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度韶华_分节阅读_第265节
小说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57 MB   上传时间:2025-01-24 16:57:12

  南阳郡上下早就习惯了郡主的行事做派,正值春耕,县令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去田间转悠。对新开垦出的荒田耕种,尤其关注。

  对汤家来说,今年也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随着新粮的推广,汤氏粮铺从南阳郡第一粮商,一跃成为北方名气最大的粮商。十五家粮铺,现在专门卖新粮粮种,每日排队买粮种的百姓能排出两里地。

  新粮耐旱耐寒,产量极高。只要是种了新粮的人家,都知道新粮的好处。之前没种的,眼睁睁看着别人家地里丰收,早就红了眼。今年汤氏粮铺一开门,几乎被抢着买粮种的人挤破门槛。

  汤家的烦恼也来了。

  人手根本就不够用。所有能派出去的男丁都出去了,近支远支的都算上,人手还是不够。

  “郡主说了,今年还要再开五家新粮铺,人手根本就不够用。”汤五太爷对着汤老太爷诉苦:“一家粮铺,少说也得三四个人撑着。就这幸亏有亲卫营的人跟着打下手,不然更忙不过来。”

  汤五太爷在外奔波两年,今年特意回来,也是为了参加郡主的及笄礼。现在又该启程动身离去了,黑瘦了一圈的脸倒是格外有精神。

  汤老太爷慢腾腾地说道:“人手不够,就别拘泥于汤家男丁,招些可靠的人,一边教导一边当差做事,磨炼个几年就能当用了。”

  “这事你只管放开手去做,族里这边有我给你撑着,没人敢啰嗦多嘴。”

  说着,白了一眼过去:“你这混账,一肚子心眼,私下里早就这么干了。现在和我说,还不是想让我给你背一背黑锅。”

  汤五太爷嘿嘿一笑。

第446章 边关(一)

  太和三年的春日,熬过了旱灾蝗灾瘟疫,百姓们刚缓过一口气来,积极地买粮种开垦农田开始春耕。

  可惜,老天根本不让朝堂安稳,也不肯让龙椅上年轻的太和帝安宁。在三月初四这一天,朝廷接到了边军送来的急报。

  “柔然骑兵进犯边关!”

  “边军大败,失了彭城,退守司州。”

  “彭城被烧毁,钱粮被抢之一空,成年百姓被掳走,老弱孩童被屠戮!”

  站报上寥寥数语,透着浓厚的血腥气,直扑而来。

  太和帝俊脸惨白,身体晃了晃,眼前骤然一黑。

  一旁的郑宸面色一变,迅疾上前扶住太和帝:“皇上请息怒!保重龙体!”

  王瑾等人满面忧色,围拢上前。

  太和帝闭着眼,许久才勉强睁开,眼珠子都泛着红,声音颤抖个不停:“彭城被柔然屠城!数万百姓要么被杀,要么被掳走做奴隶。你们让朕怎么息怒,怎么保重!”

  “左锋该死!该死!”

  太和帝愤怒的喊声,在殿内回荡。

  王瑾心里倏忽一沉。左锋正是左大将军的名讳。众人皆知,王丞相能掌控朝堂,一来是因为有张尚书戴尚书周尚书等一众文官拥护,二来,统领十万边军的左大将军是王丞相的人。

  大梁号称四十万军队,边军就占了四分之一。每年拨给边军的军费,要占国库收入的近两成。

  这些年,左大将军也算劳苦功高,牢牢守住了边关,将柔然等外族骑兵挡在了关外。所以,哪怕左大将军骄纵贪婪些,只冲着这份功劳,也安稳如山无人能撼动。

  谁能料想,左大将军竟吃了大败仗。彭城被屠城,太和帝怒不可遏。消息一旦传开,不知会有多少人会借机大做文章弹劾左大将军,王丞相一党当然不能坐视……眼见着朝堂混乱即将来临。而他这个中书舍人,再次被夹在皇上和父亲中间,忠孝两难全,左右不是人。

  果然,郑宸含怒的声音已响起:“皇上,朝廷每年拨给边军巨额军费,对边军优厚至极。左锋实在无能,竟打了大败仗!辜负皇恩失了彭城!必要重惩!臣请皇上下旨,立刻召左锋回京问罪!”

  王瑾一惊,脱口而出反对:“不可!”

  “皇上,柔然骑兵虽然退了兵,说不定随时会再举兵进犯。这等时候召主将还朝,会动摇军心,岂不是给柔然制造了出兵的良机?为了边关安稳,臣恳请皇上冷静三思!”

  “王舍人好一张巧舌如簧的利口!”郑宸冷冷讥讽:“左锋已经退守司州,边关哪里还有安稳可言!照着王舍人的说法,平州被屠城一事,难道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就容左锋这等昏庸无能的武将继续执掌边军,继续丢失大梁疆土?”

  王瑾勉力应对:“左大将军铸成大错,必然是要严惩的。皇上明鉴,臣的意思是,等战局稳定了,再召回左大将军……”

  “皇上,臣以为,左锋根本不配再执掌边军!请皇上另外派武将前去接掌边军!”郑宸沉声打断王瑾。

  姜颐立刻张口举荐范大将军:“范大将军擅长领兵,悍勇无敌,可当大用。”

  李博元也张口附和:“臣也以为,可派范大将军前去。”

  王瑾一颗心直直往下沉。

  朝堂里派系明显,太和帝身边的舍人们,也有派系之别。他和郑宸一直对立,这两年多来,郑宸和姜颐走动密切,还一直在竭力拉拢李博元。李博元一直保持中立,此次左大将军大败,罪责无可推脱,李博元这个中立派,也倒向了郑宸那一边。

  三对一,不用多想,吃亏的当然是他。

  事实上,怒火中烧的太和帝,根本听不进王瑾的进言,铁青着脸道:“来人,立刻请王丞相安国公进殿,商议应对之策。”

  ……

  当日,三品以上的重臣皆被召进宫。一场口水混战,一直进行到晚上,也没争论个结果来。

  愤怒疲惫无力的太和帝,迈着沉重的步伐去了景阳宫。

  不出所料,郑太皇太后臭骂了王丞相一顿,坚持立刻召左锋回京问罪。

  太和帝气了大半日,现在已经过了最愤怒的时候,稍稍恢复冷静:“朕恨不得立刻召回左锋,和他算一算彭城这笔血债,将他碎尸万段。不过,王丞相他们说得也有道理。便是要问责,也要等边军战局安稳再说。不然,军心不稳,再被柔然骑兵所乘,到时候北地诸州就危险了。”

  郑太皇太后怒道:“换个人去执掌边军,难道不比左锋强?范大将军,包将军刘将军宋将军,谁去不行?”

  “王丞相一片私心,就是想让左锋赖着不回。等过一段时日,打一两场小胜仗,就算将功折罪了,就能继续执掌边军。这点私心算计,连哀家一个老婆子都能猜到,皇上就看不出来?”

  太和帝耳根子软,被王丞相等人说了半日,心意已经动摇。此时听郑太皇太后这么一说,再次动摇起来。

  从景阳宫出来后,太和帝又去见亲娘李太后。

  李太后和郑太皇太后一直不对付,奈何斗不过婆婆,一直被压得抬不起头。不过,郑太皇太后事事要过问的做派,李太后倒是学了个十成十,张口便道:“王丞相也好,安国公也罢,他们是臣,你是君。到底怎么处置左锋,你这个皇上说了才算。”

  “你想按捺一段时日也好,想立刻召还左锋也行。总之,哀家都站在你这一边。”

  李太后的策略也很简单。时时刻刻事事都向着自己的儿子,时间长了,儿子就会知道,唯一全心为他着想的人,就是自己的亲娘。

  疲累至极的太和帝,没心情领受亲娘的好意,长叹一声道:“这等朝堂大事,朕一个人说了不算。总要皇祖母和王丞相都点头才行。”

  这就是年轻天子的悲哀,自己的班底都还太年轻资历太浅,私底下进言还行,真遇到朝堂大事,他这个天子,也不能言出令行。

第447章 边关(二)

  太和帝一夜没睡。

  隔日一早,太和帝顶着泛着红丝的眼进了金銮殿。

  边军大败彭城被屠,震惊了所有文臣武将。大朝会上,众臣不论官职高低,纷纷出言怒骂左大将军。哪怕同为丞相一党,也绝不会在此时为左大将军说话。

  众臣争论的焦点,就和昨日一样,左大将军是一定要论罪问责的,就看皇上肯不肯给机会让左大将军“戴罪立功”了。

  吵了一个上午,依旧没有结论。

  太和帝心烦意乱,没有胃口吃饭,正午时勉强吃了几口就搁了筷子。

  葛公公弯腰进来,呈上一封书信:“启禀皇上,这是南阳郡主的来信。”

  太和帝略一点头,接了书信。

  郑宸看在眼里,眉头微微一动。姜韶华人在南阳,却心系朝堂,每个月书信不断。

  可惜,人离得远,书信来往有时间的间隔,有些事姜韶华根本来不及做应对。

  譬如眼下,朝堂因为如何处置左锋一事吵翻了天。南阳郡那边,大概刚收到消息。姜韶华便是要写信来,也是数日之后的事情。现在这封信,则是七八日前的。信中内容,应该是春耕粮种一类,和眼下太和帝忧心急切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想及此,郑宸扯了扯嘴角。

  官场本来就是男人的天下。姜韶华再如何聪慧如何厉害,也要受身份和距离的限制,对朝堂的影响力也并不算大。除非,姜韶华肯放下南阳郡,长住京城……

  偏偏她就是不肯来。既然做出了选择,就永远留在南阳郡吧!朝堂大事,就跟她没什么关系了。

  郑宸等人退下后,太和帝拆了信。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这封书信,正如郑宸所料,以春耕播种为主。到末了,才提及近来祖父托梦一事,委婉含蓄地提醒太和帝戒备身边人。

  太和帝现在满心烦闷,着实没心思考虑这些,随手将信放下,看起了奏折。

  ……

  此时,正在亲卫军营巡查的姜韶华,接到了边军大败彭城被屠的噩耗,当即就变了脸色,声音骤然沉凝:“这消息是否可靠?”

  前来送信的,是陈长史的亲随:“这是边军那边传来的消息,绝对真实可靠。”

  陈长史交游广阔,不但在朝堂里有众多熟人,便是边军那边,也有一两个至交好友。

  以陈长史的为人,没有把握的消息,绝不会随意送到她面前。

  姜韶华深呼吸一口气,伸手接过陈长史的书信,迅疾拆开。

  这封书信,比送去朝廷的战报更仔细。边军大败,不完全是左大将军的过错。驻守彭城的武将,在柔然骑兵大举进犯时竟放弃城门,领着几十个亲兵私自逃走。以至军心溃散,彭城失守。

  这个姓赵的将军,现在行踪不明,不知是死在了战场上,还是躲在了什么地方。真要论罪,赵将军才是该千刀万剐的那一个。

  不过,军中规矩就是这样。但凡战败,主将都要担当起主要责任。左大将军用人不当是事实,在彭城失守之后,没有及时组织反攻,而是退守司州,将彭城彻底留给柔然骑兵也是事实。

  从这一点来说,左大将军被问罪一点都不冤枉。

  前世,没有平州之乱,也没有彭城被屠,左大将军一直执掌边军,直至郑宸在十年后做了丞相,左大将军才黯然退场。

  现在这惊天的变故,到底是因何而来?

  赵将军是谁的人?为何在要紧关头弃城而逃?现在人又在何处?

  朝廷会如何处置左大将军?

  各种问题纷至沓来。

  姜韶华心绪如潮,面色难看,攥着信久久没出声。

  宋渊秦战等人,纷纷破口怒骂左大将军。刘恒昌还算冷静,低声对姜韶华道:“末将知道郡主十分愤怒。只是,这等朝堂大事,自有皇上和王丞相他们决断。我们南阳郡不宜插手过问。”

  也过问不了。

  朝堂瞬息万变,郡主人在南阳郡,写信来回一趟都得小半个月。在这等事上,基本插不进手。

  姜韶华回过神来,看刘恒昌一眼:“你说得没错,南阳郡确实不宜插手过问朝堂大事。本郡主不会上奏折表明态度,只私下写信给皇上。”

  上了奏折,就是政治表态。写信给太和帝,则是兄妹间的私语,就没太多顾虑了。

  刘恒昌见郡主听进了自己的劝慰,暗暗松口气,不再多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2页  当前第2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5/4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度韶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