粉的厂房转了转。

  后院里有一口井,有一个人,一直在打水,水从水槽流进屋里。

  几个妇女在不远处洗土豆,去皮。

  在院子另一侧,离屋子比较近的地方有一盘大石磨,毛驴蒙着眼,不停的转着,把土豆磨成浆。

  

第25章 嫁人是一辈子的大事

  有人专门过滤这个浆,然后等它沉淀。

  沉淀好的精细粉面子,放进一个带支架的特大缸盆,按一定比例放入明矾,再加入适量滚开的水,开始用耙搅打。

  搅打的人都是壮汉,速度要快,打不动马上换人,继续打,直到粉打不动了。

  再加入粉面子,几个强壮的汉子围着钢盆转圈揣,边揣边加入粉面子,揣的时候,有师傅用手划面,看面揣的程度。

  面越揣越黏,拔手都费劲,几个汉子边揣边喊着号子,汗流浃背。

  直到师傅说行了,才停下。

  下一道工序就是漏粉了。

  在房梁上栓一根绳子垂下来,下头绑着漏粉的瓢,瓢下面是一口烧开水的大锅。

  师傅把揣好的粉,弄一团放在瓢里,一手抓住瓢把,一手均匀的拍打,粉就从漏粉瓢的孔洞漏进了开水锅里,在开水锅里煮熟,另一个人就用一根木棍挑起,去冷水里冷却,再拿去晾晒。

  师傅的手艺很好,粉漏的很均匀很长,也没有粉疙瘩。

  齐飞飞在里面逛了一圈,见大家都在忙着,过去跟几个洗土豆的嫂子搭话。

  “嫂子,你们可真厉害,这不用看着都削这么快,这一天得削多少土豆啊?”

  一个穿粉半袖的嫂子说:“天天削都习惯了。一天咋也得削七八百斤吧。”

  齐飞飞露出羡慕,崇拜的眼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46页  当前第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44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小知青的四合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