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知道你那种子珍贵。我也不多要你的,一亩地的,你必须给我!”
“一亩?大嫂,你不会真打算种那个玉米吧。若是……”
“不就是一亩地嘛。”秦家大嫂不以为然地开口道。
说话间,之前去找自家小弟的秦秋拉着满头大汗的秦昊跑回了家:“娘,娘……”
“大伯娘,卫民叔。”秦秋姐弟俩见到家里除了赵清茹跟王楠外,住在隔壁的自家大伯娘跟梁卫民也在,便赶忙叫人。尤其秦昊生怕晚了一步,又被找了由头数落一顿。
“你们两个,怎么弄得跟泥猴似的?!”秦家婶子见到自家小儿子,不用问一看便知道这是一准又下河里扑腾去了。村里的男孩子皮实,虽然三令五申不准下河以免发生意外,可依然架不住这天越来越热。
“等等,俺家小天呢?怎么没跟你们一道回来?!”
“小天哥哥跟大牛哥他们一道呢。”虽说是嫡亲的堂兄弟,事实上秦昊跟隔壁大伯的小儿子秦天平日里很少玩在一起,即便堂兄弟俩年纪就相差了一岁半。
“嘁,又跟二愣子家的那头蠢牛一道玩。”生怕又出什么纰漏的秦家大嫂一听,心里就不怎么高兴了,连带着脸上也多了几分不悦之色。
秦家大嫂扭头便往院子外走去,临出院子前,又突然回转过头,对着梁卫民道:“梁卫民,我们可说好了。晚上,我就让我家那口子上你那里去拿种子。你可不要说话不算数!”
“哪能啊。”梁卫民原本还想着讨价还价,这会儿见秦家大嫂这般,当着赵清茹跟王楠的面,自然也不好再说没有。换个角度还真有点点打肿脸充胖子的味道。
“那啥,既然大川没在家,我也还要去准备种子。”梁卫民临走前又瞥了一眼正在跟秦秋姐弟俩说话的赵清茹一眼,这才跟着离开了。
“你们两个,还不赶紧给我进屋把身上洗干净?!”秦家婶子见秦秋姐妹俩还在那里墨迹,忍不住吼了一声。
“就去就去。”
转眼间,不大的院子里就只剩下了赵清茹跟王楠俩人。
“清汝,那个玉米种子,是不是就是你之前提过的那个转什么的种子?”
“不能很肯定。”赵清茹其实并不清楚她上辈子时那些个转/基/因的食品具体是什么时候引进的。只是隐约记得,国家大面积推广的就出了棉花外,就只有一个苦瓜。进入新世纪后,国人肿瘤类疾病确实年年攀升,纵然有环境方面的因素,焉知不是食/品/安/全的问题?
“回头找个机会,悄悄地弄点。”
“明白。”王楠了然地点了点头。
“其实有些事也是很难避免的。”赵清茹见王楠神色凝重,便眯着眼轻声宽慰道,“这国门打开了,好东西进来的,那些个乱七八糟的糟粕也会进来。”
“清汝,我发现你这小妮子,还真是个事故体。就算安安分分的待在家里,估摸着也会出点什么幺蛾子。更何况你还不安分!”
“王楠姐,我今儿可什么都没做好不好。”多年朝夕相处下来,赵清茹又怎会不清楚王楠在说什么。
“是是是,你什么都没做。只不过又有人被你这美色给迷惑了。”王楠不客气地调侃了一句,“殊不知……”
“不知啥?”冷不丁的秦家婶子从背后突然冒出了一句。
“不知道姐夫什么时候回来,是吧,王楠姐。”
“应该快了吧。”秦家婶子抬头看了看天色,发现不知不觉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便赶忙翻出了一些艾草,然后在院子四周点了起来。
白天时还没太大感觉,这天一黑,那些个蚊虫可就都跑出来。用艾草稍稍熏一下,虽然不及蚊香效果明显,最起码也好一些。
原以为秦家婶子那口子会马上回来,谁曾想天色都黑了都没见到人。这让原本就不怎么放心的秦家婶子很是担心,探着头站在院门口张望了许久。
“要不然去村口看看?”赵清茹见秦家婶子这般担心,便轻声建议道。
“不了,我们先吃吧。”秦家婶子想了想,拒绝了。
v238那狗血的猿粪
八六年七月底的这一天,或许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无疑是平凡的一天。
赵清茹不清楚自家婆婆当年在这一天做了什么,或许带着她那夫君方原小包子在家里熬制辣酱,亦或者推着自制小推车满大街的推销辣酱,等到华灯初上时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破旧的老房子里。
不过,对梁鼓楼村秦家婶子而言,只怕是苦难日子开始的一天。在这一天,她家男人秦大川,在去市里买化肥回来的路上出了事,最是常见的车祸,最是狗血的某家熊孩子酒驾闯红灯。
不幸中的万幸,秦大川还活着,至少秦家婶子在得到消息的第二天一早时,还躺在ICU病房里,生命迹象稳定。可除了左小腿骨折,身上还有多处肋骨骨折。其实这还不是最要紧的,关键还伤到了脑袋。
经过抢救初步可以断定将来多半只能躺着,当“活死人”。除非能立马找到这方面的脑科权威专家,进行开颅手术。
因为担心整宿没睡的秦家婶子一脸的倦意,乍然从上门来报信的村民这边得到消息后,两眼一黑,直接就晕厥了过去。好不容易苏醒了过来,这人像是突然没了魂一般,两眼直盯盯的。
“这位大叔,您方才说秦家婶子她男人在哪家医院?!市中医院么?”
“啊,是的呀。这位妹子你是……”
“我是秦家婶子的一个远房小妹,这不路过就过来看看。当年冯姐姐嫁人时,我还没妞妞大呢。”
“不是说已经死光了嘛。”负责送信的村民小声的嘀咕了一句,若不是赵清茹耳聪目明,估摸着还听不到。对此,赵清茹也只能装作没听到。
秦家婶子姓冯,单名一个玉字。娘家人因为自然灾害跟那场浩劫都没了。所以当年早早地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到了梁鼓楼村,第二年便嫁给了老实巴交的秦家二儿子秦大川。
秦家老两口一共生了六个孩子,除了老三老四夭折外,还剩下三个儿子一个闺女。现在跟大儿子秦大河一家四口住在一起,唯一的大闺女早已出嫁。小儿子现在住在县城里,娶了个县城里的姑娘,平日里难得回家一趟。
“秦婶子,事儿既然已经发生了,总归得想法子面对……”赵清茹的话还未说完,就看到秦家婶子“噌”地从椅子上站起了身来,随后转身进了里屋。没过多久,便瞧见秦家婶子手臂间挎着个鼓囊囊的包裹从里屋了走来。
“清汝妹子,看来婶子我是没法子招待你了。”
“说起来也是我的不是。”赵清茹见秦家婶子手脚甚是利索的又打包好了脸盆等物,便知道自己跟王楠若再在秦家婶子这边逗留下去,显然不太合适了。好在她跟王楠原本就没打算在梁鼓楼村多逗留。
“对了婶子,你若去了市里,小秋姐弟俩怎么办?!”
也难怪赵清茹这般问了,在这小妮子观念中,像秦秋这般半大的孩子,还是没办法很好地照顾自己的。或许再过几年到了全面开放的九十年代,甚至新世纪,十几岁的城里孩子连最基本的洗衣做饭都不会的也不在少数。
但是这会儿,只是八十年代中期,而且还是在农村。像秦秋这样再过大半年便满十周岁的孩子,早开始帮着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甚至农忙时,还要帮着带更小的弟弟妹妹们。
所以将秦秋姐弟俩留在家里,其实问题并不大。更何况姐弟俩嫡亲的爷爷奶奶就住在距离不远的隔壁。