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有些事,不是有钱就能解决
而以前,采珠一般在晚上进行,一根竹竿插入水底,采珠人潜水摸河蚌。
在当时采珠是一个高危行业,四月份的东北地区河水刚刚解冻,水寒气温低,保护措施少,所以采珠人采珠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即使没有冻死,也会落下浑身的伤病。
同时又由于是天然野生珍珠,出产量更是十分稀少,往往数船的河蚌也采不出一粒达到标准的珍珠,故有“易数河不得一蚌,聚蚌盈舟不得一珠”的说法。
由于东珠极其稀少,造成价格的高昂,一颗珍珠十两金!
王太太颈间佩戴的这串项链,有六十一颗东珠串成,颗颗晶莹圆润,在灯光下泛着一圈圈淡黄色的光晕,如梦如幻,特别贵气奢华。
在这串东珠光晕的辉映下,王太太的脸庞也温柔淡然,气质如菊。
她的美不在外而在内,古人说的美人在骨不在皮就是她了!
“你就是陈红啊,早听我们家老王提起过你,说你特别独立能干,是我们女性的楷模,我早想见见你了。
可老王整天应酬多,也没抽出空来介绍咱俩认识。
今天见到你,我觉得他误导我了。我还以为你天天出海,会是个强壮的黑美人呢!
没想到你长的这么年轻这么漂亮,和我印象里的渔民可真是有天大的差距。
凭你的好人材,还打啥渔呀?其实你啥也不干,给企业当个形象代言人,也完全能胜任!”
陈红监尴尬一笑:“王太太你太会说笑了,我就是大众脸长相。走在济南街头,十个女人之中,最少有一半和我脸型差不多。
别说当啥企业形象代言人了,就我这样的,在咱酒店门口当迎宾,王总也肯定看不上。”
王太太哈哈大笑,气质一下就变了,原来她骨子里还是个爽朗的济南大妮。
“那他的眼睛白长这么大了,眼大无神,连百万富翁给他当迎宾都看不上,真该关门退休了。”
“王太太在哪工作?你的气质真好!满身的书卷气质,一看就是文化人。
跟我们渔民一看就不一样,王总真厉害,自己干这么大买卖不说,找的对象都是高知人才!”
“哎呦,你太会说话了!别说现在我都老了,满脸褶子,就是年轻的时候,长的不说难看,却也普通的很。
你一说我气质好,就是说我长的一般!我懂!”
两个女人初次见面,也免不了互夸互捧,气氛很是融洽。
王总招呼陈红坐下,竟是开门见山,张嘴就向她要茶叶。
“陈红,你别和你嫂子客气,啥王太太,李太太的,叫嫂子就行!
咱们都是老乡,你现在也回了济南生活。以后离的近便了,咱们两家常来常往,你和你嫂子没事多约着出去玩玩。
她现在也不上班了,在家除了接送孩子就是逛街打牌,也没啥事干,在家闲着,有的是时间。
反正你也是看孩子做饭,以后让你嫂子带你多出去聚聚。她闺蜜多,整天这里聚会,那里聚会的,没啥正事吧,在一起玩倒也热闹。
对了,老张给我打电话说,今年的明前茶下来了,你给我捎来几斤呀?
我可跟你说,今年你得多给我点,少了可不够分的。我这边盯着的人多,毕竟狼多肉少,弄不好我自己都要没喝的了。”
陈红也不含糊,直接去储物柜里拿出提包,取出来两斤茶叶递给他。
“王总,咱也不来虚的了,实话实说,今年的明前茶只出了六斤。
我自己留下一斤,我对象那边得留点儿,还得分点给父母长辈和朋友,给你硬挤出来两斤。”
王总很是失望:“今年茶叶产量这么少吗?就这点儿茶叶,我怕是自己都捞不着喝了。
哎!这生意圈子大了,结识的朋友也多了。今年有两位朋友早就等着你这边的茶叶到了,好送给家里的长辈呢!
陈红,你再想想办法呗!不行你自己先别留了,要喝茶,我用别的茶叶跟你换!
你放心,我托人从南方买了一些好茶,自己喝还是能入口的。”
陈红笑了:“王总,说实话,我每年也不少买茶叶喝,南方的绿茶、红茶、花茶都喝过了。
也不知咋回事,喝过了咱老家的山里野茶,再喝外面买的茶,不管贵贱,就是不对口味。
当然了,也可能咱老百姓,所能买到流通到市场上的茶叶,也不是啥最好的茶。
也可能是水土的问题,咱北方人,就是觉得喝咱当地的茶叶更顺口。
每年采到的这点儿茶叶,以前也从来没有卖过,都分给亲戚朋友喝了。
我也从来没拿这当回事,不过这两年,亲戚朋友都盯上了这点茶叶,难不成真是东西越少越稀罕?”
王太太也在旁边搭话:“陈红妹妹,你送的茶叶我也喝过,味道是真好!
咱不说茶叶的形状和炒茶的手法怎么样,单说这茶叶的品种就不一般。
我娘家有位长辈,不说见多识广,也是走南闯北,喝了一辈子茶的人,他对茶叶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他喝过一次你送来的茶,据他老人家说,你家山里的茶树品种不一般,弄不好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的什么珍稀名品。
这茶就不能用好不好喝,香不香来定义了,它明显有很强的医疗保健作用。
虽然说没做过研究,分析过茶叶的具体成分含量。但是只喝一泡,对醒脑提神,营养脑神经确是立竿见影的。”
陈红端起茶杯掩饰性的喝了口茶水,故作震惊的瞪大了漆黑的眼睛,
“哎呀妈呀,还有这效果呢,会不会有些夸张了?我也常喝,除了觉得能提神,也没感觉有其他功效啊?
照你们这个说法,我可得让人把山里的野茶树保护好,弄不好,还能向当地政府申请特产保护呢!”
“千万不要!”王总赶紧打断陈红的话,“我说陈红呀,好东西要藏好,关于这几棵野茶树,你谁也别告诉。
更不能报告当地政府,万一当官的出手,说是收归国有,到时候哪里还有咱们的事呀!
别说一年两斤了,一年二两也轮不到咱们手里。你记住,咱是老百姓,再有钱,有些事也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
PS:
今天年三十,发了这一章,也算是还完今年欠书友们的债了,咱们龙年再见!
在此,我给各位拜年了!
祝各位书友龙年实现财富自由,天天发大财!更祝各位阖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430章 关系不在多,要能真正交心才行
别说一年两斤了,一年二两也轮不到咱们手里。你记住,咱是老百姓,再有钱,有些事也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
你想想,不往上说了,光胶东地区,光威海市,这点儿茶叶都流不出来。
毕竟县官不如县管呀!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最后,这茶树会便宜谁,谁也说不好!
陈红,既然茶树是你发现的,老王我给你出个主意。
趁别人没发现,赶紧想办法把山包下来,不如在山里种点儿别的东西掩人耳目。”
陈红故作不在意道:“没这个必要吧?就是长在深山峡谷里的几株野生茶树,会有这么珍贵?”
王总有些年着急:“当然有必要!其实要我说呀,还是应该先看看能不能在山里找找,把茶树培育出一批来,看看和母树上的品质差距怎么样。
如果差距不大的话,那你可发了!到时候把山里弄成茶园,只要保证和母树的品质差不多,这茶叶有多少也不愁卖呀!”
陈红难为情的笑了笑,一句话浇灭了王总的宏伟蓝图,
“王总,去年我就试着你茶树扦插、分根、移植,试了好几种方法,今年一株也没成活。
不仅如此,今年荣城雪灾,还冻死冻伤了一部分茶树,要不然今年的产量也不会这么低。
我也认真寻思过了,这茶叶好喝,说不定也于所生长山谷的恶劣环境和极低气温有关系。
不过这也说明了,我们老家的山里不适合大面积养殖。
这样的话,包山就没必要了!我一个家庭妇女,也没那么多的精力弄什么茶园,劳民伤财,回报率不高,不值当。
山里的野茶谁发现谁采。咱也不强求变成咱个人的。”
王总和他太太听了陈红的话,暗自沉吟,这不是说,这茶叶没准头了。
去年有,今年有,明年后年不一定能有。
哎!女人家长的再漂亮有什么用,还不是头发长见识短!
弄这么个茶园只为了金钱收益吗?不!人在社会中生存,不就靠人脉和资源两样吗?
有钱就可以经营人脉,可资源早就被人家划分好了。晚进入的人,能掌握一种别人没有的资源,有多难得!
有了资源,还怕没有人脉凑上来吗?
可陈红明显目光短浅,没有什么大局观!
王总很是无奈,两口子暗暗对视一眼,微不可察的互相摇了摇头。
陈红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故作不知的和王太太分别照顾着孩子们,吃完了这顿说不上啥滋味的饭。
她和王总不是同一阶层的人,做生意的男人,事业到了一定高度,心会越来越大。
要说他的生活中没有什么钱权交易、无奈与妥协,陈红是不相信的。
她做为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位孩子的妈妈,一个军人的妻子。
这辈子没什么大梦想,所有亲人都能平静幸福的生活,就很满足了。
下午孩子们还要上课,匆匆吃过饭,陈红就带孩子离开了。
目送陈红远去的背影,王太太轻松的对丈夫说:“这样也好,物以稀为贵!陈红没什么其他心思,只要咱们和她的生意不断,她也很知趣。
每年能拿到三分之一的茶叶份额,也很不错了。她手里的茶叶都留下给自家人喝了,只要不流通出来,对我们也没什么影响。
我觉得这样反而更好!行了,大不了我以后多约她出来玩玩,关系处近了,有好东西她会首先想到我们的。”
说着,王太太摸了摸自己的脸,低声自语:“忘了问问陈红,她的皮肤那么好,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护肤品?
是不是有什么窍门或秘方啊?她可半点儿不像海边的渔民!”
看出王总夫妻另有深意,陈红早断了和他们更进一步相交的想法。
她也不想表现出对他们的不喜来,决定就这样不远不近的处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