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驰惊讶,“娘子还在等我?”
“嗯,等你。”
宋锦放下了缝制的新衣,“伍静瑶今日过来过来,说是邀请我去茶楼喝茶,我知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你如果没有那个心,日后碰上了便如今日这般,远着她一些。”
“为夫晓得。”
秦驰脱去了外衫搭到一旁的屏风上面,随即又转身坐在了床榻前脱鞋。
宋锦收拾好针线箩放好,再往床里面挪了挪,“伍静瑶走前说,在大长公主的生辰宴再见。我去翻了翻邀请的帖子,有送来我家的,邀请你和我去参加,要不要去?时间就在后日。”
“这事儿不急着决定,等明日再说。”
秦驰没想过现在决定去不去。
如果没有建宁起事,估计秦驰会给长公主府的面子去一趟,毕竟,当年楚郡王在福州算是间接的帮了宋锦等人一把。眼下内忧外患,明成帝正处于盛怒的情况下,以往盛大的生辰宴,还能不能如期举办都不一定。
宋锦听出了秦驰隐藏的意思。
没有多久,人就沉沉睡了过去。
等宋锦次日醒来的时候,身边已经不见了秦驰的人影,问过秦七就知道他天没亮起来,穿上朝服进宫了。
起来洗漱,穿戴整齐。
宋锦去看过小儿子,再陪妞妞一起吃早饭。
一直在外面,看似比宋锦还要忙碌的三郎,今日竟然也在府里。兴冲冲的命着一篇抄下的文章,递给了宋锦来看。
“大嫂,快看快看!建宁叛军写的讨伐檄文,这篇文章几乎是在同一天就传遍各个州府,贴在了各个府城的大街小巷,闹成的轰动可不小……”
三郎兴奋的说着,眉飞色舞。
正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年纪,这天下大事在他这里就是热闹。
檄文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传遍大夏各个州府,很显然是背后的叛军早有预谋,在各个州府都安排了人。
宋锦接过檄文过目了一遍。
当见到其中指责明成帝的一桩罪名,让宋锦瞳孔猛的一缩。
三郎看了无动于衷,是因为他不清楚李氏和秦驰的身世,偏偏宋锦是知道的。这写檄文的人,文采斐然,字字珠玑,还十分的恶毒。
明成帝如果看到这篇文章,恐怕会气得吐血。
宋锦不知道。
檄文尚未传遍天下,便由锦衣卫送到了御案前。
昨晚明成帝就看到了檄文。
没有气得吐血,却一口气没接上,生生把人给气晕了过去。这个也是秦驰天没亮就被召进宫的原因。
这时秦驰早起,滴水未进。
守在了明成帝的寝殿前。
在殿前不仅秦驰一人守着,之前召进宫的人都在这里,一篇檄文在这些人手里,轮流着阅读,而秦驰年纪最轻,文章便是最后一个到他的手上,于是他不紧不慢的看了起来:
讨贼檄文
昔我皇明,太祖高皇帝开基立业,一统天下,至今百有余年。然当今之世,皇帝昏庸,悖逆天道,行同桀纣,致令神器蒙尘,海内鼎沸。予等不得已,奋起义兵,扫除奸凶,特此檄告天下。
皇帝杀贤明太子楷,夺位自立,此其罪一也。太子者,国之储君,百世之统,皇帝竟行弑逆,使神器无主,朝野震惊。其罪之大,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不可掩也。
皇帝刚愎自用,拒谏饰非,此其罪二也。古之帝王,皆以从谏为美,而皇帝独不然。凡有言事者,必加诛戮,致使忠良之士,杜口吞声,不敢复言。朝政日非,国势日衰,皆由此也。
皇帝用奸臣,乱朝纲,此其罪三也。奸臣如蛇蝎,而皇帝不知觉察,反加宠信,使之残害忠良。
古之帝王,皆以勤俭为德,而皇帝独以荒淫为乐。日夜宴乐,广选嫔妃,致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此其罪四也。
又惊闻皇帝暗害睿亲王子嗣,此其罪五也。睿亲王乃国之重器,誓守边疆,保卫社稷。皇帝竟以一己私欲,谋害其嗣,使功臣之后,断绝香烟。此其罪之大,上通于天,下极于地,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
予等奉天讨罪,义在除奸。望四方英俊,闻风而起,共襄义举。斩草除根,勿使滋蔓。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一桩桩的扣到明成帝身上的罪名,真假参半。
秦驰的视线落在了第五罪上面,手中的檄文被他愤怒的握成了一团,或者是动作太大了,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发现旁的目光都落到自己这里。
秦驰又淡定的将檄文摊好,将皱折抹平,语带歉意道:“不好意思了诸位大人,我是太过愤怒了,一时没有忍住。这些逆贼简直是满嘴胡言,什么脏水都往陛下的身上泼,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有识之士都不会相信檄文所写的。”
“咳咳,秦尚书说得在理。”
宁国公连忙附和,“陛下多好的人,这些逆贼真该死,得逮着了,统统灭他们九族。”
秦驰想说九族也包括明成帝,你敢灭吗?不过这话注定只能憋在肚子里。
由秦驰打破了沉寂。
其他人跟着纷纷的讨伐逆贼,有的官员更是言词激烈,恨不得亲自去跟逆贼拼命一样。或许这些人也反应过来。
在宫里的一言一行,都是会有人盯着的,最后会禀报给明成帝。
秦驰这时反倒低调了,任由其他人说。
第397章 商议
“秦祈安,念檄文!”
明成帝威严的声音突然响起。
四周顿时一静。
众人看到明成帝脸上稍带病态,让吉祥扶着走出来,坐到了龙案前。
各位大臣拜见明成帝。
一通礼节下来。
又回到了明成帝最先所说的话。
明成帝看向秦驰。
秦驰迟疑下,摊开了檄文,吐字清晰道:“昔我皇明,太祖高皇帝开基立业,一统天下,……”
周围死一般的安静。
全是秦驰的声音在回响。
等秦驰念完,其他人也跪了下来。
明成帝面色铁青,强忍着怒火。
唯独秦驰站在那里,愣了愣将檄文折叠起来,递到了一旁的内侍的手里,他气定神闲道:“陛下,那逆贼散布的檄文,其实不过是为了污蔑您,同时以正义之名行恶。您可不能为此气坏了身体,反倒是如了贼子的意。”
“对对,陛下莫要因此而伤了龙体。”
夏维跟着附和了一句,接着又痛斥乱臣贼子一通,“逆贼居然想通过散布檄文来搅乱天下的秩序,让百姓对朝廷失去信心,以此来动摇国本。更可恶的是,他们还想破坏陛下与睿亲王的关系,企图挑拨离间,让陛下丧失民心。实在可恨至极!”
宁公国跟着跳出来,“没错!逆贼为了祸乱天下,胡乱扣的罪名,我等是不认的。臣愿意领旨亲率大军去建宁平息叛乱,还望陛下成全!”
“臣等愿意为陛下效犬马之力。”
“臣愿意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愿意……”
一个个又跳出来向明成帝表忠心。
不管内心是如何想,现在的各位大臣一个个是情真意切,面上的表情也很到位,偶尔有点儿表现得夸张了,很快又会收敛住。
“诸位爱卿有心了。”
明成帝脸色稍为好转了些许,抬手制止了他们继续表忠心下去,“檄文内容想必都知道了,请诸位来此,一是要从中分析出叛军的真实意图。二是集思广益,想出妥善解决叛军的法子。至于朕和睿亲王的事,你们不必理会,如果这世上朕最为相信谁,无疑是他了,旁人三言两语,休想要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当然了,此事朕会修书一封送去西北。”
众人暗中面面相觑。
同时齐齐松了口气。
檄文中罗列明成帝众多罪名,大多数都是有迹可寻,唯独第五条罪名不为人知,这一条对于大夏来说尤其致命。睿亲王镇守西北,是大夏的战神,手握重兵。
在叛军祸起之际,睿亲王若是相信了檄文上的内容,一个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反过来对付明成帝。
现在明成帝跟他们兄弟情谊牢固,无疑是最好的一个消息。如此这般,局势对于他们不算最糟糕,只需要想法子平乱即可。
其他大臣是这样想的。
唯独是秦驰垂首站在后面,开了一个头之后,存在感便不高了。至于明成帝的话,秦驰是不相信的。
明成帝自己做过什么事,他自己最为清楚。
先太子余孽早年针对睿亲王府,实施报复的事情,起初明成帝是不清楚,后来调查清楚了,却将消息按了下来,选择了袖手旁观。真凶不是明成帝,然而明成帝的做法,却比真凶更为狠心,真凶与睿亲王府有仇恨,明成帝反而是看着亲弟弟的子嗣,一个接一个夭折。
秦驰不难揣测出明成帝心思。
不外是担心睿亲王势大,会威胁到他的帝位。当年如果不是有人先他一步向睿亲王的子嗣下手,按照明成帝的性子,时间久了,搞不好他会亲自动手。
不要跟帝王谈亲情。
没有坐上帝位或者还有。
当坐上了帝位,人心就易变。
一个上午,大臣们皆在商议此事。
因为明成帝说睿亲王那边,他会修书去西北,众人便一心想着怎么解决建宁的叛乱,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阅读檄文内容,不难看出叛军想逼明成帝退位,下罪己诏。只是这事不会有人缺心眼点出来,连往常行事大咧咧的宁国公也没说。
阁闻老高声道:“臣建议派遣使者谈判,这通篇的檄文,我等研读过后,竟然无法从中了解叛军的意图。故而,臣建议派人去先了解,再谈判,倘若谈判无果,再派军队去平乱,我大夏朝是礼仪之邦,先礼而后兵。”
以前不是没有人这样做过。
朝中出现了叛军,朝廷不会先派兵去平乱,而是先派遣使者前往叛军营地,试图通过谈判解决分歧,避免战争。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紧张局势,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如果谈判无果,通常会调集军队进行镇压。
赞同闻阁老提议的大臣过半。
秦驰却知道这种谈判只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